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地生产力200年发展随想

作者:lvelve

(本来这篇长评是想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地劝六姐再留个半年来发展长沙港水运的,好好为我家乡建设献策,结果搜资料东拉西扯开始思考买地生产力进度的问题,就有了下面这篇。)
其实我觉得买地世界再过200年,生产力发展也只能保证到跟现世国外19世纪同步,历史上的科技大爆炸其实是靠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军备竞赛快速催化的,一战之前的科技发展属于缓慢积淀期,18世纪一百年都在攒蓝条儿。所以我感觉买地发展其实没读者想得那么快,不然咋到现在还没有建房的钢筋生产,依然用的是竹筋,所以只能最多建二层小楼呢。
拿工业发展的基础,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石油来举例好了。世界使用石油,和简略提炼石油生产物是4世纪以前的中国人,老祖宗要吃盐,所以他们钻油井取油焚烧,蒸发盐卤制做食盐。石油这个词最早就出现在梦溪笔谈里了。古代波斯也有上层人用石油做药物和照明的记录。马可波罗的记录里也有描写过中东采油船,每日可以采数百艘。古人也知道它好用,能量密度高,运输也方便hhh
现代石油的发展进程从18世纪中期开始,1846年发现提炼煤油的方法,1853年波兰开辟第一座现代油矿。186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其后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为了抢这个厂,武装夺取而展开的。而且直到19世纪初的石油工业发展也很缓慢,主要是做油灯的燃料,和汽油机燃料。因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发明到了1883和1897,世纪末才发明出来,转化为产品量产,市场铺开也要时间,路面硬化也要时间。唐顿庄园大姐夫不就是因为路太差+开车开小差才出车祸死的嘛,那会儿都是一战后二战前了。
买地技术创新到了什么程度呢?两晋的古人能钻井1000米,用竹竿取油,咱16世纪的买地能到啥程度?开采之后第一步是分离油和气,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多种)及合成材料等 (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油、气、水、泥沙的分离机装置就是个很复杂的东西,现代可能很简单,但是到古人那我暂时没想出来用什么材料替换来实现,瓷吗?中科院力学所公号上有个油气水混合液的重力分离装置剖面图,我没想出来在16世纪除非用灵石合金玩赛博朋克还能怎么搞……
然后那些有机化学品乙烯、丙烯、醇、硝基化合物什么的,实验器材起码得上各种玻璃瓶子试管铁支架啥的,玻璃产品能制作,但以目前高炉炼铁还无法实现的情况看,粗钢筋都没有,细铁支架批量生产难。但是私人定制应该可以,总不会比做青铜器和铁剑更难了。这些提炼不出来,无法储存和批量转化,下一步的工业品制作就没法弄。不过乙烯和硝基化合物是可以做炸药的,不知道叙州的人才是咋diy出来的,好奇。
高分子化学品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塑料、合成橡胶这些都是20世纪初专利申报、开始生产,40年代初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是不是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晚?从1846到1940差不多100年,蓝条儿才算攒完,对现代工业化的推动才开始摧拉枯朽般往前。
代到16世纪,我觉得把北至西伯利亚、西至里海达姆甘(古丝绸之路起名“和椟城”,今德黑兰旁边一点儿,再往西就没有汉名城市了)、东至根室海峡(北海道)、南至斯图尔特岛(新西兰)都买化所有,让白人、土著人、中东人都过上和羊城港老百姓一样的好日子。普惠教育、农业发展和经济水平,水泥地、水泥屋、高产粮、大灯泡、冬天看仙戏、夏天听画本儿、五年一次运动会、十年一次发展计划,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么大的一片地,要王化归附、实权统治、精细治理、人心向买、民族大融合,没个250到300年搞不定的。
而且高产量目前买地是靠育种,还有一个东西,化肥也很重要,但是文中没有提,所以还是默认用的传统农家肥方法,包括畜禽粪便、人粪尿、草木灰以及农作物秸秆堆沤物。现代化肥工业是从1908年开始的,合成氨的实验成功,第二年申请专利,第三年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合成氨试验工厂,1913年建立了工业规模的合成氨工厂,年产量为7000吨。
所以如果想要实控那么大的疆域,首先要养那么多人口去占了同化。有资料算过到2000年时,合成氮肥带来的集约化农业体系使第三世界国家相比传统的农业体系多养活了23亿人口。明末人口1.2亿-2亿,明末清初混战50年,清初大概9700万-1亿,300年繁衍到4亿人,再照这地界摊出去,多少得整个15亿汉人主体民族才够站得住地盘。
