女娲石传奇

作者:罗修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一章


      罗修终于见到田珺小姐的庐山真面目了。尽管已经知道是漂亮女孩,但当真正看到那张略施粉黛的动人脸庞时,他还是傻傻的站住了。
      “怎么了?”换回白色旗袍的姑娘吃惊地问,还回头环顾自己“身上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吧?”
      “没有。”网维揶揄着笑说,“他不过是被电到了。”
      罗修大窘,没文采的在心里描述说:她婀娜的身姿,如随风摇摆的杨柳;动人的面容,好似皎洁明亮的月盘。啊——
      还是我们见多了绝色美女,久经沙场的网维大师临危不乱。他一边叫罗修上去给田小姐提行李,一边毫不顾忌地恭维说:“田小姐真漂亮,穿上这么贴身的旗袍,简直就像画上下来的一样。江南水乡的标准形象代言人。”
      田珺羞红了脸,说话更加娇嫩:“不好意思,让你们等了这么长时间。”
      “没关系。等候美女是男人们的义务。”网维笑呵呵地说,“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走了吧?”
      “嗯。联络好的船一点钟到码头,现在已经十二点三刻了。”
      一行人缓缓走到码头边,真正上船离开时,倒都有些依依不舍了。最后,他们终于离开了。
      网维的朋友其实是他中学时代的一个哥们,姓卫,名建安。是个篆刻印章的高手,在行内还颇有名望。自从中学毕业后,除了偶尔在校友会上还有见面,网维还真对他有点陌生了。多亏了典超警官的情报,他们在新区的一幢复合式建筑内找到了他。
      多年不见,他的样子几乎让网维认不出来。原本纤瘦文弱的白面书生,如今已经变成了个圆滚身材,肥头大耳,顶着一个四面楚歌大脑门的中年人。
      “这不是网维吗?”卫建安满脸惊诧,又笑嘻嘻说,“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啊。”
      “找你有事。”网维言简意赅,“怎么不请我们进去坐坐。”
      他哈哈大笑,忙请网维几个进屋。看到典超时,稍稍发怵,但一见田珺,又满脸春风起来。
      “小姐,请坐。喝茶还是饮料?你们等一下啊。”
      他请他们在自己那个不大的客厅坐下,飘飘然地跑进厨房去。
      “网维啊。”典超找了一张看上去比较厚实的靠背椅坐下去,调侃道,“你老同学也不是个老实人啊。”
      网维笑,凭他的观察能力,还没发现卫建安刚才狠狠盯着田珺的大腿看。
      “网维,你说许凯蒂他们现在在哪?”
      “典超你认为呢?”
      “我不知道,但是老张他说,他们中有一个是十五星的人……”
      网维急忙伸出一根手指做出轻声的手势。再看看田珺和罗修两人,他们好像没有听到刚才的说的话。
      “这种事,让我们来忙就可以了。”
      卫建安捧着一个盘子出来,上面放着茶和雪碧。
      “说吧,来找我有什么事?”他把雪碧递给田小姐,还露出黄斑斑的大牙,那么微微一笑。一旁的罗修看得心里直发毛。
      “你能帮我看看这些字是什么内容吗?”网维从自己的夹克口袋里掏出那张迷题纸。
      卫建安接过,展开,两只眼睛放出光来。“哦,就是这玩意啊?这是小篆啊,怎么网维,你不认识。”
      “我知道这是反写的小篆,所以才找你帮忙的。我已经好多年没碰这玩意了,早忘了。”
      “嗯,那让我看看,你们稍微等一下。有些字比较冷僻,我也需要查查书。”卫建安走回自己的工作室去。
      “田小姐,现在可以放心了,一会儿我们就能知道你爷爷他留给你的是什么迷题了。”网维喝了一口茶。用手指轻轻敲击茶几上的玻璃。
      “谢谢你们。我一定要帮爷爷怹完成心愿。”她对着他们嫣然一笑,然后盯住客厅一角一面大镜子,出神地望着。
      网维又开始和典超闲聊,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胡扯得没边没尽。等了好一会儿。卫建安兴冲冲从工作室里走出来。
      “我都翻译过来了,你们看看吧。谁能看懂,我佩服他。”
      他把一张手抄的白纸递给网维,网大侦探看一遍,又转给田珺。罗修凑过头去,看到纸上写着这么几排东西。
      假 通
      报 梯 去 河 秦
      疆 思 雪 在 皇
      场 君 如 玉 岂
      千 若 花 树 无
      山 风 寻 后 德
      鸟 影 觅 庭 国
      飞 马 上 前 破
      绝 革 天 昔 山
      “这不是诗吗?”田珺看出个所以然来。
      “没错,是诗。秦皇岂无德。这句是唐于濆的《八达岭长城古诗咏》,首联是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卫建安那对贼溜溜的小眼睛瞅着田珺裹在旗袍里的曼妙身姿,一不留神,唾液横流,慌得急忙伸出手来擦擦嘴角。
      “嗯哼。”网维假装咳嗽一声,“国破山河在是杜甫的《春望》,玉树□□前是李煜的《□□花破子》。”
      “有趣吧,东一句,西一句,一会儿唐诗,一会儿宋词。大侦探你能搞明白这里面是什么意思吗?”
