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作者:阿枣

看完《天意风流》的那个下午,我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个画面:
高廊重檐,雕梁画栋,下方的花园中人影憧憧。花园侧里开着一片浅色的梨花,花荫影影绰绰地遮住了树下人的脸,那似乎是少年将军一手牵着小郡主的手腕,另一手为她戴上了头花;一错眼又变成了一位眼角带疤的少年,他将一对珍珠耳串放进了对面女孩张开的手心里。他们倚靠在树下轻声说着悄悄话,又忽然一齐回头看去——那里是牵着幼弟走在石子路上、拿着糖人逗他开心的年轻王孙,他们身后一对青年夫妻肩挨着肩缓步跟来。最后的春里,一阵风抚过园中所有人,也带走了他们的身影,梨花凋谢、春枝枯萎,就连宫殿精致的檐墙也爬满了蛛网与裂痕。
《天意风流》道尽了后梁的盛衰与赵的崛起,而我仿佛在这两天内短暂地成为了后梁的一部分——我顺着人流走在嘈杂的街巷中,看过王城的漫天烟花,尝过东城小巷的糕点,披过宁州更深时的寒露,听闻过那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传说;也上过燃起冲天大火的朱雀台,途经素地银山般的国丧祭车,目睹过红枫遍野的麓山猎场,失魂于风雪中燃爆坍塌的皇城宫殿。它说的是这短短一段不足百年的故事,我却仿佛透过这些文字看到了千年万年的时光,和埋藏其中的风月与遗恨。
一、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少年李稚背着行囊踏进京城时,不过一介府库书吏,先遇伯乐又拜恩师。再遇谢珩后,他心系对方,心心念念的也不过一个“永远”,从没想过后来会从人人称羡的谢府幕僚变成被联名弹劾的大理寺少卿。为了不让兄长多年的筹谋付诸流水,为了替他赢回这个江山,为了拨乱反正、沉冤昭雪,他担下所有对他的攻讦,对外永远从容不迫、手腕强硬,唯独在面对谢珩时再三缄默。最终,所有的巧合与秘而不宣在光明宫一晚彻底引爆了对方的怒火。
另一边,谢珩原本随祖父闲居邺河,在目睹朱雀台惨案与长姊的离去后,他放弃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拜别祖父、毅然入仕,二十年正本清源、激浊扬清。他欣赏又珍视这个会在清晨为他送来新鲜糕点的少年,他波澜不惊下的傲气与风骨是那么灼人,他捧来的情感是那么滚烫、鲜活。于是谢珩替少年铺锦绣前程,教他政事国策,也如他所愿许他生生世世,甚至准备好将那块意义深重的玉佩送给对方——却在这时被提出分手,所有一切倒回原点。但他始终不动声色,因为看透了对方每一次努力想要隐藏却有迹可循的东西,直到光明宫一宴。
不得不说,这一晚二人的对峙与拉扯是我在全书中最爱的片段之一。谢珩当时的情绪并不算外放,正是因为这种收拢才显得氛围更加压抑;李稚跪在地上,在物理意义上被压制的同时也被绝对的精神威压扼制。谢珩的所行所言已然是他自我克制下最后的冷静,即使如此冰山下的晦暗阴郁也几乎让我无法呼吸。而后看到李稚当着谢珩与兄长的面,在陈情后自断右腕时,我更是震惊到失语。李稚是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回应谢珩:他绝无可能留在谢府,他定要离开;自知深恩深情皆负尽,无以辩驳,唯有以此断骨之行还报对方的情。同时,他也在用这断骨之痛提醒自己,他必须彻底与谢珩了结,他封死了自己的退路,也绝不回头。谢珩的反应倒是真的很有意思,他一面气的是李稚如此自伤,另一面气的是李稚毫不犹豫的选择。在光明宫宴前,谢珩对待李稚更像是对待一个家中叛逆、不听话的孩子,担忧、生气,却唯独缺少了占有欲,所以“一再忍让,凡事皆由着你的性子,从没有不依的”。而在这场可以说由谢珩单方挑起的冲突中,那种铺天盖地压过来的占有欲和嫉妒的情绪在我眼里几乎具化成了浓厚的雾,它自带垂重之感,把从不沾染尘土的谢珩从天上拉到了人间。
