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烈夏(奔向热爱的夏天)

作者:周至川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合作


      放寒假的第二天,张亦然就回了趟学校组织这一届的代表会。这届的代表会是在寒假,学生会的老师不想加班,直接把这摊子丢给了张亦然,让他全权负责,自己点头签字即可。

      周应闲在家里没事做,想着去找张亦然。电话刚打过去,张亦然就说自己要出门去学校了,说自己要去“加班”,周应想起来昨晚他跟她说过这件事。

      周应觉得反正也是无聊,不如跟他一起去。她发了个“还缺助手吗”,对面很快回了句“楼下等你”。
      各班的代表陆陆续续地在班上就位,等待广播的通知。张亦然和周应到了学校之后,直接去了学生会办公室。张亦然递给了周应一个工作牌,和一块学生会的徽章。随后,他坐在沙发上调试着相机。

      “一会我负责拍照,你就跟在我旁边就行。”张亦然转头看着坐在自己旁边的周应说,“做我助理。”

      “行,张同学,有什么尽管吩咐。”

      张亦然心里还在纳闷着周应怎么不叫他“弟弟”了,突然换成了“张同学”还让他有点怪不适应的。

      学生会的另一名干事急急忙忙地推开了办公室的门,喘着气,跟张亦然说,报告厅的PPT调试出了问题,一直蓝屏。张亦然正好收好了相机包,带着周应去到了现场。

      还没通知各班的代表入场,张亦然在后台的控制室里调试着设备。周应盯着前面的大屏,没过一分钟,大屏上就显示出了张亦然上次在自习室里做的PPT的第一页。学生会的干事忘记开一台设备了,导致前面的大屏收不到信号。

      张亦然调好设备后,又去了前台。不知道为什么,周应和他并排走着,两人走在一起,有种莫名的气势在那。

      学生会的向老师坐在第一排玩手机,见张亦然来了,时不时抬头听他说话,交代工作情况。

      “最后一项,主持人,还没到场。”
      “昨天通知到位了没?”向老师问。

      “到位了,并且确认回复了收到。”

      “两个人都没来吗?”
      “没有。”

      就在这时,张亦然手机响了,是男主持人发来的请假条。

      “五班的那名男生跟我请假了,说是身体不舒服。”

      刚说完,张亦然就接到了一通电话,没出所料,女主持人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来不了了。

      “学生会里面还有主持人吗?”

      “熟悉稿子也来不急。”向老师说,“这样,张亦然,你去我办公室拿两份主持稿,你上吧。女主持的话……”

      向老师看向了张亦然一旁的周应,张亦然连忙解释说:“这个是我朋友,我叫她来帮忙的。”

      向老师点了点头:“那正好,女主持就让你朋友来吧。可以吗,这位同学。”

      向老师的语气不带着一点商量的口吻,像是通知。

      周应见事情紧急,找不到人的话,她上也没问题。

      周应回了句好。

      “快去吧,拍照的事情我打电话给秦宋老师。”向老师说,“没带礼服的话,办公室的衣帽间里面有各个尺码的,都是新的,你们俩去试就行。”

      离代表会开始还有四十分钟,张亦然和周应快速赶回了办公室。

      这是周应第一次看见穿着校服西装的张亦然。张亦然从试衣间里出来,站在了已经换好衣服的周应面前。办公室里开着热空调,周应的脸颊泛上了些许淡粉。张亦然把周应搭在椅子上的校服冲锋衣递了过去,周应接过:“我不是很冷。”

      “傻子。”张亦然笑了一下,“待会出去会冷。”

      周应反应了过来,不知怎么的,她好像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自己说话的逻辑。

      张亦然和周应正在办公室里熟悉着稿子。

      周应顺完了三遍稿子,转头看向张亦然。

      “你不要读一下吗?”

