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还不出分啊

作者:芒果酥和凤梨酥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秋蝉(2)


      清早从家里出发后,我接到了戴明明的电话,确认彼此都已经出门了。我大约听到她在blablabla地说着什么,但我实在没睡醒,听力直降到零分。我猜她问我吃了早饭吗,我摇摇头,直到挂了电话才想起来,我摇头有个鬼用。到了高铁站,我脑子里都是一坨糊糊,勉强掏出交通……不,我把交通卡放回去,拿出身份证,镇定自若地过了安检。
      等我们坐上高铁,戴明明给我塞了个盒装牛奶,外加一个便利店买的鸡腿蔬菜三明治:“快吃,吃饱了上路。”
      我瞬间没胃口了:“有豆奶吗?我不喝牛奶。”
      戴明明把盒装牛奶拿回去,从包里抽出支黑笔,在包装上的‘牛’上画了个大大的叉,又在上方空白处写了个‘豆’,然后重新把盒子递给我:“你尽管开口,要啥有啥。”
      我绝望地撕开包装喝了两口,再咬了几口三明治。过了会儿,恶心反胃的感觉消退了,我感觉头也不晕不晃了,看到戴明明也不想打人了,万物平静。

      “你昨天晚上几点睡的?”戴明明问。
      我想了想,记不太清楚了,于是随口说:“十一点左右。”
      戴明明眯起眼睛:“十一点半我们还在通电话。”她撕开一袋奶油面包啃了起来,“我以为你挂了电话就要去睡觉的,不过看起来,你又给自己找了点事做。”
      “哦,是我一个……嗯,一个朋友,她找我帮忙。”我说。我在想,我和学妹到底算是冷淡的校友关系呢,还是说我们其实是朋友呢?毕竟她回国后一共就只联系过我两次,第一次是找工作时询问我的意见,第二次就是昨天。不过鉴于她每次找我,都是在讨论相对而言比较重要的事,所以我安慰自己,这大概说明她对我特别信任,是把我当密友……吧。

      戴明明一边吃一边又问:“同行吗?”
      我看这家伙真的不像人,敏锐到有妖气。短短几句话的功夫,就猜到对方是同行。
      我点点头:“据说是机构不景气,旺季都排不了多少课,马上要到淡季了,她想提前给自己找一条退路,来问问我的意见。”
      学妹叫Zoe,中文名我忘了。她和我并不是同专业,而是同校经管系的本硕连读,因此当年入学时的语言成绩要求就不是特别高,之后也没有特意再花时间去钻研英语,更不要说是语言学这个更广阔的专业领域。毕业后,她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机构做能力英语类培训,这之后就像扎了根般纹丝不动,在那里做了整整五年。她说,就职后的每一天都觉得自己像个躁郁症患者,疯狂的时候想抓起菜刀,抑郁的时候可以一整天缩在被窝里哭泣。

      [姐,上个月我只有44课时,这个月更少,现在才32,都快到到月末了啊。]
      我当时心想,这也确实是很少了,暑假一个月不做个120+都不叫上过课。
      Zoe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我哭诉:[下个季度机构要做一个什么教师审核计划,我觉得这不是审核计划,是裁员计划,他们就是要裁掉一批老师。]
      嗯,没错,而且肯定先裁掉不出分的、不会拍家长马屁的、业务能力不强的。但我想学妹也不容易,决定还是以鸡汤为主鼠药为辅:[你想多了,无论什么机构,都会定期做教师审核和培训,这是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根本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裁员。我建议你,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充实一下自己,一方面顺应了机构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能力。]
      [姐,我具体要怎么做啊,你比较厉害,我全听你的!]Zoe开始反过来给我灌汤,还是强行掰开我下巴灌下去的。

      看到这条消息,我有一瞬间是想把这碗毒汤扔出去的,谁爱喝谁喝。
      毕业后几年没联系的人了,忽然找上门就要我指引人生道路,浅谈未来局势与市场走向,怎么看都是个坑货。
      而且,我对她所说的经历没有什么实际感触。可能我这么说很欠揍,但事实是:我从入这一行以来,从没有遇到过由机构课时不足而引发的职业危机。即便是两年前那场大变革,我离职的原因也绝不是缺少课时。

      我的初始课酬不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赫赫有名的H机构作精英讲师,半年后升为专家,又过了半年业界巨擎X机构向我抛出橄榄枝,我天不怕地不怕地去了,同样用了半年成为明星教师,并在X机构做了两年,课酬越开越高。
      随后我奔向低调贵族G机构,做了一年半,期间还兼职魔都几项口译考试考官,有名和不有名的书都编写过几本。我去G机构一方面是因为更高的课酬,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听说那里有几个学富五车的老妖精,我准备去屠妖。
      跟着,我又在志得意满和一览众山小的错觉中,生出一些风花雪月物是人非的感叹,应H机构教学总监之邀回归,并认识林智琪,再然后……

      我真的不止一次地想过,这大概是天注定。
      老天爷都笑着说,要找个人来给当时目空一切的我上一课,教会我什么是山外有山,而我甚至连山都不是。在天空眼里,高山是一堆积木,而在群山眼里,我只是一块顽石。
      就算没有林智琪,也会有张智琪、王智琪、智琪一家呵呵。总之,我可能逃不过要在那个地方、那个时间,狠狠地摔上一跤,摔得头破血流。
      昨晚我想到这,又把Zoe的微信打开,仔细回复了她。一个人一生中遇到的挫折和困苦,那是挡也挡不住的,它们来时就像千军万马沙场奔腾,非要把你碾磨几遍,让你生不如死、死去活来,最后要不就真挂了,要不就明白了赖活着的道理。我当然知道个体在这片沙场中的无作为,也不想做见鬼的战地医生,我充其量算个蒙古大夫,给人看伤换药,顺便卖个大力丸。

      [你现在有两条路可以选:1.在秋季跳槽期找到一家合适的、主攻K12项目的机构,凭你的资历和教学经验,一进机构就可以带中型甚至大型班级;2.在审核计划之前就提交一份I考试或T考试成绩单,具有公信力的国际语言考试成绩单足以稳固你的位置。]
      这是我仔细思考后得出的结论,而且综合Zoe的情况,比起选项2,我更倾向于选项1。
      K12,其中的K代表Kindergarten(幼儿园),12这个数字,指的是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到高中三年级结束,足足12年漫长的学习时期。根据K12原则,各项课程作为K12范畴内的产品,那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就有至少12年,甚至是更久。

      这是个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年代,因此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幼升小是第一道线,小升初是第二道,初升高又是一道,最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人蟾宫折桂,也有人名落孙山。每一道线都是无数的辅导班和补习课程,每一个学生都是刚需客户。
      可以这么说,K12作为一个活跃长达12年的产品,卖起课来都是以百课时为单位记的,其目标市场之广,远非出国留学语言考试类市场可比。一旦真正进入这个体制,并适应了K12的需求和授课重心,几乎是闭着眼数课时。我见过最牛叉的K12教师,暑假一个月上了200个课时,人型自走上课核武,人型软妹币制造机。

      我发完那条消息后,Zoe意识到我要开始卖印度神药了,立刻缠住我不放:[姐,我不太懂这里面的区别和利弊,你能和我详细说说K12怎么运作的吗?我怕我做不好……姐,你帮帮我吧,谢谢你!]
      我脑子疼,真的。那一刻我如同罹患脑瘤,倒在了沙发上。
      这就是为什么我昨晚一直忙到接近凌晨2点才睡下的原因,我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了,而且埋得很严实。我和Zoe讲解了K12的基本特征和现状,一晃眼就过了两个多小时。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240909/17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