所以到了1840年左右,也就是原鸦片战争那年,或者到1900年,读条时间足够长,科技大爆发,才有可能。至于三峡大坝,这个涉及到建筑、力学那些,我觉得买地起码要过个150年才能在支系水域搞成青春版,P系列还得再过100年,到18世纪中期还差不多,旗舰mate系列得到19世纪了。比如那些个200米水下逐渐加深排开的泄洪孔洞,这玩意得用啥做?还那么深,又长,又要保证承压。
还有混凝土设计对耐久性和强度要求是并重的,以及还要满足抗渗、抗,冻、抗裂、抗冲磨、抗碳化、抗侵蚀性及防止碱骨料反应等耐久性方面的要求,网上能搜到对混泥土各个标号的要求指标,极限拉伸值、水胶比这些,也和石油所产的精细化工产品有关,包含农药、医药、染料、颜料,涂料、胶粘剂(重点)、化学试剂、香料、食品与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等。
目前买地还只能修路(国道)建房(竹筋2层),到三峡大坝这种水平的水泥要求还早得很,与冶铁、机械、石油化工的发展也相辅相成。不知道六姐的码头有没有三一重工和徐工集团的货在,不然修大坝的混泥土浇筑系统需要用塔带机、顶带机、供料线、拌和楼、输送机、给料系统组合,从木轮单车开始仿制到重工机械复刻,准备好200年读条吧。
查完资料有点感慨,本来我作为保守党,就是那种觉得激进派不够激进的传统法家保守党,觉得六姐30年推平敏朝,50年占满东南亚,80年和英吉利在美洲大陆和澳洲划个道,150年买字赤旗插遍寰宇。目前文章中主要还是写的人才不够的问题,科技树攀登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只有侧面描写开了个头,出台了民间资本投资的文件,后续还没出来。
所以,我想啊,六姐穿越到那碗水的时间线上泛起的涟漪,堪称蚂蚁拉高铁头,很多人、事、进度、方向,还真不像玩文明6一样,由她说了算。激情输出评论,很嗨想要一步迈向四个现代化,再真正由一个想法开始查资料推演细节,就会发现人类历史的进程近300年已经算很快的了,不容易啊……
ps.我觉得我划的这个疆域没啥问题,很保守的自古以来了。北边西伯利亚随着向狗獾家称臣的野人女金地界儿划过来了,东边李魁芝去占黄金地了,南边郑家带着黄秀妹船长探索袋鼠岛,西边古丝绸之路有汉名城市这个最西头的城当年肯定是归西域都护府管的(路线往西还有,没完,但是不是汉名了)。罗刹国能有这么大的地界儿(地图上一洲一洲拉过去看大得吓人),咱买也得有,也管的住。没啥好担心的,事在人为。
34
来自湖南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罂娆  发表时间:2023-11-16 17:19:52
打个卡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啊刘  发表时间:2023-11-16 17:29:45
第一句话我就不是特别统一,现在买活时间是当代世界1640年左右,在有外挂的情况,怎么可能再发展200年才是国外19世纪同步呢?1630+200=1830,如果按照你的推断,相当于没有科技外挂的国外,太慢了。
17
来自山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lvelve  发表时间:2023-11-16 17:33:21
本来我觉得应该要300年+,考虑到有挂加速,本土化复刻不出来可以掏港口原装货先干着,才写的200年+。全文论述的就是这个问题,真就得这么久。
3
来自湖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啊刘  发表时间:2023-11-16 17:34:05
第二,历史上的科技大爆炸其实是靠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军备竞赛快速催化的,一战之前的科技发展属于缓慢积淀期,18世纪一百年都在攒蓝条儿。是真实的,但是现在六姐带的资料里有整个基础科学的资料,相当于这一部分节省了,基础科学发展节约了至少四百年,这还是历史同期有技术封锁和没有信息扩散的结果,只能发展的更快。
9
来自山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啊刘  发表时间:2023-11-16 17:38:20
第三,清朝同期比明朝实际是落后了,所以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六姐出兵占领许县应该同期对比1840年鸦片战争,其实书里有的地方对比的很清楚,小皇帝和锦衣卫田任丘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同时期的洋务运动。
11
来自山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啊刘  发表时间:2023-11-16 17:47:30
