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作者:风中絮语

北宋的读书人是蛮惨的。明清时期科举已经定型了。
比如秀才考试里,通过县试和府试之后没有通过院试的,下一次可以直接去考院试。但是在府试这里就落第的,下一次考试就得从县试这一关从头考起。当然,如果第一关的县试名次好,考官对你很看好的情况下,你可以请考官推荐你直接去考院试。又或者家里权势足够大、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水平也很看好的,也可以直接让县试或府试的官员推荐直接去参加院试。
院试通过了就是秀才。这里要说明一下,不是考到秀才就万事大吉的。成绩最好、门路比较粗(舍得花钱)、家里有大官的秀才是可以去国子监的。
去国子监有一个好处,哪怕之后在科举上面没有什么建树,只要通过国子监内部的考试,就可以直接去当官哒(门路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不过除了完全凭成绩进国子监的人,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门路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宅斗文里会争国子监名额的原因了——毕竟国子监出来当官,官再小也是有实权的,而花钱捐官则都是虚职,如果家里还不帮忙找人脉、花钱的话,根本没办法转实职。
再说其他秀才,成绩好人脉广的可以进府学,其他的则需要进县学继续深造——所以中了秀才就乱跑什么的,呵呵哒,不是不可以,只要你搞的定县学的老师就可以,然后一年一次还是二三年一次的抽考一定要去考一下——学识水平不能下降是其一,其二万一学识水平下降了,就只能祈祷不要碰到铁面教官。因为按照规定,如果水平下降太多,屁股是要挨板子的,下降到最低等级的,直接会被剥除秀才功名哦。
还有,据说不是所有的秀才都可以去考举人的,必须先参加县学府学的选拔考试(简而言之越学越烂的就不用去丢脸了)
中了举人就比较轻松了,不像秀才那样还需要去学校读书考试,在明清的时候这就是终身学历——在宋朝就比较惨,因为宋朝没有秀才,每一次科举大家都要从头考起:也就是说,就算你上一次通过了发解试成了举人,但是只要没有通过进士考试,那么下一次你还是要从发解试考起……不过宋朝的国子学还是太学生有一个优待就是可以直接参加进士考试。
考进士,通过春闱的叫贡士,再通过殿试才能称进士——虽然因为在野史中,历史上唐僖宗因为黄巢相貌丑陋,在黄巢参加殿试的时候黜落了他(又一说是剥夺了黄巢的功名),导致黄巢起义灭唐这个缘故,殿试正常情况下是不黜落考生的,但是也不是没有——宋朝还好,考生看皇帝跟我们现在进动物园看熊猫一样都没事,明清两朝的贡士在殿试上失仪的话,还是会被黜落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黜落,发生殿试失仪的情况,这个考生会被直接剥夺功名)
总的来说,宋朝虽然在考试上面对读书人不够友好(不能一次通过进士就得从头再来,不像明清可以一级一级稳定攀爬——如果明清也学宋朝的话,国家的负担应该会轻一点?)但是在对考生的约束方面放的比较宽(可以把皇帝当熊猫围观,这在明清朝代是不能想象的)
不过宋朝因为科举考试比较多,录取的人也比较多,造成很多考中进士的人不能立马有官可以做——这种情况下,宋朝皇帝对于考中进士但是闲赋的年轻进士有一道命令就是回家依亲读书……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嘻嘻嘻嘻嘻嘻嘻  发表时间:2018-12-19 12:57:59
??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9-02-01 23:25:47
是滴,而且其实殿试在创立之初还是一种筛选的方法,所以宋朝读书人的心灵阴影非常大。
譬如我记得就有一个学生在殿试时候被筛下去了,然后他一扭头投奔了辽国(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