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后,皇上都来抽盲盒

作者:盼清颜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安史之乱



      【在叛军一路横扫的时候李隆基在干嘛呢?他依旧在和杨贵妃饮酒作乐,他擅曲艺、杨玉环擅舞蹈,两个人琴瑟和鸣,哪怕从被攻破的县城里传来战报,说安禄山起兵造反,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朕不相信。】

      【李隆基的原话是:“恶禄山者骗人。”意思就是说,这都是讨厌安禄山的人编造出来骗朕的,他坚信安禄山不可能谋反,我想这也是跟他的自信和自负有关,我猜他当时的想法应该是,朕这么信任的人,怎么可能谋反呢?】

      【他不愿承认自己晚年的昏庸无能,可是后来,越来越多的奏报,一封一封的出现在他桌子上的时候,唐玄宗不得不承认,安禄山是真的谋反了。】

      【这个时候他才真的急了,因为他自己非常清楚,他给安禄山的权利有多大,这人一旦不为他所控,就是一头回咬的狼,李隆基害怕了,他开始召集朝臣议事,众人面面相觑,最终他们决定让一名叫封常清的安西节度使,带兵去前线。】

      【可惜,安禄山能走到现在不只靠一张嘴,他领兵打仗的能力丝毫不弱,因此,在封常清到达前线上战场之后,还是很快被打败了,当时的洛阳也随之沦陷了。】

      ……

      汉武帝时期

      霍去病眉头紧锁,刘彻在一旁问他:“想到什么了?”

      “臣只是在想,这方屏说的封常清应该也有一定的领兵作战能力,不然不会让他去,只是为什么会这么容易败呢?”

      刘彻没说话,倒是卫青:“去病,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一个将领能够保证自己的每场战役都获胜,切莫骄傲。”

      霍去病是真的尊敬他舅舅,听到卫青的话第一反应也是点点头,但随后昂首,眼睛亮晶晶的看向舅舅:“我可以。”

      每一场战役都获胜,我可以。

      以前可以,以后也可以。

      ……

      【在封常清战败后,大唐官员和唐玄宗全都陷入恐慌中,兵败如山倒,唐玄宗很清楚这个时候一定要让士兵提升士气,可是他不能说都是因为自己给安禄山的权力太大,也不能说是因为自己一开始传来战报的时候不相信他会谋反,他是皇帝,皇帝怎么会出错呢?于是他第一次甩锅,把责任丢给了封常清。】

      【他先是把封常清贬了下去,让他去帮驻防陕州的高仙芝,之后他又高调的宣布,朕要御驾亲征,亲自去陕州监督作战,可是封常清因为被贬,心里也不舒服,在封常清的劝说下,高仙芝直接就把陕州放弃了,领兵撤退,退到了潼关。】

      【实话实说,当时封常清这个举动除了心里有气之外,其实也是为了大唐所考虑,因为当时安禄山手下的兵大多都是骑兵,而高仙芝手下的兵大多数是步兵,而且很多都是新征兵来的老百姓,这和叛军相比,可以说差太多了,基本上是没有胜率的,因此退兵可以算是明智之举。】

      【可是李隆基不管,在他看来这是驳了他的脸面,于是他让人在潼关的前线斩杀了封常清和高仙芝,行兵打仗,主将被杀,士兵又是惶恐度日,唐玄宗为了安抚士兵,再次强调朕要御驾亲征,亲手斩杀安禄山。】

      【我不知道此时还有多少士兵信任这个空口说白话的皇帝,就算皇帝真的来了,可前线已经等不及,两名大将被系数斩杀,前线已经没人能够在这个时候领兵了,而现在的李隆基,已经71岁了,他的脑袋没有之前灵光,身体也年迈不已,满朝文武都知道他是空口白说,也就是给自己撑面子,可他们不敢打皇帝的脸啊,于是一边劝着陛下龙体为重千万不可啊,另一边把目光投向了当时第三个将领哥舒翰的身上。】

      【哥舒翰知道后,很清楚这是个打赢很难,打输要掉脑袋的差事,所以不愿意去,唐玄宗就不乐意了,怎么着,你不想去,难道还真想让朕御驾亲征啊?于是他让杨国忠,也就是杨玉环的哥哥去劝哥舒翰,杨国忠那边是软硬皆施,最终哥舒翰没办法,答应了下来。】