第四,明末人口才一亿出头,清末人口四万多,人口因素实际是船小好调头,人均可支配资源要多,更何况还有南洋补血,现在的资源同期比清末要干的多,唯一比较难得反而是民族大融合。这也是我觉得清朝唯一做的好的地方,通过三百年的同化,东北关外,蒙古,新疆,西藏,是国人都认同的,国土不仅仅是汉地两京十三省,这个书里给出了她自己的解决路径就是迷信,知识教同化各土番。
8
来自山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7楼] 网友:lvelve  发表时间:2023-11-16 17:55:27
城市建设1.0、基建1.0、农业1.0、工业1.0全疆域铺开要时间,本土科技树不攒读条,不爆炸一波(爆炸也要算时间),哪里可能升级2.0(全国脱贫也是建国60年以后才开始启动)。更重要的是,产品量产应用也要时间,就算按960万平方公里来操作都很难的。
举个例子,星球大战计划那会儿,苏联先发制人上卫星,美国受压力很大,开始在NASA搞科研+军工生产一体化,大量拨款,一开始自研也跟不上。后来翻当时的美国知网,才发现要用的技术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有科学家写过论文了,但是当时没有搜索引擎,也没产品化,就没人搭理留在刊物里了。如果没有星球大战,没有这个意外推动美国举国之力拿10%预算来投入,世界线和科技树能到哪儿?你想想看。
科研、实验、突破、申请专利、购买专利、(有必要)量产、打动市场、全面铺开,这中间每个环节都可能掉链子,然后就卡住了进程。每个环节到下个环节的过程都要很长时间,不是每个世界级的科研成果都能落地的,更别提市场买账了。十年前的网游bl就有写体感仓,这不是到现在库克和小扎连个眼镜VR都没做出好产品嘛……2w多还建模难看,戴久了头晕,忒重,谁要买啊。
4
来自湖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8楼] 网友:啊刘  发表时间:2023-11-16 17:55:47
第五,实际上,如果是我安排六姐的事业线和同期大陆发展史的话,我对比的是cpc,六姐十三四岁出场,夺取临县是cpc刚成立,那么在降维打击实力碾压的情况下,28年肯定能夺取全国政权吧。那个时候六姐也才40左右,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内除了几个大城市其余不都是大农村吗?对比现在的买活军境内和敏朝境内,感觉也差不多。除了民众对自由民主没有这么深入人心,硬件我觉得差不多。
4
来自山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9楼] 网友:lvelve  发表时间:2023-11-16 18:10:03
建议你回去读一下680-683章秦紫素面临的困难,其他的我已经回答完了。
知道光刻机的原理和造出光刻机、量产光刻机、市场买单是四件事,从2001年奔腾130nm到最近几年的12nm、7nm、4nm芯片,你觉得中国搞定又要多少年?别是湾岛收复,台积电变国央企才行吧hhh
1
来自湖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0楼] 网友:啊刘  发表时间:2023-11-16 18:33:45
我懂你的意思,就是仅仅有基础理论知识是不行的,从基础科技到应用科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假设现在给非洲原始部落一本光刻机的制造指南,他也不可能制造出芯片,需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以及技术人才的储备。但是这个是可以解决的,都是可以在发展中进行滚雪球的,实际上,从我们身边40年的改革发展史就可以看得出来,改革开放前的农村,是不是大部分地区都经常断水断电?仅仅有羊肠小肚,但是国家支援大规模的开发发展,也就是三四十年的时间就成了现在。
实际上,有些讨论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一两年,作者就基本上能够写到相对应的情节和时间线了。
4
来自山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1楼] 网友:lvelve  发表时间:2023-11-16 18:50:15
补充一个例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定律。
1866年,孟德尔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遗憾的是,这一重要成果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一直沉寂了30多年。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他们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察,并且认识到孟德尔提出的理论的重要意义。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改为基因,并提出表现性和基因型的概念。
