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神的森林

作者:屿君禅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Chapter111


      以遗忘之名,生命的风沙将塑造记忆。——荷尔德林

      高三写过数次作文,洛一共两次被选作范文,巧合的是,这两次都不是直接把作文纸复印下来,“上帝与魔鬼”那篇老师打成了电子稿,而这一次,老师直接拍照放PPT上了。
      “主要是因为我字丑,只要不打印,就不会给大家就留下铁证。”洛的字其实说不上丑,而是完全可以达到“能看”的范围,更何况她现在每日计划里还包括“练字”这一项。也许只是老师来不及复印,或者……
      “陶老师说我这篇作文后半篇‘垮掉了’……”3班语文课在我们8班前面,我只是提前得知范文是洛写的,具体如何还是等待着陶老师的课堂。如果说,之前那篇洛会被选中是因为“撞”上了她的阅读范围,那这一篇的题目更是与她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只是不知为何,看见洛熟悉的字体时,一种骄傲的感觉油然而生。
      作文题是这样的:“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
      我记得两年多以前,在《复活》的那个晚上,我俩走在幽暗的校园里,在枇杷树下,洛第一次完完整整地吐露出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罪恶和真相。尽管在平日我的观察中,洛与常人无异,有自己热爱的学科和书籍,会因为考砸而闷闷不乐,也会因为发现校园里新开的花朵而面露喜色,但她的内心深处似乎总觉得自己背负着往昔的罪孽,就像是一直悬在头顶的乌云,驱不散,逃不开。别人不知道,关于这个题目,她已思考很久很久了……
      洛主要使用了《红字》里海斯特·白兰的例子。老师害怕我们不知道这部霍桑的小说(我也确实没听说过),还特地简要介绍了下情节。洛写道:“世人看见那曾被玷污的白袍时,已忽略其大面积的皓皓之白,而紧盯记忆中那一小块污渍,只为那一小块黑渍寄托了他们的全部成见、优越感以及道德制高点,那劝人完美的说辞成为了他们禁锢女子的囹圄。”
      文章在700字处来到了高潮,但也止步于斯了。照片只拍到这段,读完后,PPT跳回白屏,陶老师说:“这一段出现在这里是合适的,如果出现在第一段会很不好,你讲完了这些东西然后再分析它背后的本质,这样才是天然成立的啊。物象隐喻类作文前半篇主要就是靠图解题目,已经把我们给钉死了,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空间,刚刚她写的是这八个字背后的本质,那你还有什么空间可以操作?刚刚解决的是白袍是什么,墨是什么,那接下来为什么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你可以想到5到8条理由吧?但你写个两条上去就可以了,下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在之后看见洛的原文时,她在高潮之后的落脚点踩在了“多一份原谅,理解与关怀”,陶老师把这句划下来,说“力度不够”。而对于“白袍”,她只是希望不要纠结于罪恶本身,一味掩饰,而是多去关注其他事情,“添之以更美风景”。这也许是洛自己的处理风格,可是,如果是我在洛的处境,我还能做什么呢?也许,我的思考也就到这里为止了。
      陶老师以王尔德的一句话作为本次作文课的结尾:“每个圣人都有个过去,每个罪人都有个未来。”可是,洛说过,我们都是在风口浪尖颠簸的人呀,怎么能完全冷静旁观这朵世俗眼中的“小浪花”呢?
      晚饭时,洛告诉我,《红字》这本书其实是初中时,曹仁灿在讲《孔乙己》后,又引申到《祝福》,最后补充推荐的。那时,他说:“有的世界,能够接纳那些努力生活摆脱过去的罪人,而有的世界,它不让人活。”
      这是洛少有的主动提及初中班主任的课堂,或者说,也是在我面前的唯一一次,她眼中没有愤恨,只有少许难以掩饰的失望:“曹仁灿明明那么希望我们是个宽容的世界,但他好像还是在不停提醒我是有罪的、我是隐瞒真相的凶手。”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2章 Chapter111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817631/11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