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评 共有51条长评,分3页,当前显示第1页。
[-收起] №1 网友:欧气飞飞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24-03-05 22:08:19  所评章节:225
评《百年家书》  
这本书看文案就能感到一阵悲伤,为什么而悲伤,为那些让如今后辈能幸福生活的先辈而悲,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换来如今的光辉岁月。看到文案的时候,我好似已经能想象到这文章的类型。
但真正来读,又是不一样的感受,看到艾珈因为红盒子里的那张纸而穿越,还觉得这题材甚是新颖,说来惭愧,我自己作为一个文科生,对于近代史的学习也并不深入,只是为了应试,而如今,这些知识对我来说好似已经不需要了,于是他们便渐渐从我脑中消失,起初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看到艾珈到了民国时,对于这个时代,已发生,将要发生的事,一无所有的时候,代入自己,只感焦急和悲哀。
明明只是看小说,那种慌乱无措的情绪已经萦绕在我心里,历史不了解,地理学的也是一知半解,连那个时代的人,也只是略微听过名字,更别说先辈的事迹。
不谈自己,再来看这本书。
前期风格还是有些搞笑()的,后边渐渐涉及了战争,却只觉有些悲壮了。
战争面前,国土分崩离析,亲人离散,这样一个时代,存活已是不易,却也要活的有尊严。小说里的描述已经让人揪心,却不合时宜的想到,这其中不免杜撰,而那些真实发生的历史……
看小说的时候真的不免有身临其境之感,是了,我们读者和这些所谓的穿越者,其实有一个很大的通病,那就是带着上帝视角去看待所发生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属于我们的胜利会在不远的将来抵达,可书中人不知道,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着,守护国土。
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大多是书中和影视作品中知晓,侧重点不同,书中寥寥几句,将惨痛历史这样写过,可真要亲临,却又是另一种滋味。
不可避免的,这样的时代,会和那些只出现在教科书里的,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人相遇,能够与那些先辈交谈,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胡适,季羡林,华罗庚,陈寅恪(我也是看了这本小说才知道最后一个字读音为que),梁启超,林徽因,闻一多,沈从文等等名人。
往日对抗/战的了解,大多是历史课本里,要求重点背诵的那几个战役,看得多了才更加深切体会到,更有无数大战小仗,是没有在书中写的,在历史战役中的伤亡,对现在而言,只是一个个数字,可他们又不止是数字,背后是一个家庭,是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是战友,是兄弟。
看到中间,我其实是有些不愿再看了,因为惨痛的战争,那些鲜活的人,上一秒还在你的面前,下一秒就被战火轰的面目全非。那些惨痛,让我打心底抗拒。
南 京 大 屠 杀,看之前黎嘉骏已经做了多次的心理暗示,却也还是到了那一步。后世的种种资料已让人十分愤慨,更别说亲历者的心情。每每看到此类新闻,都会对日的厌恶再次加重。
人间还是那个人间,却已成了炼狱。
若不是看文章简介,我是真的搞不清谁是男主,不得不说男主出场是挺晚的,前边的小蔡,余见初,周书辞(我个人觉得他也是有些喜欢女主),还有阿梓哥,不得不说,桃花挺多。不过,我和黎嘉骏一样,谁能想到阿梓哥就是秦观澜呢?
战场上培养的感情也让我十分动容,他在战场上护她,宁可与她同死,也不愿她屈辱而死,她会在噩梦时第一时间想到他。
全文第一次让我笑出声的地方,竟然是秦梓徽再次相逢,留宿黎家的时候。果然,这种不是以谈恋爱为基调的小说,恋爱的剧情是如此甜蜜。
可能也是看战争看多了,看到秦黎结婚,竟觉得真是幸福啊。可能因为部分章节被锁,看着看着黎嘉骏竟然已经成了孕妇!
每个孕妇生产都让我动容,更何况,那个年代医疗水平远不及现在,黎三在产房里生,秦梓徽跪在产房外。
终于,在艰难的日子里迎来了??投降的消息,这是个悲惨的消息吗?为何四处都传来人们哭泣的声音,大哭之后,是比过年还要热闹的庆祝,庆祝那悲惨的十四年。
我看书其实颇有些不仔细,涉及的人名多了,到后边再出来的,我已记不清谁是谁了,更是连章姨娘何时去的都不知,有些遗憾,但是却不想再重刷了。
艾珈回到战争年代,就是因外公的去世,收拾出来的遗物,战争告一段落,她终于能寻找外公。
旧的时代落幕,新的时代将要出现,山河犹在,青史不改,阅尽生死,百年家书。
其实在看正文之前,我先是浏览了一下后边的文章标题,不知道为什么,番外章·我的太婆,看到这个标题,我已不自觉眼角泛泪了。
虽然作者的安排下,艾珈不记得那些事情了,但我私心,又希望她记得,黎嘉骏,她就是艾珈啊,黎嘉骏传奇的一生,那是艾珈的灵魂,在几十年前所经历的,她忘了,又有谁能记得那些事?往事都随风而去,不可追。可她忘了那些事,对她其实也挺好的,黎嘉骏有她的一生,她的一生已经过完了,可艾珈她还有她的一生,如果拥有那些记忆,她又如何带着对别人的爱,对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开始她的生活。
百年以后,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72
来自河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宋昭 打分:0 发表时间:2024-03-07 11:01:14
世另我,我当初读这本小说时和你的感触很类似,但我表达能力欠缺,一切都诉说不清。
4
来自湖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 网友:竹影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0 发表时间:2023-11-07 20:35:31  所评章节:192
评《百年家书》  
第191章 世界副本
在战争年代,极致的幸福之后,必然会有深渊般的苦痛。
狂欢过后的人们终于可以开始面对他们一直可以不去面对的东西了。
外头热浪扑面,盛夏刚刚过去,黎嘉骏啃着苹果,翻看着前些日子的报纸。
其实她现在已经略有些感觉了,有些信息如果她不刻意去深想,人们是不会意识到背后有什么的,现阶段文盲率奇高,看报纸的,会研究报纸的,基本都是文化人,而且是精英阶层,只有他们会分析会深究,然后意识到一篇新闻后面有着什么含义。
而广播,则是国家最主要的传播工具,它面向的群体极广,谁都能听,所以专门传播主旋律,和上头想让下面的人知道的东西,也因此,广播如果作为娱乐手段,那自然是极好的,可如果想知道更多,那就非得好几份报纸一起合起来看了。
黎嘉骏心底里是很想再多一点对未来的把控的,可对她这种历史渣来讲,就连武汉会战都已经是历史课本上选修级别的事件了,让她再往后回忆,她除了知道张自忠将军会战死,以后会出现驼峰航线,还有西方也要开始大战,别的就只剩下两颗盒蛋了。
她连她上辈子的老家抗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
有时候她会很矛盾,因为在她知道的还多的时候,她卯着劲儿出去作死,可当她现在一无所知时,她却也能和普通人一样生活着,偶尔捐捐款,听听广播,看看报纸,就算她心里明白,外头明明还在烽火连天,归根结底,打不打仗,老百姓还是那样活,什么热血,什么愤慨,都压不过生活。
才一大早,家里又没什么人了。
秦梓徽每个月才能轮休那么一两天,昨天刚回来跪过搓衣板。
大哥现在越来越忙碌,自中国变成“内陆国”以后,怎么开辟新的市场成了国家和商人们最头痛的事情,大哥这种强迫症加完美主义者,怎么都不会有自以为已经“安居乐业”的一天,很久以前经过商量(其实就是他单方面报告),他已经准备把粮食生意扩展到东南亚,黎嘉骏为其远见而倾倒。
二哥则已经在“贼船”上死活下不来了,交通部的他和大哥一个在官一个在商,配合的亲密无间,刚刷完水路副本,现在也开始转东南亚刷公路副本,四面监工调度的他,一出门就好两个月不回来,家里人为他的终身大事也是操碎了心,可偏偏他就能完美躲过所有相亲,时不时的给家里人捎点儿甜头,一会儿说在昆明有了个小女友,家里收信没高兴两天,过阵子回来又空落落一个人,说什么性格不合分手了。
大夫人只剩下一句感叹:我们三儿到结婚都还没说过她跟哪个男的分手了呢,怎么现在的姑娘都那么厉害?谈恋爱和玩儿似的。
无辜中枪的黎嘉骏摸了摸膝盖,想想觉得也蛮有道理的,自己好不容易年轻一回,居然还没玩过几个男人就婚了,真是浪费到心痛,她若有所思的望向秦梓徽,眯起眼。适时秦梓徽调休回来全家聚餐,心有灵犀似的与她对上眼,先是无辜的眨眨眼,随后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妖孽!感觉会被女干杀……
去年的时候滇缅公路就修完了,从大哥到二哥到秦梓徽全都瞄上了那条公路,火速合伙成立了一个货运公司,通过二哥的关系办出了通行证,果然没过多久那儿就成了主要的运输要道,因为实在紧要,能在紧张的军事用途间见缝插针的运点货简直难于登天,转眼公司生意就上了正轨,黎嘉骏上辈子当了那么多年马云背后的女人,现在终于也成为了一个快递小哥的老板娘,心里不是不酸爽的。
可奇怪的是,时常会从大哥嘴里听到损失这两个字。
公路而已,又没有轰炸,怎么还会损失?
对于她的问题,大哥就拿了《云南日报》的一张照片给她,只消看一眼她就明悟了,这图片她见过啊!原来滇缅公路就是它!那个“九曲十八弯”的s型公路!
不管是不是老司机,光看那路就会头皮发麻,数不清的弯道,一百八十度的拐角,还没有护栏!没损失才是奇怪!更可怕的是,她隐约记得这条路好像是纯手工的。
“听说这路是纯靠人力修的?”黎嘉骏傻白甜的问。
“要不然靠什么?征用了二十万劳力,用了一年修好。”大哥道,“这事儿你二哥最清楚,想知道问他,或者问你报社的同事也可以。”
二十万人,一年,这样一条公路。
黎嘉骏已经不敢想了,对于现在的劳动力能够创造的奇迹,她已经麻木了,如果别人对这样的奇迹能够发出惊叹,留给她的,也只有心疼而已。
“小姐,喝点粥,配点这个。”金禾过来给她端下午茶,“这是秦九爷给您捎来的正宗峨眉辣子,昨天姑爷送来的,您尝尝?”
“秦九捎来的?”黎嘉骏回过神,她直起身,扶着肚子,“哎哟哟哟哟哟……”
“别急别
来自安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收起] №3 网友:竹影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23-11-07 20:35:17  所评章节:192
评《百年家书》  
第191章 世界副本
在战争年代,极致的幸福之后,必然会有深渊般的苦痛。
狂欢过后的人们终于可以开始面对他们一直可以不去面对的东西了。
外头热浪扑面,盛夏刚刚过去,黎嘉骏啃着苹果,翻看着前些日子的报纸。
其实她现在已经略有些感觉了,有些信息如果她不刻意去深想,人们是不会意识到背后有什么的,现阶段文盲率奇高,看报纸的,会研究报纸的,基本都是文化人,而且是精英阶层,只有他们会分析会深究,然后意识到一篇新闻后面有着什么含义。
而广播,则是国家最主要的传播工具,它面向的群体极广,谁都能听,所以专门传播主旋律,和上头想让下面的人知道的东西,也因此,广播如果作为娱乐手段,那自然是极好的,可如果想知道更多,那就非得好几份报纸一起合起来看了。
黎嘉骏心底里是很想再多一点对未来的把控的,可对她这种历史渣来讲,就连武汉会战都已经是历史课本上选修级别的事件了,让她再往后回忆,她除了知道张自忠将军会战死,以后会出现驼峰航线,还有西方也要开始大战,别的就只剩下两颗盒蛋了。
她连她上辈子的老家抗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
有时候她会很矛盾,因为在她知道的还多的时候,她卯着劲儿出去作死,可当她现在一无所知时,她却也能和普通人一样生活着,偶尔捐捐款,听听广播,看看报纸,就算她心里明白,外头明明还在烽火连天,归根结底,打不打仗,老百姓还是那样活,什么热血,什么愤慨,都压不过生活。
才一大早,家里又没什么人了。
秦梓徽每个月才能轮休那么一两天,昨天刚回来跪过搓衣板。
大哥现在越来越忙碌,自中国变成“内陆国”以后,怎么开辟新的市场成了国家和商人们最头痛的事情,大哥这种强迫症加完美主义者,怎么都不会有自以为已经“安居乐业”的一天,很久以前经过商量(其实就是他单方面报告),他已经准备把粮食生意扩展到东南亚,黎嘉骏为其远见而倾倒。
二哥则已经在“贼船”上死活下不来了,交通部的他和大哥一个在官一个在商,配合的亲密无间,刚刷完水路副本,现在也开始转东南亚刷公路副本,四面监工调度的他,一出门就好两个月不回来,家里人为他的终身大事也是操碎了心,可偏偏他就能完美躲过所有相亲,时不时的给家里人捎点儿甜头,一会儿说在昆明有了个小女友,家里收信没高兴两天,过阵子回来又空落落一个人,说什么性格不合分手了。
大夫人只剩下一句感叹:我们三儿到结婚都还没说过她跟哪个男的分手了呢,怎么现在的姑娘都那么厉害?谈恋爱和玩儿似的。
无辜中枪的黎嘉骏摸了摸膝盖,想想觉得也蛮有道理的,自己好不容易年轻一回,居然还没玩过几个男人就婚了,真是浪费到心痛,她若有所思的望向秦梓徽,眯起眼。适时秦梓徽调休回来全家聚餐,心有灵犀似的与她对上眼,先是无辜的眨眨眼,随后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妖孽!感觉会被女干杀……
去年的时候滇缅公路就修完了,从大哥到二哥到秦梓徽全都瞄上了那条公路,火速合伙成立了一个货运公司,通过二哥的关系办出了通行证,果然没过多久那儿就成了主要的运输要道,因为实在紧要,能在紧张的军事用途间见缝插针的运点货简直难于登天,转眼公司生意就上了正轨,黎嘉骏上辈子当了那么多年马云背后的女人,现在终于也成为了一个快递小哥的老板娘,心里不是不酸爽的。
可奇怪的是,时常会从大哥嘴里听到损失这两个字。
公路而已,又没有轰炸,怎么还会损失?
对于她的问题,大哥就拿了《云南日报》的一张照片给她,只消看一眼她就明悟了,这图片她见过啊!原来滇缅公路就是它!那个“九曲十八弯”的s型公路!
不管是不是老司机,光看那路就会头皮发麻,数不清的弯道,一百八十度的拐角,还没有护栏!没损失才是奇怪!更可怕的是,她隐约记得这条路好像是纯手工的。
“听说这路是纯靠人力修的?”黎嘉骏傻白甜的问。
“要不然靠什么?征用了二十万劳力,用了一年修好。”大哥道,“这事儿你二哥最清楚,想知道问他,或者问你报社的同事也可以。”
二十万人,一年,这样一条公路。
黎嘉骏已经不敢想了,对于现在的劳动力能够创造的奇迹,她已经麻木了,如果别人对这样的奇迹能够发出惊叹,留给她的,也只有心疼而已。
“小姐,喝点粥,配点这个。”金禾过来给她端下午茶,“这是秦九爷给您捎来的正宗峨眉辣子,昨天姑爷送来的,您尝尝?”
