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盲盒,抽道侣

作者:wutong花声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税粮


      那日徐清兴冲冲从道观出来后,便差人将合好的婚期送去晋家,晋家并无异议,如此这婚期便算是定下了。

      了却一桩心事的徐清又恢复了日常早出晚归的处理政务。

      此时又是一年暮春时节,夏粮将收,但最近临城商会新进了一个难缠的角色,徐清正为此事与他周旋。

      说起这夏粮,便不得不提如今天启王朝的税制。

      天启王朝初创之时,大赦天下三年,免了所有税赋。三年之后便恢复旧制,十税其一。先王时为大修宫城曾加税一次,税赋加至百税十五。

      到当今嘉禾王继位后,初时尚维持旧制,直到十五年前与邻国开战,久战不下,为保军粮充足,将税赋加至十税其二。

      但到如今嘉禾二十七年,这天启王朝税赋虽仍是十税其二,但次数却达到了匪夷所思的春夏秋冬一季一次,也就是全年共税其八,百姓能留下过活的不过十之一二!

      嘉禾十八年,也就是九年之前,朝中忽发旨意,要将税粮改为一年两季。

      徐清接到公文心中便是一凛,忙召了府衙众人商议。

      见人到齐,徐清也不啰嗦,将公文递与众人传阅,自己便开门见山道:“前些日子边关战败,云将军殉国,云家……”他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转而道:“王上投诚,同意将边境十城割让,并赔款两百万两白银,年岁粮百万石。但……”

      徐清深吸一口气,竭力克制胸中怒火继续道:“王上不知,朝中大人不知,但你我皆知,多年征战,民间本就十室九空,尽剩老弱妇孺。为保军中粮草,税赋连年加重,百姓早已勉力为生,家中没有一丝余粮!如今朝中为岁供改春秋两季税赋,只怕百姓便要没有活路了!”

      彼时他已在临城任县令八年有余,府衙中人已尽为亲信至交,这一番话虽然隐忍,却尽是肺腑之言。

      这临城不过是一小县城,除了徐清这个县令是两榜进士,其余众人也只得晋禹一个举子,余下皆不过秀才出身,均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临城人士,哪个家中没有几门亲戚朋友,门生故旧?

      徐清这番话,可谓是说到了众人心坎上。

      晋禹看过公文之后便一直眉头紧锁,听完徐清分析也深感棘手。他见徐清面色沉凝坚定,但却并无愁色,不由心中一动,问道:“子仪可是已有对策?”

      众人不由都看向徐清,只见他面色不改沉凝,深深的巡视了一圈众人,沉声道:“前年临城干旱减产,去年为养民生息,我县仍报减产,是以近两年税赋相较前些年均不足六成。如今朝廷欲收春秋两季税粮,我欲仍以去年产量报之,如此,两季税粮亦不过多出一成左右,拿新粮换些陈粮补上便是!”

      “子仪!”绕是晋禹也被徐清的胆大吓了一跳,他忍不住站起身道:“你可知这是欺君之罪,若被发现是要满门抄斩的!”

      徐清直视晋禹:“丰台,我在临城八年,为何始终不得升迁,别人不知,难道你还不知吗?”

      晋禹一哽,他如何能够不知?

      外放官员升迁,无非便是看朝中是否有人,考核是否上佳。徐清便是再没个同年旧友,只要考核上佳,也早已不是区区一个七品县令了。但徐清来到临城头两年还年年考核上佳,可眼看他的考核越好,朝廷给的税赋越重,百姓明明收成良好日子却越来越难过,徐清便再也没有过中良以上的评价。

      是以八年过去,临城百姓才得以休养生息,近几年不知多少人拖家带口前来临城落户。在这周边几个县城中,临城算不得富庶,却也还维持着些许生气。

      “徐大人!”典史章鹏起身朝徐清一揖到地,七尺男儿眼含热泪,哽咽道:“下官代临城父老乡亲多谢您这些年的护佑!大恩大德,感激不尽!”

      徐清忙上前扶起章鹏,口中连连道:“树德兄,快起来,徐某不过是尽分内之责,如何当得起你这般大礼!”

      这章鹏直起身子,却是直视徐清坚定道:“大人莫说了,此事但凭您吩咐,下官誓死相随!”

      在场众人对视一眼,均起身附和道:“谨遵大人吩咐!”

      至此,徐清方才松了一口气。

      纵然早有把握众人会同意如此行事,但毕竟是提着脑袋欺上瞒下,难保有人退缩。

      还好,如今一切顺利。

      “啪!”多年为官,早已喜怒不形于色的徐清如今却一脸暴怒,愤怒让他忍不住将手边茶杯怒掷于地,恰好被闻迅赶来的晋禹瞧个正着。知道恐怕出了大事,他忙上前问道:“子仪,出了什么事?”

