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朝君体也相同

作者:苏。

本来我想专门写一篇关于这文里的臣子形象的。最终没有这样写。因为发现我知识有限。做不了太深刻的评析。所以算了。就乱七八糟地说说吧。
一、父女之误解
说说此文的第一视觉问题。
此文让很多苏轼的fans诟病的地方是。以第一女主角为视觉。以苏氏三父子为原型。第一女主角对她爹颇有微词这点令许多人不能接受。
我一开始不觉得。但是重读此文的时候。觉得。清月对林泓和林恬儿的微词有失偏颇。太激烈了一些。也不是很多。就是几处地方如果表达的更委婉些就好了。但是我是赞同大大这样写的。
之所以赞同是因为。第一。此文不是苏轼传。不是历史传记。文学人物的塑造本来就是可以架空多人人格的。第二。此文是穿越。清月一开始并没有融入这个世界。她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身边的人的。以至于她开始时对祖父的偏见。对母亲的不够体贴。以及对舅舅一家的亲近。因为舅舅的闲散舅妈的明达表哥的平易近人都比较有现代人的作风自然让清月一开始比较亲近的反而是他们。第三。清月直到5、6岁才和林泓接触。彼时她刚刚融入这个世界。彼时她刚刚在祖父那里找到亲情的纽带感。彼时她连着失去两个最亲的人。清月的前世顺畅得只有那个意外的车祸。可见她受的打击有多大。加之前面对林泓的潜藏的偏见。连着那时的怨恨一起爆发。对林泓林恬儿有意见是很正常的。只是她作为一个女儿。个别言辞上(指清月的思想活动)还是激烈了些。
然而经过十年的排解。及至后来的相处。清月最终是谅解了林泓。也一改她之前避世的态度。最后剩下的。便是当事人无可挽回的遗憾了。
所谓崔林言事。此文其实颇有回忆录的味道。回忆录自然是主观的。以至林泓的形象其实有些模糊。说起来清月和林泓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也没有几年。他们之间的误解便仿佛是注定了。这是他们父女的羁绊。或者这样才是生活。我们。也一直是以自己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的。不管是领悟了什么。还是新了解了什么。也依然还是自己的视觉。。真象即乱象。
二、他朝君体也相同
长评的题目借用了最后一章的标题——他朝君体也相同。这个句子单独来看颇有另一番味道。以我个人的理解。读着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感悟。
大大笔下。大致从三个角度描摹了那个书生意气勃发的时代。才华。政治修为。品格。这三者。才华构筑了一个风华盛世。政治修为交织成一个国家、许多家族和无数人的跌宕命运。而品格则铺就了一曲“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
此文中的政治正正可以用一个词“乱象”来形容。我个人对政治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透彻。所以难以描述此文中的政治概貌和本质。以至到最后脑中只剩乱象的感慨。在我的理解里。此文中不论是保守派还是革新派。他们大多数还是身怀家国天下一身抱负的。在大多数读书人的眼中。仕途的意义便是一展才华忠君报国。于是。他们便在不同的政治立场和信仰里满身伤痕甘之如饴。我跳开这些纷争。最终看到他们的铮铮傲骨。
一把美髯。两分才气。三分傲气。五分庄严。这便是祖父。祖父可以说正是儒家忠君报国思想的典范。一生慷慨激昂。正是书生意气。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我不说他施恩不图报的品格。不说他慷慨赈灾的道义。不说他协理州政的公仆形象。只是他那摇头晃脑的吟诗。那刻板深硬的讲课。那缅怀君王时站起身来对着京城方向稽首而拜的举动。那和孙起云的深厚情谊。我便看到一个正统的正值文人和忠心臣子了。即使他也代表着一方阶层的利益。代表着一种政治立场。但是。他绝对当得起喊着“皇上……皇上,臣……”含恨而终的气节。
孙起云是一名干吏。真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中对他的正面描写不多。那五步一停的出殡场面感人万分。