“秦九捎来的?”黎嘉骏回过神,她直起身,扶着肚子,“哎哟哟哟哟哟……”
“别急别
3
来自安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竹影 打分:0 发表时间:2023-11-07 20:40:41
急,我给您调下垫子。”金禾喜不自胜,“没跑了,酸儿辣女,绝对是个小姐,哎,终于有个小小姐了,满屋小少爷,火气太旺了。”
“乐什么呀,真是个女孩子,那我就不是家里最小的姑娘了。”黎嘉骏故作哭相。
“哦哟哟,娘跟女儿吃醋,不知羞!”
黎嘉骏喝了两口粥,又翻了一会儿报纸,感觉没什么特别的消息了,就开始打开自己的笔记本,把摘录的事情一样样看下来。
她结婚前一个多月,人还在宜昌的时候,长沙大火。
那时候听说这个消息时,报纸称官方统计死难者只有两千,适时所有人都累得如狗一般,阵前战士几万几万的消耗,对于后方的灾难,并没有什么余力去探究。直到后来这件事情越闹越大,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开始全国的报纸都说,这一焦土政策实时彻底,计划严密,长沙成为了一片废墟,“再无一草一木可以资敌”。
可十多天以后风向突变,盖因伤亡统计与原先计划严重不符,这*哪是撤退后烧的,这分明就是烧百姓去的!严查之下发现,计划是有的,可这一次大火,却完全是因为一次意外起火引起的连锁反应,神经紧张的各处“焦土负责人”在看到一处大火时,已经有确认那是意外,可是那时候警察和消防队已经全部撤退,没人能扑灭,时间长了,其他各处负责放火的人以为“焦土计划”开始,便纷纷放火,全然没注意城里到底还有多少百姓。
从“大火五日遇难二千人”,到“死难者逾三万”,长沙大火烧了整整十多天,成了大后方一片巨大的阴影,笼罩了所有的人。
即使被拉出来背锅的主要负责人被枪毙,可是申报所刊载的《登记结束》一文中,“省政府为每位灾民发了救济费五元”这句话还是让黎嘉骏合上了报纸。
接着,就在她婚前半个月,汪精卫果然跑了。
咦,她为什么要说果然。
他带着两个小伙伴,去了越南河内。
原本这件事情还是机密,机密中的机密,也只有少部分的人得到了一些消息,那时因为大哥正在开辟东南亚线路,才有好心人提醒二哥暂时缓一缓越南这一线,以免引火烧身,据说那时候校长还是希望能把汪圣人秘密劝回来,到底是不是真的,就很难说了。
可谁知道,汪精卫一定要作死,通过香港的《南华日报》,发表了“艳电”,明目张胆的告诉校长和所有他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他要投敌!
艳电之所以谓之艳,原本纯粹是因为那一天的电报代号为“艳”,可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艳却分明合适得很,又艳俗,又谄媚,对日本人的。
看完艳电内容后,相比周围人的愤怒,黎嘉骏心里更多是嘲讽,她不由得想到上辈子看过的一本韩国电影中,一个汉奸最后的剖白,大概意思就是:我要是早知道会胜利,我才不会投敌。
呵呵。
“早知道”的人表示她就静静看着,不说话。
艳电过后,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到处都有谁谁谁投敌的风潮,毕竟汪精卫曾经的“党内圣人”称号实打实的,曾经也是一个敢刺杀敢拼命的党内义士,风评和人缘比校长真是好了多少倍都不知道,顿时人人都认为汪精卫的想法是对的,纷纷投敌,全国动荡不安,幸而家里没那么高的档次,投敌别人说不定也不要,各个巍然不动过自己的。
可万万没想到,这件事情还是和他们扯上了关系。
年后没多久,冯卓义,也就是维荣,他竟然来托付家人了!
他的孩子刚出生没两个月,他就被派去执行秘密任务,夫妻俩都是上无老下无小的人,同事也都朝不保夕的,举目四望,这个军-统小头目竟然只能找上她了,黎嘉骏还记得身上背着个“监听对象”的锅,心情非常复杂。
维荣连求人都那么狂霸酷拽,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已经连温和的表情都懒得维持了,只是坐在那儿谈判似的说:“监听的事纯是我个人行为,并没有上报,你完全不用担心。”
……我还要谢谢你咯,黎嘉骏抱着茶杯。
小特务果然从她脸上看出了她要表达的意思,不耐道:“你如果不要一见到贡党的人都那么激动,谁有空注意你?”
黎嘉骏虎躯一震:“啥!我啥时候!”说完她就虚了,好吧,她好像真的见到兔子就激动。
维荣却不放过她:“平型关,你以为我没看到?还有那次酒会,周出现了,你眼睛粘人家身上就没离开过!”
“你在?”
“他在我就在!”维荣冷笑,“是吧,他在,你连我都看不到了。”
“……你吃醋啊?”
维荣瞪了瞪眼,差点就开骂了,他看看黎嘉骏,咬牙:“听说你是已婚妇女。”
“没关系啊,你抢不过我老公的。”
3
来自安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竹影 打分:0 发表时间:2023-11-07 20:43:19
“我……”维荣撑着半边身子貌似都想走了,可最终还是拗不过现实,隐忍道,“我孩子才三个月,老婆月子没做好,伤了身。”他语气低沉,似乎很不愿意这么说话,可还是强迫自己道,“我认识的人中,唯独你们家最安稳,幺蛾子少,到时候若是我活着回来,你们只要不犯什么,原则性的错。”他没往下说,一副你懂得的表情看着她。
黎嘉骏本来就没觉得自家人会犯什么“原则性”的错,可想到维荣那变态的观察力,还是觉得有个靠山比较好,便一副不懂的样子问:“然后呢?”
维荣一副“你无理取闹你蹬鼻子上脸”的表情,咬牙继续道:“只要你们不犯什么原则性的错,我总归是会顾念旧情的。”
虽然他的保证很委婉,但是在黎嘉骏犯了如此重大的“错误”时,维荣的监视也确实只是个人行为,至少那么久的探听,军-统从未有任何迹象表明把她列入观察目标,这一点讲,他确实时顾念着旧情的,黎嘉骏暂且相信了,便露出笑脸:“嫂子在哪啊?你出去多久?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维荣写下了他们家的住址,大概讲了一下他夫人身体哪里不好,有什么习惯,对于他自己,则只回了一句:“看报纸吧,若是回来便回来了,回不来……我夫人知道该怎么做。”
那时刚刚正是年假,她闲着没事便开始抠报纸,一个版面一个版面探索维荣的“秘密任务”究竟是什么,至于照顾冯太太的事,自然是大哥二哥派人去做。
随后三月,黎嘉骏被查出怀孕,她的身体并不是很好,家里很紧张,又给她往报社请了长假,她每日便以八卦和投稿为生,终于在月底的时候,看到了一篇报社的朋友从香港寄来的《南华日报》,上面有篇文章叫《举一个例》。
……通篇讲他被刺杀未遂,好友横死,主和目的不是他一个人提出的,他是背锅侠,他本来是想听校长的去欧洲的,校长无情无义无理取闹还赶尽杀绝……
刺杀!
卧槽!作为蓝 衣社的老牌特工,这事儿说维荣没参与她都不信!太凶残了,那大兄弟居然去干这活计了!这时候越南还是法国殖民地呢,别人地盘上搞刺杀,难怪他觉得自己会回不来!更凶残的是,他执行任务的时候没死,可任务失败会不会被弄死啊!
看情况,连维荣他老婆也不知道,冯太太早就习惯了老公一身硝烟血渍的回去,压根没把他的一次出差当回事儿,该吃吃该喝喝的。担心家里人多想,黎嘉骏根本不敢跟任何人提,只能默默的憋着,直到一个多月后,维荣平安归来,她才松了口气。
天可怜见,再憋下去,她都担心自己十月怀胎后难产!
一边看笔记一边喝完了粥,黎嘉骏意犹未尽的又喝了几口酸梅汤,觉得不得劲,又要了碗小面吃着,外面秋老虎凶狠,她在这儿吃吃喝喝,感觉简直太*了。
要是能再回忆一点以后的事情,那就最完美了。
她放下笔记本和自己已经密密麻麻的地图纸,挺着大肚子在旁边舒适的叹口气,天马行空的瞎想,预产期是在十月,说不定是个小天蝎女呢,真棒,养成女王,不过女儿总是和爸爸亲,她得想想办法……
电话忽然响了。
黎嘉骏慢吞吞的坐起来,挪到茶几边,接起电话,懒洋洋的:“喂……哪位……”
“骏儿!”二哥在那头大吼,“出大事儿了!”
“哦,啥事儿?”黎嘉骏抠着指甲,二哥的语气很奇怪,混杂着一点兴奋,总归不会是坏事。
“你就不能配合点!我那么激动!”
“天呐!发生什么事啦!宝宝好紧张哟!哥哥你快点告诉我!”她嘴里激动大叫,继续抠指甲,眼睛四处瞄,想看剪子放哪儿,方不方便拿。
“前天!前天!”
“哦。”
“前天,德国进攻了波兰!”
“……”
“刚才!英法对德宣战了!”
“……”
“世界大战!世界大战真的爆发了!”
“……咔!”黎嘉骏指甲断了。
二哥还在那边絮絮叨叨的说着什么,可她全没听到,她维持着拿电话僵坐的姿势,感觉自己忽然被泡进了一桶冰水里,全身冰冷,所有的声音都模模糊糊的,连金禾焦急的呼唤的听不到,只听得到自己断断续续的,艰难维持的呼吸声……她忽然有种都飘忽的感觉,有些冷,有些酥麻,想哆嗦一下。
她的眼睛直直的望着前方,什么房子,什么山城,什么扬子江,全没了,视野的尽头,是凯旋门下的德军,是敦刻尔克撤退的英法联军,是纳粹的集中营,是黑烟弥漫的珍珠港,巨舰包围的中途岛,海水猩红的奥马哈海滩,两朵巨大的蘑菇云和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
世界副本,终于,打开了。
她真的哆嗦了起来。
2
来自安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 网友:人间路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22-10-24 21:33:37  所评章节:76
评《百年家书》  
转发一个网友的评论
李鸿章的四大黑点
甲午战败,放弃新疆,贪污腐败、中法战争。当然如果你高兴的话,还可以加上阻挠福建船政局发展,左李党派之争等等,那些内容太杂,自个查。
一、私藏军费,甲午战败
这玩意儿没得洗,任他怎么吹牛逼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但事实是北洋水师被没有出全力的日本海军几乎打傻了。要知道,黄海海战总共只有日本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和本队参战,日本第2、3游击队,4艘巡洋舰、12艘炮舰、4艘练习舰、4艘特设巡洋舰以及24艘鱼雷艇没有参战。如果黄海海战日本全力出战,北洋舰队结果只有一个10:0,全军覆没!
你大可以把战场责任推到丁汝昌身上,但是你告诉丁汝昌遵循的是谁的方针?李鸿章消极避战,克扣军费。你告诉我他怎么洗?
北洋海军司令丁汝昌在1894年3月就要求购买新式装备,换装速射炮,共需60万两白银,海军衙门肯定说没钱,李鸿章一看没钱,直接回了个"无款"了事。
李鸿章有钱没钱?有!
战败后李鸿章上奏海军巨款分处各处情况:
汇丰银行:一百零七万两千九百两。德华银行:四十四万两。怡和洋行:五十五万九千六百两。开平矿物局:五十二万七千五百两。共计260万两。
等到一败涂地这个守财奴才想起来他藏起来的海军军费的零头,都够给北洋海军装备速射炮!
北洋海军烧的开平八槽煤,质量低下,煤渣极多,动力不足,而且对设备损伤严重。日本海军烧的开平五槽煤,烟少火白,动力强劲,质量最好。
开平矿物总办张翼给日本卖五槽煤,给北洋海军卖八槽煤,就这一个小细节,导致黄海海战日本海军提前两个小时发现北洋海军!战场上两个小时能干多少事你知道吗?原因无他,日本人给的钱多啊!就这,李鸿章还夸张翼忠义可嘉,你告诉我他忠义在哪了,给你送钱了呗。
二、贪污腐败、治军无方
这玩意你也能洗吗,据我所知李鸿章的遗产是4000万两,(当然这个数字我不确定,你自个考证一下,但是应该不会少。)李鸿章在1867年任湖广总督,此后基本都是在这一级别任职,到1901年为止,总督级别年俸是180两,算上养廉银1.6万两左右,略有浮动,你告诉我李鸿章不吃不喝得攒多久能攒出4000万?没有贪污腐败?你信吗?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让日本人无可奈何的定远镇远二舰的价格是247万两,你自个算算他的遗产能买多少艘?黄海海战再来一艘定远级,日本就滚回家喝稀饭了。
且不管是否进步,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属湘军的分支),一个打垮了太平天国,一个收复了新疆。二者在中法战争中也有如镇南关大捷之类的出色表现,咋偏偏到你李鸿章的淮军(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脱胎于湘军,在此特指北洋海军),别人就光记得黄海战败了?论装备北洋军甩出湘军十个楚军不止,论工资,北洋军工资也是最高的,为撒北洋军就打不了仗嘞。无非就是你李鸿章贪污腐败,治军不严,自然就上行下效而已。
北洋海军不是没有黄金时代,北洋海军在琅威理的指挥下,战力极强,1888年琅威理甚至建议炮轰东京!结果撤旗事件把琅威理气走之后,你看看北洋海军成什么样了,你敢说李鸿章没责任?
三、目光短浅、放弃新疆
这玩意表面上是左李之争,深层一点是海防塞防之争,而且搞清楚,李鸿章主张舍塞防而建海防,左宗棠主张海防不可舍,塞防也不可弃。李鸿章也许是个优秀的经济管理者,但却是个蹩脚的战略家和军事家。新疆对中国的重要,现在稍微懂点国政的人都知道,俄西伯利亚军区参谋长巴布可夫痛骂左宗棠是"恶毒的敌人"。俄国人为撒不骂李鸿章呢?彼之□□,吾之蜜糖,反过来也是一样,吾之□□,彼之蜜糖。我并不想说海防塞防谁对谁错,但是左李搞海防塞防的成绩差距是不是太大了?一个收复新疆,一个甲午战败。当然你可以拿钱不够说事,但是李鸿章搞国防建设,钱什么时候够过?不收复新疆,把钱全给北洋海军,甲午就能打赢了?
