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一品女官

作者:祖国繁荣富强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李家幺女喜进宫



      明朝洪武8年。国家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君主稳坐江山。

      南京城内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城北新街口车水马龙,来往行人络绎不绝。紧临十字路口的吉祥茶铺生意火爆,吃茶歇脚的客人往来不断。

      李三吃着花生米与茶桌对面的好友唠起了嗑。“嗳!赵四啊,听说了吗,北巷胡同口李铁匠那小女儿用砖头建了栋砖房,一家人都搬进去住了。”

      赵四翘着脚摇了摇头,想了想问;“那砖头是劳什子物件啊,我只听过石头能建房子,这砖头建的房子还能住人不成?”

      “可不是,我开始啊也不信,今儿卖猪肉的时候我推车路过一看,呵!好家伙,这房子建的那叫一个端正漂亮,简直比官老爷家那大理石建的大宅院还要平整些,你要有兴趣也瞧瞧去。”

      赵四被勾起了好奇心,“行,正好今天没事,下午我也瞅一眼去。”

      “嗳!听说昨日张大娘家的狗把谢三家小儿子给咬了,谢三她媳妇儿急的呀上蹿下跳的…”,李三向好友聊起了别的趣闻。

      不远处的方桌上坐了一对穿着朴素的父子,将两人刚才的聊天内容正好听了个一清二楚。

      “父皇,这名叫砖房的东西今日咱们微服私访的路上,已经第二次听人说起了。这儿离北巷挺近的,不如儿子陪父皇去瞧瞧如何。”身材高挑的英俊少年提议道。

      坐在对面有些微胖的壮年男子点了点头,摸了摸胡须笑着说道;“正有此意。”

      要是哪位官员大臣在此,一定会惊讶的认出,这两位衣着朴素的父子,正是当今皇上朱元璋和二皇子朱棣。

      喝完茶后,这两位混进人群的尊贵父子刚到北巷就看见胡同口聚集了好些个百姓,正在一个院门里来来回回进进出出,热闹无比。两人走近一看,院门口放了张牌匾,上面写着 ;“砖房,欢迎免费参观” 几个大字。

      朱元璋心中一阵好笑,这多有意思,欢迎别人免费参观自己的家,他还真是头一次见到过。

      带着好奇,两人跨进大门门槛。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一样的普通院子。说它普通是因为;它的大小和京中百姓家的院子一样。说它不普通是因为;别家的院子都是草地或大理石做的。这户家的院子却是没有一丝缝隙的平地,平整的就像踩在一整块大理石上一样。

      院子不大,40平米的样子。右边是一栋建的很高的房屋,房屋墙壁是灰色的,墙壁和地面一样平整,房顶是瓦砾盖的。

      朱元璋纳闷,这砖头做的房子为何没有看到砖和石头?

      只见房屋门口坐了一个样貌端正的少女。穿着灰色短衫长裤,头发简单的扎在脑后,身上没有其它装饰。她面前放了一堆石头,一堆灰,一堆粉红色的扁长石头,正在向进来参观的百姓讲解砖房的制作过程。

      她的声音坚定有力,语言逻辑清晰,几个男女百姓围着正听的津津有味。

      朱元璋和朱棣也走过去听她讲话。只见少女指着面前的一堆东西讲解道。

      “砖房由墙壁,房顶,地基构成。需要用到的四大主要建筑材料是;红砖,碎石,水泥,混凝土。”

      “红砖的主要材料是;粘土,页岩,煤矸石。黏土是由硅酸钙盐矿物在地表风化而成,一般只会在挨着湖边或海边的石洞中找到,呈灰色。页岩就是黏土在石洞中物质硬化而形成的岩石块,比黏土颜色稍白。煤矸石是和煤块生长在一起的含碳黑色岩石。把这些材料混合后放进烧砖铁架塑形器里使之成为大小一样的长方体,放进铁制干法窑里烧,烧够两个时辰再冷却一个时辰,最后才能得到一块成品的红砖,”

      “水泥的制作材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石灰石是灰中带白的石块,易碎,在紧临海边的山上能够捡到。大家脚下的坝子就是用砖头填平涂抹水泥后,硬化形成的水泥坝。在砖房砌好后砖墙外面也均匀涂抹了一层水泥,风干后形成大家现在看到的灰色墙壁,水泥能够起到美化和防水的作用。”

      “混凝土由水泥,石灰,碎石,石膏构成。石灰石磨成的灰放入干法窑中烧制作一个时辰而制成熟石灰粉。石膏多数生长在沙滩下面的含硫矿物中,混凝土是制作地基的主要材料。”女孩儿说着拿起面前铁做的砖刀演示了砖房的建筑过程。

      她先将几块烧好的红砖用水泥砌成一面墙壁,随后把搅拌好的水泥用水泥刀平刷在墙上。熟练的技艺看的百姓们一阵叫好。朱元璋也跟着鼓掌,实在难以想象,这个女孩儿不仅建造了如此好的房屋,还豪不吝啬的将建筑方法向众人讲解,这么心灵手巧,品行良善的女子生在铁匠家中太可惜了。

      朱元璋的二儿子朱棣看着眼前被大家赞美也荣辱不惊的女孩。不知为何,他心中泛起一阵涟漪,一种名为心动的感觉油然而生。

      百姓参观完砖房后纷纷散去。朱元璋借机上前问道;“姑娘,你可是李铁匠的女儿?”

