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清穿]世外医仙化作林

作者:橘柚橙柠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宫花事件



      因着七阿哥的决心和康熙的信任,手术一事就算是敲定了,照旧以七日为期。
      晴玉取了纸笔,本着不能有新人忘旧人的原则,先给小公主写了些后期保养的方法,又如约给七阿哥先配了新的止疼药膏,并列出手术室的需要。
      这次陪在一边现场制药的还多了赵、孙两位太医——自打周太医在皇贵妃这学了一堆新方子回去以后,来晴玉身边蹭方子已经成了太医院许多有志之士的心愿。这次给的止疼膏又是适用范围极广的药物,看得两人心中窃喜,学习劲头那叫一个热烈。
      晴玉想说那不能光太医院一个地方卷吧。干脆又取了一张纸,画出一幅改良轮椅的结构图来。
      有诸葛孔明的四轮车等物在前,轮椅对古人来讲并不陌生。晴玉这幅图只是胜在融入了医疗器械和儿童器械的一些理念,做得更适合七阿哥这种孩子,对内务府的能工巧匠来说不成问题。

      康熙看了便笑:“心思倒是巧。就是这画技……人家大家闺秀都学水墨丹青,你画的可半点神韵没有。”
      结构图里你要什么神韵!
      晴玉心里大声嚷嚷,想说我画人体结构图倒是有神韵,你敢看吗?奈何人怂活得久,嘴上是一句都不敢说出来。且她其实知道,康熙并非真是在嘲笑,而是认可了她在细节上对皇子公主们用心,才肯用半调侃的语气拉近距离。或许,也有点“调戏”她这个准妃子的意思。
      于是晴玉也陪着故作不好意思:“皇上见笑了。臣女在琴棋书画上确实差了些,素日在家里见着见着姐姐妹妹已够羞愧了,您就原谅一下吧。大不了臣女回去好好学就是了。”
      逗人成功,康熙更起了兴味:“有求学之心,甚好。就是只怕你这画技呀,现在开始学是来不及了。”
      “画不在精美,而在于心思。林姑娘琴棋书画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心。皇上不知道,前些日子林姑娘为了哄公主安眠,特地给了臣妾几张乐谱。”
      皇贵妃施施然插进话来。因着早定了交好晴玉路线,又见皇上心情正佳,顺势说起好话来连个顿都不打。再说她真是挺感动这事,语调里都透着真诚:“乳母丫鬟们学了几句调,公主听了比用药用香睡得还快呢!为这,林姑娘哪怕不会弹琴,在臣妾心中也比最好的乐师强百千倍。”
      一通捧场,叫戴佳氏略显茫然:帝妃怎么比自己这个急等着的第一病人家属还热络?皇贵妃素日对自己这般好吗?
      然而宫里生活的都不是傻子。迷茫只是一瞬,下一刻连忙反应过来,戴佳氏接口道:“皇贵妃娘娘说的是。臣妾不通诗书,看不出画艺好坏。可林姑娘如此细致,臣妾从今日起便最喜爱这幅画了。”

      晴玉心说这是什么贾母待遇。一人说话两人夸原来是这种感觉吗?怪不得现代有那种夸夸群,也太爽了。
      连康熙都绷不住笑着点她:“果然你是个讨巧的。这才进宫几次,便叫朕两个妃子如此喜欢。不过她们说的是,你自有你的好处,不用学旁人。”顿了顿,又道,“不过听你说到家里姐妹,朕倒想起来你也是才进京城不久。怎么样,在你外祖家可还住得惯吗?”
      听着话音,康熙是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否则正常的情况是“荣国府乃开国功臣,忠义之家……”或者其他套话空话。这么看来几次入宫时,王嬷嬷跟引路太监站得那么近,果然不是白站的。
      可惜王嬷嬷能说实话,她却不能。
      皇帝都是不讲理的。康熙希望她无牵扯,却绝不希望她是个冷漠小气的人;希望她心存仁善,却不希望她粉饰太平说谎。想回他的话并不容易。晴玉心中飞速思量,最后只说:“姐妹们都是很好的。我虽不通诗书,却在招姐妹喜爱上颇有心得。且还有您派去的嬷嬷照顾呢,自然住得好。”
      报喜不报忧也是规避说谎的一种方式。康熙听了点点头,不知想到了什么并未深究,只是说:“你来时朕便说要赏你,只是要先给胤佑看腿耽搁了。这会想起来也不迟,你既与家中姐妹处得好,便让皇贵妃准备些小姑娘带的花儿朵儿,也叫你在姐妹中长长脸。”
      “先前娘娘便次次都赏了我糕点回去分享,皇上如今也赏,可见皇上和皇贵妃娘娘是心有灵犀的。”

