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千山记》

作者:111

现代人写个历史架空文总是想当然,太小瞧古人的政治智慧了,清朝为什么敢废除传承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而采用暗旨立贤,人家有3大措施保障这一择贤能的严格实施:
1、皇权高度集中:天下所有大事都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虽有军机处有龙图大学士但跟明时的内阁宰相权利相比差远了,皇帝说立谁就立谁了,勋贵朝臣在立继承人上基本没有发言权君权不受左右;
2、选秀制:真正的选秀并不是给皇帝选美人,而是从皇帝到皇子宗室都借选秀娶大小老婆,秀女们嫁皇帝还是皇子还是宗室都是皇帝宗人府户部一起决定的,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存在嫁了哪个皇子就联姻结成政治同盟的可能,秀女出身高低只决定自己是大老婆小老婆的区别和小老婆中地位品阶的区别,这就杜绝了皇子们靠姻亲壮大自己政治力量的可能;秀女入宫生皇子后,所有皇子从婴儿时期就统一抚育,跟亲生母亲及母系家族几乎没有培养感情的可能,既杜绝血缘关系的政治联盟又杜绝将来的外戚势大;
3、皇子六部行走:仅只是挂名没有实权,平时参加朝议,有事情时奉旨办差,差事有审案有赈灾有筹备军事粮草有修建工事河道,保证皇子们熟悉六部政务。文中穆元帝改封蜀地不叫历炼继承人,纯粹神经病神转折,一国继承人要掌的是六部又不是培养专业总督,好比家族二代分公司总经理当的不错了就该提到总部进决策层见习,平调到另一个分公司把做成功的事再做一遍是要走职业经理人的路咩?不要说什么有其他深意,自己已经垂垂已老,继承人不要说还没有任何监国经验,连六部都还没历炼完,结果又从中央到地方,简直有病!还有最重要一点,清朝没有藩王,皇子们无旨不可离京,也就是说皇子们要争位只能在皇帝面前拼命表现自己,争取机会尽可能多地领差并把差事办好。并且自从康师傅开始采用临终暗旨,除了皇帝无人知道谁是继承人,兄弟间最多暗下绊子,争斗不会上升到流血夺命地步,11任皇位交替都是平稳度过。
这样的严格体制下,清朝皇帝才能安心采用立贤,像类似文中这种政治体系和封爵体制的,还敢立贤选继承人没有发生大规模党争和吏治腐败,简直不可思议。
至于传承上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它的保障体系是平民选妃制,从皇后/王妃到各种品阶妃子,都是来自民间,就算官家也仅是五品以下,完全凭美貌、品性和聪明才智混后宫,皇子们基本完全靠不上外家和妻族,要升位只能靠母亲在后宫打怪升级,要么抢先生下长子要么干掉皇后自己站位。即使是这样,在立太子后,其他皇子就完全放养让吃喝玩乐去再也没机会领朝政实权,只有太子东宫配备太傅太保洗马等各种属官,集最优智囊团来教育太子,同时还要上朝参政议政,皇帝出宫时监国代掌朝政。至于皇子们,基本就是成年后分封藩王但只有富贵完全没有民政军政实权(朱元璋穷孩子出身舍不得儿子们吃苦,分封时给了儿子们不少实权,结果孙子就被实权儿子干掉了,明中后期就再也不敢给藩王任何权利),且还有最重要一点:藩王无旨不得离开封地不得干扰地方民政军务。在这种体制下,嫡庶长幼排序选继承人才能保证皇位交替不出乱子不会发生谋逆逼宫。文中穆元帝如此分封藩王,目光简直短浅之极,可以预见到五皇子一代,朝廷中央集权就会被破坏(同代兄弟无法开刀,因为是先皇亲封),如果第三代没有个强势聪慧的帝王,可以想见会出现多个缩小型靖江王。
当然,历史架空文可以随意设定,但逻辑混乱太多了,读起来挺隔应的。其实本文的设定,更类似初唐前的中正九品制,士族掌天下的时候。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夏雨清凉  发表时间:2016-11-16 18:37:50