你们觉得这就开始用在农业上了吗?没有,先被美国人拿去搞“劣等人种清洗计划”了,而且民众还很支持哦。报纸上各种鼓吹,让民众“猎巫”,举报有智力障碍、精神恍惚、有疤、有残疾等人,由jc送去收容所。甚至还包括了被抓走的女人生下的孩子,默认逻辑是“恶魔遗传恶魔”。在美国搞得轰轰烈烈颇有成果,猎巫死了很多人之后,这个计划由科学界和政治界传到了英、德。小胡子颇受启发,才开始针对犹太人搞有理有据的种族灭绝。这段内容在《基因论》有。
二战后这个遗传定律在农业上起效是什么时候?是袁嗲1960年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尝试产生杂交品种。这个时候国内科学政治化,信的是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因此袁嗲的学术受到打压。等到1975年,全国多地实验成功,次年,杂交水稻成功推广,这又过去了16年。
从1866年孟德尔论文发表到1976年在农业上的真正应用推广,花了110年,再到2020年海水稻成功,又是44年过去。154年的时间,一项科学成果落地的时间,中间经历了一战二战冷战改开,它能被发现、接力,就已经很不错了。想想那么多学术成果,我觉得肯定有同样牛的,但是还没人用起来。
世界前进的动力从来就不是科学技术,是人的能力。就像管住嘴迈开腿就能瘦,人人都知道,真的能坚持的有几个,能坚持1年养成运动习惯的有几个?我也很好奇秦紫素道长什么时候学会《中学化学2、3》,兴许在买活时间线,发现三体水滴技术的历史重担就在她身上了,万一她放弃了不学了开摆,水滴技术现世就又要延后500年hhh
6
来自湖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2楼] 网友:lvelve  发表时间:2023-11-16 19:17:43
我猜你肯定跳过了石油的部分和化肥的部分没看,国家援建贫困乡村是基于东部城市工业现代化已经完成,财政储备和人才储备都够了才能实现的。现在买活还没有,还早得很,买活连最基本的工业器械设备和技术人才培训都没有开始。
我国最早也是从苏联买,引进专家,后来交恶才自研。但是不会的东西就是不会,没有外力帮助打基础就是0,无从下手。两弹一星你试试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他们那批人不回国看看,啥时候才能搞得出来?有了核能力以后也不代表能搞核电站,这是不同的应用领域,不会就是不会。
中国第一座核电站大亚湾也是1978年跟法国人买,签合同要求把技术人员和工人培训、全套知识体系转移包进去,从1987开工建设到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中国人是每个步骤都跟法国人学,学徒制那种刻苦法,才学会的。后来才有了中国给非洲国家修类似项目的基础。也有了中国近些年要再修核电站,招标优先法国的原因。这段故事可以看大亚湾纪录片。
要想实现你说的举全国之力支援建设,先把高炉炼铁整出来吧。没铁、没石油带来的化学制品、没化肥,甭想了。
我记得看过一个纪录片讲中国的第一个炼钢高炉厂,那还是洋务运动时期爱国商人攒钱跟国外买的设备,后来北洋接手过、国民党接手过、日本人接手过,他们撤退的时候还刻意铁水凝固破坏设备,红军废了很大功夫才修补好继续用,这个厂给抗战、解放战争提供了很大帮助。后来建国后这个厂也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之后并入了鞍钢还是哪儿来着,设备太老就没用了。
买地现在啥设备都要本土化,没地方买,也没人帮忙,更没师傅教,啥都要自己先学会了再复刻,哪有那么简单。技术人员也是,拿一本法语的戴森吸尘器说明书给你,你看得懂?你让这些16世纪土著自己拆装研究?自己造出来?能200年搞得出来就不错了。
2
来自湖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3楼] 网友:lvelve  发表时间:2023-11-16 19:25:19
中国扶贫相当于现在中国援非,懂吗?自己从练气到飞升一套流程搞完了,再来帮同门从练气开始练级,帮同门开挂。自己没有飞升之前,帮不了多少,帮了还要自家东挪西凑;自己飞升以后,帮同门开挂就跟过年给老人长辈红包似的,完全不出血。能是一个量级的事儿吗?买活现在只有羊城港和云县算是筑基了,其他地方才刚开始练气。早得很。
2
来自湖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4楼] 网友:lvelve  发表时间:2023-11-16 20:43:55
1640年到2023只有383年,还没400年呢。按我查的资料来看,六姐穿越的涟漪最多最多能推动科技进步提前183年,也就是1840年实现本世界线西方1970年左右的生活水平,如果中间没有战乱意外的话。这还是理想状态下,更可能是只能缩短81年(也就是1840到1921这段屈辱内耗挨打期蝴蝶掉,19世纪20年代是工业化基础技术都稳定铺开了的黄金时间),还是要300年才能到2020的水平。
但是能不能工业化水平到1970年水平,不知道,这要看买地人才努不努力了。修条路,请六姐把港口的挖掘机拿出来挖也是修成,本地花100年自研,一个零件一个螺丝的复刻造挖掘机也是修成,从工业化的本质上来说,两者差得根本不是一码事。做保三争二计划吧!六姐!