      “这稿子我写的。”张亦然看了一眼手表:“走吧,我们上去吧。”

      出门前一秒,张亦然瞬间想到了女生的礼服是裙子,而校服的冲锋衣又只能穿在上半身,于是又把刚打开的门又关了回去。

      张亦然把自己身上的那件长款羽绒服脱了下来,递给了周应:“我想到这礼服是裙子,校服只能穿上半身,外面风大,要不你先穿我这件。”

      “那我就不客气了。”周应脱下自己的校服冲锋衣,递给了张亦然,穿上了那件长款羽绒服。羽绒服在她身上,显得有点宽大,不过好在,比较暖和。

      “你穿我的吧,外面冷。”

      周应的校服,张亦然穿不上,他只是披在了身上。

      两人来到了报告厅,里面已经准备就绪,他们找向老师会合。

      “向老师。”张亦然说。

      “都准备好了吧。”向老师说,“周应同学,老师相信你没问题,刚刚你们秦老师还跟我夸你来着。”

      周应点了点头,说了句谢谢老师。向老师到后台去了,他们俩正准备上台,就听见有人在叫他们。

      是李檬和杜子奕,他们是班级代表。

      “可以啊两位,这是成主持了。”杜子奕说。

      “临危受命。”周应说。

      “原定的主持人来不了了,情急之下。”

      “天降大任于青梅竹马也。”李檬说,“一会我给你们俩拍照。”

      等到周应和张亦然走上了舞台,会议正式开始时,底下的同年级的同学们认出了他们两个,三三两两地回顾着他们之前的化学实验视频。

      整场会议下来,周应已经口干舌燥。不过刚刚在台上,她的状态还不错,比自己的预期要好。原本还有部门聚餐,张亦然见周应比较累了就跟副会长说自己先不去了。

      周应刚回家就躺在了沙发上,神经紧绷了有一会,她想放松一下。

      “我刚刚没有吐字不清吧。”

      “没”张亦然说,“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你会主持呢?早知道我把你拐进学生会了。”

      “我也是今天才发现的,还想拐走我不成啊,你这弟弟的心思。”

      “什么心思啊?”

      “就你的心思。”

      -

      时间不长不短的寒假,张亦然和周应几乎是天天都待在一起。今天去她家,明天去他家。电视机里总是会放着投屏的电影。两人的口味不挑,什么都看,抽到哪部算哪部。

      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冷,冷空气南下后伴随着降水,建洲市飘起了久违的大雪。那日雪停的清晨,张亦然一如既往的敲开了周应的家门。

      南方的孩子似乎对雪都有着一种执着,吃完早饭,两人就商量着到楼下散步去了。

      小区里的人不算太少,小孩们嬉闹的笑声响彻整个素白色的世界。

      来到曾经一起爬过的小山丘,周应站在山顶往底下的湖水眺望。

      张亦然来到她的身旁,随即,她开口道:“这里适合秋天来。”

      张亦然说:“嗯。我还记得。那次我们堆起了一大垛枫树叶,你还想带我一起到那个枫叶堆里去打滚。我当时幸亏拦住了你,不然,你这从小的黑历史又在我心里多了一件。”

      周应笑了笑,“回来这么久了,还习惯吗?”

      张亦然回答道:“应该说,在那边,不太习惯。”

      周应点了点头,张亦然继续说:“不习惯天气,不习惯独自一个人上下学,不习惯……”

      周应听见张亦然的停顿,转头看向了他的双眼。

      张亦然顺着目光,说:“主要,不习惯不能和你一起玩。”

      周应笑了笑。

      “讲真的。”张亦然双手抱在胸前,“据说小时候的记忆不太深刻。”张亦然转头再次看向了周应,“但我发现我一直都记得你。”

      “是因为?”

      “我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可能……”张亦然停顿了,“算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周应也没在继续问下去,她说,“你还记得我们那时候经常去的小吃店吗?”

      “记得。”张亦然点了点头。

      “那里旁边新开了一家咖啡馆,今天气氛正合适,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看?”

      “好。”

      咖啡馆的装修风格比较复古,名字叫做离岛小屋。这个时候的人不算太多,店里正放着灿烈和PUNCH的《Stay With Me》。

      两人点完咖啡,挑了个窗边的座位。落地窗外,三三两两地经过了几辆落满了白雪的车。门口的悬挂着的风铃时不时的发出声响,雪花不经意间飘落到了人间。

      “又下雪了。”

      “这两年这边下雪挺多的。”周应说,“但我都没怎么看过。”

      “今年可以好好看看。”

      “过两天我们去图书馆吧,竞赛的事情,得抓点紧了。”

      “好。那我们明天就去?”

      周应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上的咖啡杯,“其实我早就想带你来这里了,只不过一直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我觉得你特符合这里的氛围。”

      “什么氛围啊?”

      “能把生活过成诗的氛围。”周应说,“你有想过,以后会做些什么吗?”

      “能开一家这样的咖啡店,倒也是不错的。如果要是能在这种氛围下写作,敲出一篇又一篇故事,多好。”

      “你呢?”

