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小牧场》

作者:晓梦和维竹

支持性别多元化
上个星期心理老师跟我们讲了关于性别多元化。有一个案例为玫瑰男孩。“他是个温柔的男孩,但在传统观念的二分法下,被归类成“像女生、不像男生的男孩”,因言行举止温柔遭同学欺负、霸凌,导致他下课时间不敢上厕所,只能利用上课时间去,从教室走到厕所的那条路,累积他短短一生的恐惧。且根据调查,当时叶永鋕被迫以4种方式如厕:提早几分钟下课、找要好男同学陪同、上课钟响后使用女厕、使用教职员厕所等。2000年4月20日早上,叶永鋕在下课前5分钟提早离开教室去上厕所,之后被发现倒卧血泊中,叶妈妈至今都记得在急诊室见到儿子的画面:红色的血从儿子的嘴巴中、鼻子中一直一直往外流,怎么止都止不住......脸上还带着惊恐、不甘、愤怒的申请。他的离开,给世人留下无限的反省……叶妈妈忍住失子之痛,为了正义、尊重和公平而努力着......
六年的时间,她坚持上诉,熬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艰苦时光——最终,她坚持下来了,她胜利了”
当时我就觉得为这个温柔男孩可惜。男孩温柔有错吗?传统教育中,男孩就该阳刚,女孩就该阴柔。但事实并不这样,若男孩太够阳刚,可能是冷漠、工作狂。女孩太阴柔,可能不够独立。(具体我记不清了)
“70年代以后,国外开展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既有男子气、又有女子气的双性化个体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双性化个体一般要比单一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在行为的灵活性、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更具优r势。比如,美国的调查发现,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以及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在智力、体力和性格上发展更全面、学习成绩更好、人际关系更佳。国内此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大学生中的研究表明,双性化者心理健康最佳,其次为男性化、女性化以及未分化,提示双性化或许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理想模式。就此而言,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双性化”和性别气质多元化教育。首先,有职责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认识性别气质多元化现象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使之尊重多元性别气质的特征差异,尊重不符合主流社会性别规范的性别气质个体(如被认为是“娘娘腔”的男孩或被称为“假小子”的女孩)及性少数群体(如同性恋、跨性人),尊重每个人操演自己性别的方式,理解和宽容不同性别气质个体的机会差别和结果差距。其次,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双性化”教育,创造机会培养其“双性化人格”;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其“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汲取异性身上的优点,克服自身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引号内容为复制)
3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晓梦和维竹  发表时间:2018-11-06 18:36:15
发现语病和符号错误(°ー°〃),第三段把“觉得”删掉。
  • 评论文章:小牧场
  • 所评章节:77
  • 文章作者:春溪笛晓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8-11-06 18: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