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艺术狂徒

作者:言朝暮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 12 章


      助理一脸震怒,仿佛从没见过钟应这样的人,能把他说得哑口无言。
      他看起来甚至想动手教训教训这个狂妄的年轻人,视线看向旁边的保镖,随时都想跟保镖一起安排后事。

      然而,钟应微笑着看他,站得笔直,丝毫不认为自己的指控有什么问题。
      他手指放在椅背上,悠闲地活动着,好像在为他们的思考伴奏或者计时。

      观影室沉默寂静,助理再三犹豫,视线扫过钟应的手指,似乎惧怕贝卢的命令,拿这位身体金贵的古琴演奏者毫无办法。

      忽然,钟应问:“还要再播放纪录片吗?也许我能告诉你更多外星文明的想法。”
      助理欲言又止,显然想到了他那个外星文明的例子,直接打消了再放一部纪录片的念头。

      “今天的参观结束了,我送两位回庄园!”
      说着,他愤恨的看向周俊彤,“告诉馆长,贝卢先生对他非常失望。”

      口头的威胁和恐吓,并不能挽回任何局面。
      周俊彤站在博物馆门外,眼眶依然红红的,情绪却平静了下来,攥着双手,目送他们离开。

      厉劲秋抬手挥了挥,和她道别,转身随钟应离开博物馆,登上了回庄园的车辆。

      回程路上,两个人都变得格外沉默。
      钟应没有闲聊博物馆见闻的心情,厉劲秋没有回到牢房的期待。
      车辆一路前行,原路返回。

      等他们将要回到套房的时候,冷静下来的助理,仍旧是公事公办的礼貌模样,确认般问道:
      “您还会为贝卢先生的音乐会弹琴吗?”
      钟应哂笑一声,“会。”

      他肯定回答之后,套房大门紧紧关上。
      钟应立刻面对了厉劲秋难以置信的质疑。

      “为什么你还要给贝卢弹琴?”
      他语气震惊,仿佛怀疑钟应脑子坏掉,“你应该很恨贝卢,就他这样的人,你居然愿意给他弹奏《金色钟声》给他送生日祝福?”

      钟应缓缓走向客厅,他非常高兴作曲家的观点,经过一次博物馆之旅完全改变,可他依然有自己的坚持。

      “贝卢确实值得我恨。但是只有我弹奏那张琴,它才不会重新回到紧闭的收藏室,失去刚刚获得的自由。”
      钟应坐在沙发,悠闲的伸了伸懒腰,“所以我弹奏的是《金色钟声》,还是别的曲子,都无所谓。”

      “我有所谓。”
      厉劲秋脸色严肃,剑眉微挑,居高临下带着怒意看人的时候极具压迫感。

      他说:“我是一个很讲究道义的作曲人,我写出来的曲子谁弹都可以,因为音乐大同,艺术无界。”
      “但是,我不允许自己明知对方是一个背信忘义、人人得而诛之的强盗,还给他写什么温馨美好的祝福曲。这传出去绝对会成为我人生中寝食难安的污点。”

      才短短相处几天,钟应就觉得自己完全习惯了厉劲秋的性格。
      直来直往,想说什么说什么,没有考虑过自己会不会得罪人,也根本不怕得罪任何人。

      厉劲秋洒脱得令他羡慕,驱散了钟应心中因为博物馆的虚伪粉饰带来的些微不快。

      他仰头看着厉劲秋,好奇问道:“那你准备怎么办?我们又不可能撤下《金色钟声》的表演,就算我不出现,我相信多梅尼克也能完美的演奏它。”

      钟应一句话戳中了厉劲秋最大的怒点。
      “不能撤,但能改。当然,我绝不允许多梅尼克去改!”
      厉劲秋看向钟应的视线坚定,丝毫没有被困住的痛苦。
      他语气充满煽动的说道:“你是表演的核心,全场的管弦乐都是为你古琴协奏,你弹奏什么,就是什么。”

      钟应心中略有所感,又觉得厉劲秋不会做那么疯狂的事情。
      他确认一般说道:“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有什么不明白的!”
      厉劲秋挑眉看他,双手环抱,义正辞严,“这种老家伙,还听什么金钟啊,直接听丧钟吧!”

