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的资料库

作者:辰辰小天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秦九韶


      秦九韶(公元1202-1261),字道古,安岳人。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其父秦季栖,进士出身,官至上部郎中、秘书少监。秦九韶聪敏勤学。宋绍定四年(1231),秦九韶考中进士,先后担任县尉、通判、参议官、州守、同农、寺丞等职。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在政务之余,对数学进行虔心钻研,并广泛搜集历学、数学、星象、音律、营造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宋淳祜四至七年(1244至1247),他在为母亲守孝时,把长期积累的数学知识和研究所得加以编辑,写成了闻名的巨著《数学九章》,并创造了“大衍求一术”。这 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现在,世界各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数学课程,几乎都接触到他的定理、定律和解题原则。秦九韶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英国数学家取得的成果要早800多年。
      秦九韶安岳修建的秦九韶纪念馆,恢宏壮观,雄伟气派。
      [编辑本段]贡献
      秦九韶的数学成就及对世界数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秦九韶潜心研究数学多年,在湖州守孝三年,所写成的世界数学名著《数学九章》,《癸辛杂识续集》称作《数学大略》,《永乐大典》称作《数学九章》。全书九章十八卷,九章九类:“大衍类”、“天时类”、“田域类”、“测望类”、“赋役类”、“钱谷类”、“营建类”、“军旅类”、“市物类”,每类9题(9问)共计81题(81问),该书内容丰富至极,上至天文、星象、历律、测候,下至河道、水利、建筑、运输,各种几何图形和体积,钱谷、赋役、市场、牙厘的计算和互易。许多计算方法和经验常数直到现在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被誉为“算中宝典”。该书著述方式,大数书九章多由“问曰”、“答曰”、“术曰”、“草曰”四部分组成:“问曰”,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答曰”,给出答案;“术曰”,阐述解题原理与步骤;“草曰”,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此书已为国内外科学史界公认的一部世界数学名著。此书不仅代表着当时中国数学的先进水平,也标志着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水平。我国数学史家梁宗巨评价道:“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年)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内容丰富,精湛绝伦。特别是大衍求一术(不定方程的中国独特解法)及高次代数方程的数值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那时欧洲漫长的黑夜犹未结束,中国人的创造却像旭日一般在东方发出万丈光芒。”
      2、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领先高斯554年,被康托尔称为“最幸运的天才”
      秦九韶所发明的“大衍求一术”,即现代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组解法,是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比西方1801年著名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建立的同余理论早554年,被西方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秦九韶不仅为中国赢得无尚荣誉,也为世界数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3、秦九韶的任意次方程的数值解领先霍纳572年
      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除“大衍求一术”外,还创拟了正负开方术,即任意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也是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秦九韶所发明的此项成果比1819年英国人霍纳(W·G·Horner,1786—1837年)的同样解法早572年。秦九韶的正负方术,列算式时,提出“商常为正,实常为负,从常为正,益常为负”的原则,纯用代数加法,给出统一的运算规律,并且扩充到任何高次方程中去。
      此外,秦九韶还改进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互乘对减法消元,与现今的加减消元法完全一致;同时秦九韶又给出了筹算的草式,可使它扩充到一般线性方程中的解法。在欧洲最早是1559年布丢(Buteo,约1490—1570年,法国)给出的,他开始用不很完整的加减消元法解一次方程组,比秦九韶晚了312年,且理论上的不完整也逊于秦九韶。
      秦九韶还创用了“三斜求积术”等,给出了已知三角形三边求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海伦(Heron,公元50年前后)公式完全一致。秦九韶还给出一些经验常数,如筑土问题中的“坚三穿四壤五,粟率五十,墙法半之”等,即使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秦九韶还在十八卷77问“推计互易”中给出了配分比例和连锁比例的混合命题的巧妙且一般的运算方法,至今仍有意义。
      [编辑本段]大衍求一术
      中国古代求解一类大衍问题的方法。大衍问题源于《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是属于现代数论中求解一次同余式方程组问题。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1247年成书)中对此类问题的解法作了系统的论述,并称之为大衍求一术。德国数学家C.F.高斯是在1801年才建立起同余理论的,大衍求一术反映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度成就。
      [编辑本段]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
      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中国剩余定理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首先我们先求3、5、7、的最小公倍数105(注:因为3、5、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乘以10,然後再加23,得1073(人)。
      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这个数.
      这样的问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它形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解同余式.这类问题的有解条件和解的方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这是由中国人首先提出的.
      ①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
      解:除以3余2的数有:
      2, 5, 8, 11,14, 17, 20, 23….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
      2,5,8,11,2,5,8,11,….
      除以4余1的数有:
      1, 5, 9, 13, 17, 21, 25, 29,….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
      1, 5, 9, 1, 5, 9,….
      一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唯一的.上面两行余数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这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5.
      如果我们把①的问题改变一下,不求被12除的余数,而是求这个数.很明显,满足条件的数是很多的,它是 5+12×整数,
      整数可以取0,1,2,…,无穷无尽.事实上,我们首先找出5后,注意到12是3与4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上12的整数倍,就都是满足条件的数.这样就是把“除以3余2,除以4余1”两个条件合并成“除以12余5”一个条件.《孙子算经》提出的问题有三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把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然后再与第三个条件合并,就可找到答案.
      ②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符合条件的最小数.
      解:先列出除以3余2的数:
      2, 5, 8, 11, 14, 17, 20, 23, 26,…,
      再列出除以5余3的数:
      3, 8, 13, 18, 23, 28,….
      这两列数中,首先出现的公共数是8.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15.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就是8+15×整数,列出这一串数是8, 23, 38,…,再列出除以7余2的数 2, 9, 16, 23, 30,…,
      就得出符合题目条件的最小数是23.
      事实上,我们已把题目中三个条件合并成一个:被105除余23.
      那么韩信点的兵在1000-1500之间,应该是105×10+23=1073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著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著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后,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编辑本段]秦九韶算法
      把一个n次多项式f(x)=a[n]x^n+a[n-1]x^(n-1)+......+a[1]x+a[0]改写成如下形式:
      f(x)=a[n]x^n+a[n-1]x^(n-1))+......+a[1]x+a[0]
      =(a[n]x^(n-1)+a[n-1]x^(n-2)+......+a[1])x+a[0]
      =((a[n]x^(n-2)+a[n-1]x^(n-3)+......+a[2])x+a[1])x+a[0]
      =......
      =(......((a[n]x+a[n-1])x+a[n-2])x+......+a[1])x+a[0].
      求多项式的值时,首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一次多项式的值,即
      v[1]=a[n]x+a[n-1]
      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即
      v[2]=v[1]x+a[n-2]
      v[3]=v[2]x+a[n-3]
      ......
      v[n]=v[n-1]x+a[0]
      这样,求n次多项式f(x)的值就转化为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
      (注:中括号里的数表示下标)
      上述方法称为秦九韶算法。直到今天,这种算法仍是多项式求值比较先进的算法
      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数学九章》等)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全世界都以为我是主神
    全世界都以为我是主神,然而我只是个背锅侠!



