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都记事

作者:旧时茅店社林边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受封


      赵家人安安心心地窝在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外头却因为他们炸开了锅。
      昨日,前往安庆府的一干人等终于返回京城。镇北王穆怀拿到玉佩,亲自进宫,面呈圣上,为独女穆月请封爵位。
      宗室女封爵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告知到宗族府,礼部。于是,整个朝堂和皇家都知道了。
      镇北王之女找到了,谁啊,怎么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啊。。。。。。
      待镇北王细细将事情始末说清,大家才知道,原来竟是今科探花赵钟之妻啊。
      朝堂内外对这事真是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
      赵探花真有运道,居然娶到了镇北王的独女。
      听说当初两家相认就是那穆三爷救了他姐姐呢。
      那啥,镇北王的女儿外孙曾经差点被颍川侯府家的马车给撞死,你听说了吗?
      。。。。。。

      宗室封爵,要先确认身份,这个就要宗族府出面了。现任的宗族府宗正是元正帝穆泰的亲叔叔,晋阳王穆坤,年近六十,为人处世不偏不倚。老人家携王妃亲自到镇北王府,见着眼前的木月,两口子就明白了,这个八成是真的。那五官跟先镇北王妃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广额可不就是仿着镇北王长得么。待看过玉佩,又仔细询问当年的经过,查看了赵母的手札。妥了,没错了。
      不怪老爷子郑重,实在是这年头骗子太多,怕自家堂哥认女心切的上当。再者说,亲王之女受封,那是要祭告祖庙的,自来子嗣是大事,何况是皇家宗室。
      老人家出了镇北王府,踱着步子又进了宫。问元正帝:“陛下打算给那孩子授何封号?”
      这事元正帝早就想过,是以说道:“堂叔既是亲王爵,穆月乃其嫡长女,当年又因建德之乱走失,在外面吃了不少苦,就封郡主吧”。镇北王一支原先是郡王爵位,建德之乱后晋为亲王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册封镇北王之女穆月为福慧郡主。钦此”,穆月接了圣旨,宣旨太监看着穆月五个月身孕实则看起来像六个月的肚子,又说道:“陛下说了,郡主有孕在身,就先不必到宫中谢恩了,且保重身子待平安生下孩子再说,陛下还嘱咐郡主和赵大人好好过日子咧”。赵钟穆月又忙谢恩。元正帝不止赐了圣旨,还赏赐了不少好东西。待太监走了,两口子挨个看看,有布料,有宝石头面,还有些药材,都是难得一见又用得着的好东西。遂将宝石头面和布料挑出一些合适的给赵灵用,剩下的叫人送到库房。赵灵本不想要,奈何穆月说:“你跟我客气什么,再说,你已经及笄了,也该打扮起来了”。赵灵无奈,只好收了。

      赵家这边喜气洋洋,颍川侯府却是一片愁云惨淡。侯夫人穆芷一个茶杯直接砸在颍川侯的脑门儿上,尤不解恨,恶狠狠地道:“凌泽川,我早就受够你了,要不是为了儿子,你以为我会在这受这份罪吗?我告诉你,你要是把凌家的爵位给作没了,叫我儿子成了白身,我就跟你绝婚,带着儿子回娘家。我自立女户,给我儿子改姓穆,叫你凌家到你这代为止。你看着办吧。”
      颍川侯凌泽川捂着额头,“你,你这泼妇,你。。。。。。”到底说不出什么,骂骂咧咧地叫下人抱扎伤口。继而垂头丧气地坐着,发呆。他也没想到,事情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了呢。
      说起凌泽川这辈子真是摆烂的一生,当年他老子站错了队,虽说也没干啥,到底得罪了元正帝,那会子,京城风声鹤唳,菜市口的地面都叫瑞王一党的人头给染红了,老头子夜夜噩梦,惊惧过度一下子就没了。后来他娘为了他能顺利袭爵亲自给他娶了一门媳妇,就是现在的颍川侯夫人穆芷。穆芷是宗室女,祖上可以追溯到太宗,正经说起来,穆芷身上还有个乡君的封号呢。只是,凌泽川他不喜欢穆芷,他早跟自己的贴身丫鬟有了首尾。这女子也是个有能耐的,知道自己以后最多不过是个侍妾姨娘,在正房手底下讨日子。何况,她图谋甚大又一心要压正房一头,于是怂恿凌泽川将她的身契放还,又在外头置了外宅,先一步有了身孕,打量着日后光明正大的入主颍川侯府做侧室。
      她算盘打得精,耐不住穆芷也不是傻子,成婚没几日就发现了端倪。彼时,她尚未有孕,两口子亦情谊不深,二话不说,直接把和离书拍在凌泽川的面前。这可把凌泽川的老娘吓坏了,她对这儿媳妇再满意不过,出身正人品端。当初,儿子能袭爵多亏了儿媳妇的娘家出力四处联络。再说了,自来宠妾庶长子都是乱家的祸根,那贱婢又是如此心大,儿子早被她拿捏住了。这摇摇欲坠的颍川侯府日后还有何指望。
      老太太看着怒不可歇的儿媳妇,当机立断,扑通一跪。这下可真把穆芷给吓到了,自来只有儿媳妇跪婆婆的,哪有婆婆跪儿媳妇的,这是要天打雷劈的啊,那会儿,穆芷还年轻,经事少,脸皮薄,十七八岁,哪经得住这个。老太太一把辛酸泪诉说人生不易,好歹是先把儿媳妇的怒火给压住了。接着二话不说将儿子压到祠堂杖了几十大板关了起来,又亲自到别院将那女子给料理干净。
      凌泽川痛不欲生喊着要报仇,老太太递过去一把匕首:“人是我亲自去料理的,你要报仇就冲我来吧”。凌泽川当然不能捅死自己的老娘,只好把匕首扔了。老太太又说,“今日我跟你把话说明白,凌家的爵位是好不容易传下来的,你要是不想要,直接说,我亲自上书,请朝廷收回咱家的爵位和封邑,如今朝廷正是艰难的时候,想来陛下不会拒绝。然则,你要是想要这个爵位,就得给我好好过日子,凌家的世子只能出自你的发妻,穆芷。”
      三年后,凌保予呱呱坠地,老太太知道儿子的德行,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总之,凌保予这辈子跟他爹一样,千顷地里一根独苗。不得不说,老太太真是个狠人。彼时,老太太的身子骨已经是不行了,恁是拖着病躯,四处奔走,将凌保予世子的爵位给请封了下来,之后,憾然长逝。
      老太太一去,颍川侯府再无人能辖制得住凌泽川。他简直彻底放飞自我了。单就女人这一项,颍川侯府后院的女人比当今陛下的后宫都多多了。

