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锦绣山河

作者:夹生的小米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将军令(四)



      柔福帝姬?
      ——她又乱来了。

      种沂沉吟片刻,英挺的眉微微皱了起来。不是不知道她沉静果决的个性,也不是不知道她行事的风格。可在这漫天风沙之中,在这苍茫戈壁的最深处,她竟然这样大胆地闯了进来。
      ——哦,她有一个异常奇妙的随身仙府。
      ——可就算是神仙老子,也得掂量掂量这风沙的厚度。
      他掩住口鼻,低低地说道:“今日风沙大,来几个人,随我过去。”

      五位黑衣黑甲的亲卫,连同种沂自己,统共六人六骑,朝柔福帝姬前来的方向迎了上去。
      他已经许久没有见到帝姬了,心中十分想念,却又忍不住想要责备她的莽撞。等他真正见到万里戈壁中一骑白马,还有马上一身银色铠甲的少女,万千思念与责备的话堵在喉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在她澄然的目光下低低地叹了口气:“帝姬一路辛苦。”
      少女外头看他,明净的瞳子里渐渐沉淀出几分笑意来。
      “将军怪我么?”
      “臣……不敢。”
      “……唔,又来了。”
      “……”
      “那将军定然是在怪我莽撞了。”少女轻轻笑了一声,伸手握住他的,慢慢调转马头贴近了他的身子,用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见的声音说道,“这一回,我可是奉了密旨的。”
      种沂讶然。
      “皇兄同我说,最好给西夏国换个皇帝。”
      “官家的意思是……”
      “皇兄的意思是,自己的人,才好办事么。”赵瑗笑着,稍稍离开了一些,指着自己身后一小队宋军说道,“他们可是顶厉害的商人。”专为皇家办事的红顶商人。
      当然,在这个年代,“红顶商人”的称呼还没有来得及出现,但意思还是相通的。每一个皇室都有一批忠于自己的商人,他们手持皇族的印信,在全国各地采买,也顺带中饱一点私囊。从前这些事情都是交由宦官去做的,赵瑗给赵桓吹了两回风之后,赵桓便撤掉了这类宦官的职位,改用竞价。至于定价方么……赵瑗就辛苦一点,一手操持了。
      “我们边走边说,可好?”赵瑗轻声说道。

      种沂先前已经下令就地安营,现如今远远便可瞧见几缕夕阳之下的炊烟。两人一前一后地朝营地走去,身后跟着沉默的黑甲军士与躁动不安的大宋商队,隐约可听见一些喁喁的谈话声。
      “西夏国西、北两面都是隔壁,西南面又是万里高原,只有东面,才剩着一些水草肥美的土地。可这些,都是前朝时党项人一点一点夺过来的。西夏,一向贫瘠。”
      种沂低低“嗯”了一声。
      西夏国,他比她更熟。但赵瑗突然变得这么啰里啰唆又絮絮叨叨,必定有她的道理。
      “所以唯一肥沃的,是河套平原、阴山、祁连山、玉门关这一带。玉门关以外,便再也不能看了。可惜啊,就连这一片地方,也是……西夏开国君主,可是将叛徒这种职业发挥到了极致。“
      赵瑗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声音渐渐变得低哑:“可是,对于这样一个身处内陆之中的国家,三面贫瘠,唯一一面又有大宋陈兵于其上,必定是相当紧张的。唔,我听说,他们国内,有一个极大的盐湖。”
      种沂瞬间明白了她的意图。

      西夏国内,的确有一个盐湖。
      据说西夏国吃的盐,一半是从大宋运过去的,一半是从盐湖里挖出来的。
      如果卡住了西夏国两条最重要的盐道……

      种沂脸色渐渐变得苍白,呼吸也微微有些急促起来。深沉如墨的眼眸里,渐渐透出了一丝锐利的锋芒。他偏头看了赵瑗一眼,她依旧面容宁静地看着夕阳,素手握着缰绳,泛着白玉般的色泽。
      真是,可怕。
      西夏国,盐湖,盐道,一场不见硝烟不见血的战争,又一次地兵不血刃。
      真是幸亏……幸亏赵瑗生在大宋,是大宋至高无上的柔福帝姬。

      “瑗瑗。”他轻声开口。
      “可需要我帮忙?”

