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后我居然成了皇后

作者:谢晚棠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宫花花钗



      素橘不言声不言语的,第二日便叫她哥哥把信送了出去,她哥哥跑了小半天便打听好了各处首饰铺子的价格。

      江南府内最大的首饰铺便是‘凤凰于归’,听说是本地的大族余家的产业,江南府的官太太们都喜欢去这家买首饰,他们家不仅卖金银首饰,还卖玉的琉璃的各种各样,琳琅满目,所以工费价格也最高,他们店里还有些西京流行的首饰图样,做这种的工费则要再加上一两银子。其余有大有小的金银铺子,因为黄金价贵,所以很多铺子没那个钱财囤许多黄金,很多要不就是打陈旧的老三样,要么按照客人的图样加工工费只扣一点点金子。

      这样看价格其实也对比不出来,她还是想去店里问问。大梁的风俗,并不禁止女子抛头露面,只是她进了季家,便是出门也得求得大娘子的允许,是不能私自出门的。

      她想了许多赚钱的路子,却苦于没有本金,如今本金是有了,可这钱是不能随意动用的,季长盛给了她,是说叫她打首饰,她挪作别用,以后问将起来不好应付。她刚进门不久,凡事还是谨言慎行的好。

      反正这件事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的,她也不急,倒是徐氏赏了那三匹布料,倒可以做好几身的衣裳。两匹杭绸一匹为月白色,一匹为藕荷色,一看便不是徐氏会喜欢的颜色,素邹缎倒是艳丽些,虽是浅淡的橘红色,却也叫人眼前一亮。

      两匹杭绸可分别做一件长袖直襟衫,那匹素绉缎倒是可做件褶裙。这三匹布乃是微制一匹,大约五丈有余,做三件衣裳,剩下的多半匹还能做两件成套的。

      料子都是好料子,虽说这算是徐氏的赏赐,温酌却要投桃报李,回送些什么,方显有来有往有规矩。

      若是为了谢徐氏的赏,再送些帕子荷包的,便实在寒酸了。

      她灵机一动,不若制件团扇,她绣活好,这团扇的木框子吩咐下头的人寻来,扇面便绣石榴好了,石榴花衬着石榴籽,正合多子多福的寓意,徐氏现在有身孕,也相宜的很。说做就做,用绷子绷起纱棉,用线笔画起花样子来。选好线,劈了丝,将丝线劈的细细的分为好几股,选了过最细的那根针,才下起第一针来。

      这一绣便是一上午过去,做的累了,素桃便给她揉捏揉捏,好叫她松快松快,这么半天过去,一朵火红的石榴花便已颇具雏形。

      素桃给温酌揉捏着肩膀,瞧见了,不由赞道:“小娘,不是奴婢说,您这手绣活儿,真真是漂亮,这花绣的跟真的似的,奴瞧着,您这手比咱们府里头的绣娘还巧呢。”

      温酌笑了:“你这丫头,倒是一张嘴便夸我,刚绣了个边,你便看出来像了?”

      素桃撅起嘴道:“奴说的是实话。”

      “罢罢罢,今儿便叫你瞧瞧什么是活灵活现,上午咱们不是把那素绉缎裁了吗,我记得有一块边角料,且拿出来与我。”

      找到那块小料子,温酌在上头画出一片一片的花瓣,再用同色的丝线串起,用细细的黄丝线捻出花蕊,上头的瑞珠也是细线编出的颗颗分明,宛如一个个小黄豆子,不消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石榴便出现在温酌手中,她照着样子又制了几朵。

      惜花院的院内便有黄杨树,树底下还有些枯枝没来得及打扫,她挑拣一番,选出一只长度合适的,拨了表面的糙树皮,里头的木头早已干掉,所以并不用晾晒,削出细钗的形状,用砂纸打磨光滑,在钗头钻了个小孔,用丝线将那几朵石榴花与木钗缝合绑紧,一只石榴钗便完成了。

      温酌拿着插在头上,问道:“如何?”

      素桃瞧的温酌这干脆利落的手法瞧的痴了:“真好看,小娘您前几日带的海棠花也是这么做的吗?奴离得这样近,瞧着跟真的似的。咱们江南府也有卖纱花的摊子,可都没您做的这么好看。”

      “你呀太抬举我了,我做的哪能跟外头卖的比,这木钗子若再选好些的木料子,布石榴用木樨的汁液浆洗后,便会更加挺,保存的时间也更长,后头用铜丝绑紧,这才算一根正经的石榴钗呢。如今这根只是半成品罢了。”

      见温酌不信,素桃急道:“这是真的,奴婢没说谎,寻常穷人家的女娘哪带得起金银,有的攒些钱买花戴,却做得俗气粗糙,倒不如不戴,奴瞧,您这做得是真的好。”