2
来自湖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5楼] 网友:不夏月  发表时间:2023-11-16 21:23:22
姐妹博学!你提到的资料正是我最近想看的,但都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搜,能不能给指个路呢?感谢!(不想做伸手怪,姐妹如果愿意分享的话)
来自美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6楼] 网友:魂与体  发表时间:2023-11-17 08:54:37
楼主,高炉炼铁好像已经有在实验,我记得谢双瑶在二十出头就已经布置下这个任务了,还有氨肥的问题,也是在这之后没两年也开始布置任务了,我忘了是哪一章,有提过一嘴。你也说了基础科学理论转化应用科学困难,但是前人转化是方向不明确,效果不知道,问题不预知,相当于两眼一抹黑。可买活军什么都知道,要的只是复现,他们不用做大量的无用功,也不会害怕无结果,他们要做的是做别人做过的事,这件事不容易,但也不困难。至少没你想的困难,为什么呢?因为电力!很多科研的东西在电这种能量的催化和介入下,与以往传统的化石能源,也就是从煤——气——石油的催化是不一样的效果,谢双瑶的可能性和偶然性比已发生历史要造成的改变还要大,你忽略了电气时代相比燃气时代对人、社会的改变,当然我对此有担心,我认为这某种程度上是生产力跃进,很可能导致新的不预知后果。比方说乱改电线,乱牵电线,盗取,崇拜之类的,但是相比起这些弊端,相比起电给人,给社会带来的改变,利益,不值一提。
5
来自湖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7楼] 网友:lvelve  发表时间:2023-11-17 15:09:34
15楼:资料你指的哪个方面的资料?有一些是现查的,有一些是以前看过的内容。现查主要靠提问。
16楼:高炉炼铁这个算是我的领域了,我有亲戚在钢铁央企当过厂长,而且国内几个大厂宝钢、鞍钢、武钢等拍摄过纪录片的,我都看过,所以对建国后的钢铁企业发展进程有了解。
建国之后的炼钢设备主要来源有几种:洋务运动时期跟国外买的、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执政期爱国商人引进的、外国商人包括日商在国内投资的、列强占区/租界/包括日占区日政府建的、苏联老大哥援建的。这些设备和厂子几经易手,老的也有80多岁了,年轻的也有20-30岁,基本上都存在被故意破坏,不能用了的情况。
从红军起到建国后,对这些资产我方一直以来的方式就是修修补补再用,自己造非常少。一来是技术人才少,二来是没钱,人和钱都要用到对敌安全的刀刃上去。生产这方面顾不上,只能秉持着大量从军队培训手工DIY师傅,重点看个人悟性,糙点就糙点,能用就行。
这就是穿越必带三大神书:《赤脚医生手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当时主流的原因,而且最迟到95前的父辈,基本都能上手做点东西。?