      “嘿嘿。”网维怪笑起来,并不正面回答。“思君若风影是陈后主的,既不是唐诗,也不是宋词。”
      卫建安瞪他,“反正这是你的迷题,和我没关系。”
      “我已经解开了啊。”大师还是整着一张怪笑的脸,“罗修,你看出这些诗里面隐藏着的涵义了吗?”
      罗修努力地想,念,念,想,没有得出什么有意义的结果。
      “不及格。”网维批分道,“亏你还是从小学到大学的高材生,这么简单的东西都看不出来。田小姐,你呢,能看出些什么吗?”
      她同样摇摇头,“除了唐诗宋词,我看不出其怹的东西,爷爷到底想要说什么?”
      “典超,你呢?”
      “你以为我是什么?”典超粗鲁地回答他,“既然你已经想出来了,还要我动脑筋干什么。”
      “唉。”网维失望地抓抓头发,“现在公布标准答案,各位小朋友们认真听好了。”
      每个人都是一脸的不服气,却都又无可奈何。
      网维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笔,把这些诗词重新抄写了一遍。
      秦 皇 岂 无 德
      国 破 山 河 在
      玉 树 后 庭 前
      昔 去 雪 如 花
      寻 觅 上 天 梯
      思 君 若 风 影
      马 革 报 疆 场
      千 山 鸟 飞 绝
      “OK,把每一句的头一个字提出来,变成——秦国玉昔寻思马千。”
      “秦国玉,昔寻思,马千?”罗修念叨着说,“秦国玉,好像有点宝贝的意思了,但是昔寻思,马千是什么意思?”
      “笨蛋!”网维忍不住破口大骂,“结合标题起来再读。”
      “标题什么来着,假通?”罗修发现网维的脸色更加难看,明白自己又弄颠倒了,“哦,哦,是通假。”
      “哼,臭小子,故意拿我开涮是不是?”网维说,“你们都知道通假的意思吧。不知道的,重新回去读小学。所以这八个字的正确意思应该就是——”
      他又写下八个字:
      秦国玉玺,寻司马迁。
      “秦国玉玺?”
      “寻司马迁?”
      屋子里的其他人瞠目结舌,那一个个不知所措的样子,愣在那像是秦国兵俑。
      “秦,秦国,玉玺……”典超嘴不顺溜地说,“那是,那是,难道是那个传国玉玺?”
      “不可能,怎么可能是传国玉玺。它在南北朝时期就丢了。”卫建安大叫。作为印章领域的名人,对于传国玉玺的历史,他了解的详细程度不比自己银行有多少存款来得弱。其实,更正确的说他是传国玉玺领域中,少有的“权威”之一。他曾经因为复制了一颗传国玉玺而得到过大奖。
      “没错,就是传国玉玺。姜教授给了我们这个线索。如果在保险箱里锁着的东西是真的,那么这意味着……”
      “爷爷找到了最伟大的宝贝。”
      “没错,伟大。完全不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宝贝。”卫建安吃哈的样子,活象吃错了药,“姜教授,莫非你们指的姜教授就是姜汉文老师。”
      “是的。刚才没和你介绍,这位田小姐是姜教授的孙女。”
      “是吗,是吗?你好,你好。”卫建安表现得稍稍稳重,伸出手和田珺相握。“没错,我曾经和姜教授就有关传国玉玺的问题交流过。”
      “爷爷怹怎么说?”
