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皇

作者:马恩列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诸镇联合,大战将起


      永汉元年秋,沛国,谯县。

      曹洛一行人回到曹宅,皆疲累不堪,遂各自歇下。翌日,曹操将三郎唤到偏阁,详细问询,二人皆面色肃整,正襟跪坐。

      “阿羽,尔身处谯县,怎知吾有大难?”曹操双眉紧蹙,满腹疑惑。

      言讫,曹洛面色镇定,吐词清晰:“自灵帝驾崩,董卓入京,倒行逆施,朝纲不振,儿便知汉室不可扶,天下将分崩离析。阿翁性情刚直,明大义,必不会与贼臣同流合污,故儿断定您在雒阳待不长久。

      况且阿翁乃大丈夫,做事果决。昔年尚为白身(注:无官职在身),便敢行刺凶名赫赫的中常侍张让(注:《三国志》记载曹操曾私入宦官张让的府邸,让觉察后,操乃舞手戟于庭,翻墙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今朝几经沉浮,定不会因董卓势大,便姑息之。

      念及此,儿寝食难安,夙夜忧叹,时常琢磨应对之法,却也不敢妄动,唯恐自乱阵脚,万一阿翁并无此意,岂不是弄巧成拙,反而坏了大事。

      后来,京城来讯,言袁本初(注:袁绍)避走冀州,儿便坚信阿翁为家国与前程计,必会兵行险招,届时定有麻烦。未免您陷入危局,儿只得自作主张,禀了诸位族叔,带精锐千里奔袭至雒阳,沿途打点,以便接应。”

      言罢,曹操惊叹,良久不语。

      他不曾想自家三郎年纪轻轻,竟是如此洞幽烛远、见微知著,待日后她阅历渐长,定能观隅反三,明辨忠奸。彼时,她若大权在握,主政一方,必可濯污扬清,祖述尧舜(注:效法尧、舜二位圣君),开创不世之功。

      一侧的曹洛见阿翁虽面有震惊之色,却无责怪之意,不由得垂首轻叹一声。其实这些话是她在心中揣摩了数遍,删删减减,选择性地告知于曹操。至于个中真相,曹洛隐瞒了大半。

      孰知历史的她能大致猜到曹操的举动,却不能将危机提前告之,只得在暗处想应对之法,否则若是大家知道她有未卜先知之能,必以鬼怪视之。届时,她百口莫辩,再无安身立命之地。

      再者,她亦怀私心,为了后续计划的顺利展开,千里驰援的目的有三。

      其一,乃是策应曹操,助他径直返回谯县。虽然原史记载,即便没有曹洛的昂忙,曹操也能平安到达家乡,但路上却是横生枝节,引来麻烦无数。

      譬如,曹操逃亡途中,路经中牟县,被守关军士擒获,幸得县令陈宫营救,方得脱险。后来,陈宫感其忠义,称世道已乱,不宜拘天下雄,愿弃官从操而逃。二人收拾盘费,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乘马东去。

      却不想,两人逃了几日,路遇曹操旧友吕伯奢。伯奢好客,留宿操、宫。半夜,曹操因噩梦惊醒,忽闻后院有磨刀之声,疑其图己,为董卓献功,遂持剑夜杀吕氏八人,后得知乃是天大的误会,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注:大意为宁可我对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对不起我)

      言讫,陈宫默然,暗地里寻思:“吾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却原来是个狼心狗肺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便欲拔剑来杀操,方要下手,忽转念曰:“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本是义举,杀之则为背信,不若弃而往别处去。”遂插剑上马,自投东郡去了。

      此事后来广为流传,对曹操的名声有莫大的影响,世人皆道他刻薄寡恩、残暴自私,以至于三国时期许多重礼仁德又怀有大才的名士都不愿意投效到曹公门下。而今,曹洛出手,接下曹操,免了这一段恶行,保全了曹氏声望,于日后招贤纳士、建立王业大有裨益。

      其二,曹洛经此一事,可以向曹操及曹氏族人展现自己对时局的非凡把控力,以便在之后起兵讨伐董卓时,有一定的话语权,从而干预决策,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为曹氏谋求更大的利益。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名声被各路诸侯耳闻,给他们留下一个“生子当如曹三郎”的深刻印象。

