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边际开荒记

作者:九月黍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开荒第十六天



      入夜,蓝星躺在木板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她很少失眠,今天却因为想到几天后就能拥有属于她的房子,兴奋地胡思乱想。

      也许是因为蓝星来自地球,所以对家有一种深刻的渴望,她需要一间房子来充实内心,似乎只有这样,她才真正能在这颗荒星上扎根落地。

      既然睡不着,蓝星唤来未来,让它展开地图,再看一看生活的地方,想一想将来的规划。

      未来已经在地图上进行了初步的区域划分,根据蓝星的意思,她期望建设一座自动化的天然农场,所以最初的布局显得十分关键。

      蓝星现在有了建造的能力,这会对她的构想很有帮助,还有一些她个人无法操作的农业设备,现在似乎可以考虑再投入使用。

      这样一想,她又打开模拟建造模块,翻看其中的资源,果然还有农业分类,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开荒土地基础上,她还能设计建造农场。

      蓝星询问系统:“女娲,像是地下排水设施这样的农场建筑也可以设计施工对吧?”

      系统给出回答:“宿主解锁【种地】和【建造】天赋,农业相关建设已开放。”

      蓝星托腮点头,心里有了个底。

      到了第二天,蓝星立刻开始着手土地规划,目前她坐拥四十亩已开垦的土地,虽然不多,但她只有一人,精力有限,只能以小积大,一步一步慢慢来。

      蓝星首要考虑的就是生产碳水粮食,主要为小麦和水稻,再者是玉米大豆等。

      小麦已经实验性地种了一亩地,迄今为止一切还算顺利,蓝星想着等到收成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播种。

      而水稻稍微麻烦一些,首先要将土地改造水田,则需要依靠丰富的水资源以及科技辅助,蓝星不会轻易放弃,还是慎重对待。

      除了基本的粮食生产用地以外,蓝星打算根据时节的更替,辅助科技技术,建设温室菜棚,大规模生产蔬菜。

      产生这种想法主要是蓝星收到来自摩摩的消息,像是姣姣族外星人能接受这类的农产品,也许她可以借此打开与全星联宇宙民的联系。

      蓝星虽然一个人也能正常生活在荒星上,自给自足,但每当夜里仰望星空,就不可能不向往浩瀚宇宙间的其他星系区域。既然已经来到星际时代,她还是想不枉来此一趟。

      蓝星按照想法在地图上做下标记,同时也征询未来的意思。

      “未来,你帮我也查一下有没有其他农场的参考,我很好奇其他宇宙民是怎么种粮食的。”

      未来亮起绿点,过了一会,说:“蓝星,星网搜索结果超过一亿条,资料正在调取中,未来已挑选最接近需求的条目,蓝星可以先查看。”

      未来给蓝星投影出一块新的屏幕画面,文字也全部转换成她认识的,显示出的第一条结果是一个星球农场。

      蓝星点进去看到的第一眼就不禁发出感叹,充满整个画面的是一张图像,图像中是一颗绿色星球,星球从画面中浮现出来,变成立体的3D影像,可以放大直观查看。

      这是一颗专门生产能量食物的星球,整颗星球都在机器的管理之下,实现完全的自动化。从太空的角度全面俯瞰星球,星球呈现青绿色,像是一颗抹茶冰淇淋球。

      蓝星将星球放大,这才在一片青葱绿色之中发现闪烁绿光的机器人,机器人像是方块高脚蜘蛛一般竖立在星球地表板块上,照看每一颗绿色植物,迈动高高细细的长腿,游走于植物之间。

      蓝星不认识这种植物,但既然需要整颗星球进行培养,说明是一种很受宇宙民欢迎的能量食物。

      虽然震撼于星际科技,可惜无法给蓝星提供参考,她现在可没有能力做到这种程度。

      于是蓝星继续查看其他搜索结果,未来筛选给她的每一条资料她都认真看过去,这些结果已经是最符合蓝星的需求,不过匹配度也只在50%至70%间浮动。

      蓝星看了不少,每每感叹星际时代的先进,但就是因为太过先进高科技化,反而没有适合给她这样小农户做参照。

      蓝星叹出一口气,揉了揉太阳穴,对未来说:“未来,先这样吧。”

      未来:“蓝星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吗?”

      蓝星:“宇宙民建立的星球农场很厉害,可是我们达不到那种程度,看来还是只能自己来。”

      未来转了个圈:“蓝星,还有什么是未来能帮你的?”

