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炮灰集锦[综]》

作者:

毗陵
由宋代咸淳四年常州知州史能之主纂的《咸淳毗陵志》(三十卷),距今已有七百三十余年历史。是为今人所能见到的现存最早的常州地方志书,亦是全国仅存的十余种宋修府志书之一。它主要记载了自春秋吴季子采延陵邑至南宋咸淳年间常州地区(辖晋陵、武进、江阴、宜兴)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军事、人口、风土、物产、人物、古迹等发展演变的大量史事,是一部能够为我们今人及后人系统了解和研究春秋至宋时常州历史的重要史书。其史料价值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保存了现有最早的常州版图,对我们了解宋时常州的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具有重要帮助。二是保存了诸多至今已是唯一可据查考的原始史料。三是记载了很多历代有关常州的历史文献,其中有些佚文尤显其重要历史价值。四是其采用纲目式和图、表、文字并用记述的编纂体例和方法,成为后世修志的范本,并对至今修志仍有其深远影响。清郡人赵怀玉在重修时称其为"体例赅备,可称良志。"因此,该书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的方志史书的重要资料。
今江苏省常州市
毗陵
亦作“毘陵”。 1.古地名。本 春秋 时 吴 季札 封地 延陵邑 。 西汉 置县,治所在今 江苏省 常州市 。 三国 吴 时,为 毗陵 典农校尉治所。 晋 太康 二年始置郡,治所移 丹徒 。历代废置无常,后世多称今 江苏 常州 一带为 毗陵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今人谓 贝州 为 甘州 , 吉州 为 庐陵 , 常州 为 毗陵 。” 明 高濂 《玉簪记·下第》:“ 毘陵 城下水悠悠,不洗古今愁。” 清 朱之瑜 《阳九述略·致虏之由》:“其时 南徐 、 毗陵 、 吴兴 、 金阊 ,设能多出奇兵,掎角此虏,其有只轮北济乎!”
(2).指 明 代学者、藏书家 唐顺之 。因其为 武进 人,故称。 清 吴伟业 《汲古阁歌》:“ 嘉 隆 以后藏书家,天下 毗陵 与 琅邪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地名
一、县名。原春秋吴季札封地延陵,秦时地属会稽郡。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今常州),并置毗陵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乌程属吴郡。
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为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改毗陵为晋陵。
二、郡名。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分吴郡置毗陵郡,领有丹徒、曲阿、武进(析丹徒、曲阿置)、延陵(升曲阿延陵乡置)、毗陵、无锡、暨阳(析毗陵、无锡置)七县,治毗陵。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为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改毗陵为晋陵,郡、县并改。晋怀帝永嘉五年,徙治丹徒(今丹徒县东南十八里)。晋元帝太兴元年,徙治京口。晋成帝咸和三年,徙治还丹徒。晋安帝义熙九年,复徙治还晋陵。后隋大业初又废州置郡,常州曾复名毗陵郡。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墨池  发表时间:2018-07-16 22:58:26
( ˙?˙ )???
  • 评论文章:炮灰集锦[综]
  • 所评章节:261
  • 文章作者:非摩安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8-07-16 22: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