这之后的华光一梦、麓山清晨,窥见真相一隅后的小心试探……其中深情自是不必多说。接着便是那场轰轰烈烈的凤凰城政变。在李稚眼中映出烧不尽的烈火与轰然坍塌的皇城时,我的脑子也跟着一片空白。冲天的白焰顺着他的眼烧进了他的心脏、他的肺腑,烧起了那股从未如此剧烈的恨。他猩红着眼,几乎泣泪成血,坚持不要谢珩的庇佑,自己一脚一步走出了这个风雨飘扬的盛京,这场吞噬不下汪洋烈焰的风雪。看到这里时,我隔着屏幕也隐约尝到了喉头的一点腥甜,我和谢珩一样,仿佛看到纷扬大雪中李稚缓慢行走的背影——他身后的一串脚印怎么也无法被白雪盖过,深浅不定的低洼里渗出的水都是殷红的。
此后一别便是三年,再聚时是一场震撼朝野的西北叛乱;不同的是,对于这个不再如当年一般强盛的国家,北面的氐人正虎视眈眈。说实话,在看到谢珩的选择时,我并不感到意外,我只觉得理应如此,本该如此;可如果说我不心痛,也是假的。西北战事一触即发,梁淮河中却流淌着醉人的酒香。路过的乞人迷醉于这唾手可得的玉露琼浆,高台楼宇上的权贵者在歌舞升平中期待着南梁的下一个百年。当转身离开清凉台,逆行于风雪之中时,谢珩在想些什么呢?二十年前,他为万民、天下而入世,独身离开邺河;二十年后,他在满堂的议论声中悄然离去,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当他站在谢府门前凝望着那块高高的门匾时,他真的不痛吗?八百年簪缨加身却无力回天,二十年呕心沥血却徒劳无功。但如果只有死去才能新生,他会毫无犹疑地剜去那些沉疴与瘢痕。这是他的心,这是他的道。——就算他要背弃谢家,背弃士族,背弃他的君、他的国,背弃他多年来倾注心血的所有,他也不会后悔。
风雨飘摇的后梁在剑光闪烁间被谢珩一瞬斩落。而后铁马冰河入梦,银枪铁骑围城,最后一切落定在那座夹道生花的新都,若干年前未送出的那块玉也终于等来了他的主人。不过新朝局势未定,分离是必然;幸运的是,一阵兜兜转转后,两人最终倒也得了个圆满。只是我和朋友经常会想,若是故事结束在二人分离的年岁里,或许这也不失为一种浪漫,毕竟事事难圆满。赵衡在名为责任的殿宇中咳尽了最后的血,而谢珩在山雾缭绕的寒天观一世也未等到那个人。往后的岁月里,他或许会在淅沥雨夜檐下一人对弈时,于竹林叶影间望见一道少年身影,回过神来却发现不过是晃眼间的错看,那里空无一人,廊下院中只余沙沙的雨声。就此便是一生。
二、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全盛京无人不知广阳王世子赵慎大名,他草菅人命、残忍暴戾,可以当街虐杀朝廷重臣却全身而退。所有人都怕他,所有人都说他是个疯子。可他也是那个温柔的兄长,会不顾自身伤情救回襁褓中的弟弟,会在看完密信后马不停蹄地赶去京州,会在弟弟病得恍恍惚惚时在月桂树下为他吹响笛声。那么多笔墨描绘着他如今的面孔,但越是见他外人面前阴晴不定,危局当前临危不乱,我越是忍不住想象多年前那个尚未受过磋磨的少年人是何种模样。他曾是被太傅季少龄评价性情酷似太子的皇长孙,尔雅温文、进退有礼。一朝家破人亡,备受疼爱的天潢贵胄成为了浮萍飘絮般的亡命之徒,舍弃了过去的身份与面容,伪装蛰伏二十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在刚开始思考赵慎这个角色时,我想到了“被他人欲望酿造的悲剧裹挟着前进”这个形容。