四、中法战争
这玩意我都不想提,马江海战输的多憋屈,福建水师兵舰11艘,运输船19艘被法国人打的一干二净,战死521人,受伤150人。法国呢,战死5人,受伤15人,两艘鱼雷艇重伤。为什么,因为最高指挥临阵脱逃,巡抚要求水师不得动武,实际上就是坐以待毙。
福建船政局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造船工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一直都没有完全恢复。船政局在甲午战争时期那是能造出2000吨级平远号巡洋舰的存在,跟西方国家一个水平。
左宗棠任主帅期间怎么打的?下达渡海讨贼令,两岸联动,台湾淡水之战大胜,大陆镇海之战再胜,随后镇南关大捷。法国人在战前炸毁镇南关宣称:
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冯子材来之后,镇南关一战打垮了法军,毙伤法军上千人,收复了谅山,宣称:我们要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
什么叫霸气,这叫霸气!
李鸿章来之后呢?议和了,《越南条约》!内容你自个看去。
我不想吹左贬李,但李鸿章这实在不是个能吹的玩意,一生一败马江之战,二败新疆之谋,三败甲午之局。我能不骂你就已经算承认你对中国重工业的贡献了,谁给你的脸吹他。
左主战,以未得一决雌雄为憾事,李最不欲战,而中国之役,迫其一试,竟丧令名,为士大夫所唾弃。
35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收起] №5 网友:咸苹果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20-12-06 14:29:27  所评章节:225
评《百年家书》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高中的时候,从《同学两亿岁》爬过来的,这本书带给了我不一样的震撼。时隔多年再次看这本书,又是不一样的感觉 似乎心里的悲哀感更重了点。女主到那段中国艰苦的时光,不是为了改变什么大方向,她是一个见证者,她只是为了睁大眼睛好好看看这个国家,这些人民,这大好山河。我感到疑惑,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会选择记者的职业,其实她可以做到更多,如果从政。但是又觉得自己太过天真,难道知道了历史就玩的动政治了吗?国破山河在,人们从未放弃过战斗。在那个时代,生死似乎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人命就这样一条一条往上堆。为了什么呢?为了地盘。上头的人想瓜分利益,但是最底层的人们只想保卫家人 ,保卫同胞。也许那时候他们已经无法再想什么了,战斗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个命令之下,无数之人丧命。最苦的总是大多数人,上头的人吸食着下头人的鲜血,腐败,贪婪,自私,人性的丑恶。这个就是世界,人类难道有多美好吗?现在的我们,难道一个个不都是在生活这个泥潭沼泽里面苦苦挣扎吗?拼了命的想喘口气,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为了那些所谓的责任穷尽一生,但是一天天都只能是前进,前进,前进。我欲填山海,身沉心不改。保家卫国,若是我,肯定是为了我的家人,我的同胞。我不会觉得,为了单纯的土地,只是为了人命。日本丧尽天良,毫无人性,日本是一个变态又残忍的国家,它有着忍耐力,也有狼子野心,家仇国恨,很难不把仇恨的心情放到他们后代的身上。我对日本一直没有好感,就算建交,就算不关现在的日本人的事情,还是恶心。嘉骏的世界里,许多人都是匆匆过客,有些人已经是杳无音信了,那个通讯不便的时代,生死都是未知数。杜月笙,余见初,许梦媛,袁曼仪......每个人都有生活的轨迹,女主她们家是富有,才能吃穿不愁。那个时代,饿死的,冻死的数不胜数,多么触目惊心,伤痕累累,一个国家的苦难啊,一个民族的不幸。历史无法改变,历史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人命重要吗?在上位者的眼中。也许,他们可以感觉,但是他们更看重的是利益权衡,牺牲哪个,保住哪个,怎么样把利益最大化,这是政治家。当将军,无数人的性命握在手中,让士兵拼死的时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嘉骏无意是幸运又幸运的。不知说些什么了,心里惶惶然又空落落的。我们现在的国土,都是先烈,用鲜血,用血肉堆砌出来的。战争可恨,人民无辜,保家卫国的战士光荣。为什么民国可以有那么多大拿,那么多惊才绝艳的人。现在,为什么看不到有什么呢?应试教育吗?无论如何,我爱我的家人,爱我的同胞。我的信仰就是人命。人命可贵,每一条都不该被随意剥夺。人命无常,福祸瞬息而至,不可捉摸。听见近处的呼声,做好近处的事情。思索过去,缅怀历史,不忘耻辱。
18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一步惊鸿 打分:0 发表时间:2020-12-20 16:26:31
你去看刺客之怒就知道作者的历史观了,女主不敢做出任何会导致历史走向偏离的动作,因为她知道虽然过程坎坷混着一代人的血泪与牺牲,但是最终结果是珍贵的胜利,赶走了外敌,国家民族崛起与复兴。
17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6 网友:喜欢《同学》的读者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09-30 10:53:38  所评章节:22
关于立场  
虽然评论在这一章,但是整个文已经全部看完了。因为看的时候情绪起伏很大,虽然抗日战争离我们已经远去,文献的记载又有些干枯,但是作者像做了战场日记,让我们身临其境,硝烟与烈火犹在眼前,那个时候的中国那么苦,那么难,虽然国民党的政策领导有失误还各种不团结,但中国的军队拼尽了力气,为最后抗战的胜利献上了无数血肉之躯。
但是有些观点有疑问,有不赞同,我不知道黎嘉俊的立场是不是作者的立场。
1、首先,我们一开始就知道,《百年家书》写的是正面战场,我党的军队大部在敌后,或者在抗日根据地,或者被老蒋赶得到处跑,比如长征。但是八路军参与的几个正面战场,作者寥寥几笔,不知道是刻意回避,还是刻意消磨。总之我在看的时候有种刻意忽略八路军的感觉,会给人误导,就是我党在抗战时期什么也没做,只有地下党在活动,而且活动的额莫名其妙,最大的就是政治斗争了。
2、关于政治立场与政治斗争。我想这种敏感话题可能不太好说,其实无论国共都是党领导军队,什么样的党带出什么样的军队。作者在提到□□的时候(虽然很少),突出了政治斗争,就是党争很激烈,让人看得好像国民党在前方抗战,□□在后方做小动作一样,总之不是什么很光明的形象。但愿是我想太多。
3、关于黎嘉俊一直想往美国走的问题。作者用大篇幅渲染了中国军民为抗战做出的努力,血泪斑斑,不要说我们这些读者,黎嘉俊也是被感触被震撼了,且黎嘉俊在过程中一直有作为过来人对抗战胜利坚定的信念,也不断地传输这这样的信念给他人,但自己总是想要往美国跑,都知道胜利了,还是想往美国跑。黎嘉俊表示因为建国后家里成分有问题,且有十年□□,恐怕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要往外跑。且对山姆大叔好感爆棚,什么飞虎队,什么原子弹,美国是最大的胜利者,所以就应该投向他么?且黎嘉俊在计划往美国迁移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内心挣扎,连黎家人虽然颇多质疑,竟也纷纷同意,这哪里是当时国民的想法,这是上帝视角吧。□□的确给国家带来了很多伤害,但是你抗战都能挺过来,还怕个成分问题!抗战会结束,文化斗争也会结束,但黎嘉俊还是要义无反顾的去美利坚,而其家人竟然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同意,真是可笑。
4、关于袁曼仪。二哥和袁曼仪真是悲剧。全文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就在袁曼仪身上,寥寥几笔,昙花一现。袁曼仪是□□,不愿意放弃理想;二哥是国民党,但他没有对国民党那么深刻的认同,他是为了他的家人,说白了最主要的因素是黎嘉俊。我看到这边就出离的愤怒,黎嘉俊是个二十一世纪的内心,我不知道她是用怎样的心情去看着一名□□人死在国民党的屠刀下,还能心安理得的离开自己的祖国,并且一去不回!
5、两党。两党的立场绝不仅仅是政治立场的不同,也可以说就是政治立场的不同。但政治立场绝对不是这四个字就能简单概括的!在于老蒋会同意满清遗留的条约,□□不会;在于老蒋会对日本抱有幻想,□□不会;在于国民党在国难时期搞内斗,□□不会。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政治立场”,为什么抗战结束后,老蒋与国民党的威望攀至顶峰,国民党有三倍于□□的战斗力,国民党的黄金储备远高于穷酸的□□,但国民党还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大陆败亡。
6、国民党的抗战功绩是不会抹灭的,现在电视台都会放《宜昌保卫战》《决战江桥》(拍的好不好另说),说白了,国民革命军的英勇事迹也不会因为政治问题被埋没。但是,国民党是国民党,国民党的军队是国民党军队,这是不一样的。
7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2楼] 网友:木子李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2 22:17:36
总而言之,第一百年家书写的超级棒,第二希望能有切切实实的能够自发孩子们爱国爱党之心的活动,第三和第二差不多,希望我们00后一代的人不要忘记历史,也不要太偏激。铭记历史,缅怀英雄,珍爱和平,这十二个字不简单啊真的不简单。
还有没错我就是可爱的00后一枚,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别人说我年纪小(^_^)十六十七青春正好啊,十八十九就老了,二十一二四那就花样年华啊,二十三和二十七就感觉老了……好吧我只是凭着对数字的感觉来
2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karma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4 15:26:27
在入V之前就看完了,所以有些记得不太清楚了,我就说说我的观点吧。
首先,三爷的立场和作者的立场是不是一回事,这个见仁见智。怎么说呢,作者关于我党确实写得少,为啥?因为三爷的身份啊。一、XX战役她想去我党那边的,结果那个一出场我以为是男主的短命周(是姓这个吧?)不让去啊~ 二、杭州(?)那会儿她想去看偶像周总理的,但是,又是因为她被那谁(原谅我真不记得了)密切关注,只能远远观望了。我只能说,作者设定了主角这个身份,那她就只能做符合这个身份的事情了。
第二,关于抗日胜利前三爷携家人二话不说奔向美国的事,我只能说,追文的时候我焦急啊,三爷咋还不去美国啊,就三爷那一家子,黎老爹是个资本家,还跟日本人做过买卖(虽然是坑了他们一把),跟土匪做生意;黎大、黎二、黎三媳妇是国民党军官,黎三涉黑,我这么啰嗦是为了说:他们这一家在□□时期根本没!有!活!路!并且黎家在后期也痛心于国家危难之际国民党内高官依旧贪污腐败互相倾轧,所以,在黎家没有退路的时候,在黎明曙光之前,黎家自然顺着三爷仅有的金手指走了。
第三,看文的时候掉过几次眼泪,也心潮澎湃过,但并不是因为国民党还是□□的付出或者是牺牲,我哭是因为那些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我哭是因为那些为我们光明未来洒热血的军人;为了胜利,为了光明,那一辈人做出了在我们现在看来或对或错的选择,我为他们的呕心沥血掉眼泪。但哭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这个是国民党、八路军写的太少之类的。
他们,都是中国人啊。
3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李明达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5 04:30:02
其实我也是冲着了解那段历史来的,但是看到一半的时候便没有看了,因为评论里的一些分析,也因为前面的一些事情,从一开始,整个家庭好像都围绕着女主,周围的所有人也仿佛都围绕着女主,对她的话绝对的服从,后面说二哥和一个女生之间的悲剧,我也猜测可能是因为女主有微词吧,从我看的前面一半来说,似乎女主同意的人,活的都不错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李明达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5 04:32:02
另外一点,我其实是站我党这边的,所以在看了一半之后,发现我党出场的似乎只有一个要去台儿庄的那个据说是地下的那位后,我便没看了,现在似乎流行给失败者翻供,古代历史是这样,现代历史,依旧如此
3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0楼] 网友:啊啊啊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1-21 09:50:26
如果是我知道历史,恐怕我也是早早就要逃离到美国了吧,人不能只为自己考虑,还应该为家人考虑,这是责任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1楼] 网友:茶几白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2-23 17:26:46
文.ge在我概念中是无序,混乱,失败的实践,后果?代价?怎么没有,就是一共让位,二共上台的现实。中修实际就是资本主义,呐,看看意识形态渗透,那么多给过敏党洗地的,骂毛没事,你试试看骂邓?边吃着一共的政治遗产,不敢完全黑死一共,二共披着社皮干着资事,统治阶级换人了,知道吗?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剧情反转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5楼] 网友:温柔的风穿堂而过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06-27 17:23:00
关于不提兔子家,我想是因为我们都全方面接受过他们的功绩教育,国民党的腐败也没仔细提,但这些应该是我们可以获知的,反而关于那十多年的战争我们很难有直观的感受和认识,百年这本书大概做到了这一点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6楼] 网友:茶几白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07-14 16:53:40
回到楼主的正题,本文女主现代的出身和倾向是小资,穿越前没有入.党,对□□从头到尾是叶公好龙式的态度。小资,经常被评论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双重性质,不能要求一个政.治面貌和觉悟为群众的大学生当革.命英雄。再说,如果女主留下,送走家人的走向,作者难道要描写一个抗战成长后的历史白痴对至今未有详细记述的历史做出逆天改变吗?而且还是一段如今争论不休的历史:-(小心被说历史虚无主义哦。让女主到美国一帆风顺发家致富是金手指大开,好像那里世外桃源就没有危险没有坑似的,说好的历史白痴人设呢,美国历史记得很清楚嘛,大事都没搞错,家族搭了她的惊天运气顺风车。详略得当,剧情需要吧,不要纠结太多。N多民国穿越女都是选逃去美国,即使女主并非爱情至上玛丽苏,本文也不能免俗。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1楼] 网友:3*******1 打分:0 发表时间:2021-03-25 17:14:09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手机邮箱实名>> 身份认证实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7 网友:胜者之胜,败者之败,皆有缘由。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04-30 01:06:08  所评章节:84
评《百年家书》  
如果说张学良及其他军阀,抗战还有其他理由,我是相信的。人的考量总是多方面的,一根筯并一腔热血就决定去玩命的,可以是个人,不能是团体,不然这团体也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如果说 蒋先生有心抗日,虽非故意,但确实,我也是不能相信的。
在那些据说是秘密的,无人所知的宏大计划之外,不妨先来看看,公开的,有据可查的,人人皆知的事情, 蒋先生都干了些什么?
