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四大名捕系列第一部天降奇缘

作者:紫贝壳1972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月上中天,颗颗星斗如同璀璨的钻石镶嵌在巨大的天幕上。

      白雪覆盖的后园一片宁静。

      皓月当空下的小楼宁静一片。

      无情熄了桌上的油灯,窗外的月光倾泻而入。

      那是月光还是眼神?

      无情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眉峰微蹙,他在仔细分辨。

      若说这是前时月,月下却已不是少年人。

      若说这是今时月,月下曾是少年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已经走过悲欢离合的漫漫长路,明月不断变换着阴晴圆缺。但愿之后,人真得能长久吗?千里之外,真得能共婵娟吗?

      她的轻频浅笑,她的如嗔似怨,她的眉,她的眼,满眼里都是她,她,她,连月色也变成了她。还有鼻端挥之不去的浮动的香。

      无情慢慢摸索着,他的手在轻颤。他拿起了那管箫,举在唇边。

      那是她的唇瓣吗?

      低缓的箫声飘起,如泣,如诉。

      拨花寻草,一路缓步而来。

      箫声低回,渐急。

      急切的探询却不见其踪。

      悠悠的长音,如同一声叹息。

      了了,了了,不了也要了。

      可是,这又岂是一个了字能了的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无论你在何时何地,无论我在天涯海角。此时此刻,你我面对的是同一轮明月,独一无二的明月。

      客房里,月光皎洁。

      窗前,一条纤长的人影,她的双肩在微微耸动。

      明眸映着月华,闪烁点点星光。流星从眼中流出,慢慢滑落。

      芳蝶伊不断抬手擦去脸颊上流淌的泪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句悠悠在耳,泪水更加奔涌而出。

      想想自己真得只是很单纯的独在异乡吗?成为这异乡的异客吗?

      月色在满眼的泪光里变的朦胧。

      她仿佛回到了家中,全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四碗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汤圆就摆放在桌上。

      爷爷笑咪咪的将一个一个的汤圆用筷子一夹两半,老人的眼里突然一亮,好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

      “来。小蝶儿,这是你最爱吃的巧克力馅儿,爷爷都给你。”他说着,把巧克力馅儿的汤圆都加到芳蝶伊的碗里。

      “小蝶儿。快吃,快吃。”爷爷的眼里满是慈爱。

      “爸。您又这样。蝶儿都多大了,您总是灌着她。”父亲向爷爷嗔怪道。

      “好了,好了。我也给你些,先把你的嘴堵上。这样公平了吧。哈哈哈哈哈。”爷爷爽朗的大笑起来。

      父亲瞠目结舌的说不出话来,母亲则温柔的笑看着祖孙三代的小闹剧。

      芳蝶伊“咯咯”的笑着,向父亲吐吐舌头。

      “爸爸。爷爷爱吃五仁馅而的,我跟爷爷换。您不要吃醋喔。我也可以跟您作交换的呀。”

      一家四口的欢声笑语充斥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中。

      “爷爷,爸爸,妈妈。蝶儿好想你们呀!你们现在生活的好吗?”芳蝶伊口中低低的呢喃着。

      没有人回答。

      窗外的寒风匆匆掠过,吹向遥远的地方。

      戴上她对亲人的一声问候吧,,戴上她浓浓的一缕乡愁吧。

      穿过千山万水,穿透时间与空间的阻隔。

      去吧。去吧。

      芳蝶伊从枕边拿起那个红色的丝绒袋子,取出一只青翠的竹笛。她的手在笛子上轻轻抚摸,仿佛还能感受到亲人在那上面残留的余温。

      这是16岁那年的生日,爷爷送给自己的礼物。

      一串低而轻缓的音符从笛子中跳跃出来。

      一曲满文军的“望乡”轻轻悠悠的,飘飘荡荡的,不断回旋、不断盘桓。

      它冲出客房,冲入月光,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飘散在后园,缭绕在整个神侯府。

      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
      渺渺炊烟飘来的是乡愁。
      多少回朝夕枕幕思念着你哟,
      清清河水是我流淌的泪。

      窗外明月光,映照我脸庞,
      欲知故乡亲人是否安康。
      捧一盏乡酒陪伴着你哟,
      无论我身在他乡与远方。

      给你我的喜与悲,不止为那山与水,
      分不清梦与醒,忘不掉是你身影。
      穿过岁月春与秋,尝尽世间爱与愁,
      何故此时别离与拥有。

      一缕笛音飘进暖阁,钻入无情的耳朵,直入他的心房。

      他的身子猛然间震了一震,双手抖了一抖,险些儿拿捏不住手上的箫管,箫声戛然而止,箫还在嘴边。

      他有些恍惚。

      他的面色突地变得苍白。

      无情凝神静听。

      “是她?是她吗?她回来了。”

      “不。那不是她。”

      笛声里没有情愁别恨,没有相逢的喜悦之情。

      那是乡愁,是撕不开扯不断的,浓浓的思乡情。

      而他,只有曾经的情愁,还有那难以磨灭的,刻骨铭心的家仇。

      笛声是从客房里传来的。

      无情悠悠的一叹。

      良久,良久。

      箫声再起。

      浅浅的试探着,渐渐深入。

      箫声会如笛韵。

      一箫,一笛。

      声韵迎合、纠缠。

      忽聚忽散。

      那是她满腔的思乡愁,与亲人生离的苦楚,今生今世也许不能再见的悲凉。

      那是他曾经的少年情愁,与家人痛彻心肺的死别,情与仇纠缠出来的一生的孤寂。

      相同的曲调却表达着不同的心绪。

      夜深。

      月更圆,更亮。

      天边的烟花更灿烂。

      是不是它们也被这箫笛之韵所感染了呢?

