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彀(GL)

作者:杨惑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十一章数家忧乐满盘秋心如何诉,孤寒彻骨九霄高峰终需攀1


      善恶终报酬天道,行来筹划不需多。
      三年提携报一笑,六载无心种因果。
      两肋插刀江湖气,路见不平君子德。
      道骨儒风传万世,奈何今朝尽消磨?

      1

      天气初肃,虽说秋老虎仍踞守北方,已然叫人感到了一些寒凉。

      洛阳城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建得城垣高厚,气势磅礴,无比结实。尤以城南丽京门最是宏伟,高不可攀,上干浮云,历经千年风霜仍自岿然矗立。

      怜筝自孟津毁了碑文赶回洛阳,才是第二日,大清早便拜访了已然在府中颐养天年、打算明年归乡的威远大将军,章瑞。她以御临令接下了齐恒留在京中的十万兵权,决意亲守洛阳。

      二人一先一后登上了南城墙,经年不见,老将军已然满头华发,鸡皮鹤发,垂垂老矣。怜筝仍是一身月白的男装装束,俏丽的容颜不复曾经的天真烂漫,而是多了一分沉稳和气度。她皱着眉头,嘴唇紧紧抿起,一副严肃模样,走起路来连腰间的流苏都不轻易摆动。二人在城上走了一遭,尽皆有些乏累,怜筝瞧见了自己派去打听蜀国军行踪的探子,忙问道:“蜀国军行至何处了?”

      探子上前回报:“蜀国军马已然在城外不到百里处,计算敌方行军速度,怕是两天后就会打过来了。”

      闻言,怜筝心下一沉,叮嘱道:“城门紧闭,万不可开,今夜之前,务必将城东神机营中的火器运到城楼之上,暂以火器守城。”章瑞从旁点了点头,以示认可。

      怜筝又道:“虽城中统共十万兵马,援军不知何日才能到来,必须要在援军到来之前死守洛阳,不可失了分毫,最好分兵四路,死守东、南、西门,留一路守军在北门接应。”说罢,她盯着章瑞,请教此安排是否可行。

      章瑞却是摇头道:“公主,守城虽然有个‘守’字,最重要的却不是‘守’,而是‘攻’,以守为主固然恪守本职,但以静制动未免被动,容易深陷孤围。唯有以攻为守,才能守得牢靠。”

      怜筝似有所悟,点头道:“老将军说得甚是,是本侯思路狭隘了。”

      微风拂过章瑞肩上白发,他蔼然笑道:“公主虽袭侯伯爵位,但毕竟不曾领军打仗,自是不知此中蹊跷。老臣之见,今夜连夜派数千兵马前去偷袭敌营,并在途中设伏诱敌来追,不求击溃敌军,只求给予对方迎头痛击,晓以利害。如此便可消减下敌方气焰,破了对方一路势如破竹的气势。至于守城,无需四路,只消三路人马,牢牢守住东西南三门,护好东西两翼,北边自然无忧。尤其要加派两万人马到西面函谷关守着,向西一线都应加固设伏,以免向西通路为贼军所控,致使援军无法顺利到来,更令洛阳守军少了西边的退路。”

      怜筝频频点头:“如此,便照老将军说得办吧,将军年迈,本应颐养天年,攻袭之事,还是挑个看得中的青年将领来做此事。”

      章瑞连道“公主客气”,拱手领命,悄然下了城,自自己老部下之中挑选将领去了。

      怜筝独留城上,兀自思量章瑞的一番安排,虽说敌众我寡,但有这样一个戎马半生的人从旁指点,怜筝心中安定了好些,不再像从孟津刚回来那般慌乱了。她举目望去,尽是齐家旗号,连绵成片的,便是十万精干儿郎,手下并非没兵,便更多了几分底气。