31年8月22日, 蒋先生在南昌讲话:“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31年9月12日,南京政府指示张学良满足日方的一切要求。 蒋先生亲赴华北,指示:“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31年9月18日,日军入侵东北。
31年9月18日,南满铁路刚刚被轰炸后,南京军委会立即电示:“关东军在南满附属地自动演习,届时望吾军固守阵地,切勿妄动,以免误令。切切此令。”当天, 蒋先生赶赴江西指挥剿匪。
31年9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表了《告全国民众书》:“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回以待国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力避冲突,对于国民一致告诫,务必维护严肃镇静之态度。”
31年9月21日, 蒋先生在南京党员大会上发言:“以和平对野蛮,忍痛息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
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英代表 蒋先生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政府可同意与日本协商,或可在不损我国尊严之前提下让出东北。”
31年11月30日,蒋先生在任命顾维钧署理外交部长的训词中说:“攘外必先安内,一统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一统而能取胜于外者。”
32年2月21日,因19路军蔡廷锴和蒋光鼐不顾不抵抗密令反击迫使日军三易其帅。 军政部通令各部队:“十九路军有三师十六团,无须援兵,尽可支持。各军将士非得军政部命令而自由行动者,虽意出爱国,亦须受抗命处分。”
32年3月1日,上海市长吴铁城受 蒋先生之命查封“上海各界抗日救国委员会”。 蒋先生并拒不为19路军支援和接济军火。
1933年4月7日, 蒋先生对围剿红军将领训话:“我们要以专心一致剿匪,要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为革命立根深蒂固之基础,皆不能不消灭这个心腹之患……奢言抗日……那就是投机取巧……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33年1到5月间, 蒋先生阻止29军抗日,取缔一系列抗日队伍,联合日伪军围攻冯玉祥与吉鸿昌(□□)等人组织的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其时,同盟军经血战,已收复多伦,将日军赶出察哈尔。日军,国军,伪军之联军围攻同盟军理由为:“妨碍统一政令”。
33年5月31日, 蒋先生命令北平军分会总参议熊斌与关东军岗村宁次签订《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
33年10月间,李济琛等人联合红军反蒋抗日, 蒋先生以厦门不驻军为条件,以11个师联合日本第三舰队以“保护侨民”为由,派兵登陆,共同攻击19路军。
34年12月, 蒋先生发表《敌乎?友乎?中日关系之检讨》,说:“日本终究不能作我们敌人,我们中国亦究竟有须与日本携手之必要。”
35年1到10月间,国民政府先后与日本达成《何梅协定》、《秦土协定》,放弃河北及察哈尔大部分主权,撤军,取消政府,取缔一切抗日组织。在签署《何梅协定》后, 蒋先生发表讲话:“ 奢言抗日者,杀无赦。”
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要求“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遭镇压。
36年10月23日,□□在上海逮捕全国各界救国会领导人。即“七君子事件”。14家报社被关闭,罪名为“宣传抗日”
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而在此之后,亦有一些事值得铭记:
37年12月12日,国民政府抽调专列,并指派两名外交官及40名宪兵,护送尚停留在南京的日本外交官员及侨民撤离。
37年12月13日至38年2月,南京大屠杀。
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袭珍珠港。
41年12月8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对日本宣战,英国也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随即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正式对日本宣战。
以上事迹,史有明文,不独一家之见。
想来 蒋先生如此行事,若说他其实为人精分暗中抗日,实在难以置信。
24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孤桐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05-22 14:17:22
某些人不过是借此反对当今罢了
5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wosgx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07-06 14:16:36
当时的蒋第一考虑的是自己利益集团的地位……最后当然是失败了,灰溜溜滴去了湾湾……如今的我兔虽然年轻,但看看老百姓滴生活真心比那时候好……不要说那时候生产力啥的,就看在国际上的水平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啊,才几十年,不能太贪心,想想美帝刚建几十年的时候……没有完美的政权,就看站在什么立场了。
1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做个大可爱好不好 打分:0 发表时间:2023-10-26 23:02:12
蒋在自己日记里把自己写的可伟大了,实际上他干的确实很不是人事。
4
来自广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8 网友:来若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5-06-18 19:57:26  所评章节:95
西安事变中的纨绔子弟张少帅  
这篇文章我是一口气看下来的,这种民国历史看的真的很沉重,但是作者描写的人物也很鲜活,也夹杂了很多个人的情感,按理来说没有情感的文字是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的,所以总的来说《百年家书》是一篇值得一读的优秀小说,但是也正是因为作者的印记太鲜明,一些态度和观点也实在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一些写实加春秋笔法实在也会让人误以为真实,让有不同观点的我不得不说。
纵观全篇,作者对张学良的观感很糟糕,之前行文我觉的没什么问题,但是到西安事件本身,观感的糟糕似乎变成了偏见,就西安事件而言非张学良热血仇日不可成,而这是真正影响国共两党形势乃至历史的大事件,不得不分说一番。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对政府以前捧着少帅实际他是民族罪人(东北不抵抗政策)的这种事情很看不过眼哈哈,张学良是个年少就掌权身居高位的一个传奇,说他纨绔子弟一点也没错,但是这个人做出了影响历史的两件大事,一个就是东北易帜,一个就是西安事变,这两件事发生有很多情势原因,但是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最本质的就是张学良对日国仇家恨和热血民族心一贯以之。
西安事变前后有很多详细资料,当时张学良的正规军和红军主力和残部周旋,作者全文中感觉是张学良完全打仗不力连共军的残部都打不败,真实就是如此吗?而实际上张学良这边是得到□□军备支持的,难道红军在缺枪支弹药和粮食的围困下真的是神一样的战绩不败?当然不可能,为什么红军围而不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张学良本人无心“剿匪”,根本不想打内战,就是明着暗着放水。实际张学良本人对对剿匪中国内战很有情绪,私下红军也派了多次参谋游说,没错核心就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致抗日”,张学良从内心来讲是非常认同的,他也很看好红军的 战斗能力。他就是仗着自己的直系部队和□□周旋,他不肯出力,□□也拿他没办法,还跟他认真分析过“攘外必先安内”和日本打持久战的计划,□□坚持认为□□是最危险的敌人(别说□□没眼光,你看最后不就是被翻盘了么),没错 红军那个时候实际上是存亡关头,长征后一直处于挣扎,□□是铁了心一定要剿灭红军再说抗日,他一直认为红军会是最大的威胁,形势非常危急了,张学良如果一心剿匪,结果怎么样非常难说。
□□和张学良曾经分析过就是国内还可以拖着日本,日本是不能更多坚持持久战的(非常长的一个篇幅,从现在来看□□分析的也没错,和□□的论持久战是异曲同工),但是张学良可是等不了了,他自己内心煎熬焦急的很。
引用:张学良本人在半个世纪后在接受唐德刚采访时说:“我的心里呀,实实在在反对内战,反对透了!……自个和自个打,今天跟你打,明天跟他打,明天又合,后天又不打,打死了那么多人……打死的都是相当的佼佼者,剩下的无能后辈,来请功受赏……我一直厌烦内战,就是剿共我也不愿意剿,这有什么意思呀?”所以他谈西安事变时说:“我一想起这内战,就难过呀。所以西安内战,我不干了,说什么我也不干了,你跟日本打,我打!你和gongdang打,我不干,我不打了,我宁可叛变。我那时候也等于叛变,那就是叛变呐。”)
张学良和□□分歧就是他对日本彻底仇恨,他希望能够尽快抗日他等不得□□的周旋抗日,那个时候他频繁的和红军接触,最后以他为首发动了西安事变,也就是实际意义的西安军变,硬着把□□和红军按在了谈判桌上,共同抗日。说实话,像张学良这种手握大权(实打实的军权)的人不喜内耗的人不少,但是像他这种就敢悍然发动军变的还真没有,说白了就是他年轻冲动热血做事不讲后果(蛮多事迹都证明了他是一个鲁莽之人),但是这样的一个兵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他对家国的热血,试问国民党里面也有那么多热血将领谁又能又敢再那个时期做下这种惊天大事?就是我们自己就能做到多少?张学良,杨将军发动政变的时候确实是压上了生命,后事和棺材已经准备好了。
引用:张学良认为,自己跟□□的最大冲突就在这里:“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1991年5月29日,张学良在曼哈顿中城会见了来自中国大陆的东北同乡,有人问到张学良对□□“安内攘外”的政策时,张学良十分肯定地说,他仍然认为“安内攘外”政策不可取。他坚定地认为只有国共合作“攘外”,才能最终“安内”。
我觉的没必须要把张学良西安事变写的太不堪,他总算做了一件热血之事,最起码西安事变里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西安事变最大的赢家就是我军,国共两党的命运在这个点彻底转折,从一个差一点被彻底扼杀的政党最后夺得天下,正式举国抗日提前也算是振奋民族之心吧。希望作者以后能更加全面理性的看待历史人物
张学良对西安事变不后悔,但是他对长期监禁生活的有幽怨:“我最近我自己发现一个事儿,我的事情是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真是三十六岁,从二十一岁到三十六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3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来若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6-20 15:07:16
你说的是很有道理的,我其实也这样认为的。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来若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6-20 15:07:19
你说的是很有道理的,我其实也这样认为的。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来若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6-20 15:07:19
你说的是很有道理的,我其实也这样认为的。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9 网友:工王云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5-03-24 03:16:08  所评章节:63
评《百年家书》  
我也觉得孟漂亮。
不过她两回做妾,想想就是自己作的啊。你看她跟梅兰芳都是梨园世家,早年成就可以比拼,怎么后来差那么多?又怎么沦落到给另一个做妾都做不安稳?就 因为她自甘下贱做妾啊!还因为她心思本不在事业上!自然也就最终没有梅兰芳的成就。演几年戏就当本钱拿去嫁人了,还是妾!安安生生演戏,早跟梅兰芳平起平坐了。

另外作者说那年月正妻大字不识是不对的,那些都是什么家庭。你应该看看当年的“北洋新女性”,其实都是汉人士大夫家庭,真正传统的中国女人,借了新时代起来的。其实咱们汉人传统,女孩儿受教育跟男孩一样的。你看班昭,你看谢道韫。谢而且还有少女时代受教育的段子流传,明显她叔叔是男孩女孩做一堆教养的,可不分什么男女。谢的诗更是没一点“女性文学”的恶心扭捏味道。
我觉得就是胡人进来才毁了女性跟男人间微妙的平衡。农耕社会,女人还是很重要的。周人说夫妻敌体,君夫人是小君,女人主内。据说商代集市是王后管理的。虽则周人制礼的时候开始强调女人次于男人,还是取得事实上的平衡的,所谓强调男人地位,多半还是为了跟事实上的平等对抗,要不然不好管理国家。你看诗经说到褒姒,是“艳妻势方炽”。要说褒姒跟鲁迅说的那样白雪雪无辜,还能有这样的段子流传?!
再说财产权什么的,我记得说是汉代以前女人可以独立立户,子女继承权相当,包括出嫁女。著名的巴寡妇清,就是以女子身份立足。到了唐代女人要依附男人才能立户了,限制加大,好像继承权减半。到了清代,据说林妹妹是没有继承权的,或者未嫁的话有一小半继承权。
再说胡人。游牧民重视战斗什么的,女人在这方面比较吃亏——要生孩子还有生理期, 体力也略次一点。于是女人比农耕的地位低很正常。你看什么收继婚,那是把女人跟牲口一样给下家继承啊!之前听做清史研究的教授讲,满人入关前,寡妇是要殉葬的!这是野蛮人的证明。也是女人跟牲口一样的证明。
欧洲人一样是游牧民起家,打仗起家,他们的文化,在这方面类似。别看他们搞女权,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而且女权一味跟着男人搞,波伏娃跟着莱特,实际上做的就是她自己反驳的“第二性”。搞女权其实本质上就是因为压迫太强大,不反抗不能忍了。再看他们的文字,跟中国相反,早期“女人味儿”多么足,搞女权之后才改观。
现在回来说说“北洋新女性”。窃以为,正是太平天国打垮了本来就走到末期的八旗兵,满清才不得不启用汉人军队。曾国藩号召全国汉人士大夫起来保卫“道统”而不是满清,我看过李鸿章纪念馆,李回乡召集很多很小的小地主!团练是这么搞起来的!那是集合了汉人小地主的时代啊!而且你看,汉人终于可以在令人窒息的满人压制下发出一点点声音的时候,“北洋新女性”就起来了!
(其实,大家也可以看看《闺塾师》。汉家女儿的教育,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太平天国之前,汉人受压制,这个事实被掩盖了而已。)
那个时代,我最喜欢的男人是陈寅恪。我最喜欢的女人是秋瑾。陈的夫人就是一个不太出挑的“北洋新女性”。当然还是很优秀的。真正旧式家庭的女性,受过传统教育,再跟随所有这样的家庭一起接受新教育,出来做正当的工作。据说当年遗老遗少批评国民党那边的“革命女性”的工作模式是“搔首弄姿”,同样的词也出现在今日□□的少数职业女性对美国职业女性的批判里面。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发现了后者的这个缺陷——注重厮杀的游牧民遗风,女性不这样没法混。但汉人女性是可以不这样而正当工作的,比如陈寅恪夫人做老师,这是汉人几千年来的正当职业,跟英国小说里面等同高级佣人的家庭女教师不一样,她们是受到尊重的。
所以,那个时代的北洋新女性,很多都是办女学。正因为这是汉人传统。我举两个案例,一个是苏州的王氏母女,状元王鏊后裔,创办苏州十中。另一个是秋瑾的女儿,也是创办女校。
女学之外,还有其他正当职业。比如著名的张幼仪,是第一个女银行家。其实徐志摩的两个妻子各有优点,反而林徽因才是依托男人的那个。
当然还有秋瑾。真是近代最了不起的女性。她也是出身旧家,可不是后期蒋帮的国民党骨干那些人可比。后来的国民党大佬性质大变,娶自己学校女学生或者捧女戏子的也蔚为风尚,嘿嘿,真没一处比得上陈寅恪为代表的遗老遗少们。现在这么多人捧□□时期的“民国”臭脚,却看不见这些人,也是时代取向的问题了。
3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5-03-24 07:25:09
是我以偏概全了,主要是想到好多大能伟人抛弃的正妻,就钻了牛角尖。
2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迷迭猪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24 17:54:09
给楼主点赞!所以丢子的文还有很大进步的空间呢~希望你最终能做个有成就的作者!我们是看好你的*^O^*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cc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24 22:39:50
拜读,长知识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24 22:51:14
楼主是历史系的吧?好厉害!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谁家阿喵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24 23:05:59
涨姿势了!感谢科普!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小翎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24 23:31:40
写的真棒,弄得我都想看一些相关的东西深入了解一下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7楼] 网友:薄荷榛子酱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24 23:32:34
谢谢科普~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8楼] 网友:yiran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25 00:18:07
哇,楼主好厉害啊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9楼] 网友:荆棘细雨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25 08:57:49
对于孟小冬的问题说两句,按那个时代的标准,孟小冬是伶人呀,仍然在下九流的行列,虽然作为名角有了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但是要面对很多戏外的问题,特别是长大之后,她需要一个依靠的,不可能和楼主之后说的那些大家闺秀相比。在复杂的梨园行里,是需要有人为她撑腰的,她后来投靠杜,更多是这方面的考虑。她和梅的那一段,问题更多在梅身上,以兼祧的名义迎娶孟,承诺她是两头大的夫人(注意不是妾,两个都是正妻,各自继承父亲和伯父),结果又摆不平,犹犹豫豫迟迟不能给孟身份,孟也是因此自己离开的,能看出孟绝不是自己要做妾的。只能算是遇人不淑,不能说她选择嫁人就是作呀~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0楼] 网友:煮鱼丸儿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25 10:37:06
楼主说的太棒!!涨知识了,求什么途径能多了解这些历史⊙o⊙?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1楼] 网友:Riveravon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26 18:32:55
多谢LZ普及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2楼] 网友:原筱佚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27 10:25:00
唐代可以立女户,就是好像要求高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3楼] 网友:小鹿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4-05 16:00:45
戏子这个行业就跟厨师一样,里面发展好的精英的还是男性,就是梅兰芳,要说他地位多高,也不过是一小捧温和热爱戏曲艺术的名流尊重他而已,尊重是别人的选择,如果这些人一变脸,那梅也是毫无办法的。以戏曲艺术(脱胎于下九流唱戏的?)为出身做成艺术家,地位如水中楼阁,终归比不上有钱有势的有家业的。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4楼] 网友:双木夕儿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5-03 20:49:52
对楼主说的很多都有共鸣,也谢谢楼主普及了一些以前不太了解的部分,在这里也借楼表达下对作者的喜爱。不过让我发声的是因为有一个不能苟同的小点,因为觉得是我了解的部分,所以很想分享一下,歪楼之处还望包涵。
作为建筑学出身的我,绝不认为林徽因是依托男人的人,她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同样是出身旧家,赴美留学后归国,先后担任东北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老师。她与梁思成先生一起,到多地调研考察,测绘记录了多处中国古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的脉络梳理归纳争取了空间与时间。她的三弟林恒为抗日战死沙场,她写到“……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他们一家在北平沦陷后,与众多大学教授以及学生一起辗转流离,在李庄潮湿环境的影响下,肺炎日渐沉重(最后她英年早逝也是因为肺炎)日本空袭炸的最凶的时候,儿子问她怎么办?她说中国文人总还有条后路嘛,门口不就是江吗?一个已经被肺炎、丧亲丧友折磨,在颠沛流离中仍要进行学术研究,在炮火之下仍以文人风骨为傲的女人,她怎么会是依托男人的人!