      芳蝶伊也听到了箫声,她被那悠悠的箫声深深感染了。

      思乡的情怀渐渐消融,消融在那个吹箫人一生的孤寂中。

      她惊叹无情那过人的才情:“他竟然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望乡”,并且演义出了别样的情怀。”

      芳蝶伊继续吹着笛子。

      她迎合着箫韵。

      一笛,一箫。

      声韵聚而不散。

      双双纠缠。

      芳蝶伊持笛而吹,缓步出了客房。

      明月映雪。

      后园静谧。

      人影独立。

      笛声远远的飘散开去。

      箫声戛然而止。

      无情手中的箫管从唇边滑落,持着箫的手在微微颤抖。

      笛声在后园响起。

      身后传来轮椅轻微的“轧轧”声。

      笛声停歇。

      披着月光的她飘然转身。

      四目相视。

      芳蝶伊背对着月光,她的明眸闪烁。

      两丈开外的无情一身白衣,他如月之子降临人间,被明月与雪光映着的他脱离了凡尘之气。

      眸子里映着月华。他的目光比月华更亮,比夜空更深邃。

      芳蝶伊慢慢,慢慢走向无情的面前。

      无情却仰首望月。

      一丈。

      无情的背脊挺直。

      七尺。

      无情紧抿唇角。

      五尺、四尺、三尺。

      二人之间的距离渐渐拉近。

      芳蝶伊的脚步一顿。

      她有点冷,有点寒,她的双脚仿佛被冻住了似的。

      冷沙之气从无情的身上散发出来。

      冷的。

      傲的。

      不能靠近,不敢接近。

      片刻。

      芳蝶伊的嘴角牵起笑意。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已经适应了阻挡她脚步的冷沙之气。

      三尺、二尺……

      很近,很近。

      她就在他的面前。

      无情的身体末入芳蝶伊遮挡的暗影里。

      芳蝶伊伸手将笛子放在无情的膝上。

      一片薄云缓缓飘来,月光变得朦胧起来。

      芳蝶伊俯下身,半蹲在无情面前。她平视着他的眼睛。

      月色朦胧。

      无情的眼眸也朦胧。

      他的朦胧映着她的朦胧。

      没有言语。

      天边炸起一片绚丽的烟花。

      映在两人的眼里。

      突然。

      踉跄的脚步响起。

      传来一个人含糊不清的自言自语:“哎哟。大师兄也睡下了。咱们是白来了这一趟。”

      芳蝶伊一惊,她猛然站起。由于动作太猛,他感觉头脑一阵发昏,脚下站立不稳,身体向无情的怀中栽去。

      无情双手齐出,稳住了芳蝶伊的身体,同时口中唤道:“三师弟。”

      芳蝶伊一个急转身,也看到了身后三丈开外的人。她的脸禁不住一红,便低垂了头。

      追命自顾自的嘟囔着:“没看见,没看见。这酒喝得太多啦,我的眼睛都花了。”

      他向无情这边看看,仿佛刚刚发现无情在那里似的道:“呀。原来大师兄还没睡呢,在这儿赏月哪。”

      他醉眼乜斜的抬头看看天上,“呵呵”的笑道:“这月亮怎么躲进云里了,莫不是也喝多了酒不成。”

      无情含着笑意对追命招呼道:“三师弟到暖阁里坐坐吧。”

      追命连连摇首道:“不了,不了。大师兄这儿也没好酒喝。嘿嘿。我还是到街上转好酒去吧。”他摇摇晃晃的向月洞
      门走去。

      他一边走,口中一边吟道:“明月几时有,三爷要喝酒,美酒喝的多,忧愁不上头。”一个“头”字出口,人影倏忽不见。

      芳蝶伊“扑哧”的笑了出来,她转身笑看着无情道:“好好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让他这么一改,还不把个苏大学士气死呀。”

      无情苦笑着道:“我这三师弟就是喜欢吟诗作词,总是把别人的诗作当成自己的来吟诵一番。这次竟然学问大长起来,能够改茨换调了。”

      二人相视一笑。

      无论外面的江湖多么混乱不堪,血雨腥风,无论朝廷上下多么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在神侯府里确是一片宁静安详。但是,谁又能知道,在这一片宁静安详之下,暗藏了多少危机,多少凶险。

      又有谁知道,自在门的诸葛先生和他的得意门生们,为了朝廷,为了江湖,为了百姓,与权贵周旋,与奸佞斗争,与恶人抗衡。

      他们不怕流血,不怕死亡,不怕强权。

      他们为正义而战,尽心尽力,他们的侠义之心永存天地。

      起风了,风在不紧不慢的吹着。

      天上的黑云重重迭迭,彻底遮蔽了月光,后园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零零星星的雪花飘飞起来。

      这不应该是一个杀人夜!

      危机四伏。

      危机就在楼顶上。

      凶险就隐伏在那团黑影里。

      杀机重重。

      一个黑影,悄无声息的从楼顶斜扑而下。

      一道森冷的剑光,三点蓝星。

      剑光直取无情。

      决不留情!

      蓝星直打芳蝶伊。

      见血封喉!

      黑暗中,只听得一声痛呼。两声闷哼,一轻,一重。

      又有烟花炸起。

      耀眼的白,是雪。

      刺目的红,是血。

      雪是白的!

      血是红的!

      空气里弥漫着血腥的味道。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08673/1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