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何处

作者:雨天要打伞咩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下江南


      深秋的江南,天气微凉,江水更绿。
      建元十二年中秋,已是入夜时分,钱塘县最大的酒楼中萃楼上人声鼎沸,人流如织。
      一青年男子身着玄色衣袍,面如冠玉,气度非凡,带着两个随从正准备进店。
      店小二惯会看眉眼高低,一看此人衣服上的暗纹和金线,就知是上乘绣工,价值不菲。再看来客周身气度不怒自威,心知不是一般人物,忙打起十二分精神,谄笑着上前招呼,“三位客官,楼上有雅间伺候”。
      跟着的随行含笑吩咐,“店里的好酒好菜都上来尝尝,一起过个热闹中秋。”小二忙不迭的应声,引着客人到房间入座。
      中萃楼坐北朝南,二层砖木结构紧邻钱塘江而建,斜坡屋顶,青瓦覆上,端的一派宏伟大气之感。已是入夜时分,酒楼外早已挂好了整齐的红灯笼,与楼内的光亮相互映衬,让人不由心头一暖。酒楼一层为大堂,多是行路歇脚的客商在此休憩,席间大多说的也是风土人情之类的闲谈,所以极为嘈杂。上菜的小二穿梭其间,喝酒猜拳的声音此起彼伏,倒是为这个本应团聚的夜晚平添一些温馨。二楼皆是布置清新雅致的雅间,每个房间都是以词牌为名,且房间门皆为竹木,颇得朴拙之趣。门上衔环并非传统的椒图,而是分别以五脊六兽为序。达官贵人当然不愿与三教九流一道就坐,因着客人吩咐务必安静,小二把他们引到最角落的“南桑子”一间入座。
      刚坐定,身着灰色粗布袍的赵顺就开始念叨,“主子,江南跟咱们京城就是不一样,都入秋了天气还暖着呢,人也活泛。你看这个酒楼多气派啊,坐北朝南,打开窗户就能看到钱塘江呢。这次跟着主子出来真是长见识了。”
      另一边一直沉默不语的徐振接口道,“都是你撺掇着主子出来,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皇上一人身系国家社稷,现在身边就咱们两个人,如果出了事咱们万死难辞其咎。”
      玄衣男子笑着摆一摆手,“哪就这么严重了,这次出来是朕的主意,登基十数载,还没看过咱们大晟的锦绣河山呢。”接着面色一变,嘱咐道,“既然是微服出巡,就不要再提社稷皇上了。出门在外,称呼我公子。”
      徐振肃然应道,“属下知罪。”
      着玄色衣袍的正是当今建元帝兰若明。

