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大清女主—孝贞皇后》

作者:海瑶

长评支持。
咸丰帝是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死的,敬事房日记档有云:
“十七日卯时,大行皇帝殡天,敬事房传各等处摘缨子,随传自今日起皇后写皇太后,皇太子写皇上……随伺候万岁爷在大行皇帝前奠酒……【皇太后率琳贵太妃等】至灵前奠酒……。”
“十八日,敬事房首领丁传:【懿贵妃】亲封为皇太后。”【按:原档此处为“懿贵太妃”】
这里所谓皇太后即世人熟知的慈安,懿贵妃即慈禧。由这些记载可知二位太后之尊封有一日相差,而十七日慈安奠酒时竟无慈禧名,至翌十八日始“亲封为皇太后”。很显然地:在这二十四小时中,慈安太后与顾命大臣肃顺等对于如何尊懿贵妃为太后一节是颇犹豫的,但一经同治帝“亲封”,就没有话说了。这一最原始的记载是比清廷官书所谓同时尊称两宫太后的话较真实的。又吴庆坻《蕉廊脞录》卷一录有咸丰十一年随扈热河大臣寄京密札有云:“【风闻两宫不甚惬洽,所争在礼节细故。】”可见宫中当时确是另有文章。而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五日,两宫太后甫旋京师即拿办肃顺并予处死时宣布的罪状说:“肃顺……于传取应用物件,抗违不遵,并自请【分见两宫皇太后】,于召对时,词气之间,【互有抑扬】,意在构衅。”更可见当时真相。肃顺是咸丰朝的权臣,是与帝最接近的人,换言之:也是最能明了帝意向的人,如果帝是专宠慈禧,又母以子贵,肃顺又何至愚蠢地对于慈安、慈禧要互有抑扬呢?很显然地是咸丰帝生前对于慈禧有所不满,肃顺才敢如此希旨的;这一上谕是慈禧口谕廷臣遵照拟旨的,是最足以暴露当时真相和慈禧心理的。同时就我所见到的宫中御膳房档册,更有可为这上谕作注脚的:
“咸丰十年八月二十日,晚膳后,上交鹿二双计十八盘,膳上留用一盘,【赏皇后一盘,大阿哥大公主一盘】,钟郡王孚郡王头二个肉九盘,小太监一盘,随侍处首领奏事太监等五盘。”
“九月二十四日,锦州副都统跪进卤虾五瓶虾油小菜五瓶虾米五匣,奉朱笔【赏皇后卤虾一瓶虾油小菜一瓶,大阿哥大公主虾油小菜一瓶】,钦此。”
诸如此类的记载多不胜举,但前后很少发现有特别赏给懿贵妃的,最多也不过是与其他妃嫔一例受赏而已,而大阿哥(慈禧生)、大公主(慈安生)【按:大公主是丽妃所出】一切都是【平分秋色】,足见咸丰帝心目中并没有对这个儿子另眼相看。肃顺是总管内务府大臣,于这等处是“心中有数”的,对于慈安、慈禧“互有抑扬”又何足怪呢?但咸丰死后,母以子贵,幼帝已亲封生母为慈禧太后了,大权在握,就首除肃顺,从此好事我自为之,予取予求,谁还敢违抗呢?因此登上太后宝座不久,就忙着要这要那,敬事房日记有道: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储秀宫皇太后下茶房要去瓷茶盅四件。”
“同年月初五日,储秀宫下茶房要去瓷茶钟八件。”
“同年十二月初八日,银库郎中嵩林交进金筷子二双(每双重四两,九三金),金匙二把(每把重三两、九三金),银马杓二把(每把重十一两)。”
所谓储秀宫皇太后就是慈禧,这是在慈禧尊号未上之前宫中太监的习惯用语,又因这储秀宫属紫禁城的西六宫,故又称西太后,而慈安则居东六宫之钟粹宫,故又称东太后,或钟粹宫皇太后。敬事房日记档:“敬事房首领丁进安传写两位皇太后,尊为母后皇太后在前,圣母皇太后在后。”前后左右是有高下尊卑之分的,金银器皿虽可任意予求,但名分早定,慈禧虽欲强争,也是不可能的,无已,只有闷在心头待机发泄了。
我这里不打算探讨咸丰一双儿女的“平分秋色”,这谈起来又是长篇大论了。既然咸丰朝咸福宫在东西六宫的地位不比寻常,那么丽妃搬入咸福宫就不仅仅是后妃换寝宫这么简单的事情。前面说过,咸丰八年已经有皇帝在长春宫看戏的记录,九年长春宫改建成皇帝的又一理政场所。那么很可能八年的时候丽妃就经常在咸福宫伴驾了,只是咸丰还是觉得不方便,才在第二年让丽妃搬过来一块居住。吴先生也讲到,咸丰九、十年,皇帝多在咸福宫同道堂用膳。这么看来,同道堂内檐的“襄赞壸仪”匾额,实际上是咸丰写给丽妃的。咸丰朝与同道堂有关系的不是懿贵妃,而是丽妃。丽妃搬到咸丰寝宫,正符合慈禧的下联“端居宵旰早关怀”。话说慈禧的对联其实是对“襄赞壸仪”作了一个很好的注释。可以揣测下慈禧写这幅对联时的心情:皇上,当年是丽妃在你身边辅佐关怀你日夜操劳国事,今日还得我当朝辅助咱们的儿子处理国事啊。
咸丰十年十二月三十日午正,热河勤政殿
东边:皇后(头桌); 丽妃、祺嫔(二桌)
西边:懿贵妃、婉嫔(头桌);玟嫔、容贵人(二桌)
(所谓的所云慈禧最得宠,是慈禧自己在慈安死后,对身边的宫女、太监唠叨的。从咸丰晚期来看,明显宠爱丽妃,笔记也记载丽妃为宠妃。至于慈禧所云,只不过满足一下在旁人面前的虚荣感而已)????
孝贞和咸丰感情很好,清宫脉案里孝贞身体不大好,有闭、经的症状,不然哪轮到慈禧啊。慈禧家里幼时因为欠户部钱,很拮据,我觉得她要是男人当官,也是个贪官,就跟奕劻似的。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