      侯夫人搂着儿子默默垂泪。事情也不复杂,这不是京城如今都知道今科探花赵钟的妻子穆月是镇北王之女了么,前两天,人家还被册封为福慧郡主。说起镇北王府与闺女相认的过程,那就离奇了。京城各家茶楼酒肆这些日子见天地说这个,上来就是“话说那日福慧郡主被颍川侯府马车相撞”云云,再说到颍川侯府,京中人人能说出两段颍川侯的风流韵事来。尤其是这回,那马车出事分明就是颍川侯府后院小妾作妖惹出来的。乖乖,“颍川侯府后宅小妾险些害了镇北王府家的福慧郡主”,简直京城热搜榜头条好不好。
      于是,御史们纷纷出来弹劾颍川侯。说他修身不谨,齐家无能,更别提治国平天下了,那跟他隔着十万八千里呢。更有些个御史直接上奏请旨撤了颍川侯的爵位,人家把圣人之言都搬出来了,“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自颍川侯既任以来,十数年间屡屡生事,未尝有一日为陛下为朝廷为百姓分忧。其人寡廉鲜耻,实不堪侯爵之位,肯请陛下削去颍川侯之爵。”
      自来削爵不是小事,元正帝没有当堂应允,当然,也没有当堂回绝。这就是在考量了。侯夫人穆芷的哥哥襄阳奉国将军穆泽当时也在早朝之上,吓得直出冷汗。心中暗骂,凌泽川你个遭瘟的,害了我妹子还不够,还来祸害我外甥。待下了朝,匆匆忙忙赶到颍川侯府,将事情道与妹妹。
      穆芷惊讶无比“谁啊,哪个御史心肠这么坏,上来就要夺我家的爵位?”
      穆泽一脸便秘状:“这人姓刘”
      “姓刘”,穆芷不明所以,“他跟我家有过节吗?”。
      “过节大了,你忘了你们府上从前那个史姨娘了?如今,那刘家儿子考上了进士,入了朝堂,做了御史,可不就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嘛”。
      穆芷恍然大悟。
      说起来这又是一桩因为颍川侯后宅风流韵事引发的流血事件了。多年前,颍川侯后院有一位颇为得宠的史姨娘。这位姨娘是京郊人士,他爹是个员外,家里薄有资产。她家的田庄挨着的是一位刘姓人家的田庄,这刘家有双儿女,儿子在读书,女儿颇有姿色。史姨娘的爹看中了刘家的田地,她兄长看中了刘家的女儿。无奈刘家儿子中了秀才,只得作罢。后来,史姨娘进了颍川侯府做了凌泽川的宠妾,一切就不一样了。别看颍川侯府在朝堂上没有位置,但在普通百姓的眼里,那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于是乎,史家父子抢了刘家的田地,霸占了刘家的女儿,还打伤了刘家两口子。那刘家儿子从书院回来,闻说此事,一纸诉状将史家告到京兆尹衙门。那史家先时还想抵赖,非说什么刘家自愿,两家有亲,不过是提前收取嫁妆而已云云。没想到那刘家女儿是个烈性的,为证清白,撞柱而死。事情大发了。最终史家被判抄家流放,史姨娘被休回娘家,颍川侯府也吃了朝廷的挂落,受了申斥。刘家儿子觉着若不是颍川侯为虎作伥,这场悲剧断无可能发生,自己的妹妹也断不能少小年纪就断送了性命。
      穆芷黯然,“那先前弹劾凌家的,也是他了”。她说的是当初凌家马车撞了穆月后,当时也有御史上奏弹劾,不过彼时,赵家声势小,凌家又亲自去陪了罪,当事人都不说什么,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这回,赵家也始终没有说什么,赵家和凌家母子处的好,凌保予这个干爹都快走马上任了,穆芷也隔三差五叫儿子捎些东西过去,并没有生分。镇北王虽则厌恶凌泽川,不过对凌家母子也没有不好的话来。
      然而,朝堂之上,有很多事不是你不想就不会发生的,更何况,这些年凌泽川身为侯爵,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如今大臣们纷纷弹奏,帝王也要认真考虑一下的。
