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清穿]世外医仙化作林

作者:橘柚橙柠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番外3 年华慢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京城春日雨少,难得下了一场,便天色昏沉、雨声淅沥,仿佛让时光都慢了下来。玻璃窗外是雨幕,玻璃窗内是人间。
      元春弹着琴,并未刻意练习某首曲调,而是信手寻音,偶然间蹦出一两句诗中闲情,然后忍不住失笑——似乎时光快慢总与悠闲与否相联,心有闲情者,往往觉得光阴轻慢。如今的她,也算是得了闲情二字。

      然而她却并不是从如今才觉得时光“慢”的。
      幼年荣国府里,母亲抱着她,向她倾诉那许许多多的期许。那时她便觉得时光怎么过得这样慢啊!她听不太懂也不太想听这些沉重的话题,只想回到自己屋子里,跟小丫鬟们一起斗花草。
      后来她长大了些,在日复一日的教养中渐渐接受了自己的使命,可还是觉得时光很慢——接受是一回事,喜欢是另一回事。她喜欢弹琴,却只能接受弹琴的时间被拿去学女德女诫,被祖母拎过去教育贤良淑德,教育她要为家族谋划。
      然后是宫廷,做苦力活的日子好像永远过不完。有时候筋疲力尽了,其实日头不过刚走到中午,还有半日的忙碌在等着。
      即便成为了妃嫔,也不过是另一种熬日子。不仅是为了所谓恩宠而“斜倚薰笼坐到明”——大逆不道地讲,元春本人并没有多喜欢皇上,估计宫里头大多数妃嫔也是如此。毕竟这人不仅年纪大、妃妾多,还能在举手投足间掌握你一家人的生死。兔子会爱上老虎吗?
      但是进了紫禁城,兔子就必须要讨好老虎。
      若是家中有盼头的,或许还可以想着讨好来富贵。若是没盼头的,却只是在惶恐中度日,越发度日如年。

      也是因为惶恐,她在漫长到看不到头的日子里做了许多错事。用药物和算计来博得一个孩子是其中最深刻的一笔,但这么表述不准确——元春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称作错误,从头到尾做错事的都是她这个母亲。
      从前元春将自己当作一只提线木偶,从不会思考母亲或者祖母是错的。可是等自己当了母亲,她实在没办法对着这个一出生就要喝药的孩子,再说出那些所谓的理所应当。
      她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因为有一个汲汲营营的母族,就要在未生下时就背上重量。甚至按照家中的期望,元春还应该责备女儿没有充分满足算计的条件——贾府想要的是个皇子来着。
      可元春实在做不到。无论有多少的算计,她都不希望再落到女儿身上一分一毫。

      后来她渐渐知道了贾府做下的更多错事。多可笑啊!家族利用她,许多事情却压根没有给她知情权。家族用她博富贵,却不会在富贵生活里想到她的苦难。
      于是发现贾府救不了时,元春虽然痛苦,却也在隐秘处自我唾弃着感到解脱。
      至少,她的女儿不会再被她的外祖家觊觎拖累了。
      可后来,元春发现她想得太简单了。

      抚蒙,或者说得直接点,和亲。这是大清公主们被规划好的宿命。
      公主一天天长大,元春便一天天惶恐。
      她听到很多人说“公主生在皇家,生来就享受了最好的物质条件,所以理所当然要为天下做贡献,不能只享受不付出。”
      元春想反驳说“不是的” ,她的女儿只是倒了“血霉”,有这么一个没出生就算计她的母亲,有全天下最危险的父亲,一出生就带上了疾病,还要被嬷嬷们管教着最严格的规矩。
      倒是公主的兄弟们,一个个可以向着天下最尊贵的位置进发,哪怕为此斗得乌烟瘴气祸及百姓,人们也只会说是人之常情。若是有哪位皇子不作为,只愿意当个富贵闲人,就更不会有人站出来说这一套享受与付出了,只会夸他想得透彻。