      周应说:“这问题我倒还真的没有仔细想过。”

      “没事。”张亦然说,“有的是时间。”

      -

      新春的爆竹味道渐渐散去,人们还穿着棉袄。伴随着积雪的融化,空荡的校园开始变得人来人往,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学生们搬着新书,进行着大扫除。

      “早上好啊!”朝着周应和张亦然迎面走来的是杜子奕,正和他们挥着手。

      “新学期,来得这么早。”张亦然说。

      “那不得新学期向你们二位看齐,”杜子奕把手搭在了张亦然的肩膀上,“然然,寒假作业借我抄一下。”

      “然然?我都没这么叫过他。”周应说。

      “他跟李檬学的,李檬叫你应应。”张亦然回答道。
      杜子奕连忙捂住了张亦然的嘴:“周应你别听他瞎说。”

      “不信。”周应回答道。

      “你别这么奇怪的叫我,我就把作业给你。”

      “好的,张亦然同学。”杜子奕假装正经。

      周应刚踏入教室前面,就看到李檬在奋笔疾书,李檬抬起头:“我去大哥你终于来了!救星!寒假作业写不完了!快借我抄抄!”

      周应从书包里拿出了作业:“你跟杜子奕,他刚刚缠着张亦然要了好久的作业。”

      “感激不尽对于你们二位,新学期还得向二位多学习学习。”李檬手里不停地写着。

      “你们这话也是一模一样的。”

      发完新书,李檬的作业还没写完。周应正清理着桌子前堆着老高的一堆书。

      秦宋走了进来,看见奋笔疾书补作业的学生们,她笑了一下。学生们发现她过来了,纷纷说着先别收作业。秦宋跟他们说,作业先不收,让他们自己处理。已经写完了的同学,可以现在交过来,领一杯奶茶。

      二班这边,张亦然和杜子奕一进来,就看见每个人的桌上摆着一个红包。拆开一看,郭致远在里面写着:作业不用交了,给大家的开学礼物。

      这下,八班和二班同时不收寒假作业。

      中午在食堂,四人如往常一样,两两面对面坐着。

      “这老郭怎么和你们秦妈妈如出一辙,都不用我们交作业,这也太奇怪了。”张亦然说。

      “是啊,我看到三班搁那查作业查得可严了,到现在都没几个来吃饭。”周应接着讲。

      “你们有没有觉得,郭老师和秦老师关系很不一样?”李檬补充说。

      “对!你说到这,我就想起上次我们在露营地那次,我和周应去找你们地时候,看到他俩在一块散步。”杜子奕说着。

      “哦~!”四人异口同声。

      “本来还想想,看看我们的合作能力,没想到,天助我们也。”李檬说着。

      -

      按照往年的惯例,五月初,执礼附中会组织一年一度的话剧戏剧节。除了毕业年级之外,其他的每个年级,以两个班为单位,负责一个剧本,排练话剧。然后在千人报告厅进行演出。

      天气渐渐回暖,太阳出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冬季的身影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很快就到了三月中旬,今年话剧戏剧节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高一二班教室内,郭老师走了进来,“话剧节大家听说了吧,具体的我就不多说了。我们班的两名负责人,有谁愿意来担当一下。”

      郭致远看了一眼:“张亦然!你作为班级的宣传委员,你参加一下吧。”

      张亦然点了点头。

      郭致远再次把目光放到了台下。同学们纷纷低下了头,好像这个事情是一块烫手山芋一样。这时,杜子奕举起了手:“老师,我跟张亦然一起吧。”

      张亦然看向了杜子奕,感动极了。

      “那行,你们俩中午去三楼会议室开个会。”郭老师说,“大家同意吧。”

      同学们纷纷抬起头说同意。

      中午,三楼会议室外的走廊上,张亦然推了推杜子奕的胳膊:“你举手的瞬间,帅飞了!”

      “帮你忙,顺道跟你一起玩一下。”

      这时,李檬和周应手挽着手走了过来。

      “你俩怎么在这?”李檬说。

      “戏剧节,我们班选我们俩负责。”杜子奕说。

      “那可真是太巧了。”李檬说。

      “你们班不会是你们俩吧?”张亦然说。

      “是的,你没看错。”周应回答道。

      会议室内,艺术组的老师正在分配着任务:“根据刚刚抽签的结果,高一1班和7班负责一个剧本;高一二班和八班负责一个剧本......”