      这年正是大晟建国第四十八年。前朝末年,宦官奸臣当道,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大晟圣祖镇守川西,以三十铁骑起义,终得纵横南北,驰骋天下。
      帝位传到当今天子,虽不过五十载,其中坎坷却不少。
      大晟圣祖,也就是当今圣上的爷爷,南征北讨十余年,刚建立大晟国,没来得及确定继位人就撒手人寰。几个儿子跟随父亲征战多年,个个骁勇善战且各有派系,此时各不相让,眼见一场内乱势所难免。大晟朝开国元勋,当朝的首辅张龄九极力周旋,纵横捭阖,说动各方势力偃旗息鼓,共同推选了圣祖10岁的儿子永衍继位,改年号为长治。虽永衍年少登基,免不得主少国疑,好在恰逢风调雨顺,他又年少好学,励精图治,力主休养生息,大晟国统治根基日稳,百姓的日子也安乐起来。然而好景不长,长治帝虽是个不折不扣的英明君主,却不想登基几年就突然离世。
      至于突然驾崩的原因,就牵扯到了一个大晟朝的宫廷秘闻了。传说长治帝去乌孙征讨之际,本是长驱直入封狼居胥,打得极为顺利,却不想在战胜回朝之际被对方一小队骑兵突击,队伍被冲散。长治帝一人带着几个亲兵杀出重围,困累交集晕倒在边境地带的闲泉驿附近,偶然被一个乌孙少女所救。据说那个乌孙少女容貌极美、媚骨天成,又是长治帝的救命恩人,把长治帝迷的五迷三道。长治帝把她带回来之后封为贵妃,终日与她饮酒游乐,可谓是从此君王不早朝。长治帝亲母孝徳太后最是精明能干,见不得长治帝这幅没出息的样子,趁长治帝外出打猎之机想着帮他结果了红颜祸水,于是一杯毒酒赐死了乌孙女子。没想到长治帝确实极为重情之人,待到打猎归来看到心爱女子已死,当场口吐鲜血,殇极而亡,年仅24岁。长治帝正当盛年猝然而逝,朝野动荡。
      孝徳太后运筹帷幄,思来想去立自幼抚养的皇子,年仅10岁的兰若明为太子,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建元。
      建国之初步履维艰,政权更迭又总是在倏然之间。外有蛮夷虎视眈眈,内有权臣掌权,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全力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国家。直至建元八年,兰若明联合朝中势力以雷霆手段出奇兵、去权臣,少年君主君临天下,朝局遂定。
      今年虽是兰若明登基第十二年,却只是他亲政的第四年。少年心性,每日奏折批到深夜,拿着朱笔细细勾画的江河万里,总是想亲眼去看看的。
      只是近日中秋阖家团圆,不知宫里是一个怎样的场面,不知为何脑海中突然想起临行前祖母孝徳太皇太后的数次挽留。
      彼时老祖宗靠在东暖阁的云龙纹八宝紫檀小炕桌上,呷了一口菊花玫瑰蜜茶,缓缓道,“都深秋了出去怪冷的。再说树叶都要黄了有什么可看的,人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明年开春再去岂不是风景更宜人。何况都要中秋了,王公大臣命妇都要来觐见,一大家子好好乐一乐岂不是好,缺了你,我怎么好跟他们交代。”
      兰若明坐在祖母膝前,一边给祖母捶背一边恳求道,“体恤民情,方能除弊兴利。这几年我之所以被这些老臣欺瞒糊弄,不就是他们欺我年少,不识民情。我要不去看看,怎能竭尽全力解民忧、惠民生。虽是微服出巡,但是除了风土人情,孙儿也想去考察水利,思考治理干旱、调试刻漏、平抑粮价之道。至于在中秋家宴中的说法嘛……”
      兰若明沉吟片刻,已经有了主意,“就说孙儿近日梦到先帝,深感不安。趁着中元节人月团圆之际,去五台山慈云寺跟惠能主持研习佛法、诵读经文,为大晟国祈福,为先帝手抄佛经千遍,以表思亲之意。”
      大晟祖先世代镇守川西,深受南越国影响,历代祖先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大晟国以佛将为国教,伽蓝殿阁三千堂,般若宫室八百处。甚至皇亲国戚常有看破红尘,泰然出家者。慈云寺为大晟国寺,寺藏御赐《北藏》为绫锦装帧的圣祖亲笔《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以兰若明在中秋佳节去慈云寺祈福,倒也让人信服。
      只是提起长治帝,太皇太后陷入了深重的哀伤,她看着桌上的双龙戏珠雕花的香炉慢慢升起白色的烟雾,半响方闭上眼睛叹气道,“托梦……你父皇是我唯一的儿子,他走了这些年却从没有一次托梦给我。难道在地下还在怨我这个狠心的母亲吗?”
      兰若明见状,心知父皇的离世一直是祖母的心病,忙宽慰道,“祖母多虑了,父皇定是极为安乐,所以不想惊扰您。您是他的母亲,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怎么会怨恨您呢?即便当时不明白,这么多年过去,父皇聪明睿智,圣明烛照,还有什么想不通的?看到您老人家身子康泰,国家也日渐安定,他在天上也心里舒泰。”
      孝徳太皇太后心里仍是被儿子的早逝压得喘不上气来,却不想再让孙子悬心。于是强压下内心涌起的绵绵不绝的伤痛和遗憾,勉力笑道,“好孩子,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只愿你时刻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要沉溺于儿女情长,做个圣明君主……”
      兰若明苦笑着摇摇头,似是想把这些念头抛出脑后。既然出宫了,就不要老想着宫里的事了。

      小二把菜上齐后,知趣的退出房间虚掩上门,兰若明看着满桌子的饭菜,心下不由满意。江南物阜民丰气候宜人,就连这些小菜也是样样讲究。虽说宫里什么吃食都有,但是到底不如本地菜色地道入味。
      且不说饭菜尝起来到底如何,花梨木的八仙桌雕工细致,每侧桌面都雕有八仙过海的故事,不仅人物栩栩如生,就连张果老骑得毛驴上的鬓毛都细微可见,可见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碗盘都是性状各异的精细白瓷,根据菜品不同各有不同摆盘。尤其是一盘花朵形状的瓷碗中盛有蜜色浓汤,汤中浮有桂花花蕊并少许藕荷色丸子,满屋桂花香气扑鼻,让人食指大动。
      正想招呼着赵顺、徐振两个趁热尝尝滋味,突然传来了细微的敲门声。徐振立马起身查看,只见一个身着粉红色丝绸长裙的女子面色慌张,声音细如蚊蝇,细听之下竟是请求搭救。女子身后并无人追赶,酒楼人仍旧熙熙攘攘点菜喝酒,毫无异状。
      好蹊跷的求救。
      这次微服出巡极为隐秘,就连跟皇祖母都说的要去河南,实则是路过五台山转道来的钱塘。早就知道前朝势力依然蠢蠢欲动,朝堂之上也并不安分,说不定自己的行藏早就泄漏。
      兰若明暗忖,“来得好快”。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下江南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703257/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