      “这个嘛,我和他的观点有些不同。我想我还是跟你们从头说说传国玉玺的历史吧。我现在对这个也有兴趣了。”
      传国玉玺又名传国玺。始皇帝陛下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统一七国后,命人用宝玉制成。一般人认为该玉就是蔺相如怒发冲冠保护得来的和氏璧。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臣相李斯所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体字。后世皇帝都以得到它来证明自己是“皇权神授、正统合法”,因此秦玉玺从一开始就伴随着种种神秘传说。
      秦王政二十八年,即公元前二百一十九年。始皇帝巡游途中,渡洞庭湖,路上突然风浪骤起,龙舟即将倾翻之际,秦始皇把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果然风平浪静,但玉玺就此失落。又过八年,有人把传国玺重新奉上。
      公元前二百零七年,咸阳被刘邦军攻破,由秦王子婴跪捧玉玺在咸阳路边献给了后来的大汉皇帝。
      再到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玉玺藏在皇太后长乐宫里,王莽派弟弟王舜追索玉玺。皇太后大怒,掷玉玺在地上,崩坏了它的一个角。王莽之后只能命令工匠用黄金给填补上。
      东汉末,黄巾起义,乱臣贼子趁势纷纷割据争霸,欲图不轨。凉州刺史董卓作乱进占洛阳,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挥军讨伐。孙坚率先攻破洛阳。一天上午,有士兵看到城南甄宫中一口井上聚着五彩云气。孙坚就派人潜入井下,在一个投井自尽的宫女脖子上得到一个小匣子。匣子里面藏的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把它秘密藏在妻子吴氏处。后来又被袁术夺走。袁术以此称帝,旋即死。荆州刺史徐璆就携玺至许昌,传国玉玺得以重归汉室。
      曹丕窜汉后,欲盖弥彰地想要掩天下众人之口,就又命人在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几个字,纯属此地无银三百两之举。但后世还有更绝的,西晋灭亡后,北方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混战屠戮不止。传国玉玺也随着这些北方政权的更替而走马灯似地轮换。后赵石勒灭前赵,竟然又在传国玉玺的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四个字。也算是想象力丰富,但玉玺不久还是被想象力更丰富的东晋将军用计骗走,重新回到司马氏的手中。
      宋齐粱陈四代后,传国玉玺被隋文帝杨坚得到,并重新统一大江南北。不料,儿子杨广是个笨蛋,好好的江山到了他手里,一下子就玩完。大业十四年(公元六一八年),隋炀帝被谋杀在江都(今扬州),萧皇后闻讯后带着太子元德携传国玉玺逃入漠北突厥部落。唐太宗初期,因为没有传国玉玺,只能做了几个假冒玉玺用来聊以□□。直到贞观四年,公元六三○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皇后带着元德太子离开突厥返回中原,把传国玺献给李世民,太宗皇帝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又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元。天祐四年,公元九○七年,朱全忠废掉唐哀帝李柷,夺玉玺,建后梁政权。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玉玺转归后唐。又过十三年,儿皇帝石敬塘建立后晋政权,带领契丹军攻打洛阳。城破,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而死。
      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此后历朝历代传国玉玺虽多有现身,但皆被认为是些别有用心之人所做的假冒伪劣品。宋后所用的传国玺,被认为是宋徽宗命人所作。
      卫建安的这番介绍可以说是详细非常。网维听着,一手拿着谜题纸,一手撑着下巴在那迷糊。许久,自言自语地问:“姜汉文的传国玉玺应该是从国外找回来的,如果说传国玉玺在后唐时已经失踪,又怎么会流到国外呢?”