那个时代有很多值得钦佩的女性,她们优秀的领域或许并不相同,有一些比如说战地护士医生之类的,甚至可能没有留下姓名,但我想她们都值得后人的纪念与铭记。我会来这里写下这段话,就是因为无法忘怀自己当年翻开中国建筑史的课本时看到的,那一张张古建筑测绘照片,眼前总是不可避免的浮现他们在野外工作的身影。。。
再次谢谢作者,因为你的《战起1938》,以前只爱古代史的我改变了很多,喜欢打仗的没脑子,但忘记战争的没良心。谢谢!
2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5楼] 网友:笨小云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5-21 23:27:16
致十四楼,我承认林徽因很出色,很爱国,但我就是不喜欢他。想想被她耽误的金岳霖,以及后人回忆中林只有一个女姓朋友,我就知道她是那种男人都爱,但不招同性喜欢的类型。因为我讨厌某些类型的女人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6楼] 网友:雷音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02-27 15:25:19
楼上就是把情爱看得重于其它,以此为标准来喜欢谁不喜欢谁,小姑娘,呵呵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7楼] 网友:啦啦啦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02-27 15:27:51
绿茶婊,白莲花,这些侮辱女性割裂贬低女性的词汇,就是你们这种女人最支持善用,发扬光大的了,不就是比你有竞争力吗,嫉妒哦?啧啧,让雌性本能打败,有何可骄傲的。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10 网友:zan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5-02-16 15:47:02  所评章节:38
评《百年家书》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很多人总是认为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是奇耻大辱也是无能的表现,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而汉高祖最后的解决方案,则是由汉朝去给单于的阏氏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一举打败了蒙古,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与唐朝相比:唐朝初年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特别是唐玄宗时期唐军在中亚怛罗斯被阿拉伯帝国打败之后,唐朝国力日渐衰落,后来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唐朝就从此一蹶不振。
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而明朝却从未有过这种例子。永乐大帝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崇祯帝召见阁臣时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当时北京形势很危急,江南却依然保留有相当实力,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置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皇逃离北京避难和清廷末代皇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的举动,绝对是天壤之别。
2明朝遇敌
编辑
明朝,没有汉朝的威武:“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没有宋朝的璀璨:“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没有唐朝的繁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但是,明朝:“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3明清两朝比较
编辑
同样是□□开国,朱重八反元义无反顾;努尔哈赤给李成梁当小厮;同是中晚期,万历三大征,大败日本;光绪甲午完败;同是末代皇帝,崇祯自尽;溥仪给关东军当傀儡;
不平等条约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和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朝代。而清朝,就完全不同了。
康乾盛世中的三位皇帝,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可是他们,也是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康熙签下了尼布楚条约,丢失外兴安岭以北土地;雍正五年签定恰克图条约,俄国侵占中国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贝加尔湖即是北海,当年苏武牧羊之地,现为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淡水湖;乾隆五十五年,约10万平方公里的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哈萨克,被俄罗斯无理霸占.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 道光二十年,同样为我属邦的布鲁特,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被俄国吞并。到了晚清,就更不用说了,北京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一个国富民强的中国,变成了穷山辟野。
颇为讽刺的是,大清祖训有云:丢尺寸之土,减一分版图,即非我爱新觉罗子孙。
崇祯和溥仪
崇祯和溥仪,两人分别是明清两朝的末代皇帝。而他们,却有着天壤之别。
崇祯说:““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溥仪说:““这时占据着我全心的,不是东北老百姓死了多少人,不是日本人要用什么办法统治这块殖民地。它要驻多少兵,要采什么矿,我一概不管,我关心的只是要复辟,要他们承认我是个皇帝。”(摘自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4评价
编辑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如果去看明朝战史,会发现明军无论多么惨,面临的情况有多么危急,都绝不用女人换取和平,绝不割地赔款。哪怕如暴民军大军压城,哪怕如瓦剌大军围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论是哪种情况,都绝不认输。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爱玩的,有荒谬的……没错,你多半知道朱元璋当初起兵的时候有多么勇武,多半也听过后来成了永乐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么英明,你也多半听过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么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个皇帝,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的。你看如崇祯皇帝天子殉国,你看如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你看如隆武战死沙场,你看如绍武被俘,绝食自杀……
正气明朝。明朝军队的单个战绩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确实是古代世界上所有历史超过了百年的帝国之中,唯一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也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暂时的。明军是世界上在国家亡国后,抵抗时间最久的——他们坚持抗击清朝达38年之久。
明军能够保持这样持久的战斗力,不仅仅是因为明朝本身就不是一个民风柔弱的朝代。无论是明朝的帝王还是百姓,都有着刚毅不屈的性格,无论是历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还是“扬州十日”,当看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言语,当看到“自闰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大小战斗十余次,民众牺牲两万余,史称‘嘉定三屠’”这样的记载,即使你对那一段历史从未过问,你也不可能不为之动容。
中国历史5000年,各个王朝的军事实力保持的时间不等,纵观所有被忽略或误读的历史,惟有被轻视的大明军队,战斗力保持了最久的近300年。大明一朝276年,确实没有对外屈膝一星半点。大明“流行”骂皇帝,正德年间,皇帝朱厚照要搞出游,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先后杖毙了十几位大臣,但是大臣依然犯颜阻拦,最后正德帝只能妥协。在明代,六科给事中是有权利驳回皇帝旨意的,这是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虽然这个权利很少有动用,但是确实存在。这已经是君主立宪的萌芽。
明代的士子们视媚上为仇寇,无论什么人,有明一代,没有一个媚上的获得好下场。反而是那些犯颜的大臣成为天下读书人景仰的典范。在明代,我们记得《天工开物》,记得那约三百米长的郑和宝船,记得有密集劳动型的作坊出现,记得后膛炮已经规模应用,记得腐朽的理学开始受到重视客观实际的心学的冲击,“格物致理”第一次在理论与实际中出现并逐渐壮大……至崇祯年间,每年新出版刊行的各类书籍以百万计,而到了清朝,即使是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不过每年4万余册。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zan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2-16 15:54:15
抱歉丢子大大,我看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去百度了一下,泪崩了十分钟,直接把度娘拖过来了,然后才理智恢复发现占了多大版面,抱歉抱歉失态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zan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2-16 18:06:17
丢子大大抱歉抱歉,一看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滚去百度了一下,然后泪奔了十分钟,冲动之下把百科拖来了占了老大版面,一万颗骚瑞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2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2-16 20:41:51
以前对明朝没有多大感触,但仔细了解后,发现明朝简直棒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左木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2-16 23:34:35
一直不去关注,一直被忽略的王朝,一直被认为是呆板迂腐的王朝,亦有他绝不屈服的傲骨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小木梳子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2-16 23:56:41
“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真是说得太好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原筱佚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2-17 00:29:51
唉哟别提安史之乱和长安,一提这茬我就想起!肃宗!喊!回纥人!来!打!长安!喊!回纥!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7楼] 网友:赫连止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30 17:51:35
正在玩儿着基三的某人看到安史之乱心略塞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8楼] 网友:沈鲜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3-30 22:23:09
最爱朱元璋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9楼] 网友:路人甲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4-17 21:17:33
这句话之前看到就热血沸腾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0楼] 网友:路人甲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5-07 00:51:30
我真是肤浅,以前一直不喜欢明清,现在才发现把这两个相提并论真是对大明莫大的侮辱!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1楼] 网友:盐渣子XD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5-23 18:49:37
事实上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清朝的话,那么明朝在结束后中国是可以顺其自然地走到资本主义的。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2楼] 网友:米爱鼠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12-08 14:36:15
楼主说得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3楼] 网友:疯丢子的迷妹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03-14 23:01:19
以前最喜欢汉朝,现在才发现明朝的骨气最对我口味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4楼] 网友:我只想静静看书 打分:0 发表时间:2023-09-22 03:33:52
我看到楼主真的是喜欢明朝。但是我要反驳一下,纵观历史,我们应该知道文艺复兴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开始,思想开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初高中历史书上也写到,明清两朝闭关锁国,八卦文,对思想开放是打压的。一明朝其实也丢过地,赔过钱,而明朝也很幸运,在前中期外族是一盘散沙,成不了气候。二明清两朝是君主专制,皇帝的权利达到了顶峰,而士大夫的权利也被减少。三单说郑和下西洋,初高中历史书上都写了不是为了去经营贸易,纯粹是去炫耀,弊大于利。四虽然我对清朝末年不太喜欢,但是不可否认,清朝的疆域是辽阔的,而且它建立了一个多民族政权。
1
来自安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5楼] 网友:我只想静静看书 打分:0 发表时间:2023-09-22 03:43:34
接上楼 ,明末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原因是明朝的衰落,对于思想紧箍已经力不从心。总之,中国在世界达到了巅峰,是汉唐。明清两朝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了。还有,一切封建王朝是要被打倒的,任何一个皇帝只不过把国家看成私有物,是家天下,不要相信任何一个皇帝或者朝代做到爱民如子,就算明朝延续下去,很大可能中国还是落后的。
1
来自安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11 网友:工王云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5-02-07 15:11:32  所评章节:43
为男神张目丢子不要嫌弃我扯远了  
陈寅恪是我男神啊,丢子你看过他年轻时候在欧洲一张照片嘛,西装礼帽手杖,还偏头手扶帽子什么的,那就是侧帽风流啊啊啊!!!总之是我心目中第一帅哥!!!(他回国后为了理想才坚决穿长衫的。其实他西装帅呆了。不过他长衫也好看!就因为他,我树立起鉴定帅哥的标准:必须长衫西装统统好看才是真·帅哥!比如陶行知长衫还有文人样子,西装简直就是暴发户土豪,当然他不帅,只是作为一个范例证明同一个人穿两种衣服的对比反差;比如胡适西装好看长衫就不行。另外老蒋也是难得的两种款式通吃的,当然没我男神帅没我男神完美!!!)
另外陈的书就那么些,很快就看完了。而且小短文为多,看看很轻松的。唯有长篇的隋唐那俩看得比较累一点,但为了男神,拼了!Σ( ° △ °|||)︴
另外陈相关的书,比较扯的就算了,就算严肃研究著作(别跟我提那些装严肃其实八卦的,大家知道是啥。我是指正经的研究。)我也没多少兴趣。但是有两本一定推荐大家看,一本是陈的学生万绳楠整理的听课笔记:《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尤其是里面记录陈的话“文化是凝聚一个国家的核心关键”(大意概括,不是原文),我这种打小受“经济、政治是核心文化不重要只是软实力”这种违背心意的魔音骚扰的可怜孩子简直一下子有了主心骨的感觉啊!!!另一本没那么重要,是《陈寅恪诗笺证》,比较八的人可以看看,里头为了“笺证”把陈诗相关的甚至可能是没变的背景资料大致捋了一下。
顺道安利一下陈诗里面我最爱的句子,是悼念王国维的诗里面的一句。不过我觉得陈是借王国维这个题目,发表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看到之后俺从此树为俺最仰慕的一句话,虽然俺力微到蝼蚁一样,可说到心意,俺们小人物又何尝不是中华精神的一部分呢?所以,这句话可以适用于一切有心的人。
这句诗是:“吾侪所学关天意。”
我相信所谓天意,确实是我们每个人所做、所学,加起来的结果。如果所学关乎中华之荣光,那就更是如此。如果学的是国学,那是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如果学的是科技,那是科学强国为国效力……所以,只要你有所学,都关乎天意。
有一个历史系的老先生跟我讨论过他的偶像钱钟书和我的偶像。当然,两位都是牛爆天的牛人。老先生喜欢钱的“聪明”、闲适(第二条我总结的),认为钱不卷入动荡明哲保身,做学问聪明机灵,做人飘逸高雅,令他神往。然而我却觉得比起男神来说,钱未免心肠冷了一些。
陈晚年那么艰苦,坚持写了本柳如是别传,只为了不让自己做学问的方法失传。他从穿衣、字体和排版种种“关天意”——可能会影响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文明传承的一切地方做起,努力给社会影响,努力传播本来秘于士大夫家的高贵学问……他留在大陆,是他个人苦难的延续,但却是大陆留有明灯之始。他是拿自己的牺牲,为文明传承祭献了,而且至少留给今天的我们,这么多可以学可以继承可以激扬心志的东西。
钱呢??可能他确实如老教授所说,“比陈聪明”。《围城》里头还顺道嘲笑了陈父亲的诗,可这份高贵的聪明,总不免有漠视下尘的味道。我读杨绛《我们仨》,伤感之余,总不免想,这三个人真是高雅美丽,但在他们心目中,其余人都不算数吧?就连她女婿都得不到多少笔墨。我先还以为那女婿是不是失节过才得这待遇,后来查了下似乎没有。这样的人啊,他看得上你固然是高贵的师长,看不上呢?你就是脚底下的泥吧。陈又何尝不骄傲?但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算下尘,也是这社会的一部分,所以他晚年通过柳如是别传,传承学问,那是门户大开,尽他所能,给凡人一个窥见天堂的机会,给人间一个更好的机会。“聪明”如果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归我负责的,我只管配得上我眼光的那部分,那么,这聪明的温度是不是低了些?