      徐清没有说话,只是将一纸公文递与他。

      晋禹接过一看,只见公文中提及去年各地春秋两季税粮合计亦不足六百万石,不说与明治时期的一千五百万石相比,便是先帝在时亦有一千万石。如今这粮税竟越来越少了,王上对此早有不满,加之需每年岁供,所以去年方才改了两季税粮。谁知两季税粮竟与一季无太甚差别,王上大发雷霆,今年明令各地收四季税粮,务必保证税粮数额是去年两倍以上!

      “荒唐!”晋禹看完亦是怒不可遏:“如今如何能与明治王时期相比?明治吏政清明,正值清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明治王又鼓励农桑,便是如此也仅仅是明治十五、十六年有过一千五百万石的税赋而已!现如今青壮不是商量战场就是怕兵役投了匪,田地荒芜,仅剩些老弱妇孺艰难耕种,两季税粮便已要逼死无数百姓,如今竟欲收四季税粮,他是……他这是置天下百姓于何处?”

      “百姓?哈!丰台,你看如今朝中当权者,会有哪个愿意从醉生梦死里醒来看一眼那些苦苦挣扎的百姓?”

      “他不愿醒来,我们就呈上去让他看!子仪,我们上折子陈明民间窘境,请朝廷收回成命罢!”

      “丰台,你以为这么多年,我没上过折子吗?”

      徐清自嘲一笑:“我不过是个小小的七品县令,我的折子在知府王大人处就被扣下退回了,还想上达天听?痴人说梦也!更何况,王大人曾明言与我说,当年他恩师尚为按察使时也曾上书劝谏,堂堂正三品大员,那折子也没溅起过一丝水花,我算个什么东西?”

      晋禹沉默片刻,在书房中来回踱着步喃喃:“去年的法子如今是行不通了,朝中明确要求税赋需得是去年两倍以上!即使全换成陈粮,也不过能补个三四成,根本无济于事……”

      “丰台,”徐清叫住晋禹,靠坐在椅背上,满脸疲惫的闭上眼道:“今日只唤你未唤他人,乃是此事干系重大,我不愿让他们牵连进来。便是你,我本也是不愿说的。只是如今我独木难支,有些事只能你帮我隐瞒,所以只得连累你了,还望你莫要怪我!”

      “你我之间何须如此!”晋禹不悦道:“你任县令我任县丞这么多年,什么事不是共同进退?你若不予我知,我才会怪你!”

      徐清睁开眼,直视他道:“我有一法,只是此法若顺利便罢,一旦东窗事发便是身败名裂,甚至……满门抄斩。此事我一人行事足以,只是具体行事还需丰台你帮我隐瞒。”

      晋禹皱眉,没有回答,只道:“是何办法,子仪你且说来。”

      “如今临城尚且平稳,商家也正常营业。我欲召城中大户及商会成员商议,向大户化些缘,再令商户缴些商税,将收集到的银两尽数购入陈粮,充作两季粮税。加税之事……便当没收到过这公文!便是以后上面问起,你也装作不知便罢!”

      “你疯了!”晋禹着实被徐清的大胆吓到,“向大户、商会化缘倒也罢了,不过是个贪腐之名。朝中如今贮鼠无数,便是查出来最多也不过革职罢了!可是隐匿朝廷公文,往小说是欺君,往大了说,那就是谋逆啊!”

      “就不能如去年一般,直接公布公文,但私下里让人解释只是朝廷体恤百姓不易,所以将税粮分作春秋两季收取吗?”

      “丰台,不一样了。去年没有做税额要求,今年明令税赋需得是去年两倍之上!一旦公布,便是人心惶惶。而且原本以为是我有心贪墨的那些大户和商家,又有几个还愿意年年出钱给百姓纳税?”

      “现如今便只有不公布此事,便让他们以为是我中饱私囊。这钱衙门众人也无需知道,我自会找人换成粮食,每年夏、冬两季缴至省府县衙。”

      “可是如此大事又岂能瞒住?我们不公布,难道其他地方也能不公布吗?届时四处都开始按四季税粮,独我们临城按两季税粮,这怎么能瞒得住悠悠大众啊子仪!”

      晋禹不愿好友承担这可能引来杀生之祸的责任,劝道:“子仪,听我一句,咱们再想想,定有其他解决之法,你莫要一时意气用事!”

      “再想想,再想想吧!”徐清疲惫叹息,送晋禹离去时又再一次强调:“切记今日之事暂勿向任何人透露!”

      那几日,两人纵是整夜不眠不休,也未能想出更好的办法。

      徐清终究还是约了城中大户及商会商议,晋禹作为临城世家大户出席了宴请。那悬在头上的巨大隐患,也只能视而不见,祈祷临城百姓将为了不多缴税粮而自行隐瞒。

      只是此事一出,当年的临城人人皆道,县令徐清终归还是守不住清贫,走上了贪官污吏的道路。
      徐清自嘲一笑,又投入政务不提。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税粮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443371/1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