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二婚生活

作者:四月与桃花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一九五九年


      五七的春,来的早了些!

      早春的阳光照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上,远处的山脉清晰可见,清澈的河流从山间缓缓流淌。

      这时候大地是静悄悄的,冒出一片片的绿意,这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生机。

      苏梅开始了她每年春日的忙碌。

      每天赶着牛车去放牛,割猪草,挖野菜是日常工作,把穿小的毛衣毛裤拆洗,重新再织。冬日的被褥拆了扔进洗衣机里洗干净,再缝好放起来。这些日常充盈着苏梅的生活。

      把多余的野菜用热水烫一下晾干收起来,既是冬日里一道美味,也是灾荒年间的救命粮食。

      苏梅只知道三年大灾荒干旱开始,灾区里有东北,却不知道边境在不在其中。

      她只能用力来尽可能多准备一点,也许到时候就可以多活一个人呢?

      从今年开始,国家就进入了长达二十年的动荡年代。

      你知道所有的历史,但当你进入了历史,你才发现,身不由己是什么感觉。

      你揣着秘密,只能小心翼翼自己知道,你身藏着将近十万斤的粮食,灾荒年间也只能继续藏下去,在人们认为合理的情况下,去救下微薄的人。

      苏梅只是个普通人,所以她只能自己努力。

      五月份,记忆里的历史拉开了帷幕。“反右运动”全国开展。

      苏梅惶恐不安,“老韩,你一定要少说少做,遇见事情千万不要冲动,想想我和孩子们,那么大的领导都出事了,我们才算老几”。

      看到报纸上的消息,苏梅才真实的感到害怕,自己渺小如尘埃,韩海生一朵小浪花,可能会为一句话就被淹没了。

      韩海生沉默许久,抱紧苏梅,“我知道了,媳妇儿,睡把”。

      整个部队大院很安静,人们行色匆匆,大人,孩子不再聚堆,各自沉默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在越来越压抑的环境下,又到了播种的季节!

      今年的春耕,十亩地用了间种的方式,四排玉米,四排大豆,也没有再让韩海生搞化肥,十亩地没有上任何的肥料。

      七月“反右运动”越发激烈,韩海生告诉苏梅已经波及到老家的部队,有个老领导已经被打成了□□下放西北了。

      消息一个一个传来,报纸上的照片让人触目惊心,谨言慎行这个金箍戴在了每个人头上。

      也许边境还是离得远了些,,也许这里只有小虾几只,风刮到这里已经只能偶尔刮起几根轻薄发梢了。

      在大家日渐沉默中,收获的季节到了!

      苏梅种的十亩地收到家里一千二百斤玉米,正常产量,没有一点出格的地方。

      大豆留了一百斤,其余的全榨了豆油,出了八十多斤的豆油。

      韩海生又白费了一年劲,看着苏梅肚子直皱眉头。

      韩海生不明说,苏梅就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第二年的九只母鸡已经跟少下蛋了,十月份开始,每月一只老母鸡炖汤,喝了四个月,留了五只风干。

      鸡圈里加上今年买的十五只,共有二十五只母鸡,今年鸡苗不错,只有四只公鸡。

      养了三年鸡,随着鸡群的扩大,每日消耗后,还攒下了一百多个咸鸡蛋,两百多个皮蛋,其中皮蛋消耗的厉害,凉拌,炒,做皮蛋瘦肉粥家里人都爱吃。

      起早贪黑,汗流浃背,把自己搞的灰头土脸,家里三年才攒下余粮 : 三千斤小麦,一千二百斤玉米,大豆一百斤,红薯干两百斤,土豆干不到八十斤,各种干菜有个两百斤。

      这些粮食要吃到明年秋收,小麦加工才出百分之七十的面粉。

      整个“反右运动”外面搞的轰轰烈烈。据后世记载,整个运动期间,打成□□的有五十五万人,牵连人数几百万。

      五八年的春节就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到来了。

      孩子们嬉笑打闹几不可闻,连拜年都没了。

      不管环境如何,年夜饭还是的好好吃的,今年的猪养的不错,苏梅舍得喂麦糠,每头猪有一百五十多斤。五毛钱一斤卖给部队一头,挣了七十七块五毛。

      自家杀了一头,左舍右邻,朋友们在一起吃了东北著名的杀猪菜,孙嫂子亲自操刀,大家吃的热热闹闹。吃完又给每家五斤肉,都能过年多添几个肉菜。

      今年肉充足,年夜饭极为丰盛 : 第一次炸了猪肉丸子,所以桌上就摆了一大盘蒸肉丸。炸的时候,焦香焦香,孩子们每人都吃了一碗,蒸是另一种口味,软烂酥香。

      红烧肉必不可少,一小盆。爆炒小公鸡,口蘑炒肉片,红烧鲫鱼,酸汤小酥肉,大葱炒羊肉,炒青菜,蒸水蛋,酱排骨,十个菜,八个都是肉,再加两盘猪肉萝卜饺子,苏梅还总奶粉,茶叶煮了奶茶。