      距离生日会,还有两天。
      厉劲秋和钟应,没了去博物馆参观的娱乐活动,便索性待在房间里弹“素琴”。

      “我想要这样的调子。”
      厉劲秋坐在沙发上,轻轻哼出了一段曲调,模仿了一下古琴给他的印象。

      钟应盘膝坐在他身边,听完笑着点了点头,修长手指随之悬空勾挑轮猱,很是配合。

      厉劲秋看不懂古琴的指法,但他脑海里有了音乐,就能感受得到琴弦颤动的美妙音调。
      钟应果然是一个天才,听着他这五音不全的演示,也能弹奏出曲子来,实在是太棒了。

      厉劲秋根本忘记昨晚的自己,如何嫌弃虚空弹琴的行为艺术,此时甚至觉得自己有点儿懂陶渊明了。

      素琴无音,弹者有意,寄情于琴,铿锵恣意。
      那些回响在他脑海里的旋律,在钟应手指精准的弹奏下,响彻了这间华丽的牢房,带给他生命的音乐又回来了。

      厉劲秋心里的焦躁、烦闷,都在那双手的认真按弦、挑弦之中,渐渐消散。
      钟应总有许多办法,让他安静的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一曲奏毕,钟应静静感受着刚才即兴发挥的旋律。
      每一个音调、每一次转音,都记录在了他的心中,只是不知道厉劲秋到时候听了实际演奏,会不会喜欢。

      然而,厉劲秋不在乎。
      只要《金色钟声》不再是给无耻者的祝贺,变成什么肃杀、凶残的旋律,都正和他意。

      于是,他们在客厅一个人示意,一个人弹奏地修改《金色钟声》,渐渐将独奏乐器的部分改成了截然不同的旋律。
      厉劲秋非常满意这样的变动,他无比期待温柔的降B大调管弦乐,出人意料的与C小调的悲伤黑暗来场混战。

      《金色钟声》变成了他想要的样子,厉劲秋反复确认之后,问道:“华彩部分你准备怎么弹?”
      他虽然喜欢钟应的即兴演奏,但他认为,“之前的枯木逢春肯定不适合新的钟声。”

      “确实不适合……”
      钟应略微思考,说道:“我可以即兴发挥,但有一首曲子,是我一直练习、也一直想在雅韵上重奏的。”

      “什么?”厉劲秋来了兴致,充满好奇。
      钟应坐在沙发上,手指慢慢敲击沙发皮面,“沈先生为抗战义演募捐的时候,弹奏的《战城南》。”

      厉劲秋不懂汉乐府,可他听了这首曲名,不由自主升起一种肃穆的情绪。
      也许是因为沈先生为抗战义演的热血,也许是因为诗篇名字自带金戈铁马的杀气。
      他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谨慎的问:“这是一首什么曲子?”

      “是一首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描述战争悲惨凄苦的哀悼诗。”

      钟应念诵着《战城南》,厉劲秋安静的听。
      古时候的诗句、意象与现代诗歌习惯大相径庭,厉劲秋听得十分痛苦,又隐约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无情。

      幸好,钟应看出了厉劲秋的茫然,解释道:“这诗描写了死人开口说话,请求乌鸦吃了自己的腐肉替自己哭嚎的场景。原诗仍是没有绕开古时候的忠君爱国,可沈先生重谱之后,变为了他对前线战事的一腔悲愤。”

      “日本人发起的是不义之战,我们打的是保家卫国之战。”
      “奈何敌我悬殊,抗日将士死状凄苦,无人收尸,唯有乌鸦撕啄腐肉,替战士们发出喑哑悲鸣,控诉侵华战争的罪恶与侵略者的无耻……”