文史知识好厉害
[3楼] 网友:方方  发表时间:2016-11-16 19:38:35
以前皇帝难为那本书里面的藩王是比较靠谱的,不能随便离开封地,不能插手地方,甚至被地方官监视。而穆元帝确实比较脑抽,大封藩王纯粹有病,苏相当时也提出过,估计也为太宗晚年灵王乱政埋下伏笔。不过楼主关于清朝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满人早期根本不讲嫡长子这套,这也是满汉一个巨大矛盾。到后来满人也受到了汉人影响,雍正压根没有嫡子。乾隆本来想立嫡子,嘎巴死啦。嘉庆死后秘匣不翼而飞,嫡长子旻宁继位。而咸丰继位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老娘孝全成皇后太受宠了,到了同治,一根独苗。至于楼主提到的平民选妃制,个人了解只在明朝盛行。哪怕宋朝惧怕唐朝女祸,后妃也大多高官勋贵之家,君不见宋朝几次皇帝继位都有皇太后太皇太后插手甚至辅政。然而嫡长子继承制,绵延千年。
[4楼] 网友:Oo  发表时间:2016-11-16 20:02:30
说了半天,这不是清朝好嘛。再说清朝在古代王朝里什么时候有普遍代表性了?明明就是最不大同的其中之一好不好。扯着清代来说明显汉人统治江山的文哪哪不符合清朝规矩这是来搞笑的是吧?
从文章里来说,皇帝还只是王朝的第二代,上无哥哥下无弟弟,之前从未经历过藩王乱象封儿子为实权藩王很奇怪?朱元璋当年就这么分的呢。何况这皇帝只是给儿子换个藩地,还是把儿子留在身边培养。换藩地跟留下儿子六部轮转能起冲突?
人家只是暂时不想立太子,给儿子换个明显富庶的地方还是自己捏在手心的地方又怎么脑子抽了?是赶着五皇子出京还是怎么了?
莫名其妙!
[5楼] 网友:时光  发表时间:2016-11-16 20:21:23
这么有文化,我都看不懂了。
[6楼] 网友:咻咻  发表时间:2016-11-16 20:42:20
我也觉得很多地方逻辑有问题,完全不符合一个还算可以皇帝的政治立场,包括五皇子对苏皇后之死,穆元帝因太子之死有点怨怼五皇子,并且半年未见五皇子,结果在纳了个小妾怀孕之后高兴的去哭一场五皇子,然后五皇子就原谅皇帝了,太不能理解了
[7楼] 网友:米汉子  发表时间:2016-11-16 21:22:49
皇帝这种人,基本全天下都围着她转了,能有多少悲伤。一代新人换旧人。(就这么个意思吧,表达能力差)就像文中说的,五皇子既嫡且贤,只要穆元帝没有脑抽,就不会让符合心意的继承人远离中枢。至于和好,五皇子是个心软的人,以情动人再适合不过。而且和好这回事,不只是感情,我觉得更是形式,大家都需要一个台阶。而且,君不见那些没有上位的,有能力,而且贤明,而且有众人支持的嫡子,那都是新皇帝恨不得弄死的存在
[8楼] 网友:111  发表时间:2016-11-16 21:45:41
回3楼,除开开国皇帝一代二代(因为在他们当皇帝前都是地方豪强,娶老婆肯定是联姻地方世族),从汉开始到明,梳理一下这些皇后的出身就知道古代平民选秀的执行力度了,基本都是普通官吏之家,尤其初唐后提倡科举制度士族实力大减,即使有一些比较有才名的士族之女入后宫也仅是妃位高一些不用从低价妃位做起,其家族只是在地方比较有声望于官场政治力量并不强(士族之女入宫叫应聘之选)。宋朝放开了对官吏的限制从九品升到五品,八位掌政过的太后基本都是国公、宰相、节度使之孙,但是封皇后时她们祖辈基本都翘辫子了其父不过中品官位,不是啥一品二品三品侯爷世子尚书之女。抑制外戚是所有正常思维皇帝的想法,皇子有外戚势力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严重干扰,所以内阁大臣们也不会允许,这才有后来的外戚封爵位不领官职。