所以爱陈爱钱,其实也是测量人体温的一个仪器吧。
说个小段子:当年我第一次看齐男神著作,是去浙图借了看的。有的看了舍不得还,就到期了拿去续。续的时候排队在我后面一个男生,眼睛冒火看着我:“这书在你这里!难怪我借不到!你竟然还续!害我看不到!”等我拿回去打算网上续一下,发现已经被预约了,(浙图的书可以网上续一下,但被别人预约了就不行了。)想必就是那位了。另外,当时那个借书处的工作人员也很萌,看我在借陈书,居然很认真的问我,为啥你们就喜欢陈?难道只有民国才有大师、今天就没有吗?我认真想了一下回答说是的。。。。
3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尼罗粉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2-12 11:03:50
楼主有文化啊^_^
陈寅恪是断鞭教主沙梨熊心中的第一大知识分子——小熊心中陈大大第一,他第二。
吾爱小熊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一切的分析思路,故对陈大大起了好奇心,一查之下,哇塞!!!
2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尼罗粉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2-12 12:26:00
呜呜,为什么我的发言被吞了~~~~(>_<)~~~~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尼罗粉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2-12 12:26:00
呜呜,为什么我的发言被吞了~~~~(>_<)~~~~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沈鲜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2-12 20:48:00
楼主厉害啊!佩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蝎子 打分:0 发表时间:2015-04-19 10:42:48
楼主强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一蓑烟雨charlotte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02-15 18:48:35
佩服佩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7楼] 网友:寂寞懒猫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02-15 22:11:32
楼主还是在校生吗?看楼主的留言不觉恍如隔世。
关于聪明圆滑的问题,让我想起一句话,人生识字忧患始。知识越多,痛苦越多。有良知的人,痛苦最多。
前两天查了关于岳飞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地位的问题,发现有位砖家叫张生的公然声称,在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前,中国没有民族,真是让人无语了。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2 网友:兰肆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9-05-01 20:50:18  所评章节:42
评《百年家书》  
本人很喜欢疯丢子的文章,文章有些地方很多都是有出处的,有来源依据,和普通的文思不一样,很多时候脑洞虽大,(在这里表示自己对abu系列情有独钟,希望大大能不能再续写呀)但是不是单纯胡编乱造。个人观点,可能自己表述不是很好……
这篇文章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在最开始看文案的时候,就有很深的触动感。可能只要是看过太多文虐恋情深的文吧,它不是只拘泥于男女情爱方面(这个言情线我就不多说了),在众多观念里面,这终于不是在贬低老一辈人。如此清新脱俗的文字,瞬间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可能我们有时候暗地里在嘲笑,他们真是落后又愚昧无知,跟不上这个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是他们在经历过如此动荡,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精神坚毅,这是我们远不能及的。(这是关于前言)
对于女主性格来说,我比较喜欢,她的身份不是十全十美的。作为一届穿越人士,不了解历史,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她有害怕的时候,但是能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去面对,可以倔强,也会犯错,会后悔。女主为成长型女主,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女主是要靠男主的庇护才能立足,看到后来这脸打得疼死了,男主竟然比女主还要混的差多了,不过后来也发展起来了。背景在于动荡大时代,个人就像一叶浮萍,这是我在里面深刻意识到的。在历史里,那种面临无望,各个人在其中挣扎,寻找出路的印象深入我心。人民的痛苦,军阀的无奈,文人的激昂,众生都有了刻画,不再是只有主角人物和事件发展,在战争的刻画时,突出了战争双方的军队装备差距与双方对战人数、战亡人数比例。让我实在震撼于这“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画面感极强。
这篇文语言激昂,全篇最吸引我的就是女主的发展之路,表示想一路看下来女主的终点成就会在哪,有想看看自己家宝贝以后会长成什么样的感觉,前后对比“吾家有女终养成”,真真是畅快。
之所以这么正式的写评论就是因为这里面的历史事实让我实在震颤,我实在是对自己曾经所有的幼稚想法感到羞愧,不该对老一辈人生出轻视之心。还有就是让我更唾弃那些抗日神剧了……想不通为什么有这些东西的存在,这不是把人当猴子耍吗?呸呸呸呸呸呸,啊,一不小心又歪楼了。
在这里致敬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谢谢您们为后辈铺就一条平坦路,不论出发点如何,都值得敬仰。
江山如此多娇呐,再写完这评论后就想多出去走走了,又想起了女主外公每天要乘公交出去遛弯,将城市的发展深深印入脑海。就这样吧╮(﹀_﹀)╭写了这么多感觉什么都没写,就是一堆废话,文笔不好,作文不及格的人求原谅( ̄▽ ̄)
38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收起] №13 网友:Karin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7-10-28 12:10:33  所评章节:224
《百年家书》书评  
先说一些题外话。
这本书在我的未读收藏夹里存在的时间真的已经很久了,但一直都没有念头去读,因为“百年家书”这四个字有点沉重,大致可以预见这文的内容和走向,对于一个比较感性泪点特低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折磨。但今年有了个契机,让我慢慢的看完了这本书。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跟着我母亲回老家,一大家子在包饺子的时候,不知怎么就提起了我的老祖宗(我们这边是称呼为老太的,这里说的是我母亲的奶奶),我对我老祖宗的记忆不多,甚至于没有,只能依稀记得我那时特别小,字都不认识几个,就去参加了丧礼,那是我见过的第一张大的黑白照片。包饺子时长辈提起了老祖宗,气氛有点严肃,感觉不是我们这些小辈可以插嘴的话题,等到气氛轻松点时,我母亲告诉我,我的老祖宗是上过学的,我很惊异,那个年代,女子上学是凤毛麟角了。我们家的长辈不大跟我们这些小辈说以前的事情,每次问到都是含糊过去,他们不愿说,我们也就不问。但这次不知怎么,我居然缠问下去,得知我老祖宗是南京金陵女大的学生,简直没有言语能形容我当时的心情。
我所知道的老祖宗,是个很奇怪的人,自打我记事起,我见过老祖宗的次数一个手都数的过来,常年缠绵病榻,一直待在老家阴暗的一间屋子里,老祖宗几乎不让我母亲带我进她的屋里,那个时候我是真不理解啊,而且直到现在,我也记不起她的样子。
母亲说,老祖宗是个很坚强很温柔的人。
这话没错的,但活在那个时候的人,又有几个不够坚强呢。
后来我背政治,就想起来这本书,翻出来看了,但看完这本书,就只有虚脱的感觉。
我虽然是个文科生,但惭愧,对不起历史老师,近代史学的实在是不算好,穿越过去估计也就和三爷一个水平,在书里我记得最牢的一个梗,就是在清华的时候碰见个师哥,师哥叫季羡林······其实我真和三爷一个水平,陈寅恪先生我确实不知道,说起来还是蛮惭愧的。隔壁听课先生是胡适,要是这事发生在我身上,我可能就直接昏过去了,这样看来,三爷还是挺出息的。
我打小就不怎么常看动画片和肥皂剧,反而是跟着看戏看抗战电影什么的,尤其是《南京南京》那种类型的,我家这边在三四十年代有过很多场大的战役,大概是历史地域原因,学校也挺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我也知道,就我这破水平,我穿越到那个年代,不会比三爷做得更好。
我觉得三爷是真帅,很乐观,乐观是褒义,在那个时候,乐观就很重要了吧,我看了评论,很多人说三爷作,其实是有点吧,但是也别拿现在的标准衡量她的行为,又不是金手指开到玛丽苏的人,历史还没学好,你指望她能多伟大?能保住自己的命我都替她谢天谢地了。
写伟大有人会说假,写平凡了又有人会说平庸,中不溜就是作,其实我觉得,那个时候大多时间是感性着来的,哪那么多时间理性到分析所有事情,就跟刷副本似的,boss有招的时候大家讲究站位和输出仇恨啥的,boss没招了血条降了那还不得赶紧扑上去群殴?别总是那么教条啊,无论怎样,打仗的人就是拼命啊,那个坑总有人要填,谁没个感情寄托,该站着该倒下又不是每时每刻算计出来的,何苦难为自己在几秒钟里想那么多。身体有时候确实比脑子要快,这一秒活着下一秒可能就天人永隔了,感情到了一定程度谁管你脑子在干嘛······我不知道有人会不会和我一样,平时挺正常挺理性,一到真心累的时候就特想破罐子破摔,就是“死就死吧爱咋咋”的这种心态,如果只有我有,好吧,我的三观歪了······
我是挺喜欢这么韧的三爷的,人性很饱满,但我和三爷终究不是一路人,因为我母亲说,我在抗战时期一定是不打就招的特怂的那种类型,其实我挺同意也不同意,我胆小还怕疼,被逮着之前我肯定自尽,我什么都不招,我也不受那个折磨,我知道我这么做不对,但确实我就是这么怂······所以三爷的性格比我强太多。
大哥和二哥就是现在的“国欠哥”系列,我是真喜欢这俩哥啊,甚至都想不顾人伦让他们当男主啊,尤其是二哥啊,然而我也就是想想······观澜,怎么说呢,笔墨是少,总感觉这个人缺了点什么,但是我描述水平不够也说不出来啥,但他人挺好,对三爷好,我就很满足了,对,我是三爷的小媳妇,我为三爷代言。
可能会有人说我矫情,对,我就是矫情。
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无论是街道还是战场,都是不能细看的吧,只是想想就想哭。还有那些士兵,战胜了或战败了,都是挺迷茫的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哪怕是胜了,国家保住了,也不一定有多开心。打仗胜了还好,起码精神高层面上是满足了,那败了的呢,什么都没得到,全都失去了,普通的士兵都是听令,军令如山,谁管你愿不愿意,让你杀就是杀,两面军队可都觉得自己是正义。
心善的兵到老觉得自己双手染血罪孽深重,真心忏悔,这样的人值得尊重;心恶的兵到老依旧觉得自己屠杀过的数量特别光荣,对此我只有一个评价:我去你十八辈祖宗。
一寸山河一寸血,路都是前辈用命铺的,所以很幸运也很感恩,我生在了一个较为和平的时期。
我的文采不好,语言组织也不怎么样,真对不起语文老师,我连书评都写的混乱,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但是这份心情,我觉得我自己懂了就好。
恩······
我觉得我还是保守的写这么多,等我几年后十几年后在翻书这本书细细读,肯定有不一样的视野,那个时候再写个书评,记录我自己的内心成长。这个时候的我在那个时候看来肯定特中二特愤青,对此我执保留意见,作者大大我们几年后换个书评再见。
作者大大超棒的,比心,加油!↖(^ω^)↗!
22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森山与鹿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12-06 10:38:14
自尽也很疼的_(:з」∠)_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45109200 打分:0 发表时间:2021-05-30 01:44:04
写的真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灿若星辰 打分:0 发表时间:2021-07-17 01:27:49
写的真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3*******4 打分:0 发表时间:2021-08-16 13:09:24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手机邮箱实名>> 身份认证实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14 网友:阡陌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7-06-11 00:24:35  所评章节:11
长评《百年家书》  
曾经为作者的战起1938落泪,在看到《百年家书》的书名时,是略微有些抵触的,战起的标题不给人沉重感,描写也极真实,他乡遇故人的惺惺相惜,从水晶之夜开始,秦恬的视角一直都是很符合其身份的逃亡视角,会想帮助些人,但不开金手指,很多战事是通过奥古及其朋友的角度侧面描写,《百年家书》的标题及作者的目的性很明显,想给我们一个视角看看那个年代的中国。
一开始我入戏颇深,一开始三爷替二哥投稿,合情合理,想当战地记者,合情合理,但至后来,一遍又一遍地刷各个战场的副本,说实话,我有些看的囫囵了。三爷想要见证历史,well,勉强有些理解,但略显牵强,作者的目的有些太明显了。将后面写的有些难看。就像当马列成为了教科书学生便觉得有些抵触了。
我也看过一些长评,《百年家书》确实好,也有人觉得三爷后面的思路有些难以理解,瑕不掩瑜。我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代入思考了一下。如果三爷是最开始做着战地记者,发现与自己所知道的不同,所以想留下更多一点的照片和记录。比如以前的照片比较僵硬,她想拍更生动、具体、细节的东西。哪怕不呈给后世所有人,也能让一些人或者自己铭记。这与作者不改变历史的初衷违背吗?我想也没有,三爷在文中也改变了一些人的志向,让一些青年人投身于报社、投身于战地记者。她必然改变了些东西,或许已经融入历史,只是那些东西,还不够写入教科书而已。哪怕三爷一开始也只是抱着见证之想法,但她也怀疑过自己的历史是否记错,自己也难熬过去。是否被这个时代所深深感染,而非仅仅见证?当然,我说见证也是有些误的,三爷是有变化的,如最后一次是总算有人能让她坦白未来。但我觉得,其心路历程的描写有些不够。哪怕见证,在最前线的战场上,有时候最终胜利和最终失败的战役的亲身经历有多大不同呢?血战和惨败对于小兵而言可能都是一样的。
三爷啊三爷。
所以全文我觉得最暖的,竟是观澜对三爷表白心迹,具体言语已忘,大意是,我爱的是你这个换了人的三爷啊。后来三爷生了娃也有描写觉得观澜是她的,但孩儿却不是从她的身体里出来的。三爷清楚的知道三爷最爱的是她,而非前头那个。大哥、二哥、爹妈呢?不是不爱她,但分不清。他们本就宠着前头那个,而不是对前头那个冷淡而对穿越来改了性子的三爷宠爱,分不清。
看观澜最开始出场,完全没想过他会成为官配,但最后想来,来来往往也只有他能成为官配啊。那是还没意识到三爷不是那个三爷还敢瞪三爷的,相比之下,小菜包太嫩太幼。余呢?可能也就是能日久生情而已了。硬配在一起,三爷能生完孩子上战场?绝壁不能啊。
也有看到长评说观澜怎么会后来常唱段戏调侃自己,我觉着吧,观澜还是真爱戏的,不然也不能做到头牌,而且那时候虽然地位比起三爷卑微,但也不是那么轻贱的,唱戏也是有大家的,而且观澜也未真的受辱过。心气儿一直在,唱戏那段只是身份不够高,但他没觉得自己就轻贱过。二是他知道此三爷非彼三爷,并未只是把他当个戏子捧,再有战场同甘共苦。而且观澜在后来大部分时候也只是三爷在的场合才哼两句,或者是三爷家人,他们并未笑话过他,我想也是知根知底且那时候比较敬佩白手起家这么拿到军功的。观澜未想过以戏或者化妆公开演出或谋生的。
真是喜欢观澜啊,真是笔墨不多,但是第一次让我看完生出写评论的男主。多希望有观澜视角的番外。
37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作者大大小可爱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06-11 07:37:45
说的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拾栀、 打分:0 发表时间:2019-12-23 03:22:40
说得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盐姜葱花鱼 打分:0 发表时间:2020-05-30 00:58:23
你好厉害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我*******生 打分:0 发表时间:2021-08-11 17:32:29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手机邮箱实名>> 身份认证实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格子格 打分:0 发表时间:2021-10-11 02:29:33
写的太好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装兔子的信箱 打分:0 发表时间:2021-10-22 01:25:04
写得真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15 网友:战思灼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6-11-06 13:29:52  所评章节:224
黎嘉骏,谢谢你  
这篇文让我想到很多。
虽然知道丢子是为了剧情需要才让三爷一次次上台去大作死,但至少人物性格解释得是合情合理的。三爷的每一个选择都能让我感觉到,无论她自己事后评价的是理智还是一时冲动,她当时做的都是她内心认为最正确的。这个选择正确与否的评价标准不在于最终能不能活下来,而是她自己有没有感觉被什么东西揪着喘不过气来。
不过说是这么说,她做的那些选择很多时候在理性上来看还是很坑的:为什么每一次都抱着瘦小的身板往前线冲,真的是凭着个好奇心就往枪口上撞吗,那么后来干嘛在国共内战前就急忙赶全家去美国呢。
直到,看到她在张自忠将军死前说的那番话,我才能说,不敢十分,五六分吧,理解了她一点:在暗无天日里,只有她一个人曾见过黎明的曙光,所以对比起那些无论是日渐麻木还是垂死挣扎的其他人,她心中是有一分安定的。可是,她没有那个能力去提前推动那份光明到来,她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说会赢的会赢的,却又无法给那些焦灼的延伸更确切的希望。白天与黑夜之间隔得太长了,长到她自己也有点开始怀疑那份自己预言的准确性,又只能把一切往肚子里吞,憋着,憋着。虽然曾在大哥二哥面前露过几手,但也是在绞尽脑汁编造理由解释后才能稍稍提一点。所以,她在张自忠将军死前说的那段话,其实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某种释放吧。
说起来,看战起的时候,我一直没觉得女主和奥古有什么男女荷尔蒙的那种感情,反而是,竟然在世界上找到了唯一的有相同经历的同伴的一种惺惺相惜。有人能够说一些以为永远不能说的话,有人能理解一些痛苦,这种关系太珍贵太特殊,以至于一旦抓住了,首先是惊喜,然后是死也不放开。相比之下,黎嘉骏挺孤独的。
有时,看穿越文的时候,会纠结于主角对新身份的快速接受——他们真的觉得过去的那个自己已经不重要了没关系了么?就算以前的身份地位再如何卑微,那也是自己啊,真的能如草芥般地抛弃么,真的能那么轻易地以别人的身份过得舒服吗?如果穿越过去是婴儿小孩还好,就当作投胎,但,如果是一个十几岁二十多岁甚至更大的生命呢?真的能把一切坦然收入囊中吗?