      厉劲秋不懂汉乐府,他却懂音乐人。
      钟应简单几句话,他都可以想象一位身着长衫、抚弄琴弦的古琴演奏者,心中如何为抗日亡魂悲痛。

      “沈先生是烈士。”他肯定的说道。

      钟应笑着看他,手指拨弄着不存在的琴弦,声音平静又低沉的纠正了厉劲秋。
      “沈先生不是烈士,可他算得上是志士、义士。哪怕在他闭门研究汉乐府曲谱时候,也常常听着远方传来的战争消息,为国家的未来担心。”

      钟应想起那些日记,不仅仅记录着沈聆研究乐谱的心得,更多的是对前线战况的焦虑忧愁。

      胜时喜,败时哀。
      大悲大喜之间,沈先生终于参悟了千年乐府的真谛,找到了遗音雅社成立之后,最为强烈的存在目的。

      “沈先生动员遗音雅社首演募捐的时候,演奏家们都是精益求精的完人,表示不希望没准备好,就匆忙登台,留下遗憾。”
      “可是沈先生说,前线如此危难,我们不站出来,谁又知道明天还有没有命去研究更完美的乐府曲谱,去准备更好的演出。”
      “不如今天站出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死而无憾。”

      钟应想到纸张上记录的只言片语,都能感受到音乐人的顾虑。
      即使是沈先生,在演出之前,也忐忑的提笔写道:
      “明日若是出了乱子,过错在我,只盼祖师爷开眼,知晓我们一心赤忱,护我们演出顺利。”

      他们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人,却不是蜷缩苟且的懦夫。
      1937年的首演,十三弦筑准备不足,并未登场,算不得完完全全的千年遗音。

      可是他们依然募集了大量物资,送去前线,缓解了一些后勤压力,更坚定了清泠湖众人支持抗战直至胜利的信念。

      于是,遗音雅社的演出一直定期举办,全国各地的富商权贵都闻讯而来。
      直到清泠湖沦陷,他们才停下了舞台上的演奏。

      厉劲秋安静听完,忽然觉得胸口沉重得慌乱。
      音乐与战争、音乐与命运始终紧紧纠缠。
      沈先生拒绝为日军奏响音乐,决定了遗音雅社惨烈的命运,让他有些难以呼吸。

      “当时遗音雅社,为什么不给日本人表演?”
      厉劲秋不能理解,思考方式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愤慨。
      “他们应该用音乐表达思想,怒斥侵略者的无耻,直接当着观众的面,把那群日本人听得羞愧难当!”

      钟应说:“你的观点,不是没有人提出过,但是,战争时候的情况,不能用我们现在的情况去推断。”

      “你想,我们的战士在奋勇杀敌,不顾性命,遗音雅社却在战士们流尽鲜血也没能保护的地方,给敌人弹琴……”
      钟应苦笑一声。
      “这样的消息传出去,不像是遗音雅社用音乐抗争,更像是一种向侵略者的妥协屈服。”

      钟应懂得音乐人想要用音乐唤醒沉睡意志的想法。
      但日军不是沉睡的雄狮,而是沾染血腥的刽子手。

      他们所过之处,全是苦难同胞兄弟姐妹的鲜血与冤魂。
      再是冷漠无情的琴家,也无法在残酷血腥的清泠湖,为日本人奏响的乐曲。
      哪怕这乐曲,饱含着他们对侵略者道不尽的仇恨,他们也不愿、更不能为侵略者演奏。

      钟应幽幽叹息,随性扣响空荡柔软的沙发,仿佛在练习刚才崭新的钟声,又像在借素琴哀叹。
      “沈先生出狱之后,依然有人劝诫他,顺从日本军官要求,就不会受到苛责,还会在中国、日本大放异彩。他严厉拒绝,就算对方是自己的朋友,他也不顾往日情面,将人赶出门外。”

      “因为,他恨杀人如麻的侵略者,更恨卑躬屈膝的汉奸。”

      有些话题,聊起来就变得沉重。
      厉劲秋历史不够好,也能感受到灵魂铭刻的深邃情绪。
      他有很多话想说,又见钟应缓缓拂弦,显然从小习惯了这些沉痛的历史,早就不需要别人的安慰。

      于是,厉劲秋话锋一转,许诺道:
      “放心吧,音乐会你大胆的发挥,出任何问题,我都帮你解决。”

      作曲家自信得不可一世,说得好像他们不是一间牢房的狱友。
      钟应停下手,认真看他,“你哪儿来的信心?”