      她不自觉地摸了摸腰间那配了四年多的火枪,光鲜的铜色早已随着岁月的风霜退成了暗红,不是没有更新更好的火器,只是在她心中,没有哪一柄火枪,能与这一把相比。

      城门不止有一个,还需要旁的人充当自己的角色,怜筝想起约了午时于尚书台与兵部和邵俊林商讨守城之事,便急忙下了城。

      京中诸多官吏已然在尚书台等候她多时了,见到平逸侯到来,皆起身相迎。

      怜筝落座,流目一扫,示意众人坐下。她将目前几番部署与诸位京官陈明,问了问他们的意思。

      座中传来细碎的讨论声,兵部官员们几番交头接耳,大多数人都信服章瑞将军的安排。

      唯有兵部尚书骆华眉宇间露出几分忧色来:“如今蜀国军甚多,怕是难以守住西北退路。依微臣之见,最好先派出一队人马来,将公主和皇后以及众皇子们先送出洛阳城,以免京城沦陷,皇亲遭俘,成为陛下掣肘。”

      “不可,”怜筝摇头道,“皇兄将十万士卒留在洛阳便是要守护洛阳安危的,怎可轻易分兵离开洛阳一带?更何况,如今前线吃紧,外面不见得比城中更安全,若是出城便出了差池,又如何向皇兄交代?”

      邵俊林忙起身圆场:“公主莫急,骆大人也是一片好意,毕竟此时敌强我弱,又来势汹汹,我们安排不及,若是被蜀国军围了城,再想出去,便难于登天了。”

      怜筝仔细考虑了片刻:“二位大人说的也是有道理,不过还没到最后关头,还是不要先动摇军心,我且回宫嘱咐了皇室家眷,令他们备好行囊,若有失守风险,便即刻护送他们出城便是了。”

      骆华仍想说些什么,被邵俊林拽住了袍袖,应和道:“就按公主所说的做吧。”

      此话告一段落,怜筝与众人商议了一番,决意让邵俊林带兵两万守住东门,骆华带兵四万,守住西门以及西方通路,怜筝带着剩下的人马守住南门。

      是夜,年逾古稀的威远大将军章瑞亲自领兵夜袭蜀国军营,大挫蜀军锐气,随后陈兵洛阳城南,静候蜀军来犯。

      这边厢洛阳守军严阵以待,另一边镇南王也是因着夜袭而大为光火,敕令加快行军,一天一夜的工夫,便到了洛阳城外,又遭了章瑞的伏,为西火炮所伤。尚骥连败两阵,虽是勃然大怒,却也没得法子,章瑞已然带兵退回城内,每日投石炮击,漫说攻城,便是近前都是困难。蜀军虽也有火炮,但尚骥不愿伤了洛阳城门,只好老实将兵压在城外,明着是要与章瑞消耗,暗地里却是打算从两翼突破。

      两天两夜,怜筝没能合眼,她每日登城远望,见得蜀国军日日减营,立时看出了尚骥意图,嘱咐东西两翼,务必严防死守,西向沿途更是多设屏障,一心拖延时日,只待援军前来。

      她在这边兢兢业业,自是想不到,东门一侧,邵俊林摇着羽扇洒然登城,金光茫茫洒在身上照得他眉眼深刻,笔直口阔。他环顾周遭便是一笑,薄唇轻启,传了命令:“开城门。”

      事实往往如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拼着全部的精气筹备,偏偏,只败于一时一刻,败于细枝末节,败于,一个人。

      七月二十三,洛阳府邵俊林私开东门,放叛军入城,不过坚守了四天四夜,洛阳失守。

      威远大将军章瑞拼着最后一口气自拦住了汹涌涌入东城的蜀国军,身中刀剑无数,终殉国于军前,只为了让洛阳守军回宫保护皇室家眷。洛阳皇族尽皆西逃,唯怜筝公主,流于战乱,不知所踪。

      事情自是不可能停于此刻,正当南北二国犹自为着洛阳轻易失守而骇然之际,尚骥放出风声寻找的前民遗脉也终于现身人前,却不是尚骥暗地里安排的世子尚文兴。

      而是尚骥自己也不知道何时混入自己军中的,前民嘉宗皇帝,杨纪政——一场谁也没料想道的哗变卸掉了尚家父子手中的实权。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短短数日之间,洛阳的消息再次震动了北国,也惊骇了整个华夏。