    努力规避套路的后宫文男主
    在他拼命跳出后宫文套路之后,却跳进了耽美文套路。



    听说我是个渣
    韩玄衣:我只是个万人迷而已



    总统从哥谭市长开始[综英美]
    闻晗日带着模拟城市系统成为哥谭市长,努力创造无罪恶城市并帮助失业的超级英雄们再就业早日实现自我价值。



    主播总是在穿越
    每次直播都被鬼帝抢风头



    元帅心里苦[星际]
    颜元帅:我原本想做一个苏遍全宇宙的汤姆苏,然而命运让我变成了一个艹翻全星际的龙傲天。



    主播总是被打脸
    又名《灭世魔王洗心革面做主播然并卵》、《全网第一穿越与反穿越直播室》、《每次出现灵异事件主播都一本正



    碰瓷的最高境界
    死要钱自恋凑表脸咒术师



    [综武侠]干掉剑神,山庄就是你的了
    每到姨妈期,穿越的迷失少女路小透都会和西门吹雪互换身体……



    直播修仙之成魔
    温和苦逼青年在被迫成为魔尊的日子里,带领魔修们创收



    皇后,朕有了
    在娶了皇后的第二年,朕生下了太子。 满朝文武发来贺电。



    道祖有只食人花
    恶灵花哥穿越构建河蟹洪荒,CP道祖鸿钧



    名动四方[综武侠]
    苦逼楚香帅X女装癖秀爷



    天子之剑[综武侠]
    坐上皇位的黄鸡二少泡到了白云城主



    贫道掐指一算[系统+综]
    呆咩把自己送上餐桌



    魔教之主[综武侠]
    剑三明教VS西方魔教



    杀死叶孤城[综武侠]
    西门哥哥拿下白云城主



    [综武侠]这该死的系统
    一块切糕引发的杯具,N周目原随云杯具两个世界。CP是叶孤城X原随云



    [综]终极主神
    成为中二主神和高智商轮回者搅基~



    我真的是魔王
    极其崩坏的LV在HP世界的崩坏生活



    穿越射雕之皇帝难当
    自家的



    什么,我是黑公爵?
    自家的



    穿去给马少爷当爹
    自家的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62089/1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