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说

作者:灵系小白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9章、雾(下)


      “我家争子,智慧吧?!”小兕听闻捷报频频,向我自豪炫耀着。就好像,她自己就是士兵家属似的。
      “呵呵~~~”我尬笑了一下,打趣地反问道,“可,我倒不知,何时,争子成了你家独有的‘土特产’了?”
      “呃……”小兕羞得语塞了,“圭圭,你讨厌啦……”
      想来,她生前时的模样定是十分俏皮的,若要一红起脸来,也定是小可爱得香死个人了吧。
      将我们发掘出土的专家门,后来也曾经尝试着使用高科技的智能绘图软件将小兕的全貌模拟出来。
      可,我总是觉得,那些图片里的她,都没有我脑海中想象出来的那么天下无双……
      过了秋冬。春、夏两季,往往是一年之中商都王族与方国、氏族进行各种联姻的好日子。
      为了强化彼此联络、促进国家一统,既有与其他方国之间的“内外”维和、也有各皇亲国戚、达官贵胄之间的“内内”共荣。
      方国向商王进贡美人、方国国王和世子迎娶殷都王侯之女为妃,甚至,王室内外公侯伯爵还有将女眷“互送”、“转嫁”做大小夫人的情况等等。
      比如,我们武丁王的六十个老婆中最著名的“战神王后”妇好,就是来自于在殷之近郊子方国的,今河南商丘一带。
      简单地来说,以我身为一只普通的泥洼之龟的视角看,我觉得,大概就是:打得过就打,打得过不过都得和(亲)。
      因为,只有“和”过之后,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种族繁盛,实现在政、经、文、军等多层次的互通有无与礼尚往来。
      国与国之间的邻邦友好、王侯将相能够共处,本质上,取决于彼此理解与融通。
      不过,一年四季,从头忙到尾的,就是卜官,除了自然天象、战伐游猎,就是冠婚丧祭、农林牧渔,大事小情,都离不开占卜。
      在商朝,只要学会占卜,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你可以去做卜师、祭司、祈祝官、守藏史等宫中或伯侯府中的要职。或者,被请到大户人家登坛作法、祛病去灾。再不济,只要你愿意,还可以在街上支帆练摊、替人卜凶测运算个命啥的。
      我常常能听到巫子叮嘱刚入门的学徒,道:“对己不卜而已、对人只卜不议……”
      初学的新弟子们总是觉得这句话云里雾里的,大都不明其中的奥义,回头还要再请教自己的兄长们。
      往往此时,身为大师兄的昔迩,就会率先肩负起了类似导师助理的辅教角色。
      在昔迩看来,卜官只是充当天、人之间交流相通的信使:
      明智的卜官,皆深知,世上万事万物皆有定数,人力不可任意更变,只能顺应。
      正是由于,卜官始终信奉这从一而终的理念,是什么时候(天时)、遇到什么境况(地利)、就应该做什么事情(人和)。便对自己之事,卜与不卜,也就无所谓了。
      其中,那些“应该”与“不应该”,上天的“旨意”,会通过卜官在烧灼卜辞甲骨之后裂纹出来的有效“卜”型的多少及深浅,来解读诠释出来“吉”或“非吉”。
      因而,卜官日常行事,更不能违背天意、天道。对他人贞问之事,卜官只灼甲骨取兆、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占吉凶,并对卜主决策之后行为产生的真实结果进行验证。却不要对卜主的那些经历妄自非议和随意评论。
      如果,剔除封建迷信伪神权的那一部分,在当时多国割据混战、物质资源匮乏、语言系统不统一、大多民众处于原始梦寐阶段、信息传递方式不发达的商代代及以前,领导者是需要通过占卜、祭祀等仪式感强烈的具象化大型活动,来昭告天下、或引导启蒙大众百姓,告诉他们应该信奉什么、敬畏什么、尊重什么,在什么时节做什么事。祭天、祭祖、祭江河……遵的不就是道、法、自然吗?
      而,商朝权力最大的卜师,不是太卜史官,而是王上和王后,就比如武丁王和妇好后。他们不仅亲自为彼此占过卜,而且都担任过对方重要仪式上的大祭司。
      其中,关于妇好的一些卜辞记录,后来,曾经被争子镌刻在了小兕的兽骨上……这才流芳百世三千年,终于,公之于众了。
      春夏季,西北边塞战事少时,争子一得空,就告假回都、探望师兄巫子。每次回来,他也总是大包小裹地从那边带来很多新鲜玩意儿。今年,也不例外。
      争子从怀中摸出一个野兽皮包裹,小心翼翼地展开,里面呈现出一块有些破损的鹿角:“师兄,这是我在边塞的集市上收罗来的一部上古巫书……当地人称它叫《贞经》!”
      “哦?贞经……”只见巫子的目光充满了惊喜,因为有些激动,双手难免有些轻微地颤抖。他拂过那块刻有着如同天书般图文的鹿角,仔细端详和欣赏着。
      虽然,上面的印记有些残缺,而且,大部分文字,乍看起来,显得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巫子仍然如获至宝,频频点点:“知我,争子。”

      △本章附:
      十雾九晴,真的吗?
      雾,确能预兆,有时兆雨,有时兆晴。“黄梅时有雾,摇船不问路”,即春夏多为平流雾,雨兆。“清晨雾色凝,天气必久晴”、“早上地罩雾,尽管晒稻谷”、“雾大不见人,大胆洗衣衬”、“雾里有日头,晒破大石头”,即秋冬多为辐射雾,兆晴。
      此外,看雾知天,必须关注雾持续的时间。民间谚语“雾不散就是雨”、“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最怕热、怕太阳、怕升温。气温一高,云消雾散,天气就会晴好;若到白天雾还不散,第二天可能阴雨。
      还有一种叫“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雾后一般会出现持续性降雨。锋前雾是暖湿空气下沉遇冷;锋后雾是由暖湿空气平移遇冷。因为锋面附近的雾常跟随着锋面一道移动,军事上常常利用锋面雾来掩护部队,向敌人进行突然袭击。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第9章、雾(下)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024634/1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