      张亦然和杜子奕一起回头看向了周应和李檬他们。

      “运气这么好?”李檬说。

      “正好抽的是我们几个负责一个。”周应说。

      “这概率……”张亦然说。

      “她刚刚说,剧本什么时候交来着?”杜子奕问道。
      “初稿下周一要集体汇报。”张亦然回答着。

      “还真是个烫手山芋。”杜子奕说,“我终于知道我们班那些同学为什么都不举手了。”

      -

      话剧节的准备工作正式开始了,四个人进行了分工,周应和张亦然负责选题,李檬和杜子奕负责演员招募,剧本的创作,则由他们一起负责。周五放学的时候,他们聚在一起,说着工作进度。

      李檬和杜子奕在选角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对导演这件事虽然不上心,但是对做演员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周应和张亦然选了几个题材给他们看,其中有经典剧本《茶馆》演绎、著名小说《边城》改编剧、模仿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创剧本题材校园类……

      他们商量着,为了不毁掉经典,决定开始自己创作剧本。也就是说,难度加大了一点。不过,这也意味着他们可以放手去做。

      隔天周六,他们齐聚张亦然的家里,一起商讨着剧本。下周就是集体汇报会,他们不能耽误一点时间。开三倍速刷完了几部校园剧,加上之前看校园文的经验,周应和李檬迅速想到了核心梗和冲突点,大致写出了一张剧情图。听完周应和李檬讲完故事梗概,张亦然和杜子奕开始着手编写正式剧情串联。

      一个下午过后,剧本的雏形倒是有些许眉目了。写完剧本,春日的黄昏已经悄悄地爬上了玻璃窗户,洒在地上。张亦然导出了一份剧本初稿的PDF文件,发在了他们四个人的群里。几人张罗着出去吃饭,晚上要好好歇歇。

      周二中午,他们来到了学生会的艺术部,跟老师进行汇报,他们原本以为进度已经慢了,没想到是最快的一组。

      刚忙完了剧本的事情,紧接着就是演员的统筹工作。为了选出最贴合剧本人物的演员,他们几个在班上可谓是忙前忙后。李檬和杜子奕的头都大了,见到了不同同学对角色的诠释。幸好后面几次有艺术老师的指导,这才让他们手上的任务变得轻了一些。

      相比于幕前,幕后的工作也可谓是如火如荼。张亦然承担着画手、美编、技术的工作,周应则负责文案、宣传、服装。如果这天中午要做PPT,那么明天中午就要去看服装。这几天,两人出校的时间都多了些,有几天中午还是在外面吃的饭,然后踩着午休起床铃匆匆赶回教室。

      忙话剧的事情,不能耽误作业。他们一般用着最快的速度,在晚一写完当天的作业。只是因为要排练,没有时间复习。

      天气逐渐变暖,厚重的校服冲锋衣变成了校服拉链长袖,衣服越来越薄,太阳出来的越来越多。
      第二次集体汇报,也就是初次联排已结束,离话剧节已经不远了。剧组的所有同学们都在感叹着,再熬一下,就过去了。背台词的同学不敢怠慢,李檬和杜子奕规划着演员们的站台,周应和张亦然联系和准备着服化道。

      -

      后天就是话剧节,学生会的办公室内,张亦然正在iPad上做着海报的最后收尾工作。

      “你竞赛的初赛是在什么时候?在哪比?”张亦然边画边问。

      “就在话剧节的一周后的那个星期六,比赛地点在执礼附中二校区。”

      “那有点远啊。你姐陪你去吗?”

      “我姐最近去外地了,她要排一个什么节目吧,一个月回不来。”周应说,“我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人去了。”

      张亦然停下了手中的Apple Pencil,抬头看向了周应:“要不,你求我一下,我陪你去。”

      周应戳了一下张亦然的头,撇了撇嘴:“不求,我自己可以。”

      “你不求我我也陪你去。”张亦然抬头,看向站在自己旁边的周应,“我还是去沙发上面吧。你站在我边上怪累的。”

      张亦然点击了保存按键,海报的制作算是完成了。他举起iPad放到了周应面前。周应接过iPad。

      “张亦然。”
      “嗯?”

