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花起时

作者:浮心辄止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审判4


      “不见杨太傅,却不能说无关吧,黄侍郎。这左书亦和杨太傅的来往书信,如果不是谋反,只论内阁勾结兵部商讨军情也不是小事吧。况且,那日,我举报杨太傅谋反的时候,杨太傅确实是要调兵遣将啊。不算谋反,可也不能算不谋反啊?”花梓潼在队伍中开腔道。
      黄侍郎不疾不徐地回应着花梓潼:“我霁象朝处理案件,是疑罪从轻,而非疑罪从有,…”
      “是,不能算不谋反”,皇帝开口下了论断,打断了黄侍郎的话,不对上黄侍郎的目光,越过去若有所思地盯住了杨朔旸。黄侍郎知道,皇帝是一定要惩处杨太傅的,皇帝是考虑到了什么吗,对于谋反事似乎格外苛求。不过他却仍想要借自己一人之力,做着最坏的打算,能保下杨朔旸一家人的命就好。
      待黄侍郎还在想着如何深究谋反的具体细节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左书亦的声音,“陛下,微臣认罪,谋反一事是我一手策划”,说罢,重重地扣在地上。
      杨朔旸终于转身,看到自己的好友,二人本该处理完地方事情把酒言欢的,现在一个说自己有罪,一个等着被判无罪,仅仅四个月,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墨檄,这事与我们无关,你为何要认?”杨朔旸此前面对众人刁难诬陷都不动容,此刻心里却难受的厉害,一直支撑着杨朔旸的手突然撤了,这些天的愁闷决堤般撞向心口。
      “陛下,此事与杨朔旸无关。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我谋划已久。这兵部和武宣司不必费心揣度了,根本没多少人手。我本想将灾情报告给朝廷,谁知手下自作主张,以为我同杨朔旸亲近,传到他那里去了。其实,我倒不在乎谁领兵去,原本想着借着自己监军身份,常在地方走动,就能收服一些地方兵马。加上天灾,这流民只需稍加鼓动,他们便听命于我,而杨朔旸的名头我仅仅是借一下。有了这两方人,就能集结七八万人马,朝廷派兵要有些时日,那时候我方算得上兵强马壮,定能抗衡一二。朝廷军队若对流民赶尽杀绝,我就能顺应天道,为这些人谋取活路;若朝廷不敌作了败军,我也可以将朝廷兵马收入自己麾下。”左书亦眼神坚毅的盯着皇帝,对于斜前方杨朔旸满脸的不可置信却不做理会。
      “为何刚才说自己没谋反,现在却说自己谋反了?”黄侍郎没觉得他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不解地问道。“黄侍郎轻轻松松就将杨朔旸排除嫌疑,众人一口咬定我,我确实没什么证据证明我没谋反。他们给出的可谓‘铁证如山’啊”,说到这里的左书亦,从心底带出笑声,笑自己,笑众人。
      “你是说众人上赶着冤枉你吗?”皇帝捻着朝服上所饰玉佩的穗子,略微抬眼,不屑地问道,对于左书亦一脸癫狂,话语传达出来的却是无尽的委屈的情形,大抵觉得他丧心病狂,死到临头还要博人同情。
      “小人不敢。是我鬼迷心窍,丧尽天良,一切处置绝无二言”,左书亦恢复了理智,此刻装疯卖傻只会让众人耻笑,不若留下一身风骨,坦然离去。
      黄侍郎见左书亦向自己身上揽着罪责,杨朔旸在一旁失神地看向左书亦,都指望不上,就想请求皇帝多宽限几日,派人去地方再打探一番,再审问下这些人证,多搜查些物证。
