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影视作品&书籍推荐记录

作者:Sunness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1月阅读记录


      1、《呼吸》
      特德·姜著,耿辉等译
      我书架上显眼的位置一直摆着一本2015年版的《你一生的故事》,书角破破烂烂,早就翻旧了。我是在2015年读的这本书,它是我的科幻入门,也让我对“特德·姜”这个名字印象尤其深刻。于是去年年底看到特德·姜的书《呼吸》已经上市,我毫不犹豫就购入了实体书,准备当做2020年的第一本读物——因为经历过糟糕得仿佛不能再糟的2019年,我觉得我的大脑需要一次温柔的按摩,而特德·姜留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再温柔不过的。
      短篇小说集对其中短篇的选择和编排都自有逻辑,而从前我读短篇小说集的时候都很难察觉到这一点。从去年读《奥丽芙·基特里奇》开始触碰到短篇小说集的一个闭合世界,到年尾读《13 67》时被各个短篇的联系和结构震惊,我终于开始学着认真去思考一本短篇小说集的共同主题了。《呼吸》最终给我猛烈一击的也正是这一点。
      《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讲的是时间与命运,《呼吸》记录的是宇宙的规律与秘密,《前路迢迢》在警示自由意志的圈套,《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在讨论经验的无可取代和无可压缩性,《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证明母爱对成长的影响,《双面真相》反思主观记忆与客观真相的利弊,《大寂静》窥见人与非人世界之间的联系,《脐》是信仰崩塌后重建希望的日记,《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叙说善恶抉择的概率与意义。命运、自由、规律、教育、语言文字、宗教、时间旅行、多重宇宙……这些短篇都有不同的元素和看似不同的主题。
      我原以为这本短篇小说集的共同主题应该藏在其中的同名短篇《呼吸》内,藏在茫茫宇宙给人类命运写下的结局中,最终却发现它其实躲在《大寂静》里:“在英语中,‘希望’与‘呼吸’可以用同一个词表达,aspiration,这并非巧合。讲话时,我们利用肺部的气息赋予思维以物理形态。我们发出的声音既表明了意图,又展现了生命的力量。”
      这便是这些故事共有的主题,也是人类的历史与存在共有的主题。
      与《你一生的故事》一样,《呼吸》的所有故事都从遥远的过去追及既定的未来,即便有不同的选择,也无法改变所有方向通往的共同结局。希冀会落空,信仰会坍塌,我们眼中的世界必然随着认知的发展而改变,我们也必然要面对我们无力改变的事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人都能预知未来,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可这并不是终结。
      过去和未来都无法改变,一切都早已注定,但真诚的赎罪能让灵魂在既定的命运中得到宽恕。人类终将面临平衡的终结,时间将失去意义。我们追求秩序,却因无序而得以生存。但生命的意义本来就不是永恒和可变,而是从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呼出第一口气流开始,便学着心怀希望,追寻生存的勇气。
      得以存在、得以思考,原本就是奇迹。
      虽然都是短篇小说集,但比起《你一生的故事》,《呼吸》能让人感知的温柔却仿佛更胜一筹。奇妙的是,当特德·姜写下“我所有的欲望和沉思,都是这个宇宙缓缓呼出的气流”时,我仿佛也能通过这些文字感受到他的呼吸,以及宇宙轻如羽毛的呼吸。

      2、《狂热分子》
      埃里克·霍弗著,梁永安译
      一本解读群众运动的小册子。认真看完了“码头工人哲学家”那一部分的作者介绍,总觉得与这本书本身的内容相比,作者本人的经历可能更有趣一些。
      全书那种直击人心的程度类似于去年看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从内源性和外部影响两方面分析群众运动,以及群众运动参与者的心理,还有群众运动的发展趋势。因为我个人习惯从内源性角度看问题,所以很容易认同这本书的大部分观点,比如居于核心地位的“易被群众运动吸引的人群都是有自毁倾向、厌弃自我的绝望人群”。不过问题也很明显,就是感觉不够系统。就像作者自己说的一样,这本书主要是提供一些思路和观点,并不是为了自成一套没有矛盾的体系,所以也不能抱着读学术专著的心态去读吧。
      下一本准备乘胜追击,读一读《独裁者手册》。

      3、《独/裁/者手册》
      布鲁诺·德·梅斯奎塔、阿拉斯泰尔·史密斯著,骆伟阳译
      前60%看得很艰难,觉得没什么意思,不大好看……主要是因为全书都是基于“选择人理论”来剖析政治的方方面面,基本上通过第一章的分析和第2-3章的上台、掌权就能明白它的逻辑,不过是从同一个出发点来看不同的问题罢了。加上举的例子不是很有意思,前60%就让我觉得味同嚼蜡。个人认为比较有趣的在第6-8章,而讲到第9-10章时就有点儿矛盾和混乱了,可以明显感觉到捧高美国民主的意思,尽管也有批判,但比较不痛不痒。
      全书最有价值的大概就是一种基于实然角度思考政治的思维方式,毕竟应然角度虽“正确”却很难“有用”,一切从“生存”的利己主义出发或许会让世界的运转方式更能让人理解和预测一些。

      4、《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
      尼尔·麦格雷戈著,博望译
      图文并茂,非常好看,不输于同一作者的另一套书《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我个人甚至更偏爱《德国》这一本。和《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样是通过物品讲述历史,不过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本书其实是“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这一主题当中的第三部分,另外两个部分分别是大英博物馆的展览和BBC的广播节目。当然啦,想通过一本书就把德国错综复杂的历史了解清楚是很天真的,所以其实本书也和《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样,并没有让读者通晓历史的野心。值得一读的原因是,本书通过物品切实展现了德意志民族历史蕴藏的民族精神,以及在这种民族精神中基于人文关怀而产生的思考。就像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始于美,作于悲悯,终于希望。这才是最可贵的。
      德意志民族的历史文化重心其实就体现在导言提及的慕尼黑凯旋门上。复活节岛雕像的正反面分别展示了复活节岛居民对其传统文化的坚定不移和在大自然胁迫下作出的妥协退让,慕尼黑凯旋门一面对战争荣耀的纪念和另一面对战争罪恶的警示也同样如此。德意志精神分裂而统一,正如德意志民族的疆域、政体、语言、人种,在不同的时代,如何定义一个国家的概念、如何选择前进的方向,都截然不同。因而在这个民族,原本优秀的艺术、思想、文化都曾遭到玷污,正如秉承同一传统铁血精神的德意志公民,从三十年战争到二战,他们能创造旷世的战争奇迹,也能犯下惊世的弥天大罪。
      但这是一个懂得痛定思痛的民族。在战争留下的城市遗骸上重建古迹,他们回望历史,不是为了展示民族过去的荣耀,而是为了时刻反思、铭记。这或许也是人类拥有悠久历史,经历过耻辱、挫败、破碎和复兴的所有民族需要谨记的。
      在哪里化为灰烬,必在此于灰烬中重生。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1月阅读记录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544727/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