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

作者:finalx

李隆基这几章被揍得是大快人心,而李唐历史也随着安史之乱走进了令人惋惜的中晚唐,伴随之的宦官之或与藩镇割据是很值得一谈的,刚好有时间就说说与之相关的个人观点,文有点长,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不过感觉上爱看的人应该不多。
首先是宦官之祸,其根源在于德宗固化了宦官统领神策军的制度,然而德宗登基之初,亲近士人,排斥宦官,剥夺了宦官统领军队的资格,然而以张涉为代表的士人贪赃巨万,其祸远胜于宦官,而奉天之难,德宗召白志贞统领的神策军救驾,却没有得到任何响应,导致德宗不得不出逃长安,反而是霍仙鸣等宦官不离不弃一直护卫,这直接导致德宗对大臣的信任度直线下降,进而将宦官统领神策军等四之禁军的体制固化下来,而宦官因为有了军权所以可以参与李唐皇帝的拥立,然而这也导致宦官与被拥立皇帝利益的捆绑,整个中晚唐时期,神策军以及地方军始终是唐廷对抗外敌和三镇的中坚。遇到英主宦官是皇权的最大助力,而遇到庸主在不侵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同样是皇权的屏障。
当然这不是说宦官没有危害,然而与藩镇相比,这种危害就小的多了,有史可载死于宦官之手的是敬宗,然而那是次级宦官贪图拥立之功的权力斗争,而传说中可能死于宦官之手的顺宗和宪宗,一个是推动变革侵害了所有人的利益同时自身瘫痪不能掌控朝政被太子推翻,另一个也是郭后势力在背后的推动,当然这两人之死都只是推论而已,我个人倾向顺宗应该不是,宪宗不一定。
宦官威胁最大的时候是在文宗时期,但文宗夺权虽然失败,宦官对他却一直毕恭毕敬想尽办法让他开心,而文宗对于朝政同样有较大的掌控,照样能利用北司和次级宦官制衡仇士良,达成朝政的平衡,之后的武宗一句话震慑了千军万马,导致仇士良的计划失败,同时又采用明升暗降的方式解除了仇士良的权利,彻底铲除了这个李唐权势最大的宦官。总的而言宦官有威胁,但与三镇相比实属小巫见大巫。
其次就是藩镇,其实中晚唐所谓的藩镇割据,绝大多数时间是指河北三镇,它的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因素,重点有三:一是安史之乱的遗祸,唐廷经过数年的平乱战争早已精疲力尽,迫切需要休养生息,代宗时期对三镇的妥协实属无奈。二是河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天下雄兵所在,三镇同进退,实力之强达到了控甲十余万的地步,已经超过了唐廷中央军。第三就是外部的威胁了,尤其是吐蕃、南诏、回鹘等,中晚唐时期,唐廷要做的是在实力衰弱的时候同时击败外敌与压制藩镇,其难度可想而知,首先是回鹘,它与李唐的关系其实没有那么好,代宗时回鹘多次与吐蕃联合打劫,而德宗作为太子时出使回鹘,遭受可汗的侮辱,随行大臣被杀,所以李唐不可能完全放心回鹘,而一直到武宗时期才能彻底解决回鹘。
其次就是外敌威胁最大的吐蕃,它在玄宗时期被死死的压制,李唐军队甚至已经达到了吐蕃中心的高原区域,然而安史之乱让吐蕃得到喘息,进而做大,翻看史书就能发现,藩镇做大的关键时期肃、代、德三朝,唐与吐蕃、南诏的战争是及其激烈的,战争范围波及极广,相关的合纵连横,奇谋巧计国家之间战略的对抗,名将之间战术的对抗都相当的精彩,而等到德宗采用李泌的策略彻底摁死吐蕃之后,已经是德宗的末期了,但边界的平稳为后续宪宗的中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进而一度出现了彻底解决藩镇的可能,但是宪宗之后继位的不是豪迈的武宗或者深沉的宣宗,而是穆宗。。。。。。
总的来说,中晚唐的宦官与藩镇,其形成有外部形势、人为亦有历史大势等的原因,并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势力所导致,但相比于三镇割据,宦官威胁要小得多,毕竟宦官实质上是皇权的延伸,他们只是上层权力游戏的参与方,其所造成的的危害远远比不上三镇割据。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0-01-02 15:11:10
我爱看。请问你是历史老师,每次都整理的很清楚
[2楼] 网友:finalx  发表时间:2020-01-03 09:03:33
历史爱好者而已,有空的时候就喜欢翻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