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斯特有了心上人(一)

作者:凌霜扶风落花闲

(这本算是古典音乐的入圈纪念,也算是我生活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了。看文六七年,第一次写长评,献给夏姐。按照约定督促她写文,恢复更新才能发,等死我了哈哈哈。三月八号晚上十一点写到三月九号凌晨,现在整整一个半月了,终于,终于可以让它见天日~当时心血来潮写了四千多字,所以拆开分成三篇发。)
【第一部分是絮絮叨叨,对古典音乐/李子的原始印象,所以放在李夏初遇这章】
因为一个角色喜欢上一个并不熟悉的人物,因为一本小说走进了一个陌生的领域,像一把钥匙无意一试就打开了全新的门,是多么奇妙的体验?
去年冬天以前,我一定没有过这种感觉。嗯,直到十月底那个寻常的周末。没有去图书馆自习,来着姨妈懒洋洋卧在床上的我,可能并没有认识到,也预料不到,偶然找到的(被romantic题目吸引到的)一个文,能把自己带进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钢琴、小提琴与五线谱织就的,旖旎的,绮丽的,有着圣洁教堂、浓醇红酒、华丽舞裙、香槟色泽与玫瑰芬芳的浪漫主义殿堂。
发现它就是晚上了,兴致上来还熬了夜。第二天白天看完的,只记得阳光不错,我还透过宿舍的窗户拍了张照,纪念被李斯特震撼到的,踏入古典音乐的初始日。也是巧合吧,那是李子生日后没几天。是这样神奇的偶遇呀,让我这个沉迷民乐以为自己对西洋乐毫无兴趣的大型真香现场亲历者,一脚踏进了古典音乐这个大坑(划掉)这条长河。真香?嗯,李子和夏洛琳小仙女的神仙爱情才香!男神们可可爱爱的故事才香!
在此之前,于我,李斯特、浪漫主义、古典音乐,是多么潦草的记忆痕迹?
对于李斯特的印象大概停留在中学音乐课的西方音乐史介绍吧。照片放没放我忘了,放了也是老年时候那张被称为梅菲斯特本特的颜值俱毁照。不过“钢琴之王”这个称号依稀记得,因为我当时还诧异来着,为什么这么大牛的赞誉不是给贝多芬之类人,而是给了个大家没怎么听说过写了啥曲子的老头?——不要打我!谁让其他音乐家画像照片都是年轻时候的,长寿的李子被放出的都是老年照,误人子弟(划掉)误我舔颜!
而对古典乐的印象还停留在巴赫很厉害,莫扎特是个小天才,贝多芬是个伟大的聋子,肖邦总是很忧伤这个认知阶段。记得初中有篇英语课文介绍的是古典音乐家,海顿、贝多芬、莫扎特,好像选的是这三个人。当时没啥兴趣的我还吐槽单词表里symphony这种词太变态了,又用不上为毛要背!啊,但还是要感谢贝多芬先生,充当中国学生的作文素材n的n次方次!以及害无数人认为李子是肖肖老师的那篇阅读题“李斯特巧荐肖邦”,我貌似小学做过?有道题问的是文中的李斯特是个怎样的人,我记得我写的有“善良”!还真是误打误撞,“上错花轿嫁对郎”,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写出了李子的一大性格特点啊。
可是,遇见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啊。
从此,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不再只是数字与年份,它有着浪漫主义文艺界人才辈出的鲜活感;巴黎、日内瓦、威尼斯不再只是地名,它们代表空间的跃动感;升c小调不只是乐谱上的记号,而是你能从那手帕的一角窥得的少女暗藏的心事;十度不只是今天人们艰难的触键距离,却也曾被钢琴天才们用作手指的调侃。从此,李斯特、肖邦、帕格尼尼、柏辽兹、车尔尼、门德尔松、德拉克罗瓦、雨果,不再只是历史书页上几个字符、几张图片。他们有温度,有故事,有声音,有情感。十八世纪的欧洲,因为他们的存在,不再平凡。
不知不觉距离发现这个文四个多月了,零零碎碎算起来应该看了不下五次。(哦发长评的时候已经是半年了)第一次是期中熬夜干活的日子里一点徇私的时间分给娱乐,第二次是被吸引后想要再梳理一遍弥补遗漏的细节,第三次是开始听古典的时候作为选曲的指引,第四次是期末考完回到家后彻底放松品味故事的起伏和情愫的深意,第五次是被疫情蔓延的前线消息报道压抑到后给自己一个转移痛苦的小天地……每一次都有些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故事已经录成了电影,在我脑海里完整的串联。
2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悲怆  发表时间:2020-10-08 17:40:42
哎妈是十九世纪啊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