      “画得不错,接下来我来排版,你歇着吧。”
      “你加油,周设计师的排版我爱死了。”

      周应说:“等我排完版,我们去看下李檬他们吧,顺道看下排练情况。”

      刚走进去,就看到李檬和杜子奕在台上扣着细节,每个细节都被他俩抓的死死的。见到周应和张亦然进来,李檬叫演员同学们先休息。杜子奕看到了来到台下的张亦然和周应。

      杜子奕说:“哟~周导和张导来视察工作了。”

      “嗯——李导和杜导的工作非常细致啊。”张亦然回应道。

      “海报画的怎么样了?”李檬问。

      周应把iPad递了过去:“所有海报,都已经搞定了。张亦然画得笔都要起火了。”

      杜子奕和李檬凑到屏幕前,看着海报的设计图。

      “明天中午,我们四个要出去一趟。”张亦然说。
      李檬抬起了头:“哦对,我们的道具要去拿。”

      “张亦然刚刚把海报发给门口的那家广告公司了,他们说明天中午可以拿到。”周应补充说。

      隔天中午,张亦然和周应拿着请假条,到校门口跟李檬和杜子奕他们回合。

      杜子奕:“明天就要表演了。”

      李檬:“是啊,时间一下子就到了这天。”

      张亦然:“你俩到时候就在台前,随时应对紧急状况。”

      周应:“我和张亦然就在幕后的控制室,回头我们保持群通话。”

      周五上午,学校只安排了两节课。随后,各班就投入到了准备状态。校园里的学生不再穿着同样校服,而是穿着各式各样的表演服装,在校园里走着。

      昨天正好是立夏时节。而今日灿烂的阳光,宣告着夏日即将来临。

      千人报告厅内,灯光一排又一排的亮起。学生们陆陆续续地进入了观众席。舞台上,光影轻轻的变换着,室内的音乐,正在为即将开始的大戏进行着暖场。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作为导演的他们,脖子上挂着工作人员证。他们走在最前面,带着高一二班和八班的演员们,赶往千人报告厅的后台。

      后台里,他们拿着iPad看着直播。灯光聚焦,主持人走了出来,台下瞬间掌声响起。

      很快就轮到了二班和八班得节目,郭致远和秦宋正报着幕。四位导演们给演员同学们加着油,随后到了各自的职责岗位上就位。张亦然和周应来到了控制室。周应负责灯光,张亦然负责电脑和音频。

      整个表演过程可谓是一帆风顺,没有出现纰漏和差错。十五分钟后,台下掌声响起。

      “你们快来!”电话里面的李檬说着。

      杜子奕和李檬从侧边走上了舞台。

      张亦然和周应瞬间拉住了对方的手,他们跑出控制室。在掌声中,穿越漆黑的观众走廊,跑向了前方的舞台。走上舞台,导演组手拉着手,演员们也是,向着观众们进行着谢幕。

      掌声在此刻似乎显得尤为热烈,好像前段日子里所经历的困难,在此刻都已经烟消云散。准备这场话剧节,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不知道改了多少遍剧本的稿子,不知道调整了多少次站位,不知道做了多少份文件的后期。还要保持状态听课,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当掌声响起,当欢呼声不止,当第一名的鲜花和奖杯捧在手中,会发现,一切的努力和期待,都是值得的。全力以赴的努力,会有期待中的回报。

      “诶,今晚上我们去吃什么?”
      “火锅怎么样?学校旁新开了一家串串火锅店。”
      “听上去不错,去试试。”
      “走啊,庆祝我们拿到了第一!”
      “……”

      -

      时光向前的脚步总是不会停歇,一转眼,已经到了选科调查的时候了。各班的班主任在群里发布了选科调查申请表,让同学们深思熟虑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几人在饭上对此还讨论了一番。

      周应说自己是物化生战士,学全理是自己最想选的组合。

      张亦然说自己喜欢政治历史,对自己而言,最好的选科是历政地。在他说完这句话的瞬间,他朝坐在自己旁边的周应看了一眼。

      李檬说自己要“弃理从文”,但她对生物比较感兴趣,选择里历史生物政治。

      杜子奕思索了一下,他讲到,自己以后想成为一名警察,决定选择物理化学政治。

      选科是高考的第一次选择,也算是高考的第一场考试,这关乎于未来,关乎着今后的人生方向。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往后,做着最精心的打算。

      为了带着自己的热爱,继续奔赴至下一片山海。

      正式选科的电子调查表发下来了,他们按照自己之前的想法,勾选了每一个自己喜欢的科目,点击了提交。

      不管是选择历史方向,还是物理方向,只要是自己的热爱,只要是以后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那么,就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热爱,本身就是最优解,它带领着他们和我们,奔向彼岸。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合作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711240/18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