开头时,黎嘉骏对角色的适应速度,我个人也觉得是太快了,不过还能勉强解释是靠戒大烟的痛苦把最难熬的初始阶段给过去了。但是另一方面,家里人呢,一个宠爱的十几年的女儿/妹妹,忽然性情大变成了另一个人,真的只要以失忆为理由,就可以马上倾注同样的爱进去?还好,在某种程度上,艾嘉和黎嘉骏的性格挺像的,大哥二哥在起初也是有所感觉的,这让我有些许心安。后期看到,嘉骏生了小孩后,对女儿的陌生又熟悉的纠结心理,我心里念着,啊,终于来了。
可能跟别人的关注点不同,比起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我从头就一心沉浸在黎嘉骏她本人的思想情感变化中。她遭遇的每一件事情,我都尽可能尝试设身处地去理解她,并想象如果是我在那种情景中会怎样,所以有时候丢子在作者有话说里对一些特别的心理进行解释的时候,我斗胆认为自己差不多都get到了。
印象比较深的,最开始是凳儿爷说黎嘉骏没有找到什么坚持的东西,她自己反思也是,一碰就跑,以为自己知道得多正确的,便瞧不得别人往“愚蠢”的死路上撞。我一直认为,这是她从奔波逃命转到想要上前线做记者记录点什么的契机——她的态度,从一丁点危险的事情都不想靠近,变成了愿意冒着风险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然后是她对自己对南京的恐惧的反思。之前她所经历了的每场战役其一开始就不是个稳妥的胜局,但她去了,千辛万苦地活下来了,并觉得好像没有什么,但是南京对她来说一开始就是个死局,太多年教科书的教导, 她知道的就是“屠杀”,“屠杀”。那些前线,虽然是条血路,但好歹有零星的生机,至少在到达实地之前,她还有胆子往好处想想,可南京,一开始就把她吓跪了。
其实这件事情可以和后面的台儿庄战役时,卢燃在滕县之死给她留下的心理阴影联系起来。她知道台儿庄虽是血战但会胜利,滕县却没听说过,所以犹犹豫豫地,没有拉住卢燃。却不想,自己这边虽已是经历过的最惨烈的九死一生,对方那边却是全灭了。
即便理智上有很多逻辑可讲,但情感上她却一直把无法阻止的这个锅往自己身上背。丢子说,三爷是难过于自己知道得太少,无法为认识的人都指出一条生路,而我认为更像是,她是觉得自己在手里有一些筹码,在卢燃把她当前尊敬的情况下,把确定性悄悄地留给了自己,她觉得自己有私心。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部分让我想起了二哥当年跟马占山将军降回来时那份消沉。不仅是因为降军的屈辱,而是明明在猜到马将军有降意时,自己没有跟着要坚持的谢将军离开——实在是打怕了,在走出去之前犹豫了一下,就被拉了回来,然后就出不去了。
有时对黎嘉骏的做法也是真的想狠狠吐槽。明知是血战了还去台儿庄;明知二哥在前线受伤被扔在路边生机渺茫、分分钟自己搭进去还要冲;明知张自忠将军身亡的战役是必输的还上。说实话这几场要不是有点金手指的运气,就她那早年吸大烟、连刺刀都举不动的竹竿身子,在奔波劳碌、没顿好饭的情况下,即使是稍微学过点刀枪,也不可能次次在这战场肉搏上活下来吧。
不过,没办法,她不这样做,她就不是黎嘉骏了。尤其是张将军那一战,看到她打定主意要去时,我的心里是舒了口气的。当时正是她生了孩子没几个月,而自从她怀孕以来的生活描写,基本就是在家闲坐着读书看报,偶尔帮衬一下报社审稿。我那时想,不是吧,难道结了婚之后这样一直缩在大后方吗?我知道她在之前已经经历足够多的艰险,也知道她完全有资格享受回大小姐的生活,可是……可是……万幸,她出发了,并解开了一个郁积很久的结:“张将军,百年后,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呢……”
其实还有很多触动的点:二哥从大桥抵抗回来时说的“尸山血海堆不出一个胜字……可是得填,得往上填”;穿着残旧军装肉搏钢铁怪物的军人们;被谈判工作折磨得形容枯槁的黄郛先生;只为传播马将军未死的消息而被枪毙的大学生;庆祝北平沦陷的气球;上海的“八百孤军”和仓库上升起的国旗;黎嘉骏没想过的南京作为首都被屠城的意义;流亡的路上遇到带着十几个小孩的许梦媛和她先生“沿途乞讨,沿途教书,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怎么会有这样的民族呢?”;刷大学,从东南大学到清华北大,再到西南联大,那台上台下一个个清瘦却挺立的身躯……
我在看的时候,心里一直在说:
“谢谢你,黎嘉骏,谢谢你经历了这么多,谢谢你告诉了我这么多。如果是我的话,铁定没有这个胆识,没有这份毅力,去亲眼见证这么多事情……我害怕战争,我害怕死亡,但是认识你之后,我希望自己的骨头能硬一些,再硬一些。”
一开始并不理解,为什么经历过那么多战争后仍坚定如斯的嘉骏,在快结束时会匆匆要求全家在战后移民美国,但写到这里时我想到,她也许是心累了吧。
政治站队的危险以及她家的背景成分是一个直接的原因,但更远点说,以前是对抗外敌,再黑暗再凄苦她尚能熬过来,因为未来是看得清方向的有意义的,但后面的自己关起门来打的内战,无论最终谁是输家,血都是流在她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的。我个人觉得,她也是看不下去了吧,无论谁是敌人。
先到这里吧。
15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花花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1-08 19:16:43
说什么内战看不下去我觉得有点饭矫情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花花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1-08 19:19:10
这么说吧,春秋战国那几百年不是内战吗?秦始皇横扫六国是不是内战?楚汉是不是内战?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是不是内战?我怎么没见有人对此说看不下去的?那些故事都被津津乐道几百年上千年了,至今在□和晋江也没见着有谁说看不下去。
2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战思灼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1-11 14:48:19
额我没有说我看不下去啊……我说的是,对黎嘉骏抗日熬得下去而内战就急着要走的可能的心态猜测吧……也没有说肯定……
2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原昼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1-18 13:16:01
春秋那种内战和民国时候的能一样么…那时候谁输谁赢还不都是咱们自己人。民国时候不管谁输谁赢可能最后就是都输了反而帝国主义赢了啊。就算历史证明现在是胜利的就人人都能安然接受中途的苦难吗。
9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 打分:0 发表时间:2023-10-29 16:47:21
因为之前那些还是隔的太远了吧,我们都认同中国人的身份,但是会觉得自己是楚人、是秦人或是秦朝人、汉朝人吗?更何况,那时打完就直接天下一统了,而皇帝只能有一位,打完后外界也没有致命的危机了。而民国的时候呢?外有强敌觊觎,刚刚打完一轮还要进行内战,帝制也废除了,当时大多人都是希望和平的,就蒋给要打
4
来自湖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16 网友:江洋大盗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6-10-01 00:46:37  所评章节:224
染血的历史不能忘  
非常喜欢疯丢子大大的文,从看《战起1938》相识,惊艳,看了两遍,意犹未尽,回味悠长。然后陆续看了大大其他几篇,都非常幽默有趣。
后来看到大人新开了《百年家书》,因为一直是连载状态,所以忍耐住了,时不时来看看,静等完结。
终于等到全文完,开开心心看起来~
这一路看下来,时不时被逗喷笑,又时不时泪眼朦胧。
作者经常提醒大家这是一篇小说,我也知道这是一篇小说。但做为一篇遵循历史真实脉络的小说,我看到了一个清晰的、相对完整的抗日战争亲历者的故事,跟着嘉骏小马儿,去回顾了一遍中国近代史。

说实话,每个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都必需要学中国近代史,尤其绕不过抗日战争。
最普及的就是电视里每年都有若干抗日居先先后后地播,各个台轮着上,各种题材花样翻新,有严肃正经的,也有离奇不靠谱的——比如手撕鬼子什么的。
相似题材太多了,反而看得大家渐渐混淆了史实和故事——电影还好点,比较认真,电视剧有时候真是太扯了,一再强调我方抗日力量的顽强和机警,而弱化了当时日军实力的强悍,很容易让人忽略双方实力对比的悬殊。
而且,由于中国在抗日战争后出现了政权更叠,使得几十年来的教育一直强调共军方面的抗日历程和战绩,而对日军侵华初期的战争讲述得比较模糊——对专业历史学者来说,接触的资料肯定更详细,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了解得就不一定清楚,很多事情都只知道一鳞半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对我来说,看过这篇文我才知道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抗战历史。
就像最开始,张大帅皇姑屯被炸咱知道,少帅继位咱知道,东北易帜咱知道,九一八咱更知道,西安事变少帅兵谏咱知道。可俺一直疑惑张少帅为啥在日本人刚开始入侵的时候没抵抗呢?(俺保证当年俺是个不错的学生来着,学校教的历史都有老实背过,可一直没有关于这一段历史的印象。)
看了这文才知道,原来当时少帅带大军离开自己地盘去参加中原大战了……
在明知道日本人一直虎视眈眈图谋不轨的情况下,带领大军轻离根本跑去关内参加军阀混战……于是丢了老巢有家不能回。
三十万东北军啊,楞把老家丢了;肥沃的东三省啊,等于拱手送上啊。
俺都想要像黎老爹那样感叹一声了:小六子,熊孩子啊!
不过作者大人也说了,当时决策失误也不能全怪小六子同学,他年纪轻轻突然身居高位,身边的大臣里八个没头脑两个不高兴,能机智起来才叫奇怪。好不容易老爹留下个托孤大臣似的能人杨宇霆,还被他自己给干掉了。
唉,真是时也命也,一言难尽。
其后辽宁、吉林哗拉拉被推倒,黑龙江在大名鼎鼎的马占山将军带领下顽强反抗了一阵子,血战经年,还是不敌,含恨退入苏联,关外全面陷落,伪满洲国跑步成立,东北人民开始成为亡国奴。
所以大家常说八年抗战,那是以北平陷落为开始的,实际上,对东北人民来说,得从9
3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江洋大盗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1 00:47:53
长评还有字数限制吗?为啥我发两次都发不全呢……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江洋大盗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1 00:49:29
可怜我写了两个多小时啊!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子君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3 14:17:15
太可怜了,摸摸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17 网友:江洋大盗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6-10-01 00:35:10  所评章节:225
染血的历史,不能忘记  
非常喜欢疯丢子大大的文,从看《战起1938》相识,惊艳,看了两遍,意犹未尽,回味悠长。然后陆续看了大大其他几篇,都非常幽默有趣。
后来看到大人新开了《百年家书》,因为一直是连载状态,所以忍耐住了,时不时来看看,静等完结。
终于等到全文完,开开心心看起来~
这一路看下来,时不时被逗喷笑,又时不时泪眼朦胧。
作者经常提醒大家这是一篇小说,我也知道这是一篇小说。但做为一篇遵循历史真实脉络的小说,我看到了一个清晰的、相对完整的抗日战争亲历者的故事,跟着嘉骏小马儿,去回顾了一遍中国近代史。

说实话,每个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都必需要学中国近代史,尤其绕不过抗日战争。
最普及的就是电视里每年都有若干抗日居先先后后地播,各个台轮着上,各种题材花样翻新,有严肃正经的,也有离奇不靠谱的——比如手撕鬼子什么的。
相似题材太多了,反而看得大家渐渐混淆了史实和故事——电影还好点,比较认真,电视剧有时候真是太扯了,一再强调我方抗日力量的顽强和机警,而弱化了当时日军实力的强悍,很容易让人忽略双方实力对比的悬殊。
而且,由于中国在抗日战争后出现了政权更叠,使得几十年来的教育一直强调共军方面的抗日历程和战绩,而对日军侵华初期的战争讲述得比较模糊——对专业历史学者来说,接触的资料肯定更详细,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了解得就不一定清楚,很多事情都只知道一鳞半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对我来说,看过这篇文我才知道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抗战历史。
就像最开始,张大帅皇姑屯被炸咱知道,少帅继位咱知道,东北易帜咱知道,九一八咱更知道,西安事变少帅兵谏咱知道。可俺一直疑惑张少帅为啥在日本人刚开始入侵的时候没抵抗呢?(俺保证当年俺是个不错的学生来着,学校教的历史都有老实背过,可一直没有关于这一段历史的印象。)
看了这文才知道,原来当时少帅带大军离开自己地盘去参加中原大战了……
在明知道日本人一直虎视眈眈图谋不轨的情况下,带领大军轻离根本跑去关内参加军阀混战……于是丢了老巢有家不能回。
三十万东北军啊,楞把老家丢了;肥沃的东三省啊,等于拱手送上啊。
俺都想要像黎老爹那样感叹一声了:小六子,熊孩子啊!
