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啦,陛下他造反啦

作者:沈公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陕西



      明诏狱自从朱元璋设立开始,只有寥寥几人能够走出。

      诏狱中主要用到的刑具有拶指、上夹棍、剥皮、舌、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种,而除了这些之外,诏狱中的锦衣卫还经常发明一些其他的惩罚方式,例如梳洗、灌鼻、钉指等等,其中“械、镣、棍、拶、夹棍”被称为全刑,很少有人能够全部挺过去。每次用刑下来,囚犯哀声震壁,血肉溃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惨毒难言。

      当朱元元走进诏狱时,里面自然没有正在用刑的锦衣卫和受刑的犯人。事实上,自从魏忠贤下台后,诏狱的主管者锦衣卫北镇抚司,对狱中的犯人已经暂停了用刑。

      可是刑罚虽暂停,诏狱本身是一座半地下,没有窗,没有日光的监狱。身处其中的犯人无法感知时日,又日日封闭其中,缺医少药,饭食不继。当朱元元从一座座牢房门前缓步经过时,那些借着烛火勉强能看出人形的犯人,或是低声□□,或是喃喃自语,或是默不作声毫无动静。哪怕带着面巾,那四处萦绕的腐烂恶臭,血腥之气依旧不绝。

      历经数年,由魏忠贤矫诏或是冤枉而被投入诏狱的官员百姓,哪怕死了一批,仍然挤满了这座牢狱。朱元元一间间看过去,心中滋味复杂非常。

      直到最深入的那间刑房,守门的牢头不知这位贵人的身份,战战兢兢地打开门锁,接着便缩在一旁尽量使自己不要引人注意。

      朱元元环视一圈,疲惫地闭上眼睛。

      她曾参观过渣滓洞,那里展示的刑具、列出的种种酷刑,已经让仅凭想象根本无法体会的参观者心有余悸,遍体生凉。

      而此时此刻,她甚至恍若亲眼看到那些刑具,是怎样用于一具具活人的身躯之上,让那些原本能畅快呼吸的生命,发出无法想象的惨叫和哀嚎,将数十万年进化后近乎完美的人类身躯,变成一滩无法分辨原本形状的血肉,最终消亡于这终日暗不见天日之所。

      而其中虐杀人命的许多人,依然好生生地活着,甚至就还留在这座官署之中,领着俸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骆养性。”

      “臣在。”一直跟随的那位锦衣卫百户上前一步,屈膝行礼。

      “你率一队锦衣卫,将历年入狱的犯人名册名录全部取出,一一对应,把现有犯人姓名、身体状况记录成册。此后不可再对犯人用刑。”走出诏狱后,朱元元第一句话便是清点诏狱犯人。

      “设立医务室,给这些犯人延医问药,及时诊治。不论是不是魏党专权时期入狱,朕都不想再听到有一个犯人因为病情延误而死亡的事情。”朱元元看向骆养性,见他低头领命,不知他能否领会自己要让他负责善待犯人的意图,只好再度补充,“如果因此需要收拾牢房,不需上报给朕,便只管去做。”

      “臣领命。”

      朱元元没有吩咐取消刑房,那里头从刑具到血肉斑驳的墙壁,暂且都有留存的必要。

      董锟在一旁,险些变了脸色。骆养性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百户,此刻被皇帝金口玉言吩咐,几乎专领北镇抚司之职,转瞬便能取代自己如今的指挥使之职。他固然心中畏惧不满,却也不敢对此有任何表现,只想着自己且要收拢人手,该悄无声息下绊子,万万不能让骆养性将这份差事顺当办成。

      等朱元元木着一张脸回到乾清宫,立刻召来方正化,吩咐了几句。

      皇帝行踪乃是机密,即便是乾清宫总管,方正化也不知道早朝后回到乾清宫后,皇帝又去了哪里。只是皇帝回来后如此这般吩咐,他便快步前往太医院,亲自传口谕。

      太医院内,听完皇帝口谕的太医们安静如鸡,静的掉根针的动静都能听见。

      “方公公,陛下这道口谕后,有没有什么别的吩咐?”太医院院正也不好当着乾清宫总管的面揣测上意,只好借着送方正化的机会,旁敲侧击询问。

      若是往常,方正化或许还能提点一二,偏偏今日皇帝面色看着就是压抑这火气,且回宫之后第一件吩咐便是此事,他头尾不知地,也无法给已经被吓得惶惶然的太医院通什么气。

      “黄公公,可说些什么?”一群太医围着院正焦急询问。他们全都不知道皇帝为何要派五名太医前往诏狱。

      若说是太医院内的太医犯了什么事,那肯定要有名有姓,指明究竟是谁被下诏狱才是啊。

      “莫不是,诏狱内有什么犯人需要诊治?”终于有一个年轻太医,提出了自己的猜测。

      “即便是真的需要给诏狱内犯人诊治,也轮不到咱们太医啊。”