      田珺绞着她的手,看着茶几上玻璃杯里上下沉浮的茶叶,回答说:“不知道,没听爷爷说过。”
      “这个么。”卫建安急忙把目光从姑娘的身上移开,笑眯眯地吮了一下口水说:“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ID为甲骨飞熊的人发的帖子。他的观点比较奇特:认为传国玉玺曾随眀建文帝流出海外,眀成祖命郑和下西洋,一方面是远航外交,巩固政权;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找传国玉玺。”
      “这个,那个……”
      “因为时间已经很久,有两三年了吧,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甲骨飞熊前面说的有些邪乎,他说传国玉玺其实不是用和氏璧雕刻成的,而是用什么古代祭祀的玉石。当然这种说法,我不屑一顾。什么上古神诋,三皇五帝,姜子牙什么的,神神叨叨。不过后唐以后,他对于传国玺的流传推断就很有意思了。我刚才讲过,公元九百三十六年,著名的儿皇帝石敬塘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从而建立后晋政权,又借契丹兵攻破洛阳。石敬塘对辽皇帝耶律德光恭顺之极,割地、供奉。即使如此,耶律德光还是时常责难,六年后,石敬塘死,侄儿石重贵继位。不久之后,后晋便与辽交恶,晋辽攻伐不止,在公元九百四十六年辽灭后晋。但接下去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耶律德光攻占汴梁后,以难治为理由,急急撤回北方,三个月后暴病而亡了。甲骨飞熊对此认为:造成后晋与契丹交恶的主要原因,就是石敬塘当时从后唐夺得了传国玉玺。为了不把它上贡给耶律德光就谎称失踪。所以称失踪是出于两手考虑:一方面,如果将来不能摆脱契丹的摆布,就一直秘而不宣,让传国玉玺永远失传;另一方面,一旦将来摆脱契丹人,建立独立的皇权,就找借口说玉玺被找到,以表自己寿命于天,可以名正言顺称帝。石敬塘临终之前找冯道面授机密,也是与此有关。随后石重贵敢冒大不韪与辽交恶,也是因为这一点。但终究玉玺还是被耶律德光夺走。耶律德光得到传国玉玺后,原本急急地回到北方,是为了宣布自己的正统地位,没有料到归途之中得病,回去后仅三月就暴病而亡。接下去辽国内部祖母与孙子争夺皇权,兵荒马乱,传国玉玺就此流落在北方。”
      “这个看法也很有道理嘛。”网维好似梦呓,“但是女娲、伏曦……姜子牙。接着说下去卫建安,我想你还没讲完。”
      卫建安站起来,走到窗边,倚着窗台给自己点上一支烟,想了想又继续说,“接下去就有些胡编乱造了,甲骨飞熊认为真正的传国玉玺一直流失在北方。到了明初,朱元璋派徐达北伐蒙古,偶获传国玉玺。徐达将玺奉上。不想途中却被丞相胡维庸调换了假玺。胡维庸因为有了传国玺而有异志,怀叛逆之心。洪武十三年,公元一三八○年,胡维庸案发,其心腹带玺逃匿。朱元璋于是知道了这件事,为秘密追查玉玺下落,在洪武十五年建立特务机关锦衣卫,又在洪武二十三年重查胡维庸案,坐诛三万余人。徐达也因此事,在洪武十八年被朱元璋乘机赐鹅杀死。”
      “鹅也能吃死人?”典超警官很奇怪地问,“鹅里下毒了?”
      “不是。是这么个传说,传说徐达晚年得病生瘤,不能吃鹅,吃了就要一命呜呼。朱元璋知道了,偏偏赏赐了一头烧鹅给徐达吃。徐将军就这么流着眼泪鼻涕,一边感激皇恩浩荡,一边把朱皇帝赐的烧鹅吃掉,接着没几天就全身溃烂,发病死掉了。”
      “网维说的没错,就是这个传说。甲骨飞熊在他的帖子中就提出观点,认为朱元璋是为了传国玉玺的事迁怒徐达。”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除了他老婆,没一个善终。还有他儿子朱棣也一样,十足的暴君,法西斯独裁者。”
      “嘿,网维。这么说就不对了,明成祖文治武功都很非凡,是堪比秦皇汉武的一代英主。”
      “他和汉武帝可以一起排座位,但和始皇帝陛下根本就没得比。朱棣是什么人?乌龟皇帝而已。”网维不买账地反诘说。
      “怎么说是乌龟皇帝,他有戴绿帽子?”罗修八卦地问。
      “不是啦,不是啦。你知道真武大帝吗?”
