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科普

作者:磨磨叽叽

看起来作者要开启匈奴副本了,有点激动,作为一个喜欢古代战争的人想来给大家小小的科普一下,仅业余爱好随便说说。
论起匈奴,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统称,广义上包含了所有我国北部边疆、强悍善战的游牧民族。不同时期与朝代的匈奴其实在民族、地域、文化上差异很大,主要有东胡、突厥、夏人、戎狄等。文中提到的匈奴其实是早期匈奴部落联盟,论起匈奴的起源上可追溯至炎黄时期,很早就有了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直到春秋末期与汉族接触增多开始崛起。但是在匈奴头曼单于之前匈奴的部落联盟仍然十分不稳定。
由于游牧民族实行氏族部落制,放牧为生,生活艰难,部落间相隔甚远,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各自在草原上自给自足,由各自的首领领导,部落中的战士只为自己的部落而战,只有每年闲时过年,或者说大集时所有部落才会聚到一起。同时部落间的竞争十分残酷,为了牲畜、草场等生存资源而开战是十分普遍的事。匈奴不似中原讲究忠义,部落间骑马弯弓而战,战败者见战事不利立刻逃跑,获胜者自行掳掠,女人财宝谁抢到归谁,首领能赐予的不过是一杯象征荣誉的酒,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这种传统直接导致了匈奴政权中央集权困难,小部落固然要依附于大部落,但是大部落首领也无法强迫附属部落的战士进行高风险的战争,逼迫过度甚至会导致下属离散,自己被杀死夺权。所以哪怕是部落联盟会议共同推举的总首领单于也很难长期将来自草原各地的青壮们组编成强权的代表产物——军队。
草原物产不丰,自然条件决定了匈奴人以畜牧与狩猎为生。牧民们每年春天忙于照顾母羊下崽,然后要把羊群赶去夏季草场,等羊羔长大一点后又要赶去秋季草场让牲畜贴膘以应对严冬,所以全年只有冬季是闲时。草原民族天性凶悍,孩童生来强健,三岁骑羊,五岁骑马,幼时射兔,少时射狼,所有青壮只要上马就是最好的骑射手。平时是牧民,冬天不事生产时聚集起来便是军队。所以匈奴多在秋末冬初时南下掳掠,开春前各族人马回到草原为来年放牧做准备。
在马镫出现前,骑马作战是一件危险又困难的事,骑手不仅要稳稳骑在光滑颠簸的马背上,还要熟练操纵武器杀伤敌人。在高速奔驰的马上与敌人近身战斗是极为危险的,无法稳固身体的骑手在碰撞中很可能坠马,所以当时的骑兵都是射手。
训练一个合格的骑兵不仅意味着大量的粮草与装备,还意味着长时间的专业训练。由于技术限制,为了防止骑手被推下马背,马鞍前后隆起的部分越做越高,穿戴全套盔甲的士兵上马需要人从旁协助,连将领都不一定能做到独自上马。当时廉颇为了展示自己尚能征战,除了一顿三碗饭还曾穿着盔甲独自上马,以示自己战力不减当年。
由于这些限制,在秦汉之际中原地区的战争中,主力无疑是步兵,战车与骑兵多为辅助。战车在兵书中是作为强攻手段冲击军阵或截击强敌的,而骑兵负责侦查,截击敌方粮草,或配合步兵攻击侧翼追击敌军。由于成本,只有较有实力的军队才能在一军之中能配有骑兵与战车。
当时的步兵军阵以严密的队伍与极深的纵深队伍抗敌,战斗力来自集体作战,且步兵配有盾牌,大量装备长柄兵器,队中弓箭手众多。面对行陈整齐坚固,士卒欲斗的步兵军队,骑兵贸然冲击无疑自寻死路。
骑兵带来的是极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匈奴骑兵极大的机动性和不可捉摸性给当时的汉族军队带来极大的冲击。当时的匈奴骑兵常使用追击射箭战术,就是双方骑在马上一边奔驰一边互相射击。在这方面匈奴具有天然的优势,常常撤走消失之后,趁追击汉军队形散乱索敌之际调转马头实施合围。
可是脱离了广阔平原这个环境,匈奴骑兵面对汉族军队其实是很尴尬的。对于汉族的密集步兵战术以及扎营筑堡的战斗习惯,骑兵的机动优势被大大降低,很多时候哪怕已经成功合围也难以攻坚,面对坚固高耸的城墙更是一筹莫展。但是对于那些村庄,匈奴骑兵便是人间噩梦。
匈奴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来去如风掳掠成性,对于被侵入地区的村庄匈奴骑兵所到之处便是一片焦土,对于农耕社会而言这种打击是致命的。但是在技术发展带来的战术改革之前,面对匈奴的汉族军队也没有驱赶外敌克敌制胜的方法。
(所以马镫真的很重要,到底怎么重要下一章长评见。)
2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磨磨叽叽  发表时间:2018-12-24 21:33:00
暗示作者快点更新(。
[2楼] 网友:吃瓜  发表时间:2018-12-24 23:44:07
哇,辛苦了,科普君
[3楼] 网友:君煜斐  发表时间:2018-12-24 23:50:48
活捉大佬√
[4楼] 网友:芷蘅清蕴  发表时间:2018-12-25 08:19:25
请大佬喝阔乐
[5楼] 网友:春秋不知蟪蛄  发表时间:2021-08-01 16:52:05
说的好 一把子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