      康熙闻言,不由想起和表妹夜话家常琐事的时刻,心中更熨帖,转头对皇贵妃温和一笑:“果然皇贵妃最细心,又跟朕心意相通。”
      即便是佟佳氏,表现贤良淑德的机会也不是说有就有。晴玉一句话给捧了场,叫她愈发觉得这是个值得的聪明人。
      旁边早有听雨去准备些不逾制的宫花首饰,满满装了一小匣子。晴玉心知这对帝妃而言不算什么,推三阻四才是不礼貌,便落落大方起身谢恩。又陪着这些贵人们闲唠会嗑,给康熙请了下平安脉再讲讲养生之道,照旧拖到宫门快落锁才出去。

      一整天这么跑来跑去自然是累,可马车从正门经过荣国府后,想想这府里近几天的氛围才是更累。
      偏偏礼数错不得,哪怕再想回床上躺着,也得先给贾母请安回话。趁着这个时辰众人都在,又奉出皇贵妃赏的宫花。
      “娘娘慈爱,赏了各色宫花共二十支,趁嫂子和姐妹们在,正好一起挑一挑。”
      往常她也曾分过些点心吃食,但点心吃了就没了,宫花却能长久戴着,又正配小姑娘的爱美之心,晴玉想着好歹众人也该高兴一下才是。
      却没想到盒子捧出来后,屋子里诡异地安静了。

      这是怎么了?
      晴玉眉心微蹙:皇贵妃赏给她的乃是金、玉、绒、绸四种不同材料做的花,要说单价多高不至于,就算是金子做的花也用不了一两金,难得的是手艺,说栩栩如生绝非妄言。且有宫中之物傍身,对姐妹将来外出行走也是体面——能被皇贵妃赏东西的女孩,旁人至少不能轻易置喙德行。怎么,难道又犯了贾府什么忌讳上?还是今天又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了?
      晴玉环顾四周,只见三春姐妹倒没什么,就是在观望老太太和太太的态度而已,薛姨妈和宝钗今日正好也在,沉吟未语。最扎眼的,却是太太身边一个伺候的妈妈,叫什么来着……周瑞家的?
      这个名字一出,一桩红楼旧事忽然蹦到脑海里。

      “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1)
      黛玉的经典台词仿佛回荡在了耳边。因为话语过于犀利好用,这句话在后世互联网上被改编用到了许多地方。只是没了复杂的背景,单听这话的人若断章取义起来,难免觉得这是黛玉小家子气、不好相处的又一大例证。
      可其实,黛玉什么时候是在意一两朵宫花的人呢?所在意的,不过是周瑞家的敷衍轻视的态度罢了。
      说到底,大家族送东西无非就几种方式,要么按长幼尊卑,要么先客后主以示待客之道。再不济,真到最后一个挑的人那里,也不该叫人觉得这是“剩下的”:哪怕加几句“这宫花的样式最衬姑娘”呢?多少是彼此都有个台阶。
      偏偏周瑞家的哪种规矩都不想守,直接顺路省劲地送了东西,临到送给黛玉之前遇到她女儿,还要抱怨自己平白多了一趟跑腿的差事。
      当年晴玉看到这一节的时候就有些来气,尤其是黛玉那句“我就知道”,何尝不是暗示了这种事不是个例。原以为这一世自己下凡以来的种种至少能换得一个以礼相待,不曾想还是有人不把她们当回事吗?

