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二婚生活

作者:四月与桃花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票据时代的到来


      五五年的开春,就好像预示生活的不平静,一大批的军属涌进了家属院。

      因为地处东北边境,四周荒无人烟,条件艰苦,冬季漫长苦寒,为了更好的稳定边境,部队放松了随军条件,副连级就可以带家属随军。

      听说部队还可以分地,安排工作,住的大瓦房。

      这些每一个都让人向往的条件,所有的农村军嫂都随军了,符合条件的老人也跟来了。

      两百多户随军家庭到来,被部队安排进了原来的家属院。

      老院建造时没有按级别,所有房子户型,大小都一模一样。

      虽然每家只有两间卧房,但房间大啊,南北两个大炕还是很能住人的。所以能来的都来了,很多家里都挤的满满当当。

      孩子哭,大人吵,老人闹。

      人一多,是非也多,八卦闲话不断,你有一点新变化就有人扯你的闲话。

      韩福师长是二婚啊!那女的也是二婚,还带着两个孩子。

      看那狐媚样,三个孩子到现在连妈都不叫,肯定是后妈。

      你看那女的天天穿的花枝招展的,一看就不是个好的,韩副师长的钱都被她花光了吧。

      “我是恶毒后妈?你的钱都被我花光了?”晚上苏梅掐着韩海生腰间的肉调侃他。

      亲了苏梅一口,“你听她们说闲话,你对孩子们好,大家都看着呢!”

      “不说她们,你专心点,我们这样”

      “流氓,韩大哥,韩哥哥,结婚后你脸皮真是越来越厚了,”苏梅又掐了一把“韩哥哥你就是个色狼。”

      “不色,我娶媳妇儿干嘛?梅梅,当时我看到你的第一眼,心想,这就是我媳妇儿”

      “韩哥哥,我当时也是呢?”“是什么?也想着我,想嫁给我?”

      “就想嫁给你,怎么了!”“我们是一见钟情啊,梅梅,我太喜欢了。”

      兴奋的压到苏梅,韩海生晚上搞了好几个花样,苏梅也是幸福了一夜。

      “苏姨,你不是恶毒后妈,你好”早上韩韵跑过来摇着苏梅的胳膊对她说。

      “四妹说的对,苏姨,你很好”。韩越和韩朝也安慰苏梅。

      “孩子们也很好,赶紧吃饭,吃完饭去上学,管别人说什么呢!”

      看苏梅没难过,韩越领着两个弟弟上学去了。

      苏梅就带着两个小姑娘去挖野菜去了。

      荠荠菜正是新鲜的时候,三人挖了好大一篮子。回家拣洗干净,水开烫一分钟,撺干水分切碎,加入炒好的鸡蛋碎,加香油,细盐拌好。中午就吃的白面饺子。

      孩子们今年是第一次吃野菜,感觉好吃极了。“苏姨,我们明天还吃这个吧,真香,”

      “我也还想吃”“苏姨,我晚上放学帮你去挖。”

      “不用你们,好好上学,只要你们学习好,我天天给你们做好吃的。”

      “您放心吧,我们三学习好着呢。”

      苏梅这边岁月静好,天天挖挖野菜,在家琢磨好吃的,大院因为工作的安排吵得不可开交。

      这天听到外面人声鼎沸,苏梅的八卦因子一下子就上来了,推开缝纫机上的布料,就蹿了出去。

      “孙主任,我是初中毕业的,为什么不能去学校教书,是不是因为我男人职位底才不让我去的”。

      一个年轻的小媳妇,满脸的不忿对着王师长的爱人孙主任。吐沫腥子都快喷到孙主任的脸上了。

      “孙主任,还有我,我怎么不能去供销社”。

      “孙主任,我也想去供销社,”“我也想去”。

      孙大花被人围着头都大了,看到苏梅出来,眼睛一亮,赶紧说道“韩副师长的爱人也是初中毕业,也没去学校当老师呢,主要是学校现在不缺老师,没有看男人职务高低,供销社现在也不缺人,大家都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岗位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后勤部会给大家安排的,大家千里迢迢来到部队,要相信我们,好不好?”