      兄妹俩合计了半晌,最后哥哥穆泽说道:“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今之计,怕是只有赵家能解这个困局了”
      凌保予也不知道怎么说,他就是觉得心里委屈,心里难受,一路跌跌撞撞地跑到赵府,呜呜的哭“穆姐姐,小妹姐,我家的爵位要没了,呜呜。。。。。。”
      赵钟日日在翰林院闭门读书,穆月和赵灵在家安安生生过日子,还真不知道这事。要穆月和赵灵两个说,这事儿其实真不至于。不只是赵家人觉得不止于,连镇北王也觉得如此。属实说,要是朝廷真的因为“颍川侯府的马车冲撞了福慧郡主”而被削爵,那穆月,那赵家以后也不用在京城立足了,就是镇北王府以后也得被架在火上烤。虽是冲撞,但毕竟没出事,且事后人家侯府母子还曾亲自登门致歉,诚意十足,即便这样还要被削去爵位,这可是侯爵之位,以后这满京城的人,这朝堂上的人,如何看待他镇北王府?
      于是,一日,元正帝找镇北王聊天,论及此事,穆怀就说了,“若因着撞车的事就要削去凌家的爵位,老臣以为那是大大的不妥。且不说,小女和外孙并未伤到,就说事情发生之后,凌家母子第二日就亲自登门道歉。赵家不计前嫌,并没有怪怨。那凌保予后来日日到赵家陪孩子,说是还要给我外孙当干爹呢。那孩子我在赵家也见过,是个纯良的。说起来他娘还是出自宗室呢。”
      “如今倒也不全然是为着福慧的事”,元正帝指着一摞奏章,叹道:“御史们把颍川侯这些年所犯过的事逐一抄录下来,挨个参奏,京城的百姓也是议论纷纷,舆情啊”
      穆怀心说他娘的,你凌泽川差点儿害了我闺女外孙,难不成老子还要给你说好话。心里暗暗寻思一番,斟酌道:“陛下说的是,自来物不平则鸣,颍川侯这些年来劣迹斑斑,老臣也是有所耳闻。只是朝廷削爵是大事,素来无重罪不削爵,想是那颍川侯也是知道的,故此这些年来才有恃无恐。不过,老臣仿佛记得,他家这爵位到下一代该降爵承袭了吧,说起来,老臣觉得要是来日那凌保予承了爵位应当比他爹要好些。”
      老爷子这番话顿时给了元正帝灵感,是啊,要是不治颍川侯吧,舆情说不过去,要是真削了爵位,礼法说不过去。朝廷行事自有章法,也不是元正帝的一言堂。索性折中来办,夺了颍川侯之爵位,叫他儿子降爵承袭。如此对朝堂对百姓都有交代,亦可以儆效尤。
      凌家接到圣旨,都傻眼了。
      穆芷喜极而泣,陛下圣恩,这可真是喜从天降啊。别看这侯府世子说起来好听,其实就是个万年老二后备军,啥也做不得主。只要一日不做上正位那一日就是悬着的。这可好,先时一直担心怕家里的爵位一旦被朝廷收了,自己儿子文不成武不就的,那就是个彻底的白身了,日后还有什么前程可言,怕是连娶媳妇都成问题。如今,儿子竟然提前上位,真是再也想不到的。
      哈哈哈哈哈哈,新鲜出炉的颍川伯府老夫人,先颍川侯夫人,穆芷,大笑三声。第一时间不是大开中门,大摆宴席,大宴宾客。而是,把先颍川侯——现在的白身,是的,朝廷的旨意就是这么说的,削去凌泽川侯爵之位,由其子承继伯爵之位,把自己的丈夫并后院一干姨娘侍妾通房丫头们全部打包撵去别院。然后,看着空旷的后院,深吸一口九月的凉气,瞬时觉得心旷神怡,二十年的抑郁一扫而净!
      穆芷的这一番操作,属实说,是不符合时下礼法的,然而,奇怪的是竟然没人跳出来说话,连凌氏本家的族亲们也无人出来说一句。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337773/1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