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重发完整

作者:

本来按顺序是单个人物分析的,不过看了一篇报导后临时起意,说点题外话吧(也不尽然是,其实中心和这篇文还是有些关系的):看了5.7杭州飙车撞死人事件的筒子们可能更理解我在说啥(没看又好奇的可以将此语百度之)……
和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动力工具一样,汽车诞生后车祸自然是没有停过的,这起飙车案绝对算得上一石激起千层浪了,两天功夫网上早就炸了锅,众说纷纭,各个言论中,愤慨的有之(文西二路,谁为逝去的生命买单?),偏激的有之(那些二世祖怎么不都飙到去死),煽情的有之(高材生命丧车轮,你怎能无动于衷),讽刺的有之(只帮富人说话,人民币的好警察!),冷漠的有之(世间从来少公平,何不麻木过一生),令人心寒的亦有之(不就是撞死个人吗私了拉到),种种种种,不一而足。
无意去评论这是不是又一波仇富主义的热潮(事实上我认为很多人纠结于富家子二世祖云云绝对是有失偏颇了,难道普通人飙车撞死人还不当回事就不需要谴责了?浏览时看到一网友评论说什么如果是撞死小混混而不是高材生那绝对不值得可惜,我又无语一次。)
这个时候转而谈狄肯好像有点牵强,不过事实上我认为饭卡打着富奸致敬的旗号写出的“爆笑剧”隐含了许多更深层面的思考。比如对于狄肯这个种族的设定,无疑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乌托邦”——看官筒子们,你们是否注意过狄肯的社会结构?蜜蜂或者蚂蚁,这是人类熟知的具有高度组织社会性的动物,并且是典型的“利他主义社会”,狄肯整个种族就是一个蜂巢或蚁穴,尽管好战但内部绝对的团结,有单一的领袖,并且臣民绝对服从,这和蜂或蚁也是一致的。拿“撞死人”这件事来类比,蜂群或蚁群会毫不手软的杀死破坏秩序的个体,而且不会出现所谓的亲族说情现象(狄肯没有“走后门”这个词,十水的处决和迪尼的流放不问个人缘由,获罪都被视为理所当然且本人无上诉)。这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终极理想社会,但之所以说是理想,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还离它太过遥远,并且作为人类可能你也会质疑所谓的 共 产 主 义 是否真有实现的一天。
人类的历史上从来不乏同类相残,我们每一项先进的技术首先便是用于制造武器,我们引以为豪的跨时代意义的种种创举不是引发战争,便是服务于战争——当然,消灭的不过是我们的同类而已。在文明和正义的旗号下,巨大的利益,蓬勃的野心,尖锐的矛盾,狭窄的眼界,无妄的偏见,虚幻的信仰,碰撞起遍野尸骸,交织成漫天火光。历史写满了强者嚣张的狂狺,吞没了弱者无辜的悲鸣。
生命的宝贵在于它的非可再生性,恕我无法认同前面所述的关于人命不等价之言:或许从结果上看富人的命比穷人的更容易保住,但那只是因为我们并未经历过可以毁灭整个人类种群的危机。人类是健忘的,经历了短期的安逸,便常常忘乎所以;人类是脆弱的,执著于某种莫名的优越感,便会自认为比别人安全。然而,如果一个人对同类的生命尚且如此的漠视和轻贱,便是为子女做得再多留得再多,又如何能够去期待自己的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好的社会中,并得到他人的善待呢?
所谓推己及人,咱们先不谈全人类了,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咱不喜欢开口闭口高呼人权,单从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说,就我的自身经历而言,咱们的教育真该回归到多一点社会公德,多一点与人为善上了~把孩子们培养成任性娇纵的各种“族”(当然飙车族只是其中之一),假若我是为人父母者断然是不会安心的——人生本就是无常,哪怕是再亲近之人,能够共度的时光也有限;自己的孩儿如果追求刺激不要命,做父母的活得岂不是也战战兢兢担心他随时挂了?做子女的如不自爱自惜,让白发人送黑发人,怎么说不孝这一条是跑不掉了。
很久以前看《银河系漫游指南》时有个特悲壮的想法,要是有一天地球真被外星人占领而人类无能为力时,咱一定特平静滴默背着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慷慨赴死,并把最后一句话改成“为了人类的和平而工作”(觉得囧or雷的请无视此人),我还曾经想过不知把《银河系漫游指南》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段子放在小学课本里一起讲会否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社会和他人的爱心,现在回想起来仍觉不算全然的异想天开……
打得手累了,其实《火星》里影射的很多东西都很有说头的,有兴趣的筒子们也勤翻翻吧,饭卡既然说不看留言就没灵感(PS你居然真的用那个理由开天窗了,幸好还没用我说的第二个),那就看看多写点长评能不能把新文催出来:) 向浙大的遇难大学生表示哀悼,若说我为这素不相识的生命逝去最可惋惜之处,乃是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遇难时被发现随身携带一张电影票,是当晚上映的《南京 南京》——他死在同龄人的车轮下,而两人同在课余时光的路上,一个从此背负起了杀死同类的罪孽,而一个还没来得及看完此生最后一场电影……
作者回复:
70码,感受天堂的速度。

为这个优秀的人默哀。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他,来自火星
  • 所评章节:53
  • 文章作者:饭卡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09-05-09 2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