      蓝星沉吟着说:“有,刚才看了那么多农场,我发现宇宙民的食物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样,所以想让你给我一份宇宙民的食物菜单或者其他生命体能量来源。”

      未来:“好,未来立刻去做。”

      让未来去研究宇宙民食物的同时,蓝星也前往田地里忙碌。新的一批种子按照各自的方式已经播种,现在1号地里覆盖了短距空膜棒,所以天气温度对作物的生长影响变小,可以放开手做更多的尝试。

      午饭蓝星吃的是土豆泥,她现在有一箩筐的土豆,可以补充充分的碳水,喝腻了营养液,就转换胃口,满足食欲。

      在她吃饭的时候,未来向她分享星网的新闻,通过新闻,蓝星对现在的全星联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之前她向系统学习基础的宇宙学,都是停留在客观知识层面,没有主观了解过宇宙民的日常生活。在这一点上,未来帮她更多。

      蓝星在新闻里见识到了更多的宇宙民种族,姣姣族只是其中非常微小的一支,就像她所认知中的一样,宇宙民种族文明发展至今,极大部分都是和平友善的族群,这也是全星联可以建立的原因。

      所以在新闻里,蓝星还没有看到过任何罪恶的报导,比较受欢迎的一类新闻是竞技比赛,项目五花八门,新奇有趣,而且也只有在这类新闻之中,才会见到一些措辞较为激烈的发言。

      未来正在给蓝星播放的就是一场星系航道竞速赛,参赛的宇宙民驾驶各自自主研发的竞速飞船驰骋于星系赛场上,精彩程度是蓝星有生以来见所未见的。

      比赛过程之中,不仅可以看见外型设计独特的竞速飞船,还能够观赏整座星系的浪漫,同时观众也能切换视角,观察参赛者流利精细的操作,甚至享受同步的竞赛体验。

      蓝星只是以全局视角看了一小段视频,立刻就被比赛吸引,碗里的土豆泥都凉了才缓缓吃完。

      她已经开始期待摩摩的飞艇送达,当然二者完全不一样。

      在飞艇送达之前,蓝星先迎来了木屋施工结束的消息,也就是说,她可以挑选地方安置木屋了。

      蓝星早有计划,按照她设想的农场规划,她决定将木屋留在1号地的东侧,将这一片地划分为住宅区域,同时距离原本的土坡小家不远,方便搬家。

      系统按照蓝星的要求首先将模拟的木屋投影出来,再经过细微的调整,等蓝星确认妥当后,熟悉的闷闷电流声响起。

      蓝星看见蓝色的电光在眼前的空地上出现,电光横向伸长,不再是之前一扇光门的模样,而是增大了数倍,横亘在半空中,如同平顶隧道入口。

      光门继续纵向移动,慢慢变成了巨大的边缘是蓝色电光的盒子模样,仿佛一个简单特别的礼物盒。

      蓝星知道,这个盒子里,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小屋子。

      等光盒稳定下来后,系统响起声音:“宿主,是否查看工程?”

      蓝星有一点紧张地抿了下唇:“嗯,打开吧。”

      声音落下,身前的光盒缓缓消失,逐渐露出其中木屋的外表轮廓,不一会,整座木屋出现,仿佛平地而起,一直坐落于此,等待有人的发现。

      蓝星攥了攥衣角,跨出脚步朝屋前走近,眼前的屋子和虚拟投影里的完全一样,只不过这一回,她可以真真切切伸手触碰。

      指尖传来木头的质感,蓝星激动地发出叫声:“我有房子了!”

      推开木门,蓝星走入屋内,屋里的陈设也都和她的设计一模一样,简单的床铺和桌子,还有窗户。

      她来到窗边,推开窗让空气流通,深呼吸一口气,感觉无比幸福。

      “女娲,谢谢你。”蓝星发自肺腑地说道。

      未来跟进屋内,摇头晃脑似的环顾,系统倒是客气起来:“这是宿主努力付出应得的成果。”

      蓝星已经等不及要收拾新家,一想到这间小屋子会在将来一点点充盈,就满心欢喜。

      直到天黑,蓝星总算将大部分东西全都搬入新家之中,她扑倒到新床上,望着天花板,身心松弛。

      衣食住行,作为人类的蓝星生活的基本诉求,现在都在逐步落实,在荒星上的生活,越来越有了盼头。

      蓝星回过头一想,她好像在人生地不熟的星际时代走出了很长一段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天晚上,蓝星睡得无比香甜,梦里,她正在驾驶外型奇特的飞船遨游星际太空。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开荒第十六天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737068/16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