那个年代爱国华侨和华商想要回乡投资,工业方面都不会给他们插手的机会,主要是教育、捐钱、修路、建厂(副食品、轻工业居多)。
所以直到80年代,我亲戚当厂长的央企用的炼铁设备都是跟德国高价买的淘汰产品,人家报废了才肯卖给我们。有一些设备不太会用/不好用,德国人不管售后,请的是日本专家来培训,一来就来了一队人,小日子还很守规矩,列队上下车、进宾馆什么的。过了很多年亲戚还在饭桌上感叹过。
所以我可以说,香香在买活提过高炉炼铁的实验,这个是能做的,但是想要实现到1970年已经比较现代化的工业形态,没150年搞不出来,搞出来了还要再花50年去全国推广。而且直接跳过蒸汽时代跑步进入电力时代这不现实。发电要么用水力要么用核能要么用太阳能,长评里我已经写过了三峡大坝和石油,设备做不出来,相应质量要求的产品(比如水泥、胶合剂)也做不出来。
我查了一下从汉武帝时代的钢铁冶炼到现代钢铁工业开端对比,你就明白了。
河南南阳瓦房庄发掘出过的汉代冶铁遗址,有熔炉9座,炒钢炉8座,锻炉1座,还使用了热鼓风炉,可以说直到17世纪,都是我国冶铁技术领先世界。遗憾的是从公元前到17世纪,进步不大,当时的炼炉大概占地6.5个平方,高度3-4m。形态跟景德镇的瓷窑差不多,一个村镇里一个一个的这种。打匈奴的铁器和农具设备都是靠人工手搓做的。
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是先在17世纪初解决煤炭脱硫的技术问题,1784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应用上高炉的鼓风动力,1828年又发明了热风炉,用预热的空气节省一半燃料,获得了更高的炉温,无烟煤也可以直接用作燃料之后,年产数百吨的高炉才终于将工业革命推上了高潮。
从3-4m高的炉子到百米高炉的过程,西方花了128年,我国靠捡破烂+变废为宝玩出花都花了50年,你觉得16世纪土著拿了天书开挂能推进快多少?
钢铁冶炼本来就有一整套衔接紧密的完整产业,铁矿要化成铁水从高炉下方流出,再继续灌入转炉,吹入纯氧,使碳、磷、硫氧化后逸出,并根据需要加入镍、铬等元素,产生成分精确的钢水,然后注入模子冷却,制成各种性能的钢材。最后在1100℃的温度下压制出钢板、钢条、钢锭、钢丝等等形状,分送到现代工业的每一个领域,最终支撑起整个现代文明。
钢的熔点是1500摄氏度,什么样的模具能装得了?先秦两汉是直接钢水落地上了,现代钢企是加了很多复合元素制作模具,这个复合元素你觉得16世纪土著分解得出来吗?而且目前最基础的钢筋都做不出,辊压设备那些怎么办?从港口空间直接搬一套过来吗?然后坚持用个200年直到能复刻?
还有,现代钢材是有型号的,有的较软有的较脆,跟配方有关系。国内每个钢企都有研发精确配方,制造性能最优异的钢铁,或者说客户定制要求的钢材,配方和客户是现代工业经济文明最硬核的较量,毕竟钢材价格非常非常非常便宜,还有生产一吨亏一半的时候。
配方要用的材料,16世纪弄得出吗?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都是到了1869年门捷列夫才初步搞出来,也就是说全球普及推广也花了起码10-20年,然后才到了洋务运动时期,1890年清政府向英国采购3吨酸性炼钢平炉,建设江南制造局炼钢厂,以及同年张之洞建设的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生产的钢轨到现在在全国铁路上还有发现在服役的,辊压设备、车床什么的,也都是跟国外买的,16世纪买地跟谁买?还不是得自研,这又是另一个科研项目了。两个组的成果能同步吗?都如期出来了,能互相组合搭的上吗?这些都需要时间。
最后你说的电力问题,再次提醒,我论证过了现阶段指望三峡大坝是不现实的,第一它设备供应链做不出来,第二它应该是整个工业体系都升级到至少3.0且打通之后再做的事,也就是买地至少要过200年再做。我国是1994年才开始建的,已经工业全通升级到了5.0且全国产能略有过剩的情况下,才开始的。
就算六姐80岁了,买地17世纪了,三峡都不能搞,先从修水库开始行不行?再在支系水域修个小的练手行不行?这么大体量的工程,要做就一定要稳妥安全,不能搞出诺尔切贝利,不然对民心政权是很大打击。
历史进程是人民和英雄一起推动的,有ssr和六姐的港口空间也不够,产业工人、技术工人的培养需要很长时间,这还得跟打天下相辅相成配合着来。打下来、吃饱饭、分田+工作、扫盲……哪个事儿不花时间,按照我给六姐设计的疆域版图,70-80年打不完,虽然有黄台吉去给欧洲人一点点小小的东亚震撼,唤醒血液里的成吉思汗恐惧了,占了里海马德里也得花他们老艾家三代人时间。
说起扫盲,我还去查了一下,我国扫盲运动第一阶段是1952-1960,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2001年的数据,是花了50年,文盲率从开国80%降至6.72%。扫除文盲的标准是识字班毕业,也就是买地的小学一年级水平。
