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王献之的婚姻史

作者:琉璃宝光

王献之一生中有两位正妻。一位是他的表姐郗道茂;一位是东晋简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司马道褔。另外,王献之与其妾桃叶的故事历来是民间传说中热门的话题,据说他曾作《桃叶歌》以送佳人。
郗道茂与王献之青梅竹马,相识相知。“东床快婿”王羲之娶的妻子就是郗鉴的女儿,也就是郗道茂的亲姑姑。王羲之不仅与郗昙姻亲关系紧密,而且交情深挚,有书记载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当年是赠给郗昙做殉葬品,后因战乱被军阀掘墓盗出。郗道茂到婚嫁年龄,到了婚嫁年龄,王献之赶紧央求父亲去求亲。王羲之便替七子王献之向郗家提亲,就写了一封求亲的书信,客气地说:“你家女孩有没有中意的对象?(如果没有,)就和我家小郎结婚,那是再好不过了。希望你考虑一下。(中郎女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自不可复得。仆往意,君颇论不?大都比亦当在君耶!)” 王羲之和郗昙均是公元361年离世,而王献之的母亲于早前也已去世。当时两人成婚不久,面对至亲故去的接二连三打击,两人相互扶持,共济患难。郗道茂和王献之少年夫妻,情真意重,志趣相投。王献之虽然一生宦途顺利,但其人狂傲不羁,宦情淡泊,热衷于书画艺术,钟情碧水秀山之间,郗道茂一直相伴左右,夫唱妇随,两情洽洽。郗道茂与王献之生有一女,名玉润,不久夭折,后无所出。王献之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新安公主仰慕已久,便离婚要求皇帝把她嫁给王献之。皇帝下旨让王献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王献之深爱郗道茂,为拒婚用艾草烧伤自己双脚,后半生常年患足疾,行动不便。即便如此仍无济于事,王献之只能忍痛休了郗道茂。郗道茂父亲已死,离婚后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篱下,再未他嫁,生活凄凉,郁郁而终。据《晋书》,王献之离婚后曾写信与郗道茂,有记载的内容如下:“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桃叶渡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惟当绝气耳!”王献之对道茂一直心怀愧疚,在他奄奄一息之际,做法的道士问他平生有何憾事,他长叹道:“没什么别的事情,只是后悔与郗家离婚。”
从本文设定来看估计阿渝从小就和新安公主结下梁子了,那个卫夫人没收的王爷正是新安的父亲没登基前的名号。而后来新安嫁的正是桓家老二,估计从小两人间的比较就开始了。后来当婚时公主本人是想嫁王的,可惜当时桓温得势,皇家尚需仰仗,而世家则是貌恭实倨,多把子弟派到桓温的西府镀金,但不真正与之通婚结交。 估计文中阿渝当婚的时候,凭借两家父祖的交情,还是王献之胜算比较大,而当时的兵家虽权势较大,通婚上实在不太有优势的,和皇室通婚那是因为皇权衰微世家权大,皇家有所仰仗啊。就是如果本文中阿渝嫁了表弟近亲通婚很不健康,必然要面对女儿玉润的夭折。说起来历史上王的离婚也是世家和皇室斡旋的一个结果呢,当时欷家原本的继承人就是文中的阿冉一心辅佐桓温篡位建立集权的王朝收复北方失地了,而与家族断绝了关系,后来桓温逝世,他似乎也有变故。欷家老一辈逐渐凋零,家族已经大为失势再无实权,而王羲之夫妇的死亡和道冒女儿的夭折使得她在王家无根无凭,本来位置就有些虚浮了。真实历史阿渝后来直系亲属皆无,应该是回伯父家立志守节不再嫁,不过本文中设定还有嫡亲的弟弟也许还可以不同或诈死吧。且真实历史上,两人婚姻的结束还有其他世家的参与痕迹。不独是新安公主一人之力。只是这个过程中王献之也许也有估计家族,表现了他文人较为懦弱的一面。
  司马道福(余姚公主、亦称新安愍公主)是简文帝与徐贵人(徐淑媛)所生之女,先前许配给东晋大将、明帝之婿桓温的儿子临贺郡公桓济。宁康元年(373),孝武帝即位之初,驸马桓济却与其兄桓熙参与了欲杀害叔父、时任车骑将军兼都督七州军事的桓冲的秘谋。此事败露了。桓温在临死之前下令拘捕了儿子熙、济。于是,孝武帝废除了桓济的驸马,把他流放到长沙。