乍一听或许是这么一回事,一转念我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裹挟”一词意味着被动,意味着身不由己。赵慎却偏偏不是,是他自己选择了这一切——是他主动“投靠”广阳王、二十年与虎谋皮,是他主动挑起了街头虐杀事件,是他在杀死汪循后不以为意地出现在了众目睽睽之下,是他决心一人扛下本应属于兄弟二人命里的恨与痛。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疯子,只有他知道自己有多清醒,清醒地自我伪装、暗度陈仓。他不是抛下了过去的自己,他只是选择将现在的赵慎与那个知书达理的皇长孙赵乾“割席”。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不能后悔,他不会后悔。但当他偶尔驭马路过那座破败斑驳的高台时,会不会想起二十年前那座满园梨花的太子府邸?这些年被病痛反复折磨时,他会不会怀念与太傅在望江楼中坐而论道,与父亲在春日里骑射出游的岁月?阅读到全书中后期时,我时常会在看到赵慎的时候想到梅长苏,想到那个总是苍白着脸色的谋士向着面前的火盆颤巍巍地伸出手,被火舌烫到、猛地缩回手后他闷声笑了半晌,又呆呆地看着自己瘦得筋络依稀可见的双手,对身边的手下说:“你知道,我这双手,以前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如今却只能在这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了。”我无数次回想起梅长苏脸上比哭还令我感到心酸的笑,同时也无数次回想起赵慎离开盛京时,他满目的烟波浩渺。当立于行舟之上,忽闻岸上兰亭箫声时,他会否也忆起那些年作为“赵乾”,曾经知己相伴、无忧无虑的年少光景?只是无论如何,他都要迈步向前。那些高山流水、清风皓月,那些凭风御马、诗酒为茶,那些春日游景、麓山红海,那些夜深多少次梦见的金陵旧事,终是再难回首的如烟往日。
愍怀太子夫妇为长子取名时,想必是在他身上投注了所有美好的期望,才会选择这个具有光晖涵义的名字,可赵慎却把这个名字藏在了心底,在黑暗中走过了这些年。在第一次见到他现在的这个名字时,我没有多想,下意识觉得“慎”应该是哥哥自己起的,意在提醒自己时时谨慎、事事小心。所以看到作者借裴鹤之口道出赵元对外的那个解读时,我几乎看呆了。这个所谓的“一片真心”像极了他们二人的关系,相互利用、彼此猜忌,虚情假意中又掺杂了那么一丝丝让人难以置信又觉得理所应当的真情。这令人捉摸不透的真情在赵元这样的人身上显得格外的……可笑,可笑又稀奇。一如他当年刻意接近卫文君,意欲利用她获得雍州势力不成,又背弃二人一同离开的约定,却在二十余年后看见李稚的第一眼便想起了雍州长街上那个青衫少女的笑脸,最后甘愿牺牲自己成全李稚的出逃,亲自赴一场迟于年月与生死的约。我不喜欢赵元,但当我看到那两句“文君啊,你的孩子长大了,长得很像你”、“我想,你们杀死了我的儿子,我让你们断子绝孙,才算公平”的时候,即使是我自己也不明白心头那股难消的酸涩究竟缘何而来。二十余年前,赵元计划利用卫文君获得卫家和雍州,他想要将她当作自己追权逐势的筹码,却难以自抑地喜欢上了她;二十年间,他需要借助赵慎拉拢卫家那帮忠臣良将,暗中在赵慎的伤药中下毒、想要以此掌控他的命,最后又无法完全狠心。他这一生工于心计,只是大概他自己也不明白,究竟是自己这十分的心计中残余了一分的真心,还是他入木三分的演技生生把曾经十分的真心伪装成了一分温情和九分假意。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分,赵元又是想着什么自刎于金诏狱之中的呢?