说起来崔的前半部确是高潮迭起。孙起云出殡。祖父过世。清月理家。读起来每每震撼人心。呵~这是题外话。
而法家的代表人物无疑是革新派方严。中国古代儒家是正统。革新的往往信仰法家。这个说法不够严谨。不过大体上应该是这样。此文中方严的三不足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体现了法家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而他手底下的梁英才之言行正是扬法抑礼的实证。以及日后才被揭示的革新目的——兴兵正正体现了法家的霸道政治哲学。方严也是忠君爱国的。只是即使是现在。我们也难以融合儒家和法家的精华。而彼时儒法两家更是水火不容。但是那真真切切是他们的信仰。是他们的脊梁。于是祖父含恨而终。林泓抱憾亡妻。方严凄苦逝儿。在这些悲剧之下。那些个人言行。诸如祖父的高调抨击朝政。梁英才的严苛执法。。继而群臣之间的相互攻讦。革新的操之过切。。也让人们失去了指责的力气。究竟。他们心甘情愿在此间跌宕起伏。彼此。扣成彼此生命的一环又一环。
害羞。耿直。病弱。便是方愍这孩子给大家的印象。却不曾想。便是这样一个孩子。因着心中的坚持。因着自持的孝道。生生把好不容易捡回来的一条命给丢了。我们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还可以像由之一样。痛惜地责怪他实则活着承担责任更难。然而。触目惊心的死谏的事实。却让我们最终责怪不起来。最终只剩慨叹。究竟什么是生命。什么是责任。。
林泓人生最灰暗的时期。应该是乌台诗案那会儿了。士可杀不可辱。更何况是刑不上大夫的朝代。他一生仕途坎坷。也不过是。也想治国平天下罢了。
治国平天下。仿佛是符咒。决定了这些书生的宿命。杭州草庐内方愍劝慰由之科考尽心尽力。东南烟雨里由之早生华发却声名狼藉老母悲愤而亡。小银城中贺鸿飞一声哀嚎却是谁的悲鸣?大凉城一役后赵怡半生戎马却半生蹉跎。。清空朗日的青云原本逍遥。因着家风祖训。以身犯险。接过了免死金牌。也接下了之后无尽的风雨岁月。说到底。不论是逝去的祖父。孙起云。方愍。还是还活着的这些人。联系他们的。竟都是同一样东西。于是我想起番外潜渊龙吟啸九天中由之留给赵怡的“舍生取义为家国……佳人倾城再难有……今日吾躯归故里……他朝君体也相同……”。这几句诗竟不只是赵怡应验了。他们都一样。即使选择不同的路。最终都。殊途。同归。为着这山河家国。
三、人情世故
刚看此文时确实让我想到了红楼梦。特别是写到那些家长里短的时候。
大大很擅长拿捏人情。
祖父因疼惜康康体弱免了她晨昏定省。康康感激反而日日晨昏定省。人与人的礼仪丝毫不见马虎。
林李两家情谊深厚却依然礼尚往来。这在亲近之人之间便是体贴。
婶婶在京城管家自有长辈的风度。又不忘祖父遗训关键地方也不敢逾越。
尊者交代事情。纵是李玉华。严肃处也起立俯首洗耳恭听。一般仆从则下跪磕头。
大多穿越文喜欢主角宣扬人人平等。文中人物尊卑不分。然而这在古时是不可能的。彼时儒家宣扬礼制。王道以仁政治国。程朱理学尤未成形。人与人之间虽有阶级之分。也不乏各种肮脏阴私见不得光的事情。但也不是那么惨不忍睹。大大实际功力深厚。一番人事。一番言行。文字朴实无华人际关系却千姿百态。此文中仆人角色众多。祖父的贴身老仆老胡忠厚可靠。老管家陈管家安分干练。林娘谦恭周到。胡全谨小慎微。萱玉沉稳。蔻珠爽利。还有身份特殊的老黄随性可爱。实则他不是仆人。但他有仆人的谦逊。而林李两家对他则以宾客之礼朋友之义相待。余者。深有自知之明的虎子和燕语他们重情重义我就不说了。林雄林雄家的言行规矩我也不说了。我说此文朴实无华是因为。此文不似一般小说套路。奉香无知见天闹腾。也没有下毒这种手段。对清月也是又恨又怕。奉才不知眉眼高低不知天高地厚又仗势欺人其时贷苗一案也只是源于他的品行。而无什么下三滥的动作。盼夏是非不分只是附和他人。喜秋心机深沉但到底没翻身以前还不敢太明目张胆。余者如没有规矩的林泓杭州府邸看门人不给清月通报。年纪大的小厮赔罪也高明“这位姑娘莫急,这位小哥刚到府中,不大懂府中规矩,我这就给小姐送拜贴进去。”等等。人情世故阴谋算计。也不过人的一言一行。有的甚至只是阴差阳错。哪里有那么多真刀明枪呢?