      “嗳?”赵瑗回眸望他一眼,有些疑惑,也有些好笑,“你不是忙着给官家传旨呢么?”
      他瞬间回过了神,呼吸渐渐变得平缓,同样温和地笑笑:“倒是呢,我竟忘了,实在罪该万死。”
      赵瑗轻轻点了点他胸前的铠甲,颇似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你啊……”
      她转头望着沉入地平线下的夕阳,继续说道:“事实上,只要控制了那个大湖,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你晓得么,黑市中流入西夏国的食盐,根本不足市场份额的十分之一。咦,等等,‘市场份额’?……好吧,你大约听不懂这个词。我的意思是,这一回,我可是带了极大的把握。”
      种沂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
      “然后,我在青海湖等着你,来接我回家。”
      种沂依旧没有说话。
      其实他心中有很多疑问,比如那个传说中的盐湖,是否真就这么大;比如赵瑗深入戈壁,又要用什么手段来控制食盐和产盐量;比如……

      但他记得古丝绸之路的富贵皇华,记得西夏与大宋一次又一次的兵戈相见,记得……
      “好。”他低头看她,声音低沉且沙哑,“我记得,你对我说过的话。”
      ——亲手,报仇。
      赵瑗含笑着点点头。

      两人在简陋的营寨中睡了一夜,第二天便就此分道扬镳。赵瑗带着她的一小队宋军西行,而种沂则必须回到汴京交旨。他远远望着那一小队所谓“宋军”,一个个拖着沉重的步伐,行军速度极为缓慢,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你们几个上去,跟着帝姬,不能教她发现。”
      “若是遭遇危险,向帝姬示警即可。”
      “记住,在沿途留下印记。”等他办完手头山的事情以后,会亲自去看看那个巨大无比的盐湖,还有在盐湖旁耀眼如日光的帝姬,他未来的妻子。

      二十来个黑甲军士即刻策马上前,瞬间便消失得干干净净。
      种沂调转马头,心情有些沉重。
      “走。”

      ——————

      赵瑗对于青海湖的设想,其实由来已久。
      在这个古老的年代,盐和铁,都是顶厉害的“战备物资”,非朝廷不可控制。大宋吃的一般是海盐,从胶东半岛或是淮扬一带晒干了海水磨细了盐田,一筐筐地运往全国各地。但对于西北的军事要塞而言,运输成本还是太太太……太高了。
      她敢打赌,即便是西夏国自己,也不清楚青海湖产盐量的巅峰在哪里。
      她不只要将整个青海湖收入囊中,还要利用食盐,控制整个西北。
      毕竟这个地方,就是后世的青海、甘肃、宁夏诸省,外带陕西的一半……而已。

      要控制食盐,首先得控制产盐的地方。
      其次,才是控制流通转运的要道。
      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她都一一考虑到了。从大宋带过来的这些商人,说是皇商,其实是军队中挑拣出来的商人,还有一些胆大的胡商。她不怕动用外人,反正对于商人来说,利润就是一切。只要将青海湖那惊人的食盐利润分出一些,他们就会乖乖听她的话。
      比如,什么时候出盐,什么时候开通盐道。
      比如,什么时候提高价格,什么时候低价倾销。
      比如……

      她带着商队慢慢来到了戈壁的最深处,在大片青稞之中,嗅到了一些湿.咸的气息。一些商人开始嚎叫,另一些则红了眼睛,拼命抽打着胯.下的骆驼。一片白茫茫的盐湖就在眼前,根本无须她下令,商人们就已经开始动手。
      据说,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足以令商人们为之拼命。
      这样大的一片盐湖,这样白花花的盐田,这样便捷的盐道和距离……人其实很聪明,尤其是浸.淫在大宋本土文化之下的商人。他们很快和看守盐田的西夏士兵打成了一片,交足保护费,然后开始采盐。
      青海湖很大,大到足以称为青“海”。
      两千多年之后,这里依旧在源源不断地供应着食盐,几乎无穷无尽。
      但是!
      这里的土地,同样含盐。

      盐碱地是个什么概念,赵瑗其实很清楚。
      所以,这里除了采盐的盐农之外,其实不剩下什么人了。即便有几个西夏士兵,也大多是保护盐道的。所以,在这里,清水和食物,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么……
      赵瑗来青海湖之前,可是装满了整整一空间的清水和食物。

      不过,她并不着急。
      物以希为贵的道理,她比谁都懂。

      很多东西盐农不懂,商人们不懂,西夏士兵们同样不懂。
      比如说,赵瑗带了一千年也用不完的金子,过来买盐。
      比如一石盐,在西夏国可以卖一贯,在大宋可以卖两贯,成本可能只有几十文。但如果,在青海湖边,有一个冤大头,愿意花三贯的价钱来买呢?
      傻子才不卖给她呢!!!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2章 将军令(四)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875940/10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