      李贞点点头回答道;“正是。”

      “你拥有如此好的建筑工艺技术,可曾想过去到一个更大的地方发挥你的能力,比如去宫中内务府营造司任职当一名女官如何。”朱元璋期待的看着她。

      “这位前辈的提议很好,感谢您对我的看中,但是小女子今年已16周岁,宫中大选只招收15岁以下的年轻少女。所以,即便是有这等想法,也只能暗叹一句无能为力了。”

      眼前的少女,声音温婉动人,五官端正明媚,说话不疾不徐,虽是说着遗憾的话却带着和善的笑意,让朱元璋心中对她顿生好感。又想起百姓说她不顾父母反对,一个人去海边捡石头烧了半年的砖这才造出了砖房。虽是少女,毅力却堪比男儿。朱元璋心中生出一阵爱才之心,笑着告诉李贞明日她便能得偿所愿。

      李贞不解,朱元璋转身乐呵呵的带着朱棣离开了。

      朱棣跨出大门槛时,不舍地回头看了眼李贞,竟发现李贞好似也在看他。他的脸顿时一红,赶紧别过头。

      十五岁的少年,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糖果味,酸酸甜甜,既不舍又难以说出口。

      看着天快中午了,李贞赶紧收起欢迎参观的牌匾。将大门一关,进了灶房做起了中午饭。她的爹娘和兄长都去铁铺工作了,中午会回家吃饭。

      今天的午饭比平时稍微丰盛一些;蒸白米饭,冬瓜烧猪皮,水白菜汤,还有一小碗泡豇豆。

      蒸米饭时,李贞一边烧火一边在脑海里出神。

      她其实不属于这个世界,而是来自公元2856年的星际时代。在她原来的的世界科学技术发达,至少是现在科技的数万倍。一次意外让她穿越到了这个同名女孩儿李贞的身体里,和她一起穿越来的还有她的光脑手表。

      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李贞就知道自己回不去了,于是选择接受现实。但心中依然抱有一丝幻想,想着要是能在这个世界建造出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科技产品,那她也算没有白来这里。于是才花了半年的时间建了砖房,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前来参观砖房,这样,她也可以趁机将技术传授给大家,百姓就有砖房住了。

      但是李贞现在依然不够满意。要是能让这个国家的领导人看见她的科学技术并推广,那才是真正能够造福人类。

      李贞不知道,她最盼望的人其实今天就已经来了。

      第二天上午,一道圣旨打破了北巷胡同的宁静。李贞跪在地上接完圣旨之后,腿软的都差点站不起来,她这时才深刻感受到了古代皇权的力量。只这一道圣旨,她就不再只是李铁匠的女儿了,而是即刻进宫上任的正八品女官,内务府营造司缮仪。

      铁匠之女入宫为官足以堪称麻雀变凤凰。整个北巷胡同的人奔走相告,纷纷前来道贺沾喜。大家都说李家是祖上积德,祖坟上冒青烟了才生了李贞这个天才少女,16岁就入了宫,成为宫中最年轻的女官。李贞的父母兄长也闻讯赶回家中,高兴的合不拢嘴。

      李贞收拾了包袱,告别了爹娘和兄长。在小太监的带领下,坐进了来接驾的轿子里,轿夫抬起轿子,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从官道上进了宫。

      李贞进宫后,需要先去明清殿向天子叩谢隆恩。

      被上位者叫起的那一刻,看清皇帝龙颜,李贞这才发现,原来昨日对她问话的人便是明朝皇帝朱元璋。

      感受到他明净的善意,李贞对朱元璋更加的充满敬意。在他问话行礼时,她的一举一动无不体现着对帝王发自内心的尊敬。朱元璋对她更加满意了,让自己的贴身太监福公公亲自送她到营造司任职。

      皇帝的这一举动给营造司内准备向新来女官拿腔的众官员提了个醒,他们赶紧放低了姿态,见到李贞时态度和蔼,客气有加。

      营造司是管理宫中一切建筑修建的机构,属内务府管制。在李贞上任前没有女官在职,因为建筑方面的活计多数是男人擅长的。女官多在饰管司,服尚局,秀纺司多一些。

      李贞分配到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营造司的新品建筑材料研发,拥有出宫材料采办权和营造司运输人员调动权。这跟营造司多数男官员的利益并不冲突,因此大家对她也算宽和,没有新官上任踩几脚的行为。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李家幺女喜进宫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902098/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