      嘉宗复位的消息即刻传遍了大江南北,北国的各州守军立刻打消了兵发洛阳的念头,各自按兵不动起来。

      这消息当然传到了南国,传到了原本还打算看戏的窦胜凯耳中,也传到了犹在云贵按兵不动的惜琴耳中。

      “若仅仅是举民旗号,倒还不至于想到她,但此刻竟然搬出了前朝嘉宗,便不由得叫人生疑了。”惜琴自言自语着在房中踱着步子,心中坠着许多疑惑,浮动着许多揣测,桩桩件件沉甸甸地压得她气闷。

      “你是要报仇么……”她抬头望月,眼神茫然,“报倾国灭家之仇,报养父被杀之仇?”

      惜琴笑了,若是按着自己睚眦必报的性情,看杨枫灵做这许多事,本是正当,也是常理,说不定还应该欣赏——可怎么心间如此会隐隐作痛?

      “你怎么就狠得下心……”一行清泪滚过面上淡淡的胭脂,汩汩落下,喑湿了脚下的青石板。

      爱恶恩仇,过眼烟云。若有来生,莫负痴情。

      2

      天方亮了起来,枫灵便醒了,顿时觉得衾被薄了。是天气凉了吧,该叫人添被褥了。她念想着再睡一会儿,便蜷起身子,又合了眼。再这样幽囚下去,恐怕自己好不容易养起的早起习惯又要废掉了。

      她却没睡多久,耳旁传来了解锁的叮当声响。她立刻清醒起来,连忙起身穿鞋,躲到了屏风后面更衣。

      进来的人不像寻常那样,放下了早膳便只字不语地退了出去,布义阁的门一直敞着,没有关上。枫灵心生奇怪,便从屏风后绕了出来,微眯了双眼朝那门口的亮光处看去。

      站在门口,一袭芙蓉织锦长裙,面容清冷的,竟是尚毓尘,此时,她正缓缓移动着目光,打量着满室满地的宣纸。

      枫灵一愣,走了过去:“郡主……”

      尚毓尘淡然转过头望了她一眼,眸子中隐约浮动着几丝复杂:“你画了好多画儿,画的都是谁?”

      枫灵随着她的目光朝自己的画扫去,沉目打量道:“画的都是些故人。”

      确实画的都是故人,有尚毓尘认识的惜琴,怜筝,爱笙,也有尚毓尘不认识的杨尚文,秦圣清,苏诘。

      满满当当,铺得满屋子都是,叫人无从下脚。

      “出来吧。”尚毓尘的话语干涩疲惫,仿佛一夜未眠般,她没等枫灵回答,便跨出了阴暗潮闷的布义阁。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房间,门口的天令史肃然垂首,不言不语。秋日晨间的寒气叫枫灵不自觉地拢了拢衣领,她悠然侧首,眯眼看了看暌违已久的太阳,微微笑道:“好久不见。”

      尚毓尘一言不发,用眼神示意她跟着自己走。枫灵便也沉默着,低着头,踏着尚毓尘的脚步在王府中穿行。

      一路上,侍从见到两人,都是下跪行礼,问安请早,尽是诚惶诚恐、毕恭毕敬的模样。尚毓尘对他们毫不理睬,只是快步走着,连带着向来对下人温和的枫灵也只来得及点头示意,随后背着手快步跟上尚毓尘。

      行到一个木质贵重、颜色素净的小楼处,尚毓尘停了脚步,转过身,冷声道:“到了。”

      枫灵笑得诚恳:“不是又要关我吧。”

      两人仿佛完全相反了一般,尚毓尘面无表情:“进去就知道了。”

      枫灵叹了口气,推门进了房,立时嗅到了一股子热气熏蒸的香味儿。尚毓尘跟着她进了房,又带她上了楼。热气迎来,枫灵花了些许时间勉强睁开眼,入眼的是偌大的一个浴池,热气蒸腾,满室的水汽,加上池中铺满了桂花花瓣,空气中带着浸润温暖的桂花香气。她没想到镇南王府里居然在高阁处藏着这么大的浴池,不禁咋舌:“啧啧啧,郡主是想把我涮了?”

