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文化

作者:千兴言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仙侠文化


      【声明:本页面的文字允许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和"GNU自由文档许可证"下修改和再使用。】
      仙侠与玄、道、儒、武
      仙侠(古仙武侠,即正统仙侠),它与一般的神话小说有何区别?神话小说不也是带有拯救苍生黎民百姓之意吗?那为何仙侠作品可以是神话作品,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神话作品就是仙侠作品呢?
      道学包含:阴阳、全真、修真等。道教门派众多,学说上以老子《道德经》的阴阳学说(宇宙万物形态阴阳观,起源于早期万物真理的五行学说)为主导,即“道以道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也,这也是为什么道教的图腾是阴阳的原因。
      仙侠最大崇尚的教派乃道教,即“修身养心,修道成仙”也。仙侠是尊重传统的本土文化,与外来传入的佛教是相互冲突的,这一点与武侠大多崇尚佛教不一样。但是仙侠中有武学文化(含佛教文化),所以是包含武侠的,所以仙侠的世界观更磅礴更广大。
      神话作品虽带有拯救苍生黎明百姓之意,但是神话作品中往往是特定的主角来拯救大世界或者小世界(如:大世界的后羿射日、小世界的沉香救母),过于单一,无法体现除暴安良、除贼惩恶、斩妖除魔之“侠”气。
      武侠中的侠,是脱胎于墨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而仙侠的侠,通常是传达着“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的朴素精神。道教各派总体理论上,认为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一种体悟的万物之道,就是成仙的根本),讲究一个平衡,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降三,三降二、二降一、一降道”(众人悟道、生仙感德、造化苍生之意)。
      侠乃入世,仙为出世,所以仙和侠两个字其实矛盾,但仙侠的魅力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这种矛盾,矛盾在无情大道与有情众生之间的选择,如何巧妙的安排,就看其作品的仙侠之意。
      (道教阴阳的无情大道(无情指寻求自我的不断体悟,以达精神的成仙,非没有感情之意)与武侠江湖的有情众生,即是矛盾也是循环,象征着太极之道,这也就是为何古仙武侠也属于正统仙侠流派的原因。)
      仙侠是一个更广阔更气势恢宏突破想象力的世界,有道术修法,有阴阳五行,八卦九宫、河洛星象等等,能与之匹敌的大概只有西方的魔幻世界。
      古典仙侠是角色在尘世中修仙悟德的故事,包含着武侠文化,大多作品常常伴随着神话元素与道教本土文化。仙侠小说着重人之感情,尘世沧桑的描写,他们都强调一 个“侠”字,如何行侠仗义。仙侠小说它的思想还体现于“道”,“道”是对万事万物的理解,侠是对社会的理解,主角如何对尘世的历练,如何大彻大悟,感叹世间冷暖。有些作品中还带会有一种仙韵,内容中刻画几个不出世的绝世仙侠或者是人间仙景一般的仙山福地,壮丽山河。当然这点武侠也有这个特点,因为武侠受仙侠影响特别大。毕竟仙侠是武侠的鼻祖。武侠的不同点在于它刻画一个“武”字,比之仙侠更较为写实。
      古典仙侠作品中具有武侠文化元素的就是古仙武侠,最明显的当属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前半段属于普通武侠,后半段应纳入古典仙侠小说的范围,在武侠中属于古仙武侠,在仙侠中属于古典仙侠。不过有些遗憾,因为这是仙侠起步的探索,还珠楼主未能真正把仙侠与武侠融合,只是一半一半的仙侠武侠,而且作品支线过多,太过繁琐不利于大众化,但是其在仙侠上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直到21世纪初千兴言的古典仙侠《灵仙》系列开创,才真正的融合了武侠文化,延续了两条新的道路,一条古典仙侠,一条古仙武侠。
      仙侠文学的由来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话、志怪小说。”是武侠的源头之一。仙学作品渐渐融合武学,之后融合道学,而成仙侠文学初形。在民国时由报刊、杂志带动兴起,到了当代由文娱IP产业链带动兴起,逐渐盛于新派武侠。早在民国之前,武侠更具实,而还珠楼主引入虚后,后来作者则受之启迪,半虚半实化,从而进入了一段百家争鸣时期。但是神话、志怪色彩这一关键性“仙”元素未曾融入进一步探索,致使仙侠进入停歇期。尽管武侠文化到后期,如萧逸的《剑侠传奇》,墨阳子的《仙凡劫》,黄易的《破碎虚空》等,风格也是越来越向仙侠靠拢,这是一种尝试性的创作,不过当时没有受到其他武侠作者重视,以致仙与侠一直脱离。侠的作品思想进一步发展为民或者为国之,而仙的作品思想一直模糊,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从而仙与侠的融合难度大大更加,许多研究者(学着、读者、作者等)都探讨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但却未能解决。
      修行者,侠道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武侠是渐渐从狭义发展广义,而仙侠也是如此,过于局限,将阻碍发展。仙不只是修仙,乃是“出世思想”,修术、修德、修道等等,基本核心为“众生虽小,然则感悟大道,方其普度众生”。
      “吾之不敏,愿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感阙。”,在融入先辈们的思想精华后,千兴言巧妙的采用道学的出世成仙之说,武学的入世侠义之说,作并列,以玄学中的太极之道作基垫,从而使其融合,形成了作品基础的仙侠文学思想。
      古仙武侠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千兴言的《灵仙江湖》《侠行仙雨录》中所写的,一个人所行是孤侠,带领众生平乱世以为仙侠。从而形成了,“仙之修者,众生为民”的思想,将传统武侠的个人为国为民思想提升为众人为天下苍生的古仙武侠思想。
      传统武侠的思想,影响最深的是个人的为国为民思想。而千兴言通过观察历史,发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众生团结的能力才是巨大的,新中国的成立靠的就是全国工农子弟兵。这也正如道学中所提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降三,三降二、二降一、一降道。”
      而儒家思想中,《孟子》有论谈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千兴言开创的古仙武侠作品思想就是融合“玄、道、儒、武”而渐渐形成。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102213/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