      这在现代,过年都不差的。

      把一家人撑的肚子鼓鼓的,孩子们美的“妈,咱家过年吃的真好,真希望天天这么吃”。珍珍摸着肚皮笑嘻嘻的说

      “苏姨,咱家今年能吃这么多肉,都是你的功劳,是你养了猪。明年养猪交给我吧”。韩越端起酒杯向苏梅敬了杯奶茶。

      “我和二哥也帮忙”。韩朝和安安也端起了酒杯。

      “行,明年就交给你们三个,大家都举起杯,祝我们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相互碰了酒杯,喝完杯中的酒或奶茶。

      几个小的帮韩海生收拾了餐桌和厨房。又围着餐桌熬年夜。

      瓜子,花生,冻梨,糖摆在桌子上,今年却吃不动了,晚饭吃的太饱了。

      熬过十二点,五八年就到了。

      从三月野菜冒出新芽,苏梅又带孩子们放学去挖野菜,吃不完的,做成干菜囤在了杂物间里。

      两头猪崽子,喂猪大业就交给了韩越。喂牛大业交给韩朝和安安。

      苏梅每天上午赶着牛车去割猪草,牛草。韩越煮上一锅麦麸,加入剁碎的猪草一天三顿的喂猪,干劲十足,不待人催的。

      因为他自己承诺的,今年过年能不能多吃肉就全靠他了。

      四年过去,十二岁的中学生韩越挺立的像一棵小白杨,身高快赶上苏梅了。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每月供应的十五斤粮,再加个十五斤也不够他吃。

      还有韩朝和安安加起来又是一个半大小子。
      每月都要在供应粮基础上加入五六十斤,才能都吃好。

      喂牛简单,直接喂牛草,加点榨油后的豆饼,也给猪崽喂点。

      两个人还接手了韩越的喂鸡大业。三个人每天晚上还要打扫牛棚,猪圈,养鸡小院。

      还要洗自己的衣服,韩家的家规就是,八岁开始帮家里干活,十岁开始自己洗衣服。

      两个小姑娘接手了洗碗和打扫卫生

      孩子们整天放学就在家忙忙碌碌,帮苏梅干活。

      五八年风调雨顺,苏梅今年种了五亩水稻,五亩玉米和大豆间种。

      苏梅一直没有种水稻,是因为灌溉的问题,今年水渠挖通,地里可以浇水灌溉了,还有牛车,缺水的时候,放上水桶拉水,还可以遮掩从空间里放水。

      今年雨水很好,事事顺利,秋收的时候,整个边境土地都获得了丰收。

      苏梅收获了一千斤的大米,五百多斤玉米,七十斤豆油。

      苏梅掐指一算,发现空间里粮食用不上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四年的时间,把自己鼓捣成了一个农妇,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了。我可太佩服我自己了,我可真厉害!

      今年继续风干了五只鸡,杀了年猪,今年猪料加了豆饼,两头猪都有一百七十多斤,卖给部队一头,收到八十六块五毛。

      留了新鲜五斤排骨,十斤猪肉冻到院子里。其余全做了腊味腊肠。猪头,内脏都让韩海生送到食堂去了。熬了两大盆皮冻,凝成了一大盆的猪血块。

      今年王师长家请吃杀猪菜,这是去年大家说好的,家家轮流来,吃完领回来五斤肉。

      五八年的年夜饭和去年一样丰盛,菜的品种都差不多,毕竟物资匮乏,翻来覆去就那几样,只要肉吃饱,就是最好的饭了。

      五五年开始,每月就只有韩海生的五斤肉票。靠着苏梅这两年养猪,养鸡,家里才不缺肉。

      看着桌上和去年一样丰盛的年夜饭,韩海生端起酒杯,“吃饭之前,我想说几句话”。

      “感谢我们家里最伟大的苏梅同志,是她起早贪黑,不辞辛苦,为我们家里吃饱穿暖操碎了心,绞尽脑汁又为我们家备足了粮食和肉,爸爸我工作忙,家里什么都顾不上,家里家外全靠苏梅同志,可以说,没有苏梅同志,就没有我们这个家,我们都先敬她一杯”。

