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影视作品&书籍推荐记录

作者:Sunness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6月阅读记录


      10、《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
      亚当·本福拉多著,刘静坤译。
      终于看完啦。虽然不太喜欢但还是总结一下吧。
      第一、二部分写得很吸引人,第四部分对于虚拟法庭的探讨也很有趣,但实在不喜欢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中其他的立足点。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犯罪与刑罚,不可否认这本书还是很有启发性的,但逻辑并不很严谨,说服力也不够。作者的出发点是从根源解决犯罪问题,即:与其用事实上行之无效的手段处罚犯罪和威慑犯罪,不如着眼于预防犯罪,从而降低整个国家的犯罪率。
      作者举案例、说实验、摆数据,试图用实验结果和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还是弱化了其他可变因素的影响力,得出的结论依然只能称得上假说。而且我对于他一开头就摆出的一个贯穿全书的观点持怀疑态度:受遗传和环境影响而犯罪的“精神病类罪犯”事实上就像生了病,法律应该宽容、体谅而非“归责”。
      咋说呢...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的,其结果是健康或非健康都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在这一平等前提下,你让健康的人必须去体谅、宽容非健康的人带来的伤害,还主张法律不能归责,其实是另一种不公正。
      而且,作者在最后一个部分提出这一主张时大概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提出要加强公众对刑事案件的参与力,这样就能“增进各方之间的相互理解”。可他的这一建议轻描淡写,相对来说也并无足够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这依然无法解决对罪犯宽容之后,被害人与公众的愤怒之情(即作者自己说到的人类本性中“以牙还牙”的本能)。
      也就是说,作者是站在研究罪犯和潜在犯的角度来看待犯罪的,他的结论也建立在这一前提之下。然而他忽略了被害人及公众对于刑事案件的反应,哪怕在最后一部分提到“被害人谅解被告人实际上比让法律惩罚被告人更具安慰性”的观点也并无任何数据或实验的佐证,因此只是一带而过,毫无说服力。
      就像“罗德尼·金案”中四名涉案嫌犯均被无罪释放之后,公众的抗议造成大规模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在整个事件中,约有50人死亡,1000余座建筑遭到破坏,2000千余民众受伤,12000余人涉嫌构成犯罪”。
      如果公众的愤怒无法平息,那么对罪犯的人道无疑需要克制。
      (同类型的书还是那本《高手——解决法律难题的31种思维技巧》写得更严谨也更谦虚一些。我觉得将两种或多种学科结合起来,最大的优势无疑是提供新思路、新的看问题的角度,而可参考性究竟有多强的问题则更加复杂,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今天这本书虽然只探讨刑法领域的公正,却还是过于武断了。)

      11、《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卡伦·霍尼著,冯川译。
      就目前为止看过的弗洛伊德的作品和这本《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来说,我感觉精神分析学派的著作都啰嗦且犀利。(认真)
      很扎心。阅读过程中无数次感觉到膝盖中枪,不自觉陷入“我/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是否有如此症状”的反复判断,以至于越读越头大。更要命的是这本《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写于1937年——近一个世纪以前,放在今天却依然适用!整本书没有有力的数据支撑,用作者本人的话来说,几乎全是“出自于敏锐的精神分析学者的观察”,可怕的是即便证据支撑相对单薄,它的理论、推测读起来也依然说服力十足。
      总的来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也更好地认识我们周围必须打交道的人。
      大观点类似于“焦虑来自:我们对某人/某事产生的敌意→我们的文化使我们无法直面这种敌意,于是对此产生抑制机制→对敌意的抑制机制使得敌意无处发泄,于是敌意进一步扩散→如此恶性循环,加重我们内心的焦虑”。
      所以我近期开始尝试分析我内心的敌意了。
      以及,尽管这本书没有给出一种解决方案,但其中渗透着的人文关怀还是能让当代焦虑人群感受到一些安慰。
      摘一段我喜欢的:
      “神经症病人——不管他自己是否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不仅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而且他自己还看不到有任何机会可以逃避这种不幸。他为了获得安全感而做出的种种努力,被局外旁观者说成是一种恶性循环;在神经症患者本人来看,却是陷身于天罗地网中的一种绝望挣扎。
      ……因此,我们可能很难发现,在所有那些古怪的虚荣、自负、要求和敌意后面,有一个正在受苦的人。”

      12、《三只瞎老鼠》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王占一等译。
      短篇小说集。因为是比较散的短篇小说集,所以简单写两句感想吧。
      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的短篇全是推理,结果不是!不过非推理的几篇也很有趣,毕竟阿加莎的侧重点一直是“心理”(人性)。
      和《死亡草》相比的话,我还是觉得《死亡草》的各个短篇更精妙。但是,包括非推理的几篇,《三只瞎老鼠》这本短篇集中的故事对情感的拿捏、人物的塑造都依然很棒,尤其是猝不及防读到《与犬为伴》那篇的时候,我哭得像个巨婴……咳。
      个人认为其中写得最好的一篇还是压轴的《三只瞎老鼠》。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6月阅读记录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394566/1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