除此以外。诸如跳梁小丑吕惠卿用的也只是言行手段。政治斗争也没有那些暗杀下药等等戏剧刺激情节。赵怡着人手持先帝遗旨喝道而行世人对此深信不疑可见天家威严。等等。小则家长里短。大则家国天下。此文人情与世故合情合理。比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朝代的人文风貌。
四、姐妹
林恬儿天真浪漫不谙世事实际是被林泓和名声宠出来的。林泓对女儿实际没有什么嫡庶之分。林恬儿娇憨可爱又承欢膝下。以林泓开朗不羁的性格。自然会宠爱有加。何况两人“臭味相投”。好的都是诗词这一口。自然感情亲切深厚。再加上林恬儿小小年纪就声名鹊起。又没有长辈正确引导。自然形成了这种不太懂事的作风和不谙世事的性格。
其实她也很可怜。我觉得她是想得到清月这个姐姐的疼爱的。奈何她情商上走不进清月的世界。清月实际上也拒绝了她的亲近。我觉得清月在林恬儿的问题上真是有所保留。不谈有没有结果。她并非没有余力去改变林恬儿。但她肯定没有尽力。婶婶毕竟太过严苛关系也比较疏远。以林恬儿的性情在心理上是难以接受婶婶的。林恬儿不是那种适合用规矩来教的孩子。但是或许姐妹间的影响实际更容易些。林恬儿也不是没有对清月敞开心扉。她之所以日日外出郊游实际上也是在这个家里除了父亲没有人真的去体贴她。而林泓又哪里能够解决她真正的问题呢。她也不过用她仅有的风光来麻痹自己的寂寞和凄苦罢了。
清月有自己的心结和底线。然而林恬儿又何其无辜。林恬儿无疑是奉香的代罪羔羊。然而也确实没有人真正用力拉她一把。事实便是。清月确实没有尽到长姐的责任。尽管她有她的理由。
最一无所有的人。竟是林恬儿。
五、母女
奉香和林恬儿不提也罢。但清月确实并不够体贴她母亲。彼时她们之间有着天然的母女亲情。康康很敬爱李玉卿。但是在才女名声的分歧上。康康并没有真正和她的母亲沟通。也真正没有给她母亲自信。我们可以看出李玉卿并不是一个豁达的人。她爱钻牛角尖。许是以前被保护得太好。过得太幸福。以至在林泓的问题上一直没有想开。但这不能怪她。舅妈那样明达的女子在古代是稀有的。更多的。是李玉卿这样的女子。温柔贤淑。也自伤自艾。我觉得她颇有林妹妹的性格。谁能说宝玉无情。谁能说林泓无情。所以。大家便能自林妹妹的悲剧中多少看到李玉卿的悲剧。
而我之前提到。彼时康康穿越而来。并不能很好地融入这个世界。加之康康病弱呆愣在前。李玉卿已经钻了牛角尖。后来受林恬儿刺激则言行更加偏颇。康康的表现比一般两三岁孩童要乖很多了。众人对李玉卿的宽解也只能做那么多。真正能给李玉卿信心的是康康。康康快刀斩乱麻表明自己的态度。却没有料到她母亲未必能够理解。是的。康康和李玉卿之间的隔阂就是无法真正体会和理解对方的心情。自然便少了沟通。少了沟通。以康康的低调。以李玉卿的偏执。自然就造成了李玉卿的底气不足和暗自神伤以至经不住最后的打击而风散湘云。但是不能否认她们之间母女感情深厚。只能说。错也是阴差阳错。
。。。。。。。。。嘎嘎。我是分割线。。。。。。。。。
大大。之前说过有空来敲篇无关爱情的长评。本来我打算只是写臣子的。但是觉得水平不够怕写不成长评。于是叽里呱啦写了这么长一条布。。嗯。。不知道大家看得下去不。。总之我很喜欢大大的文。也希望能让更多人的喜欢大大的文。哈哈哈~~~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0-04-02 17:03:37
谢谢你啦,四千字呢!我特意回复你了,谢谢!俺认真看了两遍的!
  • 评论文章:崔林言事
  • 所评章节:117
  • 文章作者:月雯儿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0-04-02 12: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