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啦,陛下他造反啦

作者:沈公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诏狱



      早朝最后,按照皇帝旨意,所有人在签下自己的官职和姓名之后,又被要求写出条陈。

      内阁分为两派,以黄立极为首不主张清算。以李国普为主,主张清算魏党。两派需各自交三份条陈于内阁,今日申时前汇总,酉时前送入乾清宫。

      于是这场朝会早早便散了。

      皇帝这一套组合拳行云流水般打下来,叫所有人都反应不及。

      回到乾清宫,声音表示大受震撼,“原来,还能这样处置。”

      一是速度快,将这件花费数十日乃至整月才能做出最终决断的事情,直接在一个早上定下章程。

      二是署名。在鸿胪寺的见证下签名,由不得他们不站队。而一旦站队,就必须竭尽全力为己方付出。

      这几天一直跟着声音学习,朱元元下意识把他当成了老师。被老师这般夸奖,朱元元略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不过是头一回,出其不意而已。”

      原本的崇祯,十六七岁,就连其兄天启帝都不被视作皇孙而受到足够教养,这个母亲出身普通的皇子更是如此。他殚精竭虑,好不容易扳倒大敌魏忠贤,却因为没有朝政事务处理经验,以及分不清究竟还有哪些与魏党有所牵涉、哪些是真正有治国之才的臣子,而不断受挫,一腔热血逐渐在与朝廷臣子的扯皮中消磨。

      声音回想片刻,正要提点朱元元,这些朝臣接下来就要从大理寺、刑部以及都察院,甚至锦衣卫和东厂这些部门下功夫,影响清算魏党一事的处置。就见她伏案埋头,下笔如神。

      他无身无形,如果不发出声音,朱元元便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见她写得入神,便凑上去旁观。

      一张洁白宣纸上方四个大字“组案专”,像是标题。声音顿了顿,反应过来,这是朱元元的写法。原来要读作“专案组”。这几日朱元元时常在和他交谈时,用纸笔来记下内容,便是从左至右的习惯。

      抛开这令人眼晕的书写模式不谈,专案组三个字却令声音心中一动,这莫非是三司会审,或是九卿圆审?

      三司会审,乃是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审理要案。九卿圆审,即由六部尚书加上大理寺卿、左都御史、通政使一起审理案件。

      他继续看去,又觉得不像。

      “舆论监督?”

      “嗯,”朱元元边写边顺口答道,“专案组是单方审理,除了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其他人轻易不能了解案情。因此加入第三方,起到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公正审理,公正裁决。”

      她顺势习惯性地咬着笔头,突然想到什么,继续在纸上涂写。

      声音见她笔不停缀,复又面带笑容,知她已有决断,便不再打扰,只在旁边默默看着。

      越看越是心惊。

      哪里还用什么条陈?

      一想到外面必然还在争吵不休的臣子,声音竟然想发笑。谁能料到皇帝根本不需要他们的条陈,早已经将魏党该如何清算,该用何人领头此事,计较得清楚明白。那些人选,是这几日在与他学习交谈时熟悉的人名。想来那时,朱元元就已经有了计较。

      那些人,怕是白费功夫了。

      从专案组的办案地点,到人选范围,再到选拔标准,纵有不甚清晰之处,也是朱元元于此时见识所限。至于审案的范围、审案程序也都有了简易的章程。并对审理结果的执行,包括处罚标准,涉及罚没财产的用于补偿什么人,并一一划定范围。再后来,当声音看到舆论监督还能创收时,他已经震惊到麻木。

      此时,午时未至。

      朱元元翻动自己写了十来页的草稿,内心还在估量具体条款的实施上是否有什么操作的问题。她写这份方案,为的就是应对臣子们将要递上来的条陈。

      “你也算是土著了,想必了解这些臣子们的想法。看我这份方案,还有什么缺漏吗?”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她自决定要尽己所能地做出改变开始,就一直放在心间的信条。

      不待声音回答,她自己突然想起一事,“等等。”

      “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时造成的各种冤案,我还没有考虑进去。”她一拍脑袋,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专案组的人选本就不多,若是再把原本的案件交由他们一同审理,恐怕会额外造成负担,还影响效率。

      况且,听说许多犯人至今押在狱中,如果不尽早做出安排,恐怕那些心里有鬼的魏党要对他们做些什么。

      朱元元思量间,登时意识到这件事情恐怕比专案组成立的事情还要急迫。

      “我得亲自去一趟诏狱。”

