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出海月,不作归山云

作者:再放两屁就去睡

立夏的那天,我陪着小陈回到了她阔别多年的家乡——远川国永安城。
今年是我们相识为挚友的第六年,也是她作为远川士女来到燕秦进学的第六个年头。
在燕秦王城的时候,她总跟我说着她的家乡多么多么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种时候我总会带点揶揄地逗她:“哦,你们远川那么好,怎么还来我们燕秦进学~”
她也总会一本正经地回答:“你不懂~对于我们远川人来说,每一次进学的机会都绝不敢辜负。这是从先王那时就留下的教导。”
其实我晓得的,在那个对我来说有些遥远陌生的国度里,她是千里挑一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被远川王赐予这样的荣光。
一路乘船又换马,两岸都是绿油油的稻田,夏忙时节的远川,和我们那里一样的忙碌热闹。
一开始知道小陈与她们的国君同姓,我还想过她是否会是皇室贵族子弟,毕竟在燕秦,世家的孩子们到各国游学已成惯例,但小陈竟只是个平民,甚至老家都不在远川的都城。
这样的平民要是在燕秦,该说不说,好像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
尽管这天下风云变幻,大争之势却从未动摇,远川在过去的百年间一转颓势,成为列国不敢小觑的存在,那位不久前才仙逝的远川王,究竟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
我这样胡乱想着,抬头看了看城楼上的匾额,遒劲潇洒的“永安”二字镌刻其上,据说就是那位陛下当年的亲笔。
火凤之主......听说这里的百姓直到今天还在这样称呼他们的那位君王,托小陈平日里叽叽喳喳的福,我对该国的历史还算熟稔,心里默算了一下,如果她还在,今年怕是已有百岁了。
“远川的每座城,那位陛下都亲提吗?”
“当然不,那只是因为我们永安城大有来头!”
我转过头去,真想掐一掐她得意的腮帮子。
“得嘞,今天肯定得听你唠叨一天永安地方志了。”
“嘁,想得美,我和发小多年不见,今天要和她们喝酒逛集一整天,嘻嘻,你呀,就自己逛吧~”
“.......你说啥”
“这样不是挺好的嘛,逛完一天,博学司的课业也顺手写好了。”
“哦,我谢谢你嗷.....”
不过小陈也没说错,我在博学司的确是专攻史学风物,每天的课业就是写不完的各地勘察文书,能来远川一游,亲眼领略这个有些神秘的地方,也是难得的机会。
于是午饭后,我便开始了自己的永安城探险。
小陈说这永安城大有来头,可也没听说这里是哪位皇亲国戚的行宫,究竟是什么来头能让那位火凤之主亲提呢。
在烟火集市里观察一座城是最有趣的,我索性信步走到茶楼里点了一盖碗茶,边喝边听着市井百姓的吵闹。
远川的夏天比燕秦来得早也热的烈,几个小童聚在屋檐下玩着一种我没看过的卡片,她们玩的兴起,吵嚷得好不热闹,我便悄悄移步到她们后面观战。
坐在东首的孩子利落地甩出一张,大喊着:“岐王殿下!嘿!我看你们谁能大过我咧!”
“喂!你们谁手里有陆大人,管上管上”
“你热糊涂了吧,岐王才是能管陆大人!”
“哦哦!对!那你们谁还有绝杀呀,快快快!”
“嘿嘿”
西首的小孩笑而不语,用一个帅气的手势突然飞出两张:“落英缤纷,怎么样!今天的花生糖你们都得请我,我一口气吃二十颗!哈哈哈哈!”
看她那仿佛赢下了全世界的表情,我有心探索一番,便上前插嘴。
“你们的花生糖我全包了,只是想请教一下,这是怎么玩的?为什么都是些人物名字,落英缤纷又是什么绝杀?”