      尚毓尘“呸”了一声:“用你做火锅太浪费材料,赶紧洗。”说罢,便背转了身子,远远望着别处。

      被幽禁了数月,吃喝用度俱是为人控制监视,枫灵藏着身份,也不便沐浴,睡觉都是绷紧了弦,只能趁着夜深时分稍稍擦拭身子,着实觉得辛苦。见尚毓尘如此,便不再废话,老老实实脱光了,进了浴池。

      尚毓尘心中念头诸多,看着远处天香阁的成片桂花失了神,直到一片还带着热气的湿漉漉的桂花瓣从天而降,落在了自己的鼻尖上。

      回头却看到杨枫灵半个身子藏在水中对着自己摊了摊手,用眼神询问着换洗衣服在何处。看来枫灵这次没有多少闲心浪费时间,很快便洗好了。

      “昨夜收到传信,我一夜未眠,想着是继续幽囚你,还是亲自下手除了你。”尚毓尘淡然开口,“我不知是佩服你决胜千里的谋略好,还是要咒骂父兄愚笨的好。”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衣服,送到池边,笑得有些苦涩,更多是无奈,“明明是已经防你防到了不能再防,把你强行留在蜀国幽禁加以监视,可还是远远地就被你设计了阵前哗变。”

      “你知道,若是下棋,走一步要看几步,就算是把棋行在了角落里,只要连得好,全局便是一块棋。”枫灵接过尚毓尘递来的换洗衣服,抬眼看了看尚毓尘。

      尚毓尘会意地背过身,好让她安心更衣:“那些哗变的将军,是什么时候安插进去的?”

      身后传来了抖开衣服的窸窣声响:“我从智彦要了三十个精干的将士,改名换姓安插进了行伍之间。智彦勇士本就出众,一年多的时间,混上个一官半职并不难。”

      “可是这次哗变的将军,有很多是追随了父王多年的老将,他们怎会那么轻易叛变,尤其是资历最老的夏敬夏将军,他们爷孙三代都在父王手下身居要职,居然——”

      停了片刻,才听到了身后略显低沉的吟诵:“曾经九寒生,重逢百花竞。泣问明天子,廉颇岂浊病——你听过这首诗么?”

      尚毓尘茫然地转过身,瞧见枫灵已经在系着外袍的带子了。枫灵理了理衣襟,把陷在衣服里的头发捞了出来。尚毓尘走过去,帮她把头发整理好,束到头顶,绾成了髻。

      枫灵看着镜中的碧玉簪缓缓插在了发髻中间,才缓缓说道:“隆嘉十八年,皇帝宫宴,我奉命作画。抽韵成诗时,夏将军抽到了‘竞病’险韵,对答不出,一时受窘,我便帮了他个小忙。”

      尚毓尘惊讶不已:“六年前你便和夏将军相熟了?”

      “并不算相熟,只是他在京中的时候请我喝了几顿酒,所以不会认错脸罢了,”枫灵肃然起身,“所以在蜀国地界,除了你父王和你之外,只有他知道,我曾是杨悟民。”

      尚毓尘叹道:“父王是怎么也想不到,他厚待的夏家一门居然会联合外人对付他。”

      “所谓忠诚,只是还不到背叛的时候。夏将军老了,所以格外念旧,念旧得多了,就会对新主人不满。”枫灵负手走到阑干处,轻轻拂去灰尘,微眯了眼朝着天香阁的院子看去,数月不见,已经开起了满院的桂花,色泽金黄,迎风摇摆——“所以,在他与我父皇见过面后,便做出了选择。”

      语毕,枫灵不说话,而是轻轻嗅着空气里若有若无的桂花香。尚毓尘也陷入了沉默,两个人默默地望向远方,耳畔只剩了偶尔的几声鸟鸣。

      不知过了多久,尚毓尘才涩声问道:“我实在很好奇,你身后究竟埋了多少势力和秘密,但是,我知道此时,我不该问。”

      枫灵摇了摇头:“我也好奇,你从最开始就那般信我,是为什么。”

      尚毓尘走到她身边,不看她,却是以问作答:“最开始——你可记得我最开始见你是什么时候?”