不过作者大人也说了,当时决策失误也不能全怪小六子同学,他年纪轻轻突然身居高位,身边的大臣里八个没头脑两个不高兴,能机智起来才叫奇怪。好不容易老爹留下个托孤大臣似的能人杨宇霆,还被他自己给干掉了。
唉,真是时也命也,一言难尽。
其后辽宁、吉林哗拉拉被推倒,黑龙江在大名鼎鼎的马占山将军带领下顽强反抗了一阵子,血战经年,还是不敌,含恨退入苏联,关外全面陷落,伪满洲国跑步成立,东北人民开始成为亡国奴。
所以大家常说八年抗战,那是以北平陷落为开始的,实际上,对东北人民来说,得从9
5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江洋大盗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1 00:43:30
得从9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江洋大盗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1 00:50:19
18开始算,就是1931年,到1945年,那是14年呢!以当时人三四十岁的平均寿命来看,都快半辈子的事了!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江洋大盗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1 00:50:35
对日本侵略和抗日战争,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很多,但还有更多的大家不知道,或不太清楚。而且离开学校(主要是离开考试)之后,很多人就把相关知识慢慢忘了不少。
实在是因为那一段历史,染满了血,浸透了悲伤,太过沉重,太过屈辱,每当思及,心酸难忍,让人本能地不愿意回顾、不敢回顾。
然而我们心底里都知道,这段历史不该忘,不能忘!
所以谢谢作者大人,让我们有一个机会,能够用另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重新回顾一下这段历史,跟着幸运(及不幸)的嘉骏妹子,仗着打不死的主角身份,以当年上千万中国人都没有的长命好运,从头至尾,亲历一遍抗战的各大事件——
九一八、江桥抗战、伪满州国、长城抗战、七七事变、松沪会战、四行仓库、南京大屠杀、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宜昌大撤退、重庆大轰炸…………
同时亲自接触到无数历史名人——川岛芳子、马占山、季羡林、胡适、赵登禹、佟麟阁、黄郛、张自忠、蒋校长…………
(人和事都用了加长的省略号,因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啊……)
我们一路跟着作者大人的文字,穿过战火和硝烟,用眼泪和心痛,向曾经血战殒命的数百万战士致敬,感谢他们一次次的浴血奋战,一次次的以命相搏。
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后来的胜利,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和平。
可他们血战至死的时候,却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胜利啊!
文中有一段是我又看哭了的,就是嘉骏在张自忠将军殉国前对他说的那段话:
“就像嘉骏好想回到抗日的时候告诉那些牺牲的人:‘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张将军,百年后,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呢……”
假如真有人能在他们死前告知这个喜讯,他们会死得安心一些吧?
可惜只是假设。
2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江*******盗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1 00:51:08
此评论等待管理员复审中,暂被系统自动屏蔽,审核通过后即可展示!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江洋大盗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1 00:51:30
记得当初蔡志忠漫画风靡一时,很多大学生说因为看了蔡志忠漫画才全面了解了中国古典经典书籍。为毛?因为漫画容易看懂而真正的古籍很难看进去啊!
有砖家说,蔡志忠的老子说、孙子说什么的,都不正宗,其实都变成“蔡子说”了。
但对于广大的普通人来说,蔡子说怎么了?蔡子说让几乎百分百的人看懂了,这就了不起!
对这篇文来说,经常遇到某个事件我就去百度一下,出来的资料又多还生硬,根本没有作者大人写得有趣嘛!尤其是很多文后的小段子,写得非常好,看得非常爽,比度娘给出的大篇资料容易理解多了。
所以对于普通人了解抗战来说,看这篇小说起到的作用相当够了。
在近代史教育上,本文的作者也算创立了自己的“疯子说”。
(咦,好像哪里不对……)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江洋大盗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1 00:51:53
总之,这篇文写得非常好,值得看,值得尊敬。
感谢作者大人,历时快两年,写了超过一百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超级恢宏的抗战故事。
让我们跟着哭,跟着笑,跟着一路看过那么多鲜活的曾经存在过的有名的和没名的人,经历过那么多真实发生过的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那一段染血的历史,我们没有忘。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7楼] 网友:江洋大盗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10-01 01:03:18
真不容易啊,好不容易分段发上来了,擦汗。
这文实在很长,读后感也实在很多,写之不尽,夜已过半。
就先到这里吧~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8楼] 网友:mtwm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10-16 13:32:29
必須讚!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9楼] 网友:老书虫 打分:0 发表时间:2018-11-20 20:21:42
超赞这篇长评,说出了我的心声!几十年的书龄,抗战题材基本回避,但是这本却是真有兴趣刷几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0楼] 网友:子卿 打分:0 发表时间:2019-05-19 11:37:12
赞赞赞赞,太牛逼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8 网友:夏虫语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6-08-14 09:21:56  所评章节:1
个人记忆中的黎嘉骏  
初看《百年家书》时,便被黎三这个独特人物吸引。那个富家小姐,在黎父、母亲及兄长的宠爱下,一副假小子的打扮,整日过着荒诞不经的生活。她,作男儿状,吸大烟、听戏曲,为戏子“争风吃醋”,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民国十九年前的她,是一个叛逆少女、假小子兼瘾君子。
当现代人艾伽穿越后, 艾伽与黎嘉骏的命运便系于一身。我也曾想过:“黎三”死了?艾伽变成了黎三?这些问题我自己很难理清,索性不再想它了,聊以□□:“穿越”便是这么一回事。或许正是“穿越”,她才迎来新生,弃掉陋习,戒了大烟,不复乖张。然而黎三爷无论前世今生,终究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普通女子。她知道即将到来的战争艰苦悲惨,记得九一八九月十八,七七事变七月七日,却记不起那是何年。她在嬉笑中等待着,玩耍中煎熬,前途之路白茫茫一片,何去何从,不得而知?
当历史巨浪滚滚前进,个人命运显得微不足道,黎嘉骏知道即将发生的一切,除了逃跑以及劝家人朋友逃跑外,却再无更好的抉择。一路上,辗转四方,从沈阳到哈尔滨、到北平、到上海、到南京等等,看到此处,却找不到当初黎三的青春活泼,而是一个辗转经年的女子,默默看着眼前的一切,而又时不时拿出笔记下一路上所见所闻。
她见到了太多人物,令我记忆尤深的是:大哥黎嘉武门前一叩,拜别父母妻子,再回来时,身体残疾、形影消瘦……她与他们都在同一个时代中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而我也在字里行间伴随他们在时光中跃迁。殊为可贵的是,时光渐渐老去,而她在不断成长,从一开始对“自己”的茫然,至流落四方,依旧乐观明朗。她认同了自己的身份,认同了自己的责任,无论能力大小、无论责任轻重。一如《战起1938》中的秦岚,她乘坐着一辆穿梭了大半个欧洲的列车,最终静默的等待着爱人。不同的是,黎嘉骏除了家人、朋友,除了怜悯、同情,更多的是悲伤,对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伤悲。令人慰藉的是:黎三从不是一个哭哭啼啼的弱女子,她或许天真,或许茫然,或许冷淡,或许胆小,或许伤心,或许忧愁,走过大江南北,依旧是奉天城中少年叛逆、天真烂漫的黎三。当静静看着《百年家书》,看着她与他们,觉得文字里面有着说不出的沉重,仿若千钧……
注:战起我看了大部分,后面一些章节没看完,百年家书之前看的,那时才更新了六七十章,后来也没继续看,一方面是氛围太沉重,一方面我习惯了不虐轻松的网文。但也因为此,不得不说,我被这两本书打动了,对丢子的敬佩之情滔滔不绝,呃,这个扯远了。其实,主要是学校要求写一篇读后感,想到了这本书,读后感写完后,又做了一些修改,发表长评。如有不当之处,见谅。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收起] №19 网友:背包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6-07-24 03:24:51  所评章节:1
评《百年家书》  
夜晚的时候无聊,翻着小说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心痒无比,发现隔了段时间却还是逃不开当初的情绪,故而决定写一篇长评
这本书我是认认真真的追着看完的,丢大写完的那天便是我看完的那天,看完后内心有些迷茫有些空落落的,仿佛一直以来的牵挂就这样没了的感觉,其实我是拒绝民国文的,因为我受不了在这种黑暗的背景之下谈着一段狗血的恋爱大开金手指轻轻松松就胜利的感觉,嗯最不能忍的就是男主总是可以轻松的翻盘,不谈原因反正就是不喜欢,直到我翻来了丢大的这篇文,这是我第一本读完的关于民国的小说
这篇文我有很认真的安利给同学,但她说无聊没看的下去,老实说我有点惋惜她没看下去,《家书》可能开头确实是有些平淡,我看开头的时候只是觉得文风还不错,可随着我不断是深入,我发现我被女主带进了那个世界
她不算强大但也不懦弱,她有些平凡但她却很坚强,她只能无助的看着历史上所记载的事情一件件的发生而无法去阻止,却也能勇敢的背上相机奔往前线,就是这样一个黎三爷,让我倾心不已,见之不忘,她让我憋屈让我难过让我无奈也让我心疼,她拼命的作自己其实也是因为憋屈,明明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但就是记不清也没能力去提前防备,所以她只能作自己,她其实同我们一样,是一个旁观者,把我们这些读者带入了她所看到的那个苦苦挣扎的世界,将我们带进了那个黑暗压抑的年代,她足够的平凡没有惊绝艳艳的智慧也没有什么绝世的美貌,她只是那个时代背景下苦苦追寻解放普通人,所以足够引起我们的共鸣
这篇文足够的沉重,让我无数次几欲落泪,至今印象让我颇深的有两处,一处大概意是“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民族,沿途乞讨,沿途教书”不知道为何,那一瞬间眼眶酸涩,眼泪刷的一下就流了下来,还有一处就是那句最为老套的“山河犹在,国泰民安”,三爷在那终是能袒露自己的心声,说明了自己的作业说出了自己的害怕与迷茫,那一章我当时反反复复看了三遍,每一遍都能让我产生落泪感,至于被这句话骗了多少眼泪我就不多说了
其实这篇文我刚看了开头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爱上了黎三爷,她可能不是大多数心目中的典型性女主,但如同丢大说的那样,这不是一篇爽文,它的存在是为了铭记,为了让你明白历史上短短的一段话下所掩埋的血色与泪光,所以女主的存在不是让你感到爽的而且用来让你觉得憋屈的,让你一直憋着那口气,在完结的时候永远的记住那根撑过了百年黑暗的脊梁
最后套用前面某位读者的话,有生之年遇《家书》,三生有幸!!
【第一次写长评有些唠叨也有点不足还请见谅】
记于2016.7.24
3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我是谁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05-31 23:54:23
希望刷上去能让路过的人发现这本书的美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哈利吴修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06-03 16:36:35
写的超棒!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坐等疯大出书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06-09 22:14:56
写的好有见地……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蓝色Cornflowers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08-04 19:28:46
我打算看看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淮止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08-04 21:13:18
有幸看到这本书,有幸看到你的评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20 网友:阿夏 评论:《百年家书》 打分:2 发表时间:2016-07-24 01:31:39  所评章节:224
深夜闲言  
2016年7月24日凌晨
恩...手摸上键盘的一瞬间却突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总觉得心里堆积了很多,想要脱口而出时却又咽了下去,如鲠在喉。
原本的我,或许对于百年家书这样的小说不会很感兴趣吧(笑) 或许在我看来小说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调味剂,他的名字却正经的仿佛是一本泛黄了的,用绳子绑上的书。
恩,跑题了。概括来说,或许会想到去看,也是一种缘分吧。
最开始看到“外公”时,我想起了我的祖辈。大部分在崇明呆了一辈子,也没去过什么地方,扎根扎得深的很。奶奶身体不好,爷爷务农,天天照顾着。外婆一辈子也没去过什么稀罕地方,总希望我们出游时带着她,她总说:人生就是潇洒走一回。见着什么都稀罕的像是见了宝。外公总被说是怪老头,从不和我们一块儿出游,下地干干活,外边儿搓搓麻将,闲来无事就听听曲儿,小日子也算过得有滋有味儿。长辈们都忙,兄弟姐妹不多,也不爱回乡下老家,有时听奶奶打电话来:我就是想你了,想听听你的声儿...你忙吗?我听听声儿就挂...再忙都红了眼睛。
外婆不说这些,但每次回去都不免多些东西,今儿新装了数字电视,明儿接了网线,后天而又多了啥......你们回来吧,我这儿也能给你们玩电脑啦。她总是这么说,有时还问我,这电脑难不难学啊?我想学开机...
爷爷和外公不说什么话,俩人都是寡言的性格,啥都闷着,见着我们回去了,总不免笑着,常年务农的手糙得很,就站边儿上看着,也不吱什么声,就是看着。
他们喜欢说过去,喜欢给别人听过去,那眼里的神儿,也不知是透过什么在看向什么。
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我的童年是在这四位老人身边儿度过的,最先学会唱的是“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最先听过的是外婆的小名儿“长征”,最常看的电视剧是“亮剑”,最先记得的是当年...
奶奶说,她们当年一大家子的粮食,没人吃得饱,外婆说,她可想上学啦,现在还记得先生教的那些个单词,“mother”“father”...
说着说着,就觉得怎么说也说不完。
我自诩是个喜欢历史的,却一直不敢过多深入近代史,怕难受。
当年去南京走了一遭,念着大屠杀纪念馆那几行字儿,就站在那儿,看着,念着,不知怎的这眼泪就下来了。像个傻子似的,愣是在那儿站了好久。
猴年年前,回了乡里。咱那儿有个镇,叫“三光”,估摸着你应该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去了那儿的遗址,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就是觉得,该看看。
看完这本“百年家书”,我用了三天,最后一章,怅然若失。
总觉得,像是一下子断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感觉,就是突然感觉,空了一块儿。
你说和平来了,可后来的人知道,那连黎明都不是。
还要几十年,几十年后了,好日子才是真的到了。
作为现在的人,有时总不免为了一些事儿,一些人,一些话,愤慨,悲痛,深恶痛绝。
我们自诩和平年代的旁观者,不是战火纷飞的参与者。我们挥挥手,动动嘴皮,那些我们看来的字儿、图片就是那个年代的真真切切的人命。
他们投降了,他们却等的太久了。
忘了是哪一章的小段子了,你说那老人说的:
她都知道。
她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儿。
现在太多了,看着别人疼过就不以为意的,看着别人疼过就自以为懂的。
可我们没疼过。
我们过的是这样的好日子啊。
怎么能自以为是,怎么能不屑一顾啊!
......
本想写些什么,现在却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眼前都是模糊的,手倒是还在动着。
罢了,就当我是夜深了,胡言吧。
3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阿夏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07-24 01:48:01
嗯说真的,三观一样才看的下去呢(笑)大大我现在是你脑残粉儿!!!我喜欢你的文笔喜欢你的三观喜欢你的感情!!!长得也很可爱嗯。期待番外和实体书!!!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此处默认展示文章最新的100条评论,更多评论可到章节内查看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