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养母难为》

作者:

黄米
黄米又称黍、糜子、夏小米(学名:Panicum miliaceum),是禾本科黍属的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有糯质和非糯质之别,糯质黍多作以醇酒,非糯质黍,称为穄,以食用为主。原产中国北方,是古代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黄米可用于煮粥、做糕、做米饭和酿酒。黄米、小米同出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黄米是要高于小米的。人们拿它当江米使,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
中文学名:黄米
中文别名:黍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亚纲: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目:禾本目(Poales)曾归莎草目(Cyperales)
亚目:2003年APGII分类法将原来分在在莎草目、鸭跖草目中的部分科合并为禾本目((Poale)
科:禾本科(Gramineae)
亚科:禾亚科(Agrostidoideae)
族:黍族(Trib. Paniceae R. Br)黍亚族
属:黍属(Panicum L.)
种:黄米
分布:现主要种植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在华中及四川等地有部分栽培,中国与苏联、印度是世界上生产稷最多的国家。此外,欧洲和美洲的不少地方也有少量栽培。
概述
黄米又称黍(学名:Panicum miliaceum),是禾本科黍属的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叫黍子,生长期短,耐寒耐旱耐贫瘠;籽实叫黍,淡黄色;磨米去皮后称黍米,俗称黄米,为黄色小圆颗粒,直径大于粟米(即北方俗称的小米);黍米再磨成面,俗称黄米面。黍的籽粒有粳性与糯性之分。粳性黍为非糯质,不黏,一般供食用。糯性黍为糯质,性黏,磨米去皮后称作大黄米或软黄米,用途广泛,可磨面作糕点,古代也广泛用于酿酒。在中国黍子栽培大体以山西-陕西省界(约为东经110度)为界,以东的华北、东北地区以糯性黍子为主,以西的陕西、甘肃、宁夏等地以粳性黍子为主。
历史起源
中国栽培黄米(黍子)的历史十分悠久,河北磁山新石器遗址保存的早期农作物籽实灰化样品的定年测试,发现距今约10000—8700年前种植的是黍,而粟则在距今约8700—7500年期间少量出现。
中国北方不仅关于黍子的遗址多、时代久远,而且还发现了黍子的大量野生种和品种类型,这些都是中国作为黍子起源地的佐证。目前世界各国学界基本采纳了栽培黍起源于中国的观点。
在《诗经·魏风》中有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可见黍的栽培在先秦时期的重要意义。
名称辩误
黍与糜 该作物在中国的正式名称是“黍子”还是“糜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355—92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356-92黍米》,看来“黍子”是正式名称。但是,权威的农学专著《糜子》(柴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糜子”是正式名称。需要进一步资料判定。
另外,从陕西省的该作物品种命名,“榆黍某号”系列是糯性的,“榆糜某号”系列是粳性的,(“榆”是指榆林黍糜主产区),似乎意味着“糜子”是指不黏的粳性黍子,这与各种辞典工具书中的传统说法:“糜,音méi,不黏的黍,亦称‘穄’”相一致。 现代使用习惯对黍、糜不做严格区分,经常是互相替换使用。稷是黍还是粟 在北魏之前,黍在中国早期历史中是极其重要的粮食作物。因此黍在先秦历史文献中有很多别名或细分的名称,如穄,秬,秠等。在北魏以前,稷为粟,并无分歧。而在南朝宋到唐朝时,有人提出稷为黍的说法。古代伟大的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者)、徐光启(《农政全书》作者)都认为稷就是粟;而古代的本草家如《唐本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近现代的植物学著作认为稷就是黍,或称稷是不黏的黍。 现在的研究表明,“稷”是粟而不是黍。其主要观点是:
(1)考古发掘及古文献记载表明,先秦时期主要粮食品种为粟(谷子);
(2)甲骨文黍、稷字形不同;
(3)中国古代的“五谷”概念(一作“稻、黍、稷、麦、菽”,一作“麻、黍、稷、麦、菽”),如果把稷理解为不黏的黍,则把当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粟(小米)排除在外了,明显不合理,因此五谷肯定是包括了黍米(黄米)、稷米(小米)、麦(小麦)、大豆这四种粮食。
(4)唐以前未见以稷为穄,唐以后误以稷为穄触目皆是。
(5)从植物学上讲,一种野生植物在驯化栽培的过程中会产生野生型的该作物的伴生杂草。