      皇帝看穿黄侍郎的心思,冲他摆了摆手,不必再拖了,开口道:“左书亦谋逆之罪已定,满门抄斩,三日后处死。杨朔旸为乱纲纪,目无王法,贬成庶民,杨家流放关云洲,终生不可回京,而后三代不可为官,下朝后便动身吧。至于其他人由刑部收监量刑,三日后将结果呈上来。”皇帝召来一众人等,也没理出其他种可能,只是杨朔旸不是主谋,让他安心了一些。不论怎么说,谋反之事也算处置完毕,地方灾情、朝堂关系网、军队改革都要提上日程,积攒的也是越来越多,留下的这一团乱麻只能慢慢理。
      “陛下”,黄侍郎还是出言,“杨朔旸自先帝时就已位居太傅之职,直接流放不甚合理。先帝似有言在先,许杨家三代荫庇;且杨太傅状元出身,霁象朝向来重视文臣,状元郎只有降职从未出现贬为庶民的情况。陛下的责罚有些太重了。”黄侍郎有一半是出于私心向皇帝求情,故不太敢正视皇帝。
      皇帝或许是看在黄侍郎的面子上,但确实想严惩杨朔旸,更改了口谕:“杨朔旸德不配位,难以担任太傅一职,那就贬去关云洲,吏部寻个小官,莫说天家亏待。今日就出发吧,无事便不必回京了。”黄侍郎听着陛下像是减轻处罚,实际站在杨朔旸角度,却是往身上捅刀子的意思,知道自己再说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了,便不再做声。
      皇帝问着底下众人:“各位可有异议?”杨朔旸顾不上礼节,回头看向左书亦,失魂落魄地吐字:“墨檄,真是你做的吗?你不要顶这子虚乌有的罪名,我杨朔旸不怕旁人污蔑,行得正坐得直,一生坦荡。墨檄,我在家中已经备好了酒。”
      左书亦心如刀割,却不去答前面人的话,向着皇帝恭敬叩首,漠然的回应着:“微臣左书亦没有异议”。杨朔旸还想听左书亦别的答案,不死心的接着问道:“墨檄,为何认罪?你我相识二十余年,你的品性我最了解。何故要带着这乱臣贼子的名号死去,纵使一死,你我二人黄泉相伴又有何不可?你我心知被那些人冤枉。”杨朔旸说着就想要起身奔着左书亦去。
      “杨太傅,别再沾染左书亦那种人了。这人两面三刀,诓骗你罢了。”荀易看着自己昔日的上司,好言相劝道。皇帝对于杨朔旸慌乱的样子也是不忍卒视,偏过头去不再理睬。
      杨朔旸看着左书亦朝旁边跪着移了移,视线躲闪着自己,心里生出几分酸楚,半站起来的身子似乎强撑不住,软着瘫跪在了地上,嘴上嗫嚅着:“墨檄,我不信。我当真不信。”群臣看见杨朔旸,大都唉声叹气着,遇人不淑,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这时,吏部尚书李求文站出来询问陛下:“陛下,关云洲临涧县县令还空着,杨太傅,作这县令之职,不知算不算屈才呢?”
      “屈才?”皇帝挑了挑眉,不满着李尚书的言辞,也旁敲侧击地敲打着杨朔旸:“杨县令于关云洲安身立命,就别做他想了。”
      “陛下,还有一事,这杨县令之子,杨承杨子为,当前于内阁任职,应该如何安排呢?是否随其父一同前往?”李求文再次发问。
      站在队伍后面的杨子为,在听到左书亦承认是谋反的主谋的时候,心里不自觉自私地松了口气,庆幸父亲不会有生命之忧了。可陛下的调令,却让杨子为意识到了最是无情帝王家,父亲没做任何出格的举动,仅仅因为和左书亦交好就落得这样的下场吗!杨子为心里愤懑不平,却无能为力,头一次觉得自己人微言轻。这吏部尚书也是颇为周到地考虑到杨子为,能调任百家,记性必然不错。
      杨子为听到自己的名字,略微一怔,望向了皇帝,周围的人似乎都同情起他来,不过还是幸灾乐祸居多,毕竟少了杨子为,他的位子保不齐就是自己的。
      “陛下,父之过,断没有子受之一说。我霁象朝知人善任,这杨承能做到内阁中来,微臣提问过他朝堂政事,是有几分真本事的。而且微臣曾教导过此人,颇为聪慧,日后在朝堂上也许能有一番作为。若是贬去偏远之地,断送才子一生,陛下必然不愿意看到。”黄侍郎俯身向着皇帝一拜,情急之下脱口而出。
