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柔情话《迷侠》

 

作者:牧云


    我喜欢看小说,最喜欢看的是武侠小说,真正能让我废寝忘食的看下去的书,大部分是武侠小说。一段时间来,我在网上逛来逛去到处找武侠小说看,选择的标准很简单,大约看十分钟,还有兴趣就继续往下看。迷系列我是几乎不眠不休的一路看完的,以前在网上看的武侠小说也有这么吸引我的,但从来没有说过话。当然,我心里很尊敬和感谢这些在网络上发表自己作品的人,可以让我经常能沉醉在自己喜欢的武侠世界里。但是除了感谢和尊敬,这套迷系列让我看完了以后还很想说说自己心里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因为想说出来,怕会说错什么,出于对作者的感谢和尊重,我又看了一遍。
    我喜欢看武侠小说,是因为什么呢?看了差不多二十年了,不久前我才感觉到,我喜欢的是武侠里的“侠骨柔情”,而一部真正吸引人的武侠小说里,侠骨与柔情两者缺一不可。迷侠与迷行,柔情多于侠骨,迷行写的是无风与荷衣的相爱、别离、怀念、重逢,迷侠更多的着墨之处在荷衣与无风从相遇相识到相爱相知的心路历程,其中还有无风心灵的成长之路。没有荷衣的心灵成长之路吗?我是这样觉得的:在无风与荷衣初相识的时候,荷衣已经心灵圆润成熟,而无风在心灵上还是个孩子。虽然无风那时候已名满天下、著作等身、地位崇高,爱慕崇敬他的人很多,而荷衣却只是一个刚刚出道没多久还不太出名的剑客。但是大家也应该看到,迷侠与迷行结束的时候,荷衣几乎没什么变化,还是原来那个荷衣,而无风已经改变了很多。而我觉得,两个人相爱要长久,必定要至少有一个人已经在心灵上成熟稳定,或者开始的时候都不成熟,但是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一起在相爱中成熟稳定起来。所以吴悠是不可能跟无风在一起的,因为她对无风是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和崇拜,不平等的两个人,恐怕没法长久的相知相爱吧。在心灵上,吴悠也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而荷衣的出现,又使吴悠失去了跟无风在心灵上一起或独自成长的机会。

    那么什么才算是心灵的圆润成熟呢?我能想到的最适合的词是自在自然,荷衣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而无风,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对于别人的怜悯和同情,以及帮助,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无意的还是恶意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抗拒,这给人的感觉就很不自在很不自然。他有好几次后悔自己做的重大决定,而那些决定在当初都是他那聪明到变态的脑子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后做出的自认为最正确的决定。比如不要孩子,后来还是要了;比如在“小江南”让荷衣离开自己,以为这才是自己能给荷衣最好的解决办法,后来又认识到自己错了去找荷衣,等等。这些事情,都是他的心灵在成长在改变所走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没有荷衣的帮助和包容,他一个人是走不过来,或者根本不会迈步去走的。吴悠就不可能给无风带来这些。自在自然的人,会让周围的人觉得轻松自在,荷衣就是这样一个人,哪怕她的仇人和对手,对她的感受也是一些仇人和对手正常自然的反应。而无风在故事开始的时候,经常会让人觉得别扭难堪、沉重压抑,到了迷行快结束的时候,他已经让人觉得轻松多了,因为在心灵上,他成熟长大了很多。

    无风在开始时候的不成熟,我觉得是源于他过于极端的自尊以及掩盖其下的极端自卑,自尊是因为他的天才和成就,残疾病痛又给他带来了自卑,这使得他无法坦然的面对这个世界。这些是可以体谅也应该得到体谅的,那些病痛和残疾带来的感受,非身受者不能体会。最能体谅包容他的人是荷衣,她的成熟圆润自在自然,使得无风对她打开了自己的心门,而荷衣的坦荡与自然,又使得他们之间的交往有了一个高度相差不多的起点,荷衣也很好的帮助他完成了从一个天才男孩到成熟男人的成长。当然,荷衣做什么只是因为自己的爱,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直到迷侠快结束的时候,无风对荷衣说:“我这只蜗牛,是不是已从壳子里爬出来了?”,这时候才标志着无风真正的成熟起来,这时候他才懂得,对于真心相爱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一起,未来的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福祸相依,荣辱与共,这才是成熟稳定的相爱。

