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少恨

作者:我见春风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太甲


      丞相公仪公衍忧心忡忡的回到家中,招来四个儿子。

      公仪氏世代诗书传家,而能以氏族为称,昭示着这个家族由着上千年的传承,一般平民出身的只能有个姓,甚至没有姓,只有个名字或者只有一个称呼,连自己祖宗是谁都不知道。
      这个是为什么太甲发迹之后会给自己找个太以的姓氏,代表太甲一家都是传承千年的太以氏族,生来高贵,说出去也挺有面子。

      辰国立国一百八十年,公仪氏就传承了一百八十年,而公仪氏在前朝也传承了很久,甚至是前朝的开国功臣,历代受任秘书监。后来一度衰落,知道辰国立国,辰国内部世家厮杀不断,公仪氏伺机而起。
      公仪公衍是公仪氏第一个丞相,曾经也是先皇的侍读,深的先皇信任。

      公仪氏历代任职秘书监,家中的藏书是整个辰国最齐全的。拜入公仪氏的有识之士很多,可谓是门客三千。
      不过公仪公衍是个谨慎的人,所以这一次书房议事,公仪公衍之叫了他四个儿子。
      公仪公衍的大儿子公仪公伯在朝中任户部侍郎,二儿子公仪公仲在外地方上任职少尹不在京中,三儿子公仪公叔任秘书丞,四儿子公仪公季目前是中书舍人,最小的儿子公仪公子最得公仪公衍的意,因为和兰陵王年纪相近所以是兰陵王的陪读。若是兰陵王能够顺利当上太子,那么公仪公子就是太子詹事的不二人选。

      公仪公子本来该随着兰陵王前往楚地上战场,可是恰巧丞相公仪公衍的父亲死了,公仪公衍无法送葬,其他的儿子也各有官职,所以只能让小儿子将祖父送回族地安葬。加上守孝的三个月,一个月前公仪公子才回京。
      能在国破家亡之际,去送葬祖父出京,可见先皇对于公仪氏的恩宠。

      公仪公衍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嫡出的就长子公仪公伯和最小的公仪公子,唯一的嫡女则是京城第一美人公仪雅。

      房里焚烧价值千金的秦山瑞脑香,公仪公琰坐在书案后闭目养神。

      今日早朝皇帝的圣旨,在朝的三个儿子都知道,唯一不知道的公仪公子也即将知道。

      公仪公衍沉声开口:今日朝堂上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四个兄弟对视一眼,身为长子的公伯说道:即便太甲要带走五万人马,但总归是将太甲给弄出去了。唯一担忧的是,皇帝要将安阳三十万大军给召回来。
      所以儿子认为,我们应该想办法阻止皇帝召回三十万安阳军。

      公伯说完,其他两个兄弟都是赞同的点头,唯独最小的公仪公子没有表态。

      公仪公衍瞄了他一眼,问道:公子,你怎么看?

      公仪公子拨了拨手中的青木珠子,一针见血的说道:太甲是皇帝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公仪公衍问。他很奇怪,公仪公子为什么确定太甲是皇帝的人,毕竟公仪公子并没有上朝,却得出来在朝上站着看了全程的兄长们都没有看出的观点。

      公仪公子分析道:因为太甲带走了五万兵马,总共就剩下十万精兵。这十万精兵牢牢的把握在南侯氏手中,自从先皇将京中大营掏空之后,南候氏这个武将世家除了远在秦岭以北的朔州的南候长庚,就只有这京中的十万兵马是掌握在南侯氏手中,南侯卫是绝对不愿意将兵权分出去的。
      所以太尉不可能答应给太甲五万兵马。

      而皇帝在京中没有实际掌握手中的兵权,他一直想要将自己的心腹安阳三十万大军调回来,为他保卫皇位安稳。可他没有借口,只有太甲将京中的兵马都带着,皇帝才有京中兵力空虚的借口将安阳军调回来。

      同时将子都子充调回来,争取子都氏的支持。

      大哥公伯问道:子都子充是皇帝的心腹,为何皇帝还有争取子都氏?

      公仪公衍说道:子都子充和皇帝交好,不代表整个子都家都是支持皇帝,子都家的家主子都允从来没有表态过。至于子都明华,只是一个好看的草包,硬生生被皇帝抬举成中书令,实际上就是向子都允示好。
      可是子都允一如既往的中立不表态,不然军费之争也不会持续这么久,久到皇帝退让。

      公仪公子继续说道:太傅荀子卿从来都是清高的人,一心为国为民,他能够为了安定辰国不至于争夺皇位再起兵祸而支持建安王登基,就不可能放任皇帝放弃阜南一百万将士活活困死楚地。
      所以,太傅从来都不是皇帝的人。

      可是。公仪公子顿了顿:可是如今依旧让太甲带走了京中的一半人马。那么只能试太甲自己要求的,而这正中皇帝下怀。
      如此,太甲是皇帝的人,就很明显了。

      公仪公子一席话有理有据,像是他今早就站在朝堂上,亲眼看着这一切发生的一样。这等本事,令在座的几位兄长都极为叹服。

      相比于公仪公子的清晰明了,他们这几个站在朝堂上的,和睁眼瞎一样,居然没看出来太甲是皇帝的人,还心里太甲兵力不够就不行的说辞。

      公仪公衍点点头,看着自己的小儿子,继续问道:你认为太甲为什么帮皇帝。

      公仪公子反问:父亲不认为太甲是皇帝的人?
      所以才用了帮这个字眼,有此一问。

      公仪公衍吖了一口茶:如果太甲是皇帝的人,那么这次的事情根本就不必吵半个月。这半个月里,皇帝一直在朝上暗示太甲是站在他那边,可是太甲从来都没有表态,就每日站在朝上装聋作哑。
      所以,太甲不可能是皇帝的人,他只是这一次帮了皇帝。

      公仪公子低头细细拨弄青木珠子,满室寂静。他们都在想公仪公衍的问题,太甲为什么帮皇帝?

      正在此时,公仪公衍忽然目光凛冽,大喊一声:糟了。

      四个儿子抬头:父亲,怎么了?

      公仪公衍危险的眯起眼睛,满脸的老谋深算:不能让太甲带走五万人离开京城。

      长子公伯问:为何?

      公仪公衍说道:太甲此人帮了皇帝,他既然答应了皇帝能将阜南征兵解散,带回兰陵王,那么他就能做到。

      公仪公子不信:太甲再怎么厉害也只有五万人,兰陵王麾下百万大军,怎么可能任由太甲作弄,父亲,你太小看兰陵王了。
      公仪公衍靠在椅背上摇头:是你太小瞧太甲。太甲这个人做不到的事情,从来不会答应,否则就算做不到也会硬着头皮做到。
      当初三个月退齐军,元国,南方五国联军,犹如天方夜谭,可是太甲做到了。此人行军打仗的能为神鬼莫测,不可不忧。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037017/16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