      厉劲秋双眼微眯,笑得狡黠,“因为我叫我妹去找多梅尼克了,她肯定能联系上樊大师,也可能直接联系驻意大使馆,说贝卢非法拘禁!”

      钟应诧异看他。
      在博物院,他本可以寻求周俊彤的帮助,联系师父。犹豫再三之后,钟应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助理足够强硬,完全可以带周俊彤回到庄园,给他们新增一位可怜的室友。

      “你什么时候告诉她的?”钟应好奇追问。
      厉劲秋笑着回答,“贝卢博物馆到处都是留言小纸条,我随便拿张纸,拿支笔,写了塞给她的。”

      钟应错愕看他,觉得这说法匪夷所思。
      整个博物馆之行,他都密切关注着周围的情况,自然知道博物馆的留言条。
      但厉劲秋写纸条这么大的动作,他却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厉劲秋挑眉,得意的勾起笑,伸出左手,轻松的折断了茶几上装饰用的干花。
      一片叶子,一支长径的干花,成为了他演示的纸条和笔。

      他微微侧身,左手反背在腰后,右手虚虚遮掩,做了个单手握笔反转写字的姿势。
      白皙花朵在他指缝中颤颤巍巍,不仔细看确实很难发现他在用枝干写字。
      难度高超,堪比特工。

      演示完毕,厉劲秋双指夹着叶片和装饰花,递给钟应,得意的说道:
      “作曲人的手指,超乎你想象的灵活。”

      钟应捧住那朵花,展开刮痕浅淡的叶片,诧异问道:
      “……这样写出的字,你妹妹能看懂吗?”

      “怎么不能!”
      厉劲秋平时对周俊彤百般嫌弃,在这时候极尽夸赞,“我和她从小一起长大,她特别聪明,连我的字都看不懂,那还是别混了。”
      “她什么都好,就是天赋太差。钢琴、小提琴学了十八年都没出人头地,到了意大利来,反而跨行去学了文物修复专业,也算是个聪明人的选择。”

      钟应听得出厉劲秋嫌弃没有天赋的人,不禁辩驳道:“学习乐器,不一定全靠天赋。”

      “你不懂。”
      厉劲秋十分坚持,“在我们家,没天赋就不要选择音乐,会更幸福一点。”
      “别管她了,我们等着救援就行。”
      他似乎不想谈论这个,将话题带了回去,“你弹一下《战城南》吧,我想听。”

      被关起来的两个人,时刻会有人将他们的动向,汇报到哈里森.贝卢面前。
      比如,钟应参观博物馆后,大为感动,改变了固执的想法。
      比如,厉劲秋果然说服了钟应,他们在房间里聊着作曲,早中晚餐都没忘记《金色钟声》。

      贝卢听后格外高兴,持续期待着自己的生日。
      在他九十七岁那天早晨,他换上了舒适的西装,胸口点缀着意大利雏菊,特地坐在轮椅上,等待钟应和厉劲秋走出房间。

      关了整整三天的音乐人,出门就见到了贝卢,表情都有些微妙。

      然而,贝卢笑容满面,说道:“感谢你们改变了想法,愿意为我庆生。”

      钟应视线了然的看向他身边的助理,不用问都知道对方说了什么话。
      他一时觉得贝卢可怜。
      周围的人都说好话,没有实话,想来自己说过的句子,也经过了夸张美化,送到贝卢面前,讨老人欢心。

