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一片清音,都付与黄昏——评《碧甃沉》

作者:梦真

匪大的十几部作品,我是不敢一口气看完的。总是小心翼翼,犹豫再三,最后经不住他人的评论感叹,才翻开一本。起初是《佳期如梦》,然后是有我最爱的迈巴赫的《千山暮雪》,再到《裂锦》和如今的《碧甃沉》,读完全文之后心里总会有一种隐隐的心痛。虽未像看辛夷坞的《我在回忆里等你》那时一般泪流满面,但那种沉闷感,如此真实。不是胸口压着一块大石的那种沉重,而是如同在日光昏暗的午后,独自一人坐在密不透风的屋子里,任你如何用力也推不开窗子的绝望。
凌晨将近两点看完最后一章时还隐隐感到庆幸,这种惨淡的程度还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早上起来后脑中却总想着静琬最后的神情,仿佛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如果我是静琬,或许我也会如她一般选择。即使知道可能会被辜负,即使明白自己比不上他的霸业雄心,也仍旧飞蛾扑火,哪怕失去一切也在所不惜。只因为无法甘于平凡的命运,在年轻的时候总想放手一搏去赌一把。在被抛弃之后,也因为自尊毅然决然地选择鱼死网破。
看到这个架空年代的故事,也是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民国时期的□□和昔年的陈洁如、宋美龄的故事。也有人说作者是在影射张学良,但我觉得静琬和陈洁如更为相似。陈洁如出身中产阶级家庭,1919年也就是陈洁如十四岁那一年在张家做客时偶遇孙中山与□□,蒋对她一见钟情,并展开热烈追求,陈洁如不知所措,但后来也逐渐对蒋有了好感。陈洁如的母亲在请人调查后却发现□□已经有一妻一妾,并且没有正当的职业,于是拒绝了蒋的求婚。
□□则通过张静江和孙中山的关系,继续向陈母表示有意明媒正娶陈洁如,并最终得到陈母的首肯。蒋向陈洁如声称自己已经与原配及侍妾脱离关系,并许诺“你将是我独一无二的合法妻子”。
□□与陈洁如的婚礼于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大楼举行,张静江是证婚人,时年□□34岁,陈洁如15岁。陈洁如原名陈凤,婚后□□为她改名为洁如。
北伐军攻克南昌之后,□□为继续北伐而急于得到上海银行团的支持,极有影响的宋氏家族为此开出的条件是□□需与宋美龄结婚,并任命宋子文为财政部长。□□遂请求陈洁如暂时离开中国5年,待北伐成功,底定中国之后即刻接她回来。□□为使陈洁如同意,当着她的面在佛前立誓:“我发誓,自今后五年起,必恢复与洁如的婚姻关系。如若违反,祈求我佛将我殛毙,将我的南京政府打得粉碎。如果我不对她履行我的责任,祈求我佛推翻我的政府,将我放逐于中国之外,永不回来”。
或许是佛祖有灵?□□真的如他自己立下的毒誓一般失去了他的所谓霸业江山。
这样想来与小说相比,现实就更显得悲哀了。起码静琬身边还有一个程信之,起码她没有相信慕容沣所谓誓言出国无谓的等待。想起皇太子秘史里紫瑛死前的一句话:“我一直相信你是爱我的,只是江山和感情,熟重熟轻,所以只能牺牲我”。
全书最喜欢的两句台词和许多人一样,一是“静琬,我遇到你,这样迟”。我一直在想象着六少说出这句话时轻轻的语气,该是满怀着无奈与一种隐隐的期待。在根据此书改编的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里小太阳钟汉良的演绎的确不错,但这句台词,在我心里或许语气该再轻一些。第二句就是那句“我要将天下送到你面前来”。这种霸气,舍他便无他人。静琬的那句倒也痛快:“这样的天下我不稀罕”!果真是新社会的新女子,而非甘心等待薛平贵的王宝钏。
记得《克洛伊》的结尾有这样一行小字:“美丽的故事一开始,悲伤就在倒计时”。想起看到故事的尾声部分时静琬回忆她昔日逃婚去找慕容沣的那几日,路上所闻的那首清歌。

只可惜一片清音,都付与黄昏。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