三、夜来幽梦忽还乡
在为了写这篇书评而回顾王珣的故事时,我发现他与赵元的人生轨迹竟然有些许重叠的部分,尽管并不完全。少年将军没有掷果盈车的相貌,眼到鬓边的疤痕为他平添了几分锐气,他在与人交谈时也是寡言少语,却偏偏是这样一个人物率领千军踏平了敌营,将黑红色的旗帜插回了故国的北地,更是拿回了那枚见证了先汉于内倾覆的传国玉玺,终结了汉梁前后整整三百年的耻辱历史。可我仍忍不住感慨,王珣真是太傻了……明知是一盘赤裸裸的算计还是自愿上钩,拜入太子麾下却与士族高门谢家之女联婚,在被污蔑与太子谋逆后选择了一条最壮烈的路,最后落得个客死异乡的结局。但是看他倒在自己孤注一掷、用命换来的城池旁时,我又深知,王珣的傻不是愚蠢,不是软弱,不是屈服于滔天的权势和肮脏的手段。那是他的一颗拳拳赤子心。就像当年他久久坐在荒野的山坡上一字未落,远在京城的心上人却收到了厚厚一叠的西北画卷一样,拜入太子府、迎娶心上人、拿下汉阳城——他所有的行动都极其耿直、质朴,完全出自本心、不掺杂念。当王城之中那阵落不下的阴风仍在算计着他时,年轻的将军已经在群星的注视下永远阖上了眼,那方他用命换来的黑金匣子内装着的是他沉甸甸的心,一边是他的君与国,一边是他的心上人。他这一生短暂得令人不甘,却用生命书写了那句“粉身碎骨浑不怕”,可谓是刳心雕肾。我想,王珣是很容易杀死的,他不懂也不愿懂政治,政客如谢照之流可轻易将其翻覆于股掌之间;王珣也是杀不死的,杀不尽的。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不知他名姓的人千千万万,却一定有在他死后也念念不忘,愿意同样义无反顾的人。
全书我最喜欢的剧情共有四处,前三处分别为前文中提过的断腕明志、皇城坍塌以及谢珩弑君,第四处便是这段:谢灵玉在与谢照对峙后脱去一切外物,只着中衣、赤着脚,头也不回地只身离开了谢府。寒冬腊月,她光脚单薄地走在雪地上,浑身冷得麻木,却远远抵不过心里的寒。聪明如谢灵玉,大概早在那个堪称离奇的梦后隐约意识到了什么,只是一切来不及细思便匆匆走到了尘埃落定的结局。最后这段父女之间的对话几乎让我嗅到了谢灵玉的字字泣血,也让我明白了她那一颗通透的玲珑心。她知道自己是父亲拉拢青州的筹码,知道自己与王珣的婚事是夹杂,或者说利用了二人情意的政治手段。她或许曾经有过不安与犹豫,只是也从未想过那个幼时任由自己嬉皮捣蛋也毫不发怒的父亲会绝情至此。到底她还是拗不过一颗冷酷的政客之心。在踏出谢府大门的那一瞬,她是否也会觉得自己就这样走完了一生?少时与王珣初遇,她便是撑着伞和少年并肩走过了这条路;五年后王谢两家联姻,她坐在轿子里顺着这条路被抬入了满城华灯红妆;再后来,她被徐立春接至盛京,从大门而入、顺着这条路回到谢府。这是生她、养她的故所,这里有她的血肉至亲。而如今,她一件件地脱下了谢氏、至亲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亲手剥去了前尘影事留下的烙印,不愿再回头、没有再回头。大概这就是父权制度下的唯一可能吧。再高贵的身份也不过是被给予的象征,高门出生既是不必流离失所的幸运,也是可以被任意牺牲的不幸。对此,谢灵玉看得通透,却无计可施,只能用这种方式回应谢照的诘问。在她撇开谢家的一切,干干净净地走出这道见证了盛京百年风雨的谢府大门时,她的身影与我脑海中那个“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哪吒蓦然重合了。
从此以后谢灵玉留在了青州。王珣已故,她想守在他的家乡,那里是他和她的归宿。她也并不需要其他什么,青灯古佛、珈蓝梵刹,再添一对那个人临死前也呵护无损的珍珠耳坠,仿佛这样她便能支撑着自己走完漫长的余生。无论我翻看他们二人的故事多少回,再看到在谢灵玉坐上马车即将离开青州,王珣扒上窗沿,冲动又坚定地对她说着“我一定去接你”时,我总会被一种无言的伤感抓住心脏。就像我和朋友讨论时听到的那句话一样:“王珣这样的人,一定要让人不甘心。”我很赞同,不只是王珣,他与谢灵玉的感情也是这样——因为缺憾、因为不甘心,才叫我如此难以忘怀。
而令我辗转难眠的,自然不止王珣和谢灵玉。我大概会很喜欢谢玦——这是我看到谢家小公子初登场时心里便升起的想法。张扬明艳的少年人是这金陵城中最鲜艳亮眼的颜色,还未经历家破与国难的谢玦整个人好似一把新开了刃的刀,锋芒凌厉、鲜衣怒马,但在对上那个小自己两岁的小姑娘时又笨拙迟钝得令人失笑。这对青梅竹马自初识那天起,便是赵珺更加主动一些,围场旁、国学所、光明宫,他去哪里,小尾巴跟到哪里;就连在死后,她也仿佛是主动入的梦一般。我忍不住会想,他们二人青梅竹马的这些年里,相约过黄昏同游集市吗?他们曾并肩看过皇都的烟花吗,一起放过河灯吗?小公子陪她踢过蹴鞠、玩过绣球吗,在皇宫花园中一齐为同一枝梨花驻足过吗?在失去赵珺后的日日夜夜里,在尚未明晰自己的感情时,在北境的大河边、荒原上、明月下、北风中,他梦见过她多少次呢?