      “男人和孩子还要吃饭呢,大家不要围在这里,我是妇联主任,安排不了工作”。

      把一个个都劝回家,孙嫂子长出了一口气,“弟妹,刚不好意思拿你做例子,实在是这些人给她们解释不清楚”。

      “还是你好,没人打扰你”

      “我孩子多,孩子也小,出不了门,我想像嫂子这样。”

      “谢谢弟妹了,不说了,我得回去做饭,孩子马上回了”。

      “嫂子回吧,我家的也该回了,我也得做饭了”。

      部队因为军嫂的事也是头疼,哪有那么多的的工作岗位分给大家。

      外面纷纷扰扰,苏梅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尽量在家苟着。

      给家人们变着花样做饭,家里很少吃纯白面的馒头,半个月吃一次,其余时间各种搭配。

      也不是吃不起,空间的细粮基本上没动用多少,每月也就给家兑进去二十斤左右,还得小心翼翼,就怕韩海生发现了,一个职业军人的敏锐不是嘴上说说的。

      总共一个月全家七口人,也就按照七十斤的白面吃的,就这还是苏梅自己种了粮食,边境各家各户也都种有粮食的大环境下,苏梅才能安排家里吃这么多细粮。

      大米小米自己没种,供应里能买到,就加兑点吃,没有,就偶尔吃。

      粗粮配着细粮,天天都这样吃,人的胃就习惯了。

      虽然现在还没有实行凭票购买,细粮,肉类都供应的很少。

      苏梅每次也只买一斤,多掺点菜做成饺子,包子。做成皮蛋瘦肉粥,炒菜也是肉少菜多,像书上写的三天两头吃红烧肉,苏梅也就两个月吃一次解解馋。

      食材不够,油水来凑,家里囤了不少油,空间里更多,油不显眼,能从空间里加兑不少。

      各种汤汤水水配着,把家里人和自己养的不错,苏梅也终于能在空间里给自己加点水果,大家都脸色都不好,她也不能自己水灵灵的,太招人眼了。

      安全第一,苟住小命。

      风和日丽的时候,带两个小姑娘出门放放风,喂喂牛,挖挖野菜,捡点柴火,和大院小朋友玩玩跳绳,丢沙包,跳格子。

      两个小姑娘和朋友们玩,苏梅就在旁边坐着,手里做做针线活,去年夏天糊了很多鞋底,苏梅跟着张嫂子慢慢也学了怎么做鞋。

      没事就拿起来扎两针,一个月也能做好一双鞋。

      对于能聊的聊两句,不能聊的,就低头纳鞋底,八卦不到自己头上,也跟着八卦八卦,八卦到自己头上了,只要不点名道姓,那就都不是我。

      韩海生位高权重,也真没有不长眼的去得罪苏梅。

      今年苏梅还是种的小麦,部队又建设了化肥厂,还开了几个鱼塘,各个养殖场扩大了规模,牛马场最明显,毕竟几万亩的耕地,全靠人工也不现实,农闲时老牛配给后勤,马匹组织训练骑兵,加强边防巡视,有些情况下还可以改善伙食。

      鉴于有些农村过来的军嫂工作实在不好安排。部队就给家属们下达了养殖任务,养猪,养牛,养羊都可以。

      任务猪年底卖给后勤,任务牛部队需要时,无条件由部队使用。

      苏梅就花了五十块钱,买了一头小牛犊,定做了一个木板车,还做了一个可拆卸的顶棚。

      还买了二十块两头小猪崽,家里又盖了猪舍和牛棚,基本上没了种菜的地方,只能在后院种点葱,韭菜。

      部队自己种的有菜,菜市场的菜供应不错,到也不担心没菜吃。

      韩越领着两个弟弟担起了打猪草的任务。苏梅就带着两个小姑娘去放牛。

      部队今年又开出上万亩的荒地,全种上了小麦。

      离部队一百多里的地方,新建立了北大荒国营农场,全国各地的青年,复员军人拖家带口的到了那里。

      苏梅还带着几个孩子去看了看,书本上写的一切,总比现实中美化许多。

      这个时候的知青,都是自愿来的,他们怀揣着建设共和国的梦想,离乡背井,来到这一片荒地。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充满干劲,把自己的汗水挥洒在这片黑土地上。