到产业工人的程度,也得逐步逐批来,1950年我国第一所技工学校诞生,到1959年全国开设744所学校(中间有苏联帮助),在校生28万人,毕业生19万人,这里花了10年时间。而这也是杯水车薪,47万人不说960万平方公里吧,光是摊到长江以南,就洒洒水没了。
不能着急,不能跃进,不能过分乐观。1640距今383年,保三奔二已经很不错了,保300年提速了83年,避免了清末快1个世纪的屈辱史;奔二少了183年,相当于1840鸦片战争之后的历史都没了。而且200年占南洋、打女金、改朝换代、纳西伯利亚和北海道、收复唐丢掉的西域都护府,还把另一个时间线上的人民带过上初步现代化的好日子,KPI已经是猫嗲和列宁嗲嗲的两倍了。慈父高低都要给六姐嘱咐一句别过劳,注意身体啊doge
ps.稳妥一点,先蒸汽机再内燃机,再到电力。别一口吃个胖子,大气式蒸汽机是1705年发明的,1765年到1790年瓦特搞了一堆发明,最终搞出了工业用蒸汽机,然后100年就在采矿、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内燃机最早是用火药爆炸活取动力,1794年才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概念方案,1860年靠模仿蒸汽机的结构,才设计制造出第一台实用内燃煤气机。1906年爱迪生改用钨丝做电灯泡丝,成本降价、经久耐用经过市场检验后,才推广开大量用电。
这个进阶差不多就是80年一个代际,按照买地现在1640年来算,打五折40年一个代际,蒸汽机到内燃机是2代80年,就到了1720,买地居民过上了现代西方1860年的生活。很不错了。再花80年解决三峡大坝电力问题,1800年买地经济发达地区进入电力时代,过上美国人19世纪初的好日子。再来个40-50年,电脑发明出来,芯片发明出来,全国先富带动后富,全疆域实现美国1970年的生活。这才是合理的进程。
1
来自湖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8楼] 网友:lvelve  发表时间:2023-11-17 15:24:07
好像给ls2位的回复被抽掉了,我重新发长评2吧
1
来自湖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9楼] 网友:大橙子怪兽  发表时间:2023-11-23 00:50:58
大佬!
2
来自内蒙古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0楼] 网友:团仔  发表时间:2023-11-23 07:57:59
好厉害,但是我觉得到19世纪太慢了,应该能到20世纪。虽然科技发展大爆炸是因为世界大战没错。但是六姐有很多理论啊,虽然从理论到实践很难。但是这条路六姐已经看过一遍,或者资料里面有收集过一遍,那样的复刻会简单很多。
而且18-19世纪攒蓝条的时候,是各种思想大爆发,但是谁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理论到实践速度慢,是因为需要大量的试错。但是六姐的金手指,恰好大大缩减了试错的成本!这里就能节省很多时间了,虽然真的落地还是需要很多实验,但这是10和10000的试错成本之间差距
!还有一点就是,你低估了天才的能力。在历史上几乎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们都能把科技大发展成这样,现在有了更好的理论支撑,明确的实验方向,这群天才真的还需要这么久的时间去试错,去研究吗?
我觉得你说的19世纪真的太慢了,应该是能达到20世纪左右的水平
3
来自荷兰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1楼] 网友:淡季  发表时间:2023-11-26 23:32:09
顶有意思的讨论
来自浙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2楼] 网友:东风十二阑  发表时间:2024-01-05 11:26:30
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啊。就算天才再怎么厉害,他们的观念没有相匹配的技术、工人等一系列资源,都是不可能落地的。印度有个天才数学家,二三十岁就能搞明白老专家搞不明白的数学难题,他死之前还留下写满未知定理公式的草稿纸。可他死了之后,就没有人看得懂他写的公式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现在,人们才勉强破解出一个公式,认为这个公式和宇宙黑洞有关,然而这个公式到底怎么落实到现实,依旧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买活
  • 所评章节:904
  • 文章作者:御井烹香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23-11-16 17: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