      皇帝没想过杨朔旸的子孙如何处置,前面黄侍郎提到父亲许诺的三代荫庇,便没再想为难他们一家人,接着黄侍郎的话头:“至于杨朔旸之子,杨承,此人位居内阁,由内阁主事人考核任命。若真有本事,我霁象朝自然不会亏待;可如若滥竽充数、尸位素餐,就应该给其他人腾位子。”
      皇帝发话虽然不留情面,嘴上说着依杨子为才能而定,可有黄侍郎担保,自然离不开内阁,就看内阁中的人打算怎么对待杨子为了。后话就是,降他为内阁典籍,打发杨子为收拾书本、写写记录做些杂活去了。天高皇帝远,皇帝自然不管一个小官如何任命,而黄侍郎忙于同皇帝处理谋反后事,内阁也不怎么去了,便将杨子为搁置脑后了。
      杨子为不想谢皇帝开恩,皇帝处罚父亲不能使他心服口服,便没有动作,装作没听到。其父杨朔旸听后,心如死灰地叩首,嘴上没出声,算是替儿子跪谢了。
      皇帝见事情解决的差不多了,长舒一口气,从龙椅上离开,站了起来,朗声问道:“众位爱卿,还有事报吗?”黄侍郎眼神向后撇去,望着地上的左书亦没有动作,心里使不上力来便觉得生气,众人愿打,他左书亦一人愿挨,一厢情愿的事情罢了。若真深究,黄侍郎不能确保他一定无罪,而且多少时间才能将谋反案真正理清,他不能保证;就算理清,之后如何处置,斩之而后快还是贬官撤职,做到众人心服口服才是最难的。最重要的是,他知道皇帝不想等。若不是皇帝允许自己“胡闹”,自己一拦再拦,皇帝应该是想着直接在地方处死左书亦,这杨太傅在花梓潼举报的时候便收监斩处,也不会今日在朝堂上有翻案的机会了。
      皇帝余光瞧见黄侍郎,知道他想深究下去,自己身为帝王有自己的考量,他不会责怪黄侍郎不懂他,身处高位所见不同他人,旁人不易理解,他日后会慢慢同他解释的。见群臣无言,皇帝接着说:“今日之事,天灾人祸,休要和我提国运如何如何。尔等若是本本分分,何至于今日局面。日后,若有人私交朋党,漠视王法,必当严惩,绝不姑息。”最后四字,皇帝加重了声音。朝堂下的所有臣子闻言,在荀易带领下齐齐下跪,“微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辱使命”,其余人也顺着荀易重复一遍他的话,以表忠心。
      此刻的皇帝耳明目清,心里畅然,开口道:“起来吧”,众臣起身。“刑部按照我所说的处理这些人,其他人没事就散朝吧,黄侍郎留下。”众人皆是俯身一拜,如林中惊鸟,一散而去。
      杨子为向父亲走去,要去搀扶他。父亲却停滞在这一拜里,久久不肯抬头。待杨子为过去扶他,听到儿子喊父亲的声音,才抬起头来用衣袖沾了沾眼泪。转身离开的时候,杨朔旸对上了左书亦的目光,他目光坚定,眼睛中闪烁着轻快,这应该是他回来同自己饮酒时的样子,杨朔旸出神地望过去。左书亦毕恭毕敬地向前稽首,旁边的人都觉得他在拜皇帝,杨朔旸却注意到他偏了偏方向,一股接着一股的苦涩在心中翻涌,他自始至终就没有疑心过他。
      杨朔旸的眼里抑制不住,不一会儿便泪流满面,不过十米远的距离,杨子为带着父亲愣是走出了一世的感觉。杨朔旸不再顾忌他人,对着他一拜,声音哽咽道:“墨檄珍重,来世你我再对酒当歌”。左书亦没出声回应,嘴角带上不易察觉的笑意,心里回应着:太傅珍重,来世我再陪你大展宏图。你后半生别做他想,恨我表里不一也好,恨我大逆不道也罢,莫苛责自己,书亦无所愿,今生只愿你安好。
      越过左书亦,杨朔旸不再回头,左书亦却沉下头去了。黄侍郎望着二人,摇头叹惋:“不该吧”。皇帝听到了,心里想解释给他:你不要怪我。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814152/1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