      苏梅由心的敬佩他们,我自己做不到,但你们做到了,是多么可贵的品质。

      八月份一开学,两个小姑娘也被苏梅迫不及待送进学校了。

      穿越两年,终于孩子能丟开手,苏梅欢乐的飞起!

      一个本身就没有太多爱的人,从没带过孩子,两年,已经是自身的极致。

      孩子到现在都没有改口,这也是苏梅站在舆论风口的最大原因,但苏梅不在意。

      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有一个爸爸妈妈,不是亲生的,哪怕相处的再像一家人,哪怕那个亲生没有养过一天,见过一面。

      但在他(她)知道的那一刻,你就彻底输了!

      和孩子们比朋友更亲近一些的相处,照顾好他们的衣食住行,面面俱到,一切向好的方面引导就行了。

      对韩越三个,大点的问题,都归韩海生,做到当时不插言,过后提醒,尽心即可。

      同样,安安和珍珍也归苏梅自己。

      两个小姑娘成为小学生后,也开始加入每天早上的跑步锻炼,跟着韩海生学打拳,

      晚上吃完饭后,再加练一个小时,这是苏梅私下和韩海生提的要求,未雨绸缪,把最坏的结果提前考虑进去。

      从去年春上,三个男孩子每天早晚就开始跟着韩海生跑步,打拳。

      家里养的母鸡开始下蛋,苏梅一个也没攒着,保证每天每人一个鸡蛋的伙食标准。

      当天鸡下的蛋当天就全吃完,有时候少了,苏梅再补点。

      六只公鸡,苏梅每月杀一只,变着花样给全吃了。

      大公鸡的尾毛,苏梅做了好几个鸡毛毽子,带着孩子们跳毽子。还和孩子们起哄让韩海生跳。

      没想到老韩同志跳的很不错,还教苏梅跳。

      趁着还没割资本主义尾巴,养家禽没有限制数量。

      今年苏梅又买了十五只小鸡苗,家里有几百斤麦麸呢,可劲喂。

      秋收忙完以后,部队下达今年收粮的任务:家属自己种地收的粮食,要按收成上交百分之二十上交国家。

      这个时代的人民,是把国家放在心上供着的,接到通知,迅速把粮食交了上去。

      苏梅交完粮食后就剩了一千四百多斤,磨成面粉也就一千斤,平均每月八十斤,还要给几年后三年□□做准备,每月家里只能按五十斤白面标准配着粗粮吃饭。

      十月份,全国开始实行物资统一凭票证供应。

      大人每月粮食三十斤,十岁以下每月十五斤,青少年二十二斤,粗细粮按七三比例供应,凭粮证购买。

      油票每人每月零点二五斤,韩海生每月五斤肉票,工业票九张,糖票两斤,酒票两张,特殊供应票两张,还有一些杂七杂八零碎的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的有票。

      这些苏梅因为没工作都没有,孩子也没有。

      布票每人每年三尺,鸡蛋每月两斤,柴火票,煤炭票,肥皂票,香皂票……每一种都很少,根本就不够用。

      来吧,空间里一切就是为了接下来的三十年准备的。

      苏梅每月都把下发的票据全部用完,尽可能的多囤点。

      一九五六年,养的小牛犊长大可以干活了。

      物资供应越发紧张,特别是粮食,基本买不到细粮。

      之后部队下达通知每家每人可以增加半亩地,达到人均一亩。上交比例提到百分之三十,可以自己开荒,上交比例百分之五十。

      家里买了耕犁,手摇播种机,有牛拉着耕犁,今年用同样的时间完成了前两年两倍的工作量。

      今年依旧买了十五只鸡苗,下蛋母鸡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二十只,全圈在洗澡间里面的小院内。