      确实如此,太医是专职给皇宫内除皇帝以外有品级的人,以及宫外有爵位的勋贵人家问诊的。诏狱内犯人看病,让他们去,着实有些不合适。

      一众太医惴惴不安,太医院正也没个主意,只得点了几名各有善专的太医,动身前往锦衣卫诏狱。

      等人到了诏狱,才发觉确实是皇帝亲口吩咐,要给犯人诊治。这才放下心来,在骆养性临时设定的医务室内,依次替那些常年不见天日,非是用刑不得出牢房的犯人看诊。

      至此,诏狱之行便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朱元元在乾清宫内,正在翻阅由内阁汇总传入的六份条陈,声音在一旁替她解说。

      “啊,真是个悖论。”朱元元苦恼地抓抓头发。

      “悖论?”声音顿了顿,“你是说关于是否清算魏党?”

      “啊,不是。”朱元元摆手道,“那件事情已成定局,他们送上来的条陈并不能改变什么。”

      对于朱元元而言,需要考虑的只是划下清算一事的度,以及如何重新建立公信力而已。条陈上的内容是该不该做这件事的理由,是为省却口舌,阻止反对者。想到明日早朝能直接宣读条陈内容,再颁布旨意,那速度绝对骑马难追。

      “我只是觉得,每次看文章都需要别人帮忙解释实在是,耗费时间。但让我再度学习这些,好像又没有什么额外的时间。”

      越是看奏本,越觉得自己和文盲没有什么两样。

      想到朱元元最近的一通折腾,声音沉默了。不过在他看来,诏狱之行并无甚必要,特别是安排太医前往诏狱诊治更是如此。另外,单独设置堂食局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只有里草栏场的改动,以及增加御马监人手这两件事情,才是声音认为或许可以影响局势之事。

      正交谈间,司礼监按规矩送上奏本及票拟。秉笔高时明和李凤翔依旧是一个读奏本,一个读票拟。

      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人名,朱元元连忙喊停,“他的题本呈上来。”明制永乐后,凡是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称题本。后世人习惯称的奏折,直到清朝才出现。

      高时明上前,将手中奏本递上,朱元元打开一瞧,上写,“陕西督粮参政臣洪承畴谨题……”

      洪承畴,这可算自王承恩和崇祯皇帝之外的又一个熟人。

      后世的清宫剧中,不乏出现清孝庄以身劝降洪承畴的情节。不说洪承畴降清时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就说孝庄来自蒙古,连满语都是后学的,且直到康熙初年还厌恶汉语,怎么可能在皇太极时期劝降一个明将呢。

      不过朱元元倒不知道什么野史正史的。她看过一个出名的秘史清宫剧,里面就有劝降洪承畴的情节,八卦之魂燃起,忍不住要来了这份题本。

      上面写的陕西督粮参政几个字反而让她冷静下来,将那什么劝降的八卦抛之脑后——距离发生也还早着呢。

      洪承畴送来的题本所写之事,正是关于陕西督粮道今年因旱情不减,所征收的粮食量不足,向皇帝请罪。

      这份题本,一下子出现了三个关键词。

      陕西,旱灾,粮食。

      朱元元一下子头疼起来。

      “陕西旱情,自何时开始?”

      陕西大旱,是明王朝终结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天启开始的干旱,持续整个崇祯年间,引发各地农民起义。官兵在反复剿匪过程中不断要粮饷,与辽饷一道,拖垮大明的财政。

      高时明与李凤翔二人对视一眼,后者上前一步,向皇帝禀报天启六年陕西富平县曾有旱情题本呈上。

      “只是富平县吗?”朱元元蹙眉,她记得历史课学过,拉开明末农民起义序幕的并不是李自成,而是一个叫做王二的白水县农民。只是究竟什么时候王二揭竿而起,她已经忘了。

      想想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各地官员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或许对于这些轻则丢官降职重则送命的事情,干脆隐而不报,也有可能。

      “李凤翔,你整理所有山陕关于旱情的奏本题本,以及二地从巡抚到县尉,个品级官员名册。”

      “高时明,将全境舆图,各府舆图,一道送往文华殿挂起。”

      二人离开后,只剩朱元元一人。

      “为何不去内阁?”声音问道。

      “我……”朱元元摇摇头,“另起炉灶罢了。”

      她没有再多解释,不过声音却理解了。

      和她另外设立专案组,避开大理寺和刑部去专审魏党案一样,在文华殿议政,为的是绕开内阁。久而久之,内阁的重要性将逐渐减弱。如今虽还是内阁票拟与司礼监批红分庭抗礼,但是另外把皇帝看重的官员召入文华殿,立刻就会分权内阁。

      看似不过延续今日早课时对那些讲官的许诺,可实际牵涉到未来对内阁的架空,隐约窥见皇帝四两拨千斤的能耐。

      不止声音如是想,那些被召入文华殿的臣子们,也隐隐感到有什么发生了变化。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163581/17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