      正思量间,忽听得贾母开口:“既是皇贵妃赏了,你好好收着就是,不必都想着你姐妹们。”
      声音依旧和蔼,却与平日真正开心时略显不同,让晴玉浑身一个激灵:老太太不会觉得她是特地拿宫花来打脸的吧?
      虽说事情是周瑞家的办的,可她不信贾府有什么事是这位老太太不知道的,只看她想不想管。些许小事,虽委屈了黛玉,但在老太太看来还不值当开口。然晴玉若是真的睚眦必报,特地抬了皇贵妃出来压着贾家,用宫花还宫花,明晃晃地打一家人的脸,老太太就不能不在意了。
      晴玉心中愤懑:这是什么事!
      她一下车就进来,哪有这功夫打听。再说就算她真的有意为之,难道不是周瑞家的有错在先吗?
      可为了不显得黛玉恶意告状,也为了不把气氛弄得那么僵,晴玉还是婉转了一下:“老太太不知,这花正是给姐妹们戴的。今日宫中问起家里如何,我提到姐妹们都亲和有礼,皇贵妃娘娘才赏了我这许多花朵,叫我与家人好好分了才是。”
      划重点,在宫里就要了,还说了好话,那时候周瑞家的说不定都还没去送花呢!她纯粹是一片好心!

      周瑞家的听完脸色更差了。
      贾母却真正高兴起来:“这么说,你姐妹们也算在皇贵妃面前得了脸!这是好事,一家人正该如此。既这么着,你们几个还不谢过晴丫头,去择几个回去珍重收好。”
      晴玉到底还憋着口气,解释完又试探道:“老太太打趣我!皇贵妃娘娘仁爱和睦,我不过说了实话,岂当得姐妹们谢?若这也要谢,我和黛儿该先谢老太太、舅母并嫂子们的日日照顾!自打我们住进来,什么好东西不是先紧着我们挑?我们才要谢呢!”
      贾母摆手:“远来是客,这都是应当的。莫说是我吩咐了不得怠慢,就是那不懂礼的人家,又岂有叫客人挑剩下的道理?”
      “礼数归礼数,情分归情分,正是家里都疼我们,才是处处周到舒心。”

      贾母和晴玉每互相客套一句,周瑞家的就更慌一分,到了最后已几乎站立不稳。晴玉全当没看见,哄完贾母便照旧分起宫花。
      因强调了是给同辈,老太太和两位夫人自不会拿。晴玉先请了王熙凤和李纨,一人择了四支花走。又特地招呼了宝钗,与三春姐妹依着长幼每人两支。黛玉上前来帮着姐姐招呼,她眼光好又口齿伶俐,叫娇花配美人的雅事更多出几分趣味。

      总的来看,这算是袭人出事以来,一家子最和睦欢喜的时刻了,众人直说笑直夜深才散去。
      可等晴玉等人一走,上座的贾母就慢慢收了笑脸,独自坐在上座主位上静默了许久,连鸳鸯等大丫鬟都不敢轻易出声。
      良久,贾母才问了一句:“晴丫头从宫中回来时,可有人跟她说什么吗?”
      鸳鸯不明所以,但对两位林姑娘观感颇佳,每每去秋水阁都是尊重相待,再联想到今日下人们传的一桩“琐事”,此刻便实话实话道:“晴姑娘最孝顺老太太,一下马车便来给您请安了。再说一家子那会也都在这,哪有功夫说话!”
      “是吗?那是无心的了……”贾母在座上喃喃自语,似乎在梳理两位外孙女来了以后的点点滴滴。细想起来,晴玉和黛玉确实算是她喜欢的晚辈,长得漂亮、举止大方、出手阔绰,更嘴甜讨巧。所不满的无非是两件事,一是贸然治病,二是对宝玉总是不亲近,叫她的心肝受了责罚。可说到底,治病这事已经反转,她现在巴不得晴玉多多进宫才是,至于宝玉……总归几次也是事出有因。
      这么想着,贾母似乎终于是说服了自己:“也是,晴丫头和黛丫头虽然有时被家里教得规矩大了些,又有些心气傲,终究孝顺的心是真的,也是真有本事。既她有能耐和宫中扯上关系,又念着姐妹们,该好好对待才是……”
      鸳鸯笑着应答:“老太太对两位姑娘已是极好了。至于旁人,或有那不上心的,见了今日这场景,听了老太太点明的几句话,自然也就上心了,您只管放心就是。”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宫花事件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561699/1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