      部队化肥厂生产的化肥自己还不够用,毕竟每年开荒的数量还在增加。

      韩海生每年搞到的化肥也就两三袋,苏梅空间里的也不多,估计明年就用完了。

      七亩地,全用化肥每亩一袋一百斤需要四块钱,每亩地收成五百斤,交公粮后余三百五十斤,出百分之七十的白面,白面一斤一毛八,每亩地每年收入十六块钱。

      但其中付出的辛苦是这的几十倍。

      顶着炎炎烈日,晒脱了皮,满身脏污,开荒,耕地,播种,浇水,上肥,除草,撒农药,收割,晾晒,运输,农具和耕牛的投入,耕牛的日常喂养等等。

      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比例,所以千百年来,特别是建国以后,都是农民用他们并不强壮的身躯,撑起了国家的基石,或许他们言行粗鄙,没有什么文化,身上永远带着汗臭味,但是他们也和保家卫国的战士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呢!

      所以苏梅老院里的事从不参与,只要不提名道姓说到自己面前,也从不与她们起冲突。

      虽然不能融入你们,但是会给予最基本的尊重,世间一切,除生死无大事!

      虽然辛苦一年,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但是你拿着二十块钱去买白面,现在的供应,就是粗粮你也买不到这么多,全家一个月才一百三十五斤的供应。

      我种地是为了钱吗?我是为了白面啊!

      和韩海生抽出时间,慢悠悠的又开了三亩荒地,红薯,土豆,豆角各种了一亩,兑水的营养液浇了点。

      绿油油的红薯叶,红薯叶蒜面条,搭上炒鸡蛋。嫩嫩的红薯杆,加蒜片,切碎的小辣椒炒熟,烙白面菜盒子,越辣越想吃。红薯叶烙菜馍,沾上蒜汁,天热时候能天天吃都不腻。

      这个夏天,全家都爱上了着一口。

      豆角焖面,豆角鸡蛋饺子,凉拌豆角,面炕豆角,豆角炒肉。每天都摘回家好几捆,赶着牛车拉回家,留二十斤晒成干豆角,能吃好多年。每天能卖给部队百八十斤,卖了一个月,收入二十七块,又收获一百二十斤干豆角。

      豆角罢秧后,种上大白菜,一亩地产出自家一年都吃不完,可以卖给部队一大半,虽然卖不了几个钱,但自己供给可不用发愁了。

      十月秋收,十亩地收货满满:一千四百斤的白面,两千斤的红薯,八百斤土豆。

      因为种了一亩豆角,上交了一亩地里的全部粮食。

      十月份天还有点阳光,苏梅蹲在家里每天晒土豆片,红薯干。

      买了二十个大平底藤框,全家出动,先晒土豆片。

      土豆洗净切片,泡净淀粉,下锅煮到八成熟,捞出过凉,晾晒在藤框上,一片片摊平,晒到颜色微黄干透装袋放到库房。

      晚上苏梅切片,韩海生刮皮,韩越泡土豆片,安安和韩朝洗土豆。第二天苏梅自己在家煮,晒土豆片。

      土豆片晒完,天就冷了,红薯干苏梅就自己在家用客房的大炕慢慢炕。

      十一月初,第一场大雪下来,还没炕完,剩下的红薯放到地窖里,

      最后晒了一百四十多斤土豆片,一百多斤红薯干。

      和韩海生的日子慢悠悠过着,感觉他夜里越发急切,暗戳戳的在苏梅身上使劲,每月大姨妈到来的日子,眼底晦涩难懂。

      苏梅明白他想再要个孩子,他们两个的孩子。

      但是她不能生了,就是能生,这样的极品男人,依然不能和她的生命,自由自在放在同杆天平上。

      我虽然爱你,但我更爱我自己,我可以为你付出我能给的一切,但我还是我自己!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票据时代的到来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802264/1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