于是一人抱着一大袋花生糖在茶馆门口嚼着,听小童们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讲起了这些卡片上的人物。
“原来是这样写的。”
赢了牌局的小孩叫阿久,她用手指蘸了一点茶水,在地上一笔一划认真写着“洛瑛缤纷”,不过还在读私塾的年纪,竟也把这几个字写得工工整整,不曾错漏。
“洛....瑛.....”
“这是先王和英侯的名。”
“啊....”我大感诧异,“你们竟都不避讳的吗?”
“先王说过,她去以后,远川人无需避讳,最好天天把她们的名字念一念呢。”
“对,我爹常念叨先王说过的话,说远川的根埋在山川大河里,埋在每个远川人心里,先王说她和英侯离开后也是一样的。”另一个小童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脯,“我也听不懂,但是她说她们会永远都在这里。”
“我娘也讲过,先王以前就在咱们永安做过白事班主,她好像从不在意这些个呢。”
啥?白事班主?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
这位传闻中的火凤,倒是别具一格。
“那,瑛就是指那位英侯吗?”
“是哦,陛下和英侯一直都在一起的。”
“怎么会,君王怎么可能和哪位侯一直在一起的?”
“我也不知道,哈哈哈,哎呀这块好甜!”阿久被花生糖甜到了牙,“反正我爹说,从他记事起,她们就一直在一起,陛下的右手边,永远是英侯大人。”
拿起那两张有些泛黄的“洛”与“瑛”,我细细瞧着。
“洛”的那张明明是君王,却一身朴素衣衫,卡片上的笔触虽粗糙,却画她笑得那么明艳,仿佛让人穿越百年的时光,看到了那个非凡的少女,咦,她的手似乎牵着......
我将“瑛”的这张与“洛”并排放好,“瑛”是个好利落帅气的女侠模样,同样伸出一只手臂,她二人皆是一样的背景,在画面相合的瞬间,携手同行。
我似乎读懂了什么,又哂笑于自己过于大胆的猜测....
“哎呀阿久,还吃!上学了上学了!迟到了先生又打手板”
一位妇人赶来,看着像是阿久的姐姐,几位小童便三两下塞了一嘴花生糖,哄笑着站起身。
阿久对我笑道,“喂,外乡人!我们要去学堂了,你想知道先皇和英侯的事,可以去找找东十星船队,那里的船老大总吹大牛....”
一旁的小孩抢着接话,“哈哈哈,是咧,他总说他的奶奶和先王是故交!”
“人家未必是吹牛,我看他那里总是挂着一幅字,看着可真的是先皇的字呢。”阿久的姐姐听到这儿插了一句。
“那我这就去看看,多谢多谢!”我好奇心顿起,“不过,是写的些什么呢?”
“那幅字先生倒是才教过读的,喂,你们还记得吧!”阿久问同伴。
“怎么不记得!”
“那你们一起念念”我和阿久的姐姐笑看着他们。
于是少年们齐声道:
“愿为出海月,不作归山云。”
“愿为出海月,不作归山云。”
2
来自天津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4-05-08 16:22:13
谢谢!看得要哭出来了。晚点我来好好回复!
来自重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4-05-08 21:32:23
这个后续写的真好啊!看到小卢一直陪在洛清身边直到逝去我真是要哭出来。 感觉她们这辈子走完了想走的路,做完了想做的事。在故事里她们终将老去,终将逝去,但是名字会在百姓口中代代相传。
我自己有想过如果洛清过世后上谥号会是什么呢?感觉刘备的谥号很适合她。昭烈,其德昭昭其行烈烈。不过看完这篇番外后,我突然觉得洛清应该不会在意谥号和身后名。到了生命最后,她应该又回到了那个心里只有小火卢子的洛清。
愿为出海月,不作归山云。 她们这辈子走完了许国这条路,到了最后归为自己应该还是会念着那些没看到的大山长河。想念身边只有对方的日子。
火凤之主这个称呼太酷了哈哈哈!
感谢长评,非常喜欢,非常感动!
来自重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