      不过没有关系,他马上就能拥有,比语言更直接、更清晰的表达方式,直白的告诉贝卢心中所想。
      谁也无法扭曲他的意思。

      钟应礼貌微笑,给予了九十七岁老人基本的尊重。
      “请你晚上好好听琴,哈里森.贝卢。这是十弦雅韵和沈先生一起送给你的钟声。”

      贝卢心跳很快。
      他从装点着花束与帷幕的庄园,来到华丽漂亮的音乐剧院,心跳变得越来越快。

      此时,他比建成博物馆、建起音乐剧院、得到媒体铺天盖地的夸奖,都要开心。
      嘴角一直勾起笑意,欣赏第三玫瑰厅摆满了漂亮的玫瑰,还有意大利人最喜欢的雏菊。

      多梅尼克为他献上了一束简单的雏菊,伸手为他整理了领结。
      “祝福你,我的老朋友。”

      贝卢捏着小小花束,这是他最爱的花,花语“深藏心底的爱”,正如他对沈聆的感情。

      多梅尼克说了很多话,还特地提到了后台正在准备演出的钟应。
      “他是我见过最有天赋的古琴演奏者,如果你喜欢待会的音乐,我可以提一个建议吗?”

      眼睛浑浊的贝卢,耐心的捧着花束看他。

      多梅尼克仿佛下定了决心,说道:“你能不能把那张仿制的十弦琴,送给他,让他带回中国?”
      “这不可能。”
      贝卢心情再好,对待雅韵一如既往。
      他伸手抓住认识了四十年的朋友,声音低沉的质问道:“多米,你背叛了我是吗?你被中国人蛊惑了,你也认为我做的一切都是错的?”

      “哈里森……”
      多梅尼克很少这么叫他,并不否认自己想要帮助了钟应的事实,“那你告诉我,收藏室的十弦琴、墙上的书信,是怎么来到你身边的。”

      贝卢松开手,选择沉默,视线抗拒的看他。
      不再年轻的钢琴家叹息一声,问道:“你就算喜欢音乐,留着那张琴又有什么用?沈聆已经不在了。”

      “他在。”
      九十七岁的老人格外坚持,显露出孩童般的固执。
      “我马上就能见到他了。”

      第三玫瑰厅,首排毫无遮挡的位置,足够贝卢舒适的欣赏雏菊与玫瑰装点的舞台。
      这不是什么严肃的音乐会,而是为了庆祝他的生日。
      政要、商贾、亲属、朋友,纷纷向他送来祝福,门外的花篮、花束占满了走廊,新闻记者也是追着拍摄这位慈善家的身影。

      然而,他只关心《金色钟声》。
      能有十弦雅韵参与演奏的协奏曲,是他毕生的期望,无论多少人走到他面前来与他攀谈、闲聊,送上祝福,都无法分去他半分心神。

      因为,他只在乎舞台上走出了的管弦乐队、站在正中的指挥,还有他等候已久的《金色钟声》。

      指挥帕米拉代表着乐团与意大利音乐剧院,献上对老先生的祝愿。
      这场生日音乐会的主角,却睁大眼睛,持续看向帷幕遮挡的后台,催促身边的助理。
      “钟应呢?我的琴呢?他们什么时候出来?”

      忽然,灯光渐暗,管弦乐队井然有序入座,只剩下独奏乐器位置,空荡荡的琴桌,等待着演奏者的出场。

      轰鸣的掌声,随着一位身材高挑的年轻人响起。
      他抱着一张与众不同的古琴,没有向伟大的哈里森.贝卢投去一丝视线,徐步走向琴桌。
      可是贝卢死死盯着他。

      他穿着那时候中国人惯穿的长衫,斜斜盘扣、长长衣摆,淡蓝月白的色泽永不褪色,仿佛一位年仅十八岁的故人,跨越了漫长沉闷的时空,千里迢迢赶来,为挚友庆生。

      贝卢喉咙顿时干涩,眼眶变得湿润。
      因为他看到的不是脾气执拗的钟应,而是他心心念念的知音——
      “沈聆……”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 12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5349894/1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