清朝正是因为有前述的各方面原因,才可以弃嫡长子继承制不用而选用立贤。因为立贤是最难讲的事,都还是皇子没有当过皇帝,谁就敢说他当皇帝一定是贤能(而且有时候贤能不一定就当的好皇帝),并且朝中大臣口中的贤能不一定就是事实还有很大可能是姻亲故旧利益关系之所为(八阿哥最贤不也没当成),所以如果是像文中有内阁宰相制的举荐议储根本就不能存在,这只会变成党争然后吏治腐败。只有在清朝这种君权高度集中立储由皇帝一言定夺才能施行。
嫡长子继承制有很多弊病尤其很大可能选个只因投胎技术好才智平庸的皇帝出来,但它最大优势是避免党争,选秀制度基本保证后宫妃嫔皇子跟前朝内阁大臣无重要利益关系,而且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明摆着没有争议的事,在有相权限制下的君权皇帝也没法抗的过大臣绕过这个制度立自己心爱宠妃的儿子(最有名就是万历和郑贵妃)。宋朝的党争是施政方针的不同导致,明朝的党争是东林党人和阉党权利之争,都跟立储无关。
[9楼] 网友:111  发表时间:2016-11-16 22:15:34
4楼好好看文字理解一下真实意思,不要断章取义。从头到尾没有说清朝立贤制是代表古代王朝,只是论证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和立贤制需要施行两种不同的政治体系,哪怕是开国皇朝第一代都没有既有嫡长子继承制和内阁大臣举荐议储同时存在的。文中政治体系下且有先太子例,只能执行嫡长子继承制,除非穆元帝真是脑抽还想把朝廷搅混成几党几派。任何一个王朝,立太子都是国之固本,是位于皇帝登基/薨逝之第二大事,哪怕皇帝再不愿意立他不喜欢的儿子,大臣们都必须持续不断的长跪死谏把此事搞定,即使如文中穆元帝刚被前太子投毒身心大创伤,都应该有大臣上书逼迫皇帝赶紧立太子好稳定大局。只能说文中大臣们毫无读书人的文臣气节,穆元帝也是个神经病皇帝。立太子之所以称为国之固本,它不仅是选定下一任接班人代表皇权的合法平稳传承,更重要是天下正统所向即使皇帝突然遇意外死了立马就有个名正言顺的发号司令者,朝廷不会陷入皇位纷争进而引起兵事宫变,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有那么多大臣明知老皇帝非常不喜仍前仆后继死谏立储的原由。即使是现代政治的民主社会,宪法依然都赋予副总统在总统遭遇身亡后立代总统职务。不管古今,第一把手第二把手一定是要同时存在的。
[10楼] 网友:111  发表时间:2016-11-16 22:39:21
可以说,作为权利顶端的皇帝,没有一个愿意立太子的,太子虽是自己儿子但同时也是自己皇位的觊觎者。但年老后还不立太子,皇帝敢拖延大臣们也不可能干,只能说文中大臣毫无古代文人的节气。
还有,赶紧大风王朝的500多年和前朝的100多年都白过了,穆王朝简直像是一个文化发展严重滞后的外族入关得的天下。
[11楼] 网友:过江人  发表时间:2016-11-16 23:11:53
很赞同楼主观点,我觉得石头这本书越来越给我一种港台豪门争产剧的感觉
[12楼] 网友:阿牛  发表时间:2016-11-17 17:28:25
十楼 你后面这段我也想过 按道理是相当于清末了感觉 而且凤朝五百年还极开放 按社会学发展轨迹 穆太落后了 不说别的光凭明小胖穿越水泥什么的也早有了 凤朝末年镜孑玻璃香皂也应该有了 工业化苗头也该有了 明末资本主义已开始萌芽 只不过被清打断了 明成祖下西洋后一直闭关锁国 资本主义都发芽] 何况大凤
  • 评论文章:千山记
  • 所评章节:333
  • 文章作者:石头与水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6-11-16 18: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