感知到失去是一种钝痛:谢玦反复地梦见那座华灯璀璨的宫殿,无数次地看见他的小郡主,又一次次地在记忆回笼的瞬间被扯回冷酷的现实。谢玦的心空落落,凭空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寒风横穿过营帐呼啦啦往里吹,他还要不停问自己为何一直梦见她——直到在与古颜拼刀对剑时,被他震碎佩剑、齐肩斩断一臂。谢玦用仿佛回光返照的气力反杀了敌人,最终力竭倒下。他望着高高的月亮,想起了千里之外的故乡,想起了他看了二十年的皇城月色,在江水中流下了眼泪。这滴泪里的情感复杂到我想要体会又触之不及,想要描述又难以言说,只痛苦得也落下泪来。他是在为什么落泪呢?是终于手刃敌将的喜极而泣?是摇摇欲坠终覆灭的南梁?是一朝倾覆的家族,再也回不去的故都,再也见不到的故人?是舞枪弄剑、英姿勃发、看遍长安花的少年时?或许其中还有失去佩剑和一臂的疼痛吧。原来失去一只手臂会这么痛啊,他可能会这么想。可是在那一刻,谢玦失去的当真只有这半边手臂吗?他终有一日会习惯这边空荡荡的袖管,总有一天会适应这副残疾的躯体,可残缺的心又该怎么办呢?再也没有了,再也见不到了。胸前时而窒闷、时而鲜活的情感究竟是什么,他还来不及思考清楚,还未曾宣之于口,就永远停止了跳动;而在它死后,他才隐约明白了其中的意味。它就像谢玦这个人,在最挺拔、最鲜亮的时候被硬生生抽走了什么;它还在那里,但就像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永远停在了,也死在了最美丽的那一瞬间。从此以后,无论多少年过去,它一如往昔模样。
谢玦会找到自己的路,死亡也不是他谢二公子会做的选择,尽管他心里、身体里的某一部分已经死了。年年岁岁就这样过去,旧都的梨花开了又谢,世上再没有那个人了,没有人是他的小郡主。谢玦踏遍了这世间的迢迢山水,亲历了人间的万象百态,却仍会在午夜梦回间恍惚想起故国的春,想起和那个人有关的一切。他最后回到了那座伤痕累累的旧都。昔日盛京繁景已成过眼烟尘,这座新城之上会有新的人和故事。他坐在一棵梨花树下,背靠树干闭眼小憩。梦里,十八岁的赵珺穿着一身鹅黄罗裙,牵着他的手,和他一同将一串系着铃铛的许愿笺挂上了低垂的花枝,铃铛应和着小郡主头钗缀珠的清脆响动,迎风作响;梦外,一朵梨花在金陵轻柔拂面的春风中,从枝头无声飘下,落在了下面空荡荡的那侧肩上。
四、亡国生春草