  孝武帝决定将新安公主改嫁王献之。可这年孝武帝才11岁,他能够如此决断么?显然,这是独揽朝政的谢安与王坦之、王彪之等重臣的决定,也是新安公主的母亲徐贵人的意愿。谢安必定觉得这样是对得起忘年交王羲之的。此年,王羲之高龄71了,谢安才54岁。谢安还是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王凝之妻子的叔父。正因为还加上了谢与王两家联姻这层关系,所以,谢安才作主将新安公主改嫁王献之。他把王献之拉进了皇宫,是给王献之提供了一条直接进入皇权高层的快车道。如此美意厚爱,却是给王献之的女儿埋下了一颗大灾大难、大悲大苦的种子。如此结果,谁何曾想到?年幼的孝武帝在谢安等导演下,在王献之已有妻子、而且夫妇感情还和谐的情况下,仍挑选他为驸马。于是,王献之被迫与郗道茂离婚。从皇家对王一直很满意来看王献之对新安不会太坏,毕竟这还是一个比较善良温和性格又沉静少言的男子,但直到王献之之四十一岁时,才和新安公主有了一个女儿,取名叫神爱。此后新安公主的生活就史无记载了,估计在王献之死后不久也去世。女儿神爱后来做了皇后,可惜嫁的是个痴呆皇帝。
有传说王献之得女不久,娶了一位年少的可爱妓女桃叶为妾。桃叶叫他做“团扇郎”。桃叶未生养,没有给他带来儿子。与之并驱的桃根则更说不清是否有其人。倒是确有传闻王献之所做的桃叶歌几首,其实个人觉得是本身写的不咋惊艳,主要是情怀很真挚浪漫又有名人牵涉在内,才能让桃叶渡流传千古吧:
《桃叶歌》共三首,其歌词曰:
其一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其二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其三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檝。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
相传东晋时候的秦淮河水面宽阔,流水湍急。因渡口拥挤,往来渡江的人多,常有人落水而死,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江面上也会发生翻船事故。桃叶桃根的娘家在江对岸,每次回娘家,姐妹俩都感到心里害怕。深爱姐妹俩的王献之为解除爱妾的心理压力,专门为两人创作了一首《桃叶歌》,并承诺每次都会亲往渡口接送。第一首诗的头两句,是以桃树桃花来比喻桃叶的婀娜美丽,后两句则是写桃叶的感受,表达被诗人喜爱的感激之情: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可是郎君唯独喜爱、采撷我,此情此意多么令我感动。第二首诗是诗人对桃叶的表白:桃叶啊桃叶,我对你的爱是真心的,世上的美女千千万,我只喜欢你一个。第三首诗写两人于渡口送别的情景,诗情话意颇有点像现代湖北民歌《龙船调》里“妹娃子要过河,哪个来背我”“还不是我来背你嘛”的意境。
后人评价说,《桃叶歌》以美女桃叶的口吻,抒写桃叶得到王献之眷爱的感激之情,其歌亲昵佻巧,是爱侣间倾心相慕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桃叶歌》语言朴素,比喻生动,受到当时吴地民歌的影响,堪称古代爱情诗歌中的佳作,因而深受民间喜爱,流传极广,“至南陈时犹盛歌之”。后人在翻阅明朝乐曲档案时,发现了仍能演唱的《桃叶歌》,据称日本的明清乐谱中也收录有这首歌曲。
但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桃叶桃根姐妹俩?王献之到底有没有纳妾?或即便纳妾,是一个还是姐妹两个?桃叶桃根的身世背景和下落如何?为什么正史中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和说明?围绕着类似的话题,历代文人大胆假设,多方求证,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桃叶非指人名,而是一种类似桃叶的小船(“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或地名。(“隋晋王广伐陈,置将桃叶山下”;又解脱大师曾曰:“乘桃叶而渡必克”。)有人认为“桃叶”与罗敷、碧玉一样,只是美女的代称而非指某个特定的美女。有人承认桃叶实有其人,但认为她并非王献之的小妾而是他的情人。有人甚至认为《桃叶歌》并非王献之所作,将其归到王献之名下乃是仰慕他的名声。据称为南陈释智匠所撰《今古乐录》可能是最早记载《桃叶歌》的书籍。关于《桃叶歌》的来历,著者解释说:“《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又谓:“晋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其妹名桃根。”虽然注明桃根为桃叶妹妹,但并未明确其王献之爱妾的身份。