      【但是哥舒翰在去之前,提了个条件,他说自己在前线领兵打仗,无论什么情况,都希望自己能够说的算,朝廷不要插手,估计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皇帝有多不靠谱,才提出的这个要求,当时的唐玄宗为了让他赶紧走,于是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在公元755年底,哥舒翰带着八万兵力赶到,跟高仙芝留下的十万兵力会晤,靠着这十八万兵力,与叛军展开了长达半年的对决。】

      【可就在双方交战有来有回的时候,在都城的中央,以杨国忠为首的贵族势力和与哥舒翰为首的军阀势力正在持续内耗,在这场内耗中,唐玄宗因为哥舒翰在领兵打仗,所以对他的势力多次迁就,毕竟之前两个将军,要么是没打过要么就是还没打就跑了,只有哥舒翰能和叛军打的有来有回,有实力的人总会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似乎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不过即使如此,唐玄宗依旧心生不满,他对哥舒翰的兵权十分忌惮,想让他尽快解决叛军,然后好收回兵权,所以他不断的催促哥舒翰,对于皇帝的压力,哥舒翰最开始还据理力争,跟唐玄宗好言劝说现在还不到决战时候,但是后来唐玄宗态度很坚决,他觉得哥舒翰是故意拖战,明明叛军已经必败,就应该一鼓作气,他甚至让杨国忠去前线带着他的口谕:“旨到即行,不可迁延。”意思就是,我的圣旨到了,立刻按照旨意进行,不许再拖延!】

      ……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听到这儿简直以为自己出现幻听了,他转头问自己的爱将:“我刚刚是不是听错了,他之前不是答应全凭那个将军做主吗??怎么现在又自己下圣旨了?”

      尉迟敬德比李世民还生气,打仗过程中经常意外发生,正常来说皇帝都是无法插手的,李隆基让人带着圣旨去,圣旨还写着不许退,全力进攻,那一旦出现任何问题,真的是到了守不住的情况下,主将是退还是不退?

      如果不退,可能丢的是自己的命或者其他将士的命,如果退了,皇帝明事理还好,就李隆基这种面子比天大的皇帝,主将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他不禁热泪盈眶看向李世民,陛下,还是你好啊!

      ……

      【接到这样的圣旨,哥舒翰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出战,毫无疑问,这场战役大败,哥舒翰被活捉,潼关也就此失守了,因为皇帝对兵权的不放心,下旨让将领冒进,整个战役都输掉了,可即使到了这种地步,唐玄宗依旧嘴硬,不承认是自己的原因,还在说要御驾亲征,让全体的士兵和官员,全都给朕打起精神来。】

      【但是背地里,他转头就带着自己后宫的妃子和孩子,以及好几大箱的黄金,逃离了长安。】

      【是的,你们没有听错,他逃走了,放着皇宫、大臣、百姓,自己一个人拖家带口的逃走了,直到第二天官员上朝的时候才发现,这么大的一个皇帝他跑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长安城都乱了套,文武百官、富商世家、皇亲国戚很多都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跑路。】

      【当年的开元盛世,那样一个繁华、富饶、人人向往的长安城,瞬间变成一座不设防的都城,在公元756年,叛军彻底攻陷长安,百姓流离失所。】

      ……

      武则天时期

      虽然她在听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会发生的事情了,可听到这一刻,还是克制不住的闭上了眼。

      “他怎么敢。”

      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眼里一片清亮,她年纪已经大了,可眼底充斥着的却是不符合这般年纪的精明和野心。

      “李隆基的府内外加派人手严加看管,在朕死后,以身殉葬。”

      ……

      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听到最后,忍不住两眼一黑,向后退了几步,跌坐在龙椅上,下方的陈玄礼,此时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抬头,看向龙椅上的帝王,仿佛隔着时间轮回,看到了他晚年的昏庸与苍老,他想喊陛下,想宽慰陛下,可这太苍白了,他甚至手脚都有些发冷,最终直直的跪了下去,明明极为年轻的身体,像是突然苍老了几十岁。

      “臣,恳请陛下,下罪己诏。”

      此时,一名又一名的官员在看到方屏所言后赶了过来,同样跪在殿外,齐声:“臣恳请陛下,下罪己诏!”

      李隆基抬头,殿外乌央乌央的人,一眼望不到头,他从来不知道,原来官员齐齐跪在殿外,能排的那么远,让他一眼望不到头,他也从未觉得原来这些官员的声音可以这么大,比平日里在朝堂中争论的声音还要大,大到直直刺进他的心里。

      “朕……”

      他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我有罪。”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安史之乱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850032/1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