      元春知道自己“不该”愤懑,知道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可是身为人母,她实在控制不住。
      偏她实在无力反驳,一直都无力。
      这些话多耳熟啊!
      元春虽然不是公主,却其实也是听着这样的话长大的。那个时候,是父亲、母亲和祖母在说:“你生在贾家,生下来就享受了最好的物质条件,所以理所当然要为家族做贡献,不能享受着家族的供养却不付出。”
      甚至就连元春身边的婢女抱琴,也是听着类似的话长大的,只不过稍稍变了点套路。抱琴那对珍爱儿子的父母告诉她:“你生为女儿,我们本来是要把你丢掉的。现在理所当然是你要回报我们的时候了,把你卖掉,你弟弟也能买点笔墨去读书。总不能养大你一场,你光吃饭不付出吧?”
      哪怕说着这些话的时候,宝玉正在富贵乡里不愿长大;抱琴的弟弟拿着卖了自家姐姐的钱,高高兴兴去买了鸡腿吃。

      太多熟悉的话了。熟悉到元春有时候会觉得时光错乱,是不是时光从没有向前过,而是一直在轮回。她从痛苦的日子中走来,又将痛苦的日子传递给了女儿,其他什么都没有变。
      她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能在有限的日子里尽可能照顾女儿。却又因着女儿被抱给成嫔抚养,不敢靠得太近,便以一心礼佛掩盖自己。
      佛像前,元春以最绝望的心体味着漫长的岁月,恨不得时光慢点再慢点,让女儿远去塞外的日子再远些;又怕年华太慢,女儿抚蒙之后的日子太难熬。

      可祈求神佛如元春,也没想到公主竟然可以有不抚蒙的那一日。
      随着大清医药突发猛进,能联络乃至拿捏蒙古诸部落的东西何止一样!先前把控着牛痘接种时,其实抚蒙的必要性便大大降低,只是皇帝不愿将事情做得太明显,才又将前头几个公主嫁了过去。
      之后随着火药研发大幅度提升军队的力量,以及更多药物与更多发明接踵而至,到了皇贵妃的五公主即将出嫁时,康熙审时度势,终于是没舍得自己当前最爱的女子的唯一女儿,将抚蒙一事作罢了。

      元春知道消息的那天泪流满面。为了女儿,也为了自己,更为了所有被标榜成冠冕堂皇的“牺牲”。
      原来那不是什么“必须”,也不是什么“无奈”,而是弱小的借口。
      国若强大,便用不着这些。
      家族若强盛,也不会执着于这样的手段。

      果不其然,蒙古各部没什么反对的余地,反而是热热闹闹地将各部落继承人送到京城来跟着学习,以求与朝廷更亲密。
      连已经出嫁的公主们也渐渐得以带着丈夫回到京城长住。倒是四公主闲不住,出嫁时间虽不久,却在部落中极有威望,被尊称为海蚌公主,决策着一方事务。有她在,不仅各部落同心,更是开垦农田、招收匠人,在塞外也忙得风生水起。于是一时不急着回到京城,待将塞外诸事安排得差不多,四公主又迷上了海外,求了皇帝带着额附便出海去了。
      有这样的先例在前,公主们的未来可能性很多。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四公主那般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可至少有了能容纳自己,只做自己的一方天地。七公主生性恬静,或许是小时候替晴玉算过几次药价,竟爱上了数算。元春曾经为之苦恼,总怕她这样安静的性子到了塞外会被人欺负死。
      如今却可以放心了。

      七公主有了自己的公主府。因七阿哥执着于操练海军,便将成太妃和已经成了太嫔的元春都接进府里照顾。
      闲暇时,元春有时候见到女儿坐在数算册前就是一天,只是提醒着休息,却不用再着急。成太妃悠闲养着自己新得的盆景,元春弹着琴,一晃眼又是一天。
      时光终于不再轮回,而是可以向前,年华漫长也不再惧怕。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3章 番外3 年华慢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561699/10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