听闻谢珩领军入宫后,赵颂看着赵徽歇斯底里地对着她这样说:“梁朝要完了,你一个女人能怎么样呢?”我想,在那一瞬间,她是后悔的。赵颂对这个王朝的情感是糅杂了许多东西的,复杂到难以一一辨别。她向来与士族交好,是因为曾真切地为谢晁一派的名士风流所倾倒;她主张出兵驰援北境,是因为真心将社稷安危放在心上;她竭尽手段与计策,是想要挽救这个她一直爱着的王朝。她生于永熙盛世,见过大梁的钟鸣鼎食、繁花锦簇;作为赵氏皇族的一员,她身上有着自己的骄傲。她只是站在那里,就仿佛大梁还是过去的大梁。二十年前,她去见了赵崇光最后一面,那个向来与她多有不和的弟弟,即使在那样落魄的处境中,也能做到从容不迫,她压抑着本能的痛苦一声不吭地答应了愍怀太子的恳求;二十年后的今天,她看着面前的九五之尊唤着她“长姊”,懦弱地为自己申辩时,她是否突然后悔了?如果不是赵徽,如果赵崇光没有死,如果……大梁如今会不会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可是这种情绪也只有一瞬。“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赵颂在用生命爱着这个王朝,倾尽心血十几载却依然是竹篮打水,如今叛军打入宫内而她无能为力。既然无法拯救你,那么生与死我都会陪着你,即使你气数将尽。那个赵颂眼里永远温柔美丽的大梁走向生命的倒数时,她决定与国同存,虽九死其犹未悔。在被流矢射中胸口的瞬间,她会想到什么?或许也只能是那个让她毅然殉国的、她梦里的南梁王朝吧。
赵珺吞椒自尽时,也一定明白这其中的含义,她可是赵颂教出来的孙女儿啊。即使有着“玉柔”这般细细柔柔的小名,她性情中的刚烈也并不比自己的祖母少多少。作为梁王朝的郡主,她自儿时便被耳提面命:她是梁朝郡主,生来便是大梁的象征。所有公卿贵族都早早地在禁卫军冲入殿内前便主动脱去了高门士族的气度,狼狈地跪在了地上;只有赵珺一人挺着她单薄脆弱的脊梁骨,直直地站在那里。她清楚自己的身份,清楚自己背负的使命,想必在叛军打入皇城的那一刻起,她便下定了殉国的决心。小郡主有何时不是被爱与呵护包围着的?吞椒过程中漫长的时间折磨和窒息般的痛苦,她该如何忍受呢?她那么脆弱,就像初春绽放的梨花,两指轻轻一捻便碎了;可她又那么坚强,那么温柔,即使在死前,她也抓紧了还未彻底消散的力气,想要宽慰自己的心上人。只是她最后的话语如同她本人一样,轻易地被皇城的风雪冲散了。
在写赵颂与赵珺这对祖孙时,我突然想到了杨贵妃。赵颂赵珺最终选择了以身殉葬,这令我感到些许庆幸,也同时令我痛苦到落泪。一个王朝的贵女享尽臣民供奉、锦衣玉食。盛世时她们是王朝的象征与点缀,衰败时王朝将不再需要她们,届时她们又该如何背弃她们被冠以的身份苟且偷生?