    说完了柔情,再说说跟侠骨有关的想法,或者说是关于武侠这个命题有关的。有人说迷系列有古龙文风,我也觉得有点象。我感觉古龙成熟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酷”,人酷,酷得没边,武功、情节也很多耍酷的地方,迷系列跟古龙作品最象的地方恐怕就是酷了,比如无风,就是个酷得没边的家伙,荷衣也挺酷的,呵呵,比如她拦截三星三煞救无风的一段:“小小的茶亭里有一个小小的桌子,和一把小小的椅子。椅子上坐着一个小个头的红衣女人。
    红衣女人有一张涂着红红的嘴唇,十指纤纤,染着红红的凤仙花汁。她的长发用一根鲜红的丝带束着,却是黑油油地。
    女人一双修长光洁的腿,便斜搁在桌上,鲜红的长裙若有若无从腿边滑落,露出一双雪白的玉足,“格拉,格拉”,足指上吊着的两个木屐悠闲地碰撞着。
    履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这一双柔嫩纤细的双足,男人看了,未免会有些发痴。
    涂着凤仙花汁的手上,拿着的是一个红色的陶壶,陶壶的旁边,放着几个红色的小茶杯,茶烟细细,在二月的天气中凝成一条直线。
    “哪一位想要红茶?请便。”女人懒洋洋地浅啜了一口。长长的睫毛微微一挑,眼光流转,秋波明媚,娇滴滴如新荷出水,俏生生如雨打梨花。”

    我看到这里,脑袋里面就是:“咕隆!”一声大响。
    但也有人说迷系列有金庸文风。我感觉象金庸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开头,开篇很平淡,金庸先生的书大多开篇简单而平淡。二就是写到关于中医中药的时候,写得非常专业,看得我头晕,到后来有这些段就跳过去不看,又觉得人家真不是盖的,一派学识渊博的大家风范!这就很象金庸先生的文风了。比如金庸先生写一些奇人异士以棋、书、画等等技艺溶入武功,或者论及佛经禅理。我当时就想,以后亲朋戚友有什么疑难杂症要看中医吃中药,是不是先把病情症状写好到这里来请教一番,讨个方子?

    最后再说说迷系列里三个让我看的时候感觉有点别扭的地方,一个就是上面引述的荷衣拦截三星三煞救无风的出场的这一段,这种香艳和出位的打扮,感觉上好象跟荷衣原来的性格处事有点不符,过于突冗。是不是作者写这段的这一天正好想自己这么打扮一下,或者一直想这么打扮一下又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这么把荷衣打扮着出场了?

    第二个是关于武当龙门派心意门铁风道长和他的徒弟木玄虚那件事的结局。铁风被唐潜与捕快叶临风击毙,武当的元老以及《武林快报》的主编焚斋先生为了武当名门正派的颜面,意图把铁风的恶行及他的死因压而不公之于众,唐潜不愿屈从,找无风想办法要还木玄虚一个公道,无风出主意道:“这个并不困难。我们只需将此事的经过写个贴子,署上你、我和叶临安的名字,再找几个刻工将它印个几万份,广为散发即可。焚斋就算是想封住消息,也是无可奈何。你只要找个有钱人替你出了这笔费用就好。”,并答应出钱办这件事。此后书中关于此事再无交代。第二遍看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一章后缺了一章,后面在四面无风里找到了补的迷行第二十章,这一章跟初版前后脱节,冲突之处颇多,恐怕是作者贴错了?而且也没有交代木玄虚一事的下文。在一部书中,有些事本不用交代的那么清楚,比如荷衣在唐门水牢中碰到的那个女囚,不知何人,不知名姓,她告诉荷衣,来救她的人已经死了,荷衣给她吃了一颗花生米,再去找无风。这个角色,有这样的描述,也就足够了,读起来也不会觉得别扭。但木玄虚一事在迷行中延续了四个章节,就按上面那样的结束,好象有点说不过去吧,是不是在原来写的第二十章中有这件事的后续?

    第三个地方是关于无风在荷衣“去世”后与荷衣重逢的那一段描写。在此之前,写了很多无风对荷衣的怀念,很多很多,摧人泪下。当我看到无风见到那个远处峭壁上一个山亭中的蓝衣人身影这一段时,相信读者诸君必定和我一样,当然想到这个人就是荷衣。这时候我忍不住停下来想了一想:无风会怎样见到她?然后才往下看。看到了他们见面以后,我当然感到欣慰,但又有些失望。看这一段的过程中,我想:无风要艰难的去到那山脚下了,结果他就艰难的去到那山脚下了;无风要艰难的爬那阶梯了,结果他就艰难的爬那阶梯了……不能说这一段写得不好,但相对于前面那么长、那么多、那么深的怀念来说,无风行走攀爬的艰难,在书中已经见过了多次,这样的再相见,其力度好象镇不住前面那样的一段思念。我看四面无风中贴出来的第二十章,又写了一种不同的两人重逢的方式,但还是觉得力度不够。

    总之,迷侠与迷行让我非常沉醉,读完之后,颇多感慨和想法,不能尽述,却想对作者说一声:谢谢!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