      锦衣卫诏狱。所谓诏,指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天启时期,这些诏书大多经魏忠贤授意而出。没有人能亲自走到皇帝面前质问这道旨意究竟是不是皇帝自己的意思。

      即使真的是天启帝亲自下诏,也是魏忠贤谗言所致。

      朱元元毫不怀疑诏狱中大半犯人含冤入狱。

      她一贯秉持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这才开口要亲自去。

      声音没有阻拦,他从不曾去过锦衣卫诏狱。如今跟着朱元元,或许还能有别的见识。

      倒是被安排出宫事宜的王承恩颇为头疼,既担心皇帝的安危,又不得不谨遵圣命。他尚且不知道朱元元出宫为的是去诏狱,否则更要头疼。

      终于在午膳过后,朱元元得到禀报,出宫随扈已经安排妥当,候在殿外。

      朱元元走出殿外,被眼前阵仗吓一跳。

      两排大汉将军列队于殿门口,齐刷刷行礼。朱元元走下台阶,只有一个感觉。

      矮。

      大汉将军是廷殿卫士,专门选取身材高大之人充任,以资壮观。

      平时也不是见不着,只是多当值于殿外,朱元元从未留意。

      现在这些高大威猛的卫士们集中起来,直戳戳地在眼前想忽视都难。朱元元这才发觉他们的身高,目测人均一米八以上。

      反衬得她现在这副十六七的小身板,更加弱鸡了。

      大汉将军前面,站立两个身着银白色飞鱼服的锦衣卫百户,以及两名宦官。

      朱元元心知这几人也是随扈,王承恩在一旁低声向皇帝介绍他们姓名官职。

      听得这名字都不是自己熟悉的,朱元元也就不在意地点头,道,“那便出发吧。”

      她为了出宫,特地换下龙袍,穿上一身银白色曳撒,倒与前面那两个锦衣卫的飞鱼服相配得很。

      浩浩荡荡一群人出了宫门,朱元元坐在马车里向外看去,入目皆是鳞次栉比的朱门高墙,犹在感慨虚幻还是现实,马车已经停下。

      午门西南边,是包含刑部及大理寺在内的一众官署,锦衣卫署也在其中。

      朱元元扶着同行的一个宦官的胳膊下了车,未出宫时她便认出,那日去御马监时跟在刘应坤身后,就是这个叫做高起潜的宦官。从御马监出来的人,说不得身上有些功夫,只是身材不如刘应坤高壮。

      想来也是王承恩为了皇帝的安全,特地寻来的人。

      朱元元心里其实镇定得很。从明朝建立以来,除了嘉靖皇帝之外,还真没听过什么人能对皇帝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的事情。刺客这样的词语,只存在于影视剧中吧。

      走进锦衣卫官署,锦衣卫指挥使董锟匆忙前来迎接。他原为田尔耕手下千户,魏忠贤被处置后,田尔耕也被夺了官职,由董锟顶上了指挥使的职位。

      董锟眼风一扫,便认出皇帝身边那名锦衣卫百户,正是田尔耕前任指挥使,骆思恭之子骆养性。登时心中一紧,莫不是皇帝又要重新启用骆家人?

      他也不傻,心知此刻不是揣测上意的时机,小心恭谨地将白龙鱼服的皇帝引入官署。

      锦衣卫是皇帝近卫,往往由勋贵子弟充任,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百户,也是父死子继。朱元元带来的大汉将军亦是如此,且多了宗室子弟。随着皇帝进入,那群大汉将军和官署内的锦衣卫均不免有了隐隐相互比较的意思。

      朱元元在前面一无所觉,只是好奇这有众多传说和拍成了影视剧的锦衣卫官署。不过一路走来,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于是特地点出,要前往诏狱。

      董锟有些为难,诏狱是什么地方,他再清楚不过,若是贸然让皇帝前往,恐怕要吓到这位陛下。只是此刻容不得他想出什么别的主意,只好领命照做。

      甫一进入这个半地下结构的监狱,朱元元便觉得周遭温度都低了两度似的。两边看看,便明白这锦衣卫狱与外头官署不同,为防止越狱劫狱,是由石块搭建,自然会比木制的建筑更易吸热散热。也就是说,那些被关押在狱中的犯人,夏日要捱过酷暑闷热,冬日要忍受阴湿严寒。

      她正兀自想着冬冷夏热,忽然一阵血腥气扑面而来,直冲脑门,让人不由得停下步子。

      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这才从文字印象转变为一座真正谈之色变,散发着可怖死亡气息的监牢。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163581/16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