五、雨打风吹去
在最开始构思这篇书评时,我只打算写谢李和哥哥的部分,结果写着写着就觉得,赵元、王珣、姐姐、谢玦、小郡主、长公主……这些人我通通都想写,而且光是这些还不够。
曾让我恨得牙痒痒的谢照,看他枯守在那块谢氏牌匾下,看他目送亲子诀别远去,看他执念散尽、归于山阿,我竟也久久不能回神;在摇晃的烛光下,岳城沉默地读着那封迟来了二十年的家书,我也同他一起为书信中的字字箴言震动;杨琼与李稚在酒肆中举杯告别,漫长雨夜盖住了酒家,也私藏了这觥筹交错背后的隐秘交谈,那些话语中的真情只有天地与我们这些书外客知晓;在那场遥远的、血流成河的政变中,妥欢帖睦尔作为毒杀塔氏王族的罪人,亦是终结周国多年乱象的英雄,看着她带领族人退守故土时,我仿佛真的看见了长生天脚下吟唱着佛经的神女踩着鲜花一步步走来。还有是真名士自风流的谢晁,一篇《十二门人赋》千古绝唱的贺陵,历经四朝、热忱不改的季少龄,尔雅温文又性情刚烈的赵崇光,毅然赴死的卫文君……南梁的这些人,这些事,不过一杯酒、一盏茶的时间便可说尽他们的一生,我却依然沉眠于这场黄粱一梦中不愿醒来。
初读《天意风流》时,我深深为作者的行文风格吸引,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又惯用宕开一笔,那些文字背后的情感抒发常让我心绪跌宕,情不自禁地与书中人一同或欢欣或伤神。更让我沉浸其中的是书中那股浓浓的历史感,金陵旧城的画卷在一幕幕的起承转合中缓缓展开。当看到玉泉城内众人围坐谈笑时,我对朋友说出我的感受:“我太喜欢这种感觉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因此在文末看到作话,我忍不住再次发出同样的感叹。另一件让我注意的事是作者在起名时的用心,珩、玉、珣、玦、珺这些以玉为核的名字像极了他们的主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经朋友的指出我也发现,“颂”恰是盛世的象征,长公主用她的生命在歌颂、祝福她的梁王朝。
最后,感谢作者,感谢《天意风流》,让我跟随这些旧人的脚步赴了这场南梁一梦。
240
来自安徽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0027073  发表时间:2022-10-05 18:05:01
你字多,给你点赞
2
来自湖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洗衣服  发表时间:2022-10-05 23:23:52
认真看完了你的长评,跟天意风流一样精彩
16
来自河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泠宝  发表时间:2022-10-06 21:26:27
捕捉
2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炒长鱼煲  发表时间:2022-10-08 01:09:37
哇好长
1
来自浙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35196217  发表时间:2022-10-08 13:50:28
唉,文笔太好了啊,
3
来自广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顾重安  发表时间:2022-10-17 18:27:01
老婆,你好会写
1
来自北京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7楼] 网友:九黎  发表时间:2022-10-20 01:32:07
惊了,好好哦
来自陕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8楼] 网友:不知山  发表时间:2022-10-20 21:34:26
您太会写了,好像在和人聊剧情一样,感谢写出这么好的长评
1
来自河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9楼] 网友:软  发表时间:2022-10-21 23:07:00
看完了你的书评
1
来自四川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0楼] 网友:Ciao  发表时间:2022-10-30 13:02:38
写得真好呀!好精彩的书评!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1楼] 网友:金大金  发表时间:2022-11-07 17:26:20
看了你的长评真的很开心,许多人看完之后只留下一句人物写的还不够饱满,bug太多但是文笔不错就没有了。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从来不觉得会有一个作者能把一篇文章写的滴水不漏,你的评论让我觉得你自己把作者想表达的都自发补齐了。其实看文就跟谢珩评价李稚那篇在紧张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文章一样,虽然有着少年人的影子,却也能让人真实的感受到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吧
4
来自浙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2楼] 网友:嘟嘟  发表时间:2022-12-15 10:10:01
写的好棒QAQ
来自广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3楼] 网友:sevilla  发表时间:2023-01-12 10:23:19
好好
来自湖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4楼] 网友:世界上为什么有数学  发表时间:2023-02-25 13:24:35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么,确是如此啊。少年将军为了证明自己对国对君的拳拳赤子之心,竟是靠收复前朝丢失的故士,而那些喊着势要北上洗清前朝旧辱的臣子却在对他们的英雄口诛笔伐、还给他安上个与太子谋反的罪名,可笑又可悲。想起谢照对女儿曾是那么疼爱,现如今却是让她失去了心爱的人,而谢灵玉对父亲的复杂情感,又是可叹。本是纪念忠臣的清凉台终是染上了忠臣的血啊(有些情节不记得了,可能有说错的,请见谅)
3
来自广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5楼] 网友:一条小飞鱼  发表时间:2023-03-15 11:38:41
认真看完这篇长篇,谢谢解读
来自重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6楼] 网友:薄九  发表时间:2023-04-06 18:10:39
写得好好
来自河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7楼] 网友:驰洲  发表时间:2023-05-26 21:36:20
太精彩了,写得真好
来自湖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8楼] 网友:落落  发表时间:2023-06-07 23:54:19
写的太好了,码住以后再来回顾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9楼] 网友:A71  发表时间:2023-06-19 10:29:33
写的真好!
来自湖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