      “武当山上那个?”
      “没错,据说真武大帝是按照朱棣的相貌塑造的,朱棣自认为是真武大帝转世。真武大帝是什么,就是北斗玄武星君,也就是老乌龟。所以朱棣就是乌龟皇帝。”网维兴致勃勃地说他的谬论。
      罗修和田珺面面相觑。
      “唉。”卫建安叹了口气,“你这人的观点还真和甲骨飞熊像。”
      “这叫心有戚戚焉。我们俩臭味相投,心有灵犀。”似乎网维同志一向喜欢不分褒贬乱用形容词。
      “甲骨飞熊也认为朱棣是个暴君,相反认为建文帝倒是一个不错的君主。他认为传国玉玺经过几年藏匿后,在建文帝执政时,有人经方孝孺献给了朱允炆。可建文皇帝还没来得及辨别真假,他那个四叔叔就要清君侧,发动靖康之役。建文四年,公元一四○二年,南京城被燕王的军队攻破。建文帝也失踪了。”
      “那么也就是说,传国玉玺此后就一直和建文帝在一起啦。好,把两个千古之谜扯到一块,倒也方便解决。”他回头看了一眼田珺手边的密码箱,说,“这个里面可能封存着两个千古疑案的真相呢?哈哈,我越来越喜欢了。那么甲骨飞熊对建文帝的下落也有推断吗?”
      “嗯,建文帝没有死,而是逃走了。”
      “这个几乎都被公认了,关键是逃走之后的下落,甲骨飞熊说了吗?”
      “说了,他说建文帝逃到苏州,后假扮成僧侣跟船出海了。”
      “那么就是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找建文帝和传国玉玺罗?”
      “他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建文帝没有去南洋,而是往东洋去,结果就不明不白地漂流到了南太平洋的某个小岛,后来又飘到了美洲。所以甲骨飞熊认为传国玉玺应该隐藏在美洲。”
      “太不可思议了。”田珺惊讶地不知说什么好。“这会是真的吗?”
      “我倒觉得非常有可能。”网维说,“如果他逃到苏州,再往其他地方逃的话,自然是乘船出海了。不是有报道说建文帝曾到过穹隆山。”
      “我可不这么看。凭什么就往苏州逃,再出海啊。不是也有报道表明云南还是贵州,有朱允炆的后代吗?他为什么就不能往内地或者南方逃呢?”
      “呵呵……所以说你不懂。”网维对老同学也毫不客气,“从理论上来说,除了北方确实往哪里逃都有可能。但从条件上来说,却只有从水路上逃。要知道北人乘马,南人乘船。朱棣的军队原是与蒙古对战,他的战马和骑兵能力都比朱允炆的脚力快得多。如果走陆路,建文帝根本没有可能逃脱,唯独乘船,他才有机会逃脱。而从苏州出海是最可能的。苏州在元末明初时是江南经济贸易的中枢,造船工艺也早在元朝就达到出海远航的要求。传说中的富商沈万三不就是出海经商发财的嘛。再者元末之时,苏州是张士诚的地盘,朱元璋建立皇朝后,对这里一直进行高压政治。对江南的读书人一向猜忌得很。一直到建文帝以后才开始拨乱反正,建立了一个文人朝廷。因此建文帝在靖康之难后逃到苏州,文人们自然会为陛下鞠躬尽瘁。后来不是还有大批文人为他殉难。
      “还有,后来的郑和下西洋,不也是从浏家巷出海的。说到郑和下西洋,有几个特别地方以前可能一直没有引起注意。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一四○五年。可实际上在永乐元年就已经做了准备,开始造船。如果说单单是为了宣扬国力,与西洋诸国通商似乎太急了,朱棣当时的皇位还没坐热呢。而且当时比那更重要的是对北方蒙古的讨伐,可朱棣直到永乐八年才开始对蒙古用兵。早早对外出航,应该说有滥用民力之嫌,不过如果说他为了追寻建文帝,夺传国玉玺,倒是可以解释得通。其次,船的名字是宝船,摆明了就是出海寻宝的意思。建文帝那个被他打败的侄儿可能是宝贝吗?玩笑吧,真找到了带回去,反倒对他的皇位有危险。但如果是为了要建文帝手里的传国玉玺,那就是真的宝贝了。另外,郑和本人是宦官,如果根据甲骨飞熊前面所说的理论,锦衣卫的任务之一是调查传国玉玺,那么朱棣任命三保太监下西洋也就合情合理了。