      温酌笑了笑,不以为意,宫花也有许多做法,便有纱堆的纱花,绢堆的绢花,还有丝线拔绒做得绒花,若再手巧些,缀些玉石珍珠,戴着不必金银钗环差。

      将头上的石榴花簪摘下,随手放到梳妆台上:“你喜欢便拿去玩吧,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等我有空再做一个,也给素橘玩。”

      素桃欢欢喜喜的将石榴钗收了起来。

      温酌方提到素橘,这丫头便进了来,手里还持着一个信封:“小娘,您家里人回信了,奴的哥哥一拿到,便给奴送了进来。”

      “快来,拿给我瞧瞧。”

      拆开信封,里面纸张仍是她熟悉的手感,是她还在家时买的最次等的生宣,温酌看着看着,双眸一酸,一时忍不住便要落下泪来。

      温豫信中说,他已知道她这么做并非为了攀附荣华,都是迫不得已为了他和姆妈,他已定好春闱下场,因为顺宁府被蛮人占了,他没法回原籍科考,今年朝廷已经下令,叫各府收纳的流民中若有参加科考的,可不回原籍在当地科考即可,只有持了户所,是朝廷认证的童生便都可参加,叫她不必忧心。

      银子都是姆妈收着,必不叫一分一厘被浪费,如今天气已转凉,姆妈买了新棉花棉布,做了两件冬衣和棉被,也买了炭火,一切都很顺利,叫她千万保重自身,以待来日。

      她知道哥哥是知道了她的意思,也明白要发愤图强,将来才能将她赎出来。

      温酌看着手里的信看的入了神,愣了一会,发现素桃已经拿了午膳回来,点上蜡烛,将信燃了,丢到铜盆里,温酌这才心安了许多。一下午便又是做绣活打发了过去。

      用过晚膳后,温酌等了许久也不见季长盛来,便打发素桃出去,瞧瞧问了问,方知季长盛又住在府衙了,这些日子公务实在繁忙。

      想起那日,季长盛所说征集兵粮的问题,温酌不禁满头问号。

      本朝实行职军制和府兵制,职军便是直接由朝廷各将军管辖的兵团,她知道的便有戍卫京师的金吾卫,驻扎沿海闽洲的苗刀军,驻扎北境的白袍军,中洲的庆历军,还有今上最小的儿子十三郡王统领的玄甲军。

      府兵则是各府募集的民兵,无战事时则要种地为民,有战事时则为兵,各府均有征兵名额,朝廷规定每府必要征五万在册的府兵,而这些府兵吃穿用度则有各府承担,每府有一名折冲参将,直接听命于朝廷,平时带着这些府兵训练。这些府兵主要职责便是抵御外敌镇压流民暴动,若朝廷需要,有调令时也需离开家乡去外乡作战。

      顺宁府远在北境,不及南方富庶,五万府兵的吃穿用度都要顺宁府承担,那个张府尹也是个贪官,顺宁府不是负担不起这么大的一笔开销,而是府中财政便剩不了几个钱,他便没了油水可贪。

      这人便胆大包天,不仅对顺宁百姓巧立名目强征税,还造假册上呈朝廷,五万府兵实际上只有几千,便是这几千府兵都不发钱粮,洪水灾疫过后,竟无钱粮赈灾。蛮族看准了时机一鼓作气打入顺宁府,这个张府尹早就逃之夭夭,几千顺宁府兵顽强抵抗,还是不敌,被俘的兵将俱都被砍了头,堆在顺宁城中,城中老弱被屠妇人被奸掠,形状好不凄惨,宛如人间地狱。

      她的大哥温承便是看不过这位张府尹的做派,气愤的南下投军,杳无音信已经三年了。洪灾后,他们温家虽算不上富户,却也不忍如此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不仅免了佃户们一年的租子,还设了粥铺接济无家可归的流民。

      一开始得知蛮族入侵,他们还一直相信,朝廷绝不会做视顺宁不管,直到顺宁城陷落,蛮族要打进阳城县的消息传来,不管是距离顺宁的白袍军还是朝廷的庆历君,都没来救援,他们一家才遣散奴婢,匆忙收拾了一些细软南下逃亡。

      当时若是十三郡王的玄甲军驻扎在北境就好了,一路南下时,温豫便长吁短叹,十三郡王统领的玄甲军号称战无不胜,只是当时南境百越叛乱,玄甲军一直与百越作战,到现在都没完全平叛。而白袍军没来救援,则是受到金国渤海等国联军进犯。温豫感叹,顺宁陷落当真是时也命也。只恨那张府尹,虽然逃回西京,被砍了脑袋,一家子男的刺配流放为奴,女的没入教坊为妓,也抵不过顺宁府百姓们的惨死。

      若无朝廷命令,府尹是无权调动府兵出府境的,若只是普通练兵何须筹集钱粮,温酌虽是个闺阁女娘,却也觉得不同寻常。

      在床榻上翻来覆去,想也想不明白,渐渐困意上来,便睡了过去。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宫花花钗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150135/1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