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为臣—一世为尘(和珅的感情世界)

作者:ftsdhy

看了四五遍方敢下笔,不知道您还能否看见这篇评论,我看这篇文章太过入戏,如鲠在喉,不能不一吐为快,因在天涯上看到和珅的身世追到这里,晋江上有3篇文章,楚云慕的《一世为臣》、无痕的《九连环》和雁小驴的《和珅秘事》,除了《和珅秘事》是纯粹的耽美文章,略带SM的味道,其他两篇堪称精品,我都看过四五遍,比较过后还是《一世为臣》比较真实贴近和珅的精神世界,我在传说的和陵——现在蓟县的翠微湖边陪伴他3年,那时是懵懂无知少年,现在回想当年的痴情,是否因了和相的魂魄影响到我的感情,也未可知。。。。。。
和珅这样的人,聪明一世,缘由天定。年少时谁不渴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但蔓延到无边的野心勃勃,必定是恨到了极致,少年丧父丧母,渴望家的温暖,却受尽折辱,及其自尊自强的人要保护弟弟,承担家族兴盛的重担,“我纵使尽万般手段,必位极人臣,教他人看我脸色,不再仰人鼻息!”多少暗夜,致斋铭心刻骨,这样的人如《九连环》中描述的柔媚惑上定不存在,即使和乾隆有染,也是势不得已。权力斗争切忌一个情字,谁动了真情就已经败下阵来,胜负早分,和中堂这样的狠角色怎能不明白?
《一世为臣》总体倒是符合他的心路历程,绝顶聪明的男人很难欣赏女人的柔软,尤其是封建锁国的大清帝国尤好男风,我若是一国之相,年轻要与帝国的人中龙凤惺惺相惜,以慰壮怀激烈;年老需要贤惠妻妾的温柔抚慰——一旦体会到掌握他人的生死不过如此,还有其他的乐趣吗?权力之巅,怕只是寂寞难耐,想功成身退,泛舟江上罢了。
但还是有些疑问,《一世为臣》中和珅少年单纯,情系福康安(他怎么爱上福康安,理由似不充分),当他明白这样的感情有多么虚幻,转化为刻骨铭心的恨时,傅家的灾难来临了,但是金銮殿上众口一词参倒和珅那一章貌似牵强,试想,即使20多岁的和珅,也一定小心翼翼,怎么能轻易相信于敏中的城下之盟?冒极大地危险去参纪晓岚?只有——也只有一个理由,就是福康安的瞬间感情流露,让和珅心软,放过了绝好的机会,反被傅家党所制,最后的一丝希望变为绝世的恨,出卖与背叛是最好的成长经历,让最后一点柔软被硬壳包裹,良知随风而逝,“穷我一生,必与你为敌!”,将心掩藏,比谁的心机更深如海。应该设计和珅在宦海中的第一课,从此变得更为狠毒。
和珅的新婚之夜,冯氏的哭诉,不愿说出孩子的父亲,怕误了他一生,与后面根本不知道他的身份相矛盾。
还有魏长生与长安偷听了永琰大闹戏班与和珅的对话后,怎么能忍耐一个月,待母亲寿辰之日踢门而入,要福康安救和珅,已经与永琰结怨一个月了呀?以他的脾性,必不能隐忍这么久,将当年隐情和盘托出,难道是魏长生和福康安的游戏刺激了他?
永琰那夜的算计出乎意料,本来已堪结盟的两人,肌肤之亲应该多些诱惑缠绵,少些愤恨肆虐,或许和珅不会从此恨他,只当情难自禁,一夜荒唐也未可知,毕竟都是大清的精英,或者说这位皇子真的不懂爱,再或者只是找一个将来永琰杀他的理由(剧情需要)。
种种不足都源于编辑的催稿,连载的来不及构架,所以出版前某些情节要修改,或丰满或更换,实在喜欢楚云慕的文笔——遥远的仿佛来自于宫墙之内(我爱这样的文笔,却不是红谜,为什么呢?难道我看得是盗版的?),文风如能一致,用词时代一致,磨一剑方为精品。
恰到好处的是文中出现的诗词,感慨作者的造诣和构思,心思精巧,和珅若泉下有知,当引为知己。——“藏佛有传,只要蘸血摹了这诗中一百九十二个字,心中所思所愿之人,便能平安归来。。。。。。”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帝国首辅,领班军机,中堂大人,身世轮回中不过一世为尘!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达喜  发表时间:2014-07-20 20:05:16
《一世为臣》比较真实贴近和珅的精神世界+1 除去耽美感情,其他的几乎能当正史来看了。每一处几乎都有典故可寻。
  • 评论文章:一世为臣
  • 所评章节:59
  • 文章作者:楚云暮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08-11-13 23: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