今年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是郑和的船队首创了环球航行,并且发现了美洲。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一些新发现的航海地图和郑和在第六次航海中,有一支船队进行了一次特别的秘密航行。我们不能论证郑和船队到底有没有到达美洲,因为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后来不明不白地就被毁了。但我们可以推测,那支离开大船队,进行秘密航行的船队目的是什么?我想还是寻找建文帝和玉玺下落的理由说得通。当然,他们还是没有找到。郑和第七次航海时,朱棣已经死了。宣宗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一来朱棣是在征蒙古时突然死掉的,二来继位的仁宗朱高炽也仅仅在位八个月就死了。朱瞻基很可能根本没有从他那个短命老爸那知道传国玉玺的秘密,也可能是他并不对那个真伪不明的玉玺感兴趣。为了节省民力,在郑和这次航行以后,就宣布了禁航。朱棣在靖康之难后大肆屠杀建文帝的遗臣。一方面固然有那些儒家子弟有随建文皇帝殉难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朱棣为了掩盖传国玉玺的秘密。永乐三年修的《永乐大典》和郑和航海资料的无故被毁,应该都和隐藏这段秘密有关。”
      卫建安快活地大笑起来,“如此说来,你是很同意这个甲骨飞熊的意见了。”他上前一步,给田珺的玻璃杯里续上水,回到原处又抽出一支烟。打火机啪嗒啪嗒打了几次,也不顾打没打上火,心不在焉地望着田小姐上下起伏的胸脯。“你们知道甲骨飞熊是谁吗?”
      姑娘像是想到了什么,小心翼翼地站起来,说:“甲骨飞熊也许就是我爷爷。”
      “姜汉文?”典超问。
      “为什么?”罗修同样不太明白。
      “看过《封神榜》吗?”网维反问,“上面说周文王梦见飞熊一只,然后产生了寻访贤才的想法,姜子牙的道号就是飞熊。甲骨是什么,甲骨文,汉字的起源。所以甲骨飞熊就隐含了姜汉文这个名字。田小姐,我说得对不对?”
      田珺认真地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没错。”卫建安笑了起来,“我因为对他的观点不赞成,曾经和他辩论了好久。不过现在么……”
      他把视线投注到田珺手所放的保险箱上。她抚摸着上面黑色的皮面,问,“你们说,这里面的是不是真的有传国玉玺呢?”
      “打开来一看不就知道了。”网维的回答很超然。
      “密码呢?网维你已经知道密码了吗?”
      “嘿,罗修。你不是笨蛋,不要什么问题都想着别人来解决。既然我们已经解开了一个迷题,那么下一个迷题也可以解决的。”
      “好吧,那么我们到哪去找司马迁?”罗修灵感一现,喃喃地问:“难道是《史记》?”
      网维露出赞许的表情,问姑娘说,“姜教授的家里是不是有一套《史记》?”
      “我不很清楚,我已经几年没有回过苏州了,不知在爷爷家里是不是有史记。不过我想应该会有的吧。”
      “那我们事不宜迟,这就去看看吧,你有你爷爷家的钥匙吗?”
      “带着呢。”田珺微笑着回答,“我放在旅行包里,在楼下车子里。”
      他们便和卫建安告辞。这位雕刻印章的专家很是虚伪地向他们挥手,眼睛却只是盯着四个人中的一个不放。他再三告诉田小姐,当他们打开密码箱后,务必带玉玺给他看看。自己也可以为鉴定传国玉玺的真伪出一份力。田珺很礼貌地向他感谢。
      出了小区,典超因为突然接到新的任务和他们几个分了手。网维三人于是在路上拦了辆出租,打的前往姜汉文的家。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05793/1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