以王献之“高迈不羁”的个性及他“风流为一时之冠”的潇洒文人形象,他对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的门阀制度必定不会太在意,因而娶桃叶桃根这对出生平民的绝色美女为妾非常可能。遗憾的是,人们从正史中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这桃根桃叶若是二婚后或者得女后进的王家就非常蹊跷了。当时时刻怀念前妻的王献之与新安公主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王献之四十一岁的时候,新安公主终于给他生了个女儿,取名神爱。(神爱后来成为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皇后。)如果说王献之曾经纳妾,那一定是发生在与新安公主结婚之前。因为第一,凶悍跋扈的新安公主绝对不可能让别的女人来分享王献之的感情,更何况一娶就是两个。第二,按《桃叶歌》中所说“我自来迎接”的承诺,王献之也不可能兑现。王献之四十三岁病故,生前倍受足疾困扰。连自己走路都成问题,又怎么可能远足到桃叶渡口去迎接别人?最后一点是,与新安公主成婚后,心情大坏的王献之既不可能有激情,也不可能有精力像年轻时代一样去挥洒风流了。若是二婚前则更有疑点。如果他是和新安公主婚前纳的小妾,连正妻道茂都只得回娘立志守节郁郁而终,这两个小妾怎么可能还能不趁机一起被打发走?所以我个人不太相信桃叶桃根是真人,另外因为后来这个的记载多半是南朝之后的了,甚至后来又说这两个是娼家女,所以我认为多半是后人附会或虚构的,或者男性文人拟照的所谓雅事。倒是这辆女子常和苏东坡的一对小妾朝云暮云并提,可能都是因为名字够雅致又有相关的诗句韵事流传的原因吧。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0-07-03 23:46:27
星星眼。。长评。。太兴奋了,撒花。。转圈圈。。
呃。。亲真厉害啊。。把我后面的构思猜对了大半,汗。。。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0-07-03 23:54:00
不过,郗道茂现在的弟弟郗恢(阿乞),是历史本来就有的,我就是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嫡出的。我从阿乞这个小名猜测,郗氏夫妻得到这个儿子很不容易,想来应该来的挺晚的,所以我才写了阿渝五岁的时候,崔氏才有阿乞。
[3楼] 网友:abc  发表时间:2010-07-04 00:42:24
没仔细查过,大人不妨考证一番,如果是庶出,一般史书记载都会明确指出,汉晋时对嫡庶还是分得比较严格的,庶出的子女在做官、袭爵方面都有很多限制,至少在汉朝,爵位只能由嫡子继承,如果没有嫡子,就由国家收回。看后来郗恢的成就,是嫡子的可能性比较高。
[4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0-07-04 08:59:28
那么应该不是庶出了,因为史书上言明他继承了郗昙的爵位的
[5楼] 网友:翠花  发表时间:2010-07-11 08:58:46
那作者会不会到最后,把内什么的桃花的身份嫁接到啊渝身上~
[6楼] 网友:111  发表时间:2010-07-28 04:27:59
作者说这个长评猜对大半.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文中阿渝最终还是嫁了王献之,后来因为郗家衰落和知道历史,她估计自己率先选择了离婚,因为是穿越,她离婚后必然是自强自立好好生活,是不是还可以猜她二婚又嫁了恒济,两人最终选择在长沙一带隐居等,呵呵
[7楼] 网友:路人甲  发表时间:2010-08-05 01:11:06
那时候公主都牛×的狠,别说驸马的原配,就是驸马本人,万一恼了公主,那也不是闹玩儿的。王献之估计也确实不想要这个姑奶奶供到床上。不过没法子,人家投胎投的好,换多少男人都由人家挑。
不过,大家族的烂账本来就难扯,现代也有政治婚姻,没高尚到什么地方去。
只是替郗姑娘很不值,为别人的男人守节,太傻太天真。所以王七最后才说那句话吧,用一生来为他陪葬,凄惨如此,只要还有点人性,就不能不悲恨交加。
[8楼] 网友:xi  发表时间:2011-01-21 03:11:06
郗恢是郗昙的次之,长子为郗俭之,字处约,由于俭之的儿子过继给郗超,所以,才由次子恢继承父亲的爵位,俭之的儿子郗僧施要继承郗超的爵位,南昌县公。
[9楼] 网友:xi  发表时间:2011-01-21 03:50:51
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向来交恶,王羲之与王述,关系非常不好,极有可能是王坦之给父亲报仇,转而陷害王羲之的儿子,因此利用皇帝年幼,代替皇帝弄出的圣旨,桓温就曾怀疑王坦之篡改遗诏。王坦之极有可能想借刀杀人,利用郗超对付王献之。
[10楼] 网友:dori  发表时间:2012-01-05 20:49:41
这篇所谓长评一个字不改的照搬百度百科好不。。。。骗积分也不是这样啊
  • 评论文章:春芳歇
  • 所评章节:15
  • 文章作者:看泉听风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10-07-03 23: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