      “妈:您吃块排骨,你为我们做的,我们都记在心里了,你以后就是我们亲妈”。韩越起身给苏梅挟了块排骨放到碗里。

      “妈,您吃鱼”韩朝也挟了块鱼放碗里。

      “妈妈”韩韵跑过来抱住苏梅在脸上亲了一口,苏梅回亲了一口,韩韵害羞的红着脸蛋跑回去了。

      “妈妈”珍珍也过来和苏梅互亲一口,“爸爸”给韩海生挟了块排骨。

      “妈妈,爸爸,谢谢你们,你们是最好的爸爸妈妈”安安起身给两人一人挟了块红烧肉。

      韩海生眼睛都红了,给每个孩子挟了他们喜欢的菜“你们都是好孩子,是最亲的兄弟姐妹”。

      “今天高兴,我们全家放开肚子吃,我和你妈养得起你们”。

      苏梅没说话,也给孩子们挟了菜。

      桌上的菜吃完,又上几盘大葱猪肉饺子。

      吃饱喝足,大家围着桌子谈谈新的一年的梦想规划。

      安安和韩朝明年六月份将开始考初中,韩越考高中,韩韵和珍珍也是四年级的大姑娘了。

      几个孩子苏梅经常给他们讲课,学习都不错,韩朝是个小学霸,从上学就是第一名,都没用苏梅讲过课。

      韩越太野,虽然聪明,但心思不在学习上。

      安安性格温和,学习最认真。

      韩朝喜欢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喜欢拆装东西,心思都在那上面。

      两个小姑娘被一家人宠着,天真烂漫,心思都往玩去了。

      苏梅没干涉,只要没有什么坏毛病,让他们自由的活着。

      “梅梅,我们生个孩子吧,像你的孩子”恩爱完后。韩海生摸着苏梅的肚子,心里的想法终于说出口。

      “怀了就生”苏梅不会和韩海生说实话,人生需要点幻想,你侬我侬,多好!

      戳破了,一地鸡毛!

      美美的过了大年,大家都大步向前走在自己的道路上,迈向新的生活。

      新的春日,又是薅野菜的季节!

      年轻共和国的迈出了合作公社的新步伐。

      没有任何人看到这条道路的尽头,除了我自己,苏梅轻声对自己说道。

      躺在牛车上,看着灿烂的春阳,我能怎么办呢?其实我什么也做不到,我是如此的平凡普通。

      我没有和任何的穿越主角一样,在这个时代活的灿烂明媚,大展身手!

      也没有任何的强大背景,神技在身。

      更没有万贯家财,在这个时代躺平想吃什么就有什么,骄奢淫逸。

      我融入了这个时代,成了这个时代努力挣扎活下去的一员。

      悲哀吗?我不觉得,因为我是真实的活着的,存在着的。

      我将和这个时代的人们一起,见证共和国的成长,站立在世界之巅,让世人瞩目!

      今年依旧两只小猪崽,被两个小姑娘接手了,三个哥哥有空给搭把手。

      除了喂猪,牛,鸡,打扫的活还是他们的,洗碗的活韩海生接手。

      每个人各司其职,都在为这个家努力着。

      五九年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灾荒,边境天气还没有被波及,雨水还很充足。那就继续种水稻,玉米,大豆。

      两年玉米和大豆的间种成功,很多家属也学着苏梅这样种,毕竟谁家里都缺油。

      惊动了部队,把原来准备种玉米,大豆的地里都按苏梅的方法进行了间种。

      能把两亩地的收成合到到一亩地里,粮食还不怎么减产,今年能多出很多粮食。

      韩海生回到家里,眉眼带笑,告诉苏梅,这两种农作物耐旱,将会推广到全国,国家粮食产量会有很大的增长,会缓解一些旱灾地区的粮食压力,你立了大功了。

      原来,我还能对这个时代人们,给与我微薄的力量。

      虽然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但我把它提前带到了这个时代。

      孩子们投向苏梅敬佩的目光“妈妈,你越来越厉害了”韩越竖起大拇指。“我们晚上吃啥”?

      半大小子,肚子好像永远都填不满,天天的心思都在吃饭上。

      “韭菜鸡蛋水煎包,去割点韭菜,拣干净洗了”“好嘞”,韩越长腿一迈,几步就蹿出去了。

      大平底锅买回来后,大大丰富了餐桌。

      煎包,生煎,烙馍,菜馍,煎饼,各种菜盒子,每天的面食都不重样。

      玉米糊糊配上凉拌白菜丝,两大锅水煎包。

      晚上八宝粥大火煮开,火灭后焖在锅里,早上大火半个小时就软烂了,煎了两锅玉米饼配上炒萝卜丝。

      中午辣椒炒鸡蛋,肉沫粉条大米饭。

      晚上小米红薯稀饭,二合面馒头配粉条白菜。

      每天早中晚三餐,粗细粮搭配,每天鸡蛋,豆类,肉,白面,大米都得有,两天一杯麦乳精或奶粉。

      供销社只要有水果,能给多少就买多少。合理安排饮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孩子都壮的小牛犊似的,两个小姑娘肉乎乎的,小圆脸可爱极了。

      这个时候,河省,鲁省饥荒越发严重,
      最严重的地方已经饿死人了,部队征召粮食支援灾区。

      苏梅拿出粗细粮各半共两千斤交了上去,部队给了平价,三百块钱。

      家家户户都在交粮,最少都有五百斤。

      大家不约而同的不再去粮站买粮,不停的开始开垦荒地,虽然种粮晚了,还可种红薯。

      家里的伙食种类不减,但量减了,保证八分饱。

      大家开垦的荒地收成全交了上去。种的粮食上交了一半。

      虽然我们力量微薄,但我们也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国营农场不断有人拖家带口的过来,,部队过去支援,去帮忙建房,开荒。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一九五九年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802264/1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