      枫灵摸了摸鼻子,摇摇头道:“记不太清了,应该是在——洛阳?”

      尚毓尘挑唇轻笑:“是的,洛阳。”

      当年她负气离家出走,北上洛阳只为去看一眼将邵俊林迷得神魂颠倒的陆茗是怎生人物,却没想到为恶徒所拐,堂堂一介郡主,险些沦落风尘。她在阴暗的马车中不知时日,更不知自己会被带向何方,惶惶无措,满心的矜傲都化作了惊惧。生死关头,就连对邵俊林和陆茗的恨都显得不值一提起来——那实在是有生以来,最难过的时光。

      值到眼前的黑暗被人轻易揭开,透出了光亮,映出了一个温暖洁白的轮廓,虽然是面色铁青,却看得出满眼的良善和疼惜。她在暴徒面前出手利落,又处处留情,不肯真正伤人筋骨。她到了自己面前,解开她的禁锢,用最柔和温暖的声音安慰自己:“姑娘莫怕,现在没事了……”

      “我信你,便是信了初见之时,你的良善。”尚毓尘从回忆中醒过神来,唇角仍挂着因想起当初而浮起的暖心笑容。

      她侧过头看向换上了她挑选的绣着盘龙纹饰的蜀锦、一身银亮雪白的枫灵,认真道:“我很是奇怪,这样一个良善的人,居然可以第一次到镇南王府时便开了杀戒,设下使旁人无辜殒命的计策。我更是奇怪,这样一个良善的人,居然会主动来举谋国之计,以致生灵涂炭——你是真善,还是伪善,实在是说不清。直到——”

      尚毓尘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望向枫灵:“冬月时总看到你烧纸,还当你是在祭奠父亲,却偶然发现,你居然,写了碧潭的名字。”碧潭,那个青春年少、因枫灵而死的王府侍女。

      “——所以,你终究还是良善的。”尚毓尘抬起头,双眼倦抬。

      枫灵避开她的眼神,沉默良久,方才开口道:“所谓良心,就像是嶙峋怪石的棱角,时时地戳人骨肉,令人心生痛楚。却会随着岁月的侵袭和风雨的打磨,变得愈来愈模糊,直到变成光滑的岩石,叫人再也不会因那些棱角而受伤。”枫灵稍作停顿,斟酌着措辞,叹息道:“人性本恶,被打磨到没有良心,才是人的本来面目,没有良心、没有道德是非观念的时候仍然行善,这才是真正的善。若说伪善,身在碌碌红尘之中的世人,皆是伪善。”她转过脸,浅浅握了下尚毓尘双手,“不过,我答应你,这份善良,我会将之留住——你对我的恩情,我心底记住了,尚家父子——还有你的性命,我断不会取,两年前,我应承你的事,仍然作数。”

      闻言,尚毓尘缓缓退了两步,伏下身子,双臂前伸,行最贵重的稽首之礼,用最尊敬的声音拜谢道:“多谢——殿下。”

      枫灵心头一震,身子僵住了片刻,清醒过来时,她想要蹲身去扶,却还是退了一步,轻轻扬了扬手——“起来吧。”声音不再似方才那般轻松自得,反倒是,带了些感伤。

      她知道,从此后,她便少了个知己。

      【第十一章•天下劫•上】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9章 第十一章数家忧乐满盘秋心如何诉,孤寒彻骨九霄高峰终需攀1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新·新女驸马
    还愿之作,送给诸位读者的小点心



    情彀(GL)
    五年情思,终于完成



    逼良为妃
    以“逼良为妃”为引,描绘主角亲政前的阻力和困境。文笔流畅,隽永雅驯,自带笑点,人物性格鲜明,力荐!



    倾楚天下(GL)
    心有灵犀若命定,倾尽楚天问多情。



    纵横(第二部 夺宫)
    无语凝噎……



    人间·凡戒(GL)
    在人间



    纵横(第一部 权臣)
    百合文内,论政,无与纵横匹敌者



    坐染长亭暮
    喜欢有心计的主角,喜欢悲凉的格调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68179/10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