这种伴生杂草被认为是栽培种与野生祖先种的“渐渗杂交”(introgression)的产物,与驯化栽培种相似,特别是在幼苗期极难分辨,给农民铲地除草带来大麻烦。古籍记载,粟(稷)和黍(穄)各有其伴生杂草,粟的伴生杂草是莠(亦作稗);黍的伴生杂草是稂(亦作“蓈”、)。据《国语·鲁语上》:“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三国吴的韦昭注:“莠草似稷而无实”。显然莠草似稷,莠草是粟的伴生杂草,结论为稷就是粟。
用途
黍的籽粒有硬而光滑的种皮,适于贮藏;灾年可将其籽粒连同种皮一起磨成粗粉,混合野菜度荒。磨米加工时籽粒脱下的皮壳叫糜糠,是家畜家禽的主要饲料。黍子的茎秆叶是牛羊冬季的主要饲草。产区糜子的丰歉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还直接畜牧业的发展:糜子歉收,糜草不足,会造成牛羊等家畜存栏量下降,越冬时大批死亡。
黍是重要的救灾备荒补救作物。在遭受洪、涝、旱、雹灾之后,生产自救,抢种、补种黍子,充分利用其它作物无法利用的水热资源,夺取较好收成。如在1962年中国旱灾灾情严重,全国黍子播种面积达历史最高值,其中内蒙古688 000公顷,陕西291 000公顷,甘肃245 000公顷。
在中国古代,糯性黍是重要的酿酒原料。陆游诗中有这样描写:“河滨古驿辟重门,雉兔纷纷黍酒浑。”“药苗可斸携长镵,黍酒新成压小槽。”“里巷鱼餐薄,坊场黍酒浑。”等等。在现代,仍有一些酒厂生产黄黍米酒。
黍类在亚洲很多地区、俄罗斯和西非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美国和西欧,主要作为牧草或用来制干草,但在中世纪的欧洲也作为主要谷物。
蒙古人以此制作炒米,方法是先将黄米放入水锅里煮到米嘴开裂,才能放入大灶与沙子一同爆炒,趁著锅热了赶紧将沙子与米糠过筛,炒米便可食用。亚洲或非洲可能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栽培。一般株高0.3至1.3米(珍珠黍可高达1.5至3米)。穗状或总状花序,也有圆锥花序。除珍珠黍外,种子脱粒后谷壳不脱落,去皮后常呈奶油白色。
种类
黍类有很多种,如
珍珠黍(是印度和非洲的普通粮食,适于贫瘠干燥土壤)、
扫帚黍(在美国作为饲料,在亚洲和东欧供食用)、
谷子(也称小米或粟,北美和欧洲西部作为干草种植,在中国等亚洲国家是重要粮食作物)、
指黍(南亚和非洲部分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日本黍(种植于日本和美国,用于制干草)等等。
营养价值
黍类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蛋白质含量约6%至11%,脂肪约1.5%至5%。黍类味浓,不能制膨松面包,主要用于小面包干及做粥或饭。
营养分析
每100克黄米营养成分
能量342千卡; 蛋白质9.7克;脂肪1.5克;碳水化合物76.9克;膳食纤维4.4克;硫胺素0.09毫克;核黄素0.13毫克;烟酸1.3毫克;维生素E4.61毫克;钠3.3毫克;锌2.07毫克;铜0.09毫克;锰0.23毫克。
适宜人群
黄米味甘、性微寒,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症。
1、适宜于体弱多病,面生疔疮者食用;
2、适宜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者食用;
3、身体燥热者禁食。
美味食谱
一、粽香黄米鸡
二、黄米面炸糕
三、东北特色黄米粘豆包
典故:
北京人都管它叫炸糕,是京城小吃一绝。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黄米面炸糕色泽金黄,表皮焦脆不艮,质地黏软可口,馅料(豆沙,糖桂花)甜美细润。
四、黄米馍馍
陕北黄米馍馍
黄米馍馍是陕北清涧河流域的人们过年时,所吃食的一种年夜饭。年关将近时,把家中新碾的黄米拿出来一两斗,在清水中泡一夜,到第二天太阳下来时,把从清水中已捞出来一两小时的黄米,在大碾子上一遍一遍碾成黄米面,再加进非常关键的“老酵头”,在很热很烫的大炕上包上被子好好发一夜。这么着,次日早晨老公鸡一叫,就可以蒸黄米馍馍了。
古籍记载
(1)《名录》:“补中益气,健脾肺,清热愈疮。”
(2)《随息居包含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3)《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
(4)《礼记·月令》:“天子乃以雏尝黍”
(5)《礼记·曲礼》:“黍白芗合”
(6)《诗·魏风·硕鼠》:“无食我黍”
(7)《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8)宋·王安石《后元丰行》:“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9)《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古时建立度量衡的依据 )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养母难为
  • 所评章节:2
  • 文章作者:今葵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8-05-19 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