      其三,便是借救援一事,糊弄住曹家人,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在雒阳城内安插棋子,组建直属于自己的情报机构。曹洛毕竟是魂穿之人,深知情报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故而一直都有建立嫡系耳目的想法。

      于是,她自六岁起,就在谯县郊外开设善堂,名义上是给孤寡之人一个遮蔽之所,从而博取乐善好施的贤名,实际是在暗中观察、招揽忠诚机灵之徒,用后世军队的训练之法,将他们培养成死士,为己所用。

      这次,随曹洛到雒阳的人有两类:一则如夏侯渊、曹江等对她深表敬佩,早有投效之愿的猛士;二就是她亲自下场,秘密训练的暗卫。这两种人都对曹洛忠心耿耿,而非忠于曹氏,故能鞍前马后,随侍三郎左右,对其计划亦是知晓几分。

      因此,曹氏族人并没发现随曹洛进京的精锐有一半留在了雒阳,开设了一家食肆,唤作五味,经营有方,专供特色酒菜,与三教九流皆有交道……

      “阿翁,此番弃官而走,董贼必不相容,吾等接下来恐无宁日啊”,曹洛适时露出一丝担忧之色,她想试探下曹操的口风,看看他作何打算。

      闻罢,曹操叹息一声,曰:“某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某本屈身事卓,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反受其咎,乃天意也。眼下,既归乡里,当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

      “该当如此”,曹洛点了点头,左眉一挑,补充道:“之前,我曾与二叔(注:曹仁)商议,散家财,募乡勇,以护卫之名,训练了一批士卒,可助阿翁起事。”

      “好!阿羽远谋,实乃吾家千里驹”,曹操本就是惜才之人,见洛儿如此争气,心中一喜,笑言:“先前我曾许诺,尔及十岁可掌兵。如今烽烟将起,乃用人之际,且允尔一部兵马,在谯县好生操练,做出些成绩与众人瞧瞧。”

      “阿翁放心,儿当竭力为之!”曹洛起身拱手一拜,郑重其事地应道。

      言讫,曹操捋须,欣慰一笑。

      次日,曹操命曹仁等加紧训练乡勇、筹备粮食,自己则快马加鞭,连夜赶至陈留,寻见父亲曹嵩,细说前事。

      彼时,曹嵩闻言大惊,问操作何打算,后者直言欲散家资,兴兵讨贼。

      嵩双眉紧蹙,沉思片刻,道:“既是招募义兵,资少恐不成事。此间有孝廉卫弘,仪表堂堂,家资颇丰,又仗义疏财,若得相助,事可图矣。”

      操以为然,置酒张筵(注:本指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后泛指宴席),拜请卫弘到家,酒过数巡,作揖曰:“今董卓专权,欺汉室无主,天下人莫不瞋目切齿。操欲力扶社稷,挽狂澜于既倒,恨力不足。公乃忠义之士,敢求相助!”

      言讫,卫弘一挥袖摆,慨然应对:“吾有此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今逢孟德,知汝有大志,可为知己,愿倾囊相助,万勿辞矣。”

      操甚喜,连番拜谢。

      于是,曹操无后顾之忧,先发矫诏,驰报各镇,又大肆招募兵士,于城门口竖起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是日,有一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容貌短小,来投曹操。又有一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至亲早卒,集合几千食客,也来投曹操。

      二人皆有胆识,操留为帐前吏。

      夏侯氏与曹族亲密,闻曹操之行,亦引壮士千人来会。操大喜,于城外演武之地调练军马。卫弘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

      年末,曹操觉得时机已到,遂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擅废天子,欺天罔地,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望诸镇奉汉臣之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灭杀董贼,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檄文现世,九州起兵响应。

      彼时,十八路诸侯集结:第一路,乃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路,乃冀州刺史韩馥;第三路,乃豫州刺史孔伷;第四路,乃兖州刺史刘岱;第五路,乃河内太守王匡;第六路,乃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路,乃东郡太守乔瑁;第八路,乃山阳太守袁遗;第九路,乃济北相(注:相乃官职,等同于郡太守)鲍信;第十路,乃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路,乃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路,乃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路,乃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路,乃北平太守公孙瓚;第十五路,乃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路,乃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路,乃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第十八路,为首义者曹操也。

      诸路军马,多少不等,多则三万,少则一万,各领文官武将,枕戈待旦。

      大战一触即发。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诸镇联合,大战将起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439006/1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