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清穿之喜气洋洋》

作者:

石门
1石门县
石门,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是湘西北门户,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境内年平均气温16.70C。石门县是湖南省矿产资源大县,有储量居世界之冠的雄磺矿、居亚洲之冠的矽砂矿、磷矿。石门县面积3973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居民有土家族、回、苗等16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历史上是添平土司统治的中心区域,土家族占全县总人口比例的51%,土家传统习俗浓郁。
石门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也是“湖南省旅游强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县。
历史沿革
石门,自南北朝置石门郡始,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县名来历传说不一,主要有三:一曰:县城以东二里处两岩壁立如门;一曰:县城以西三里地杨岭岗与新街口附近之石山,隔河对峙似门;一曰:县城以东15里处有岩门口。三者虽方位、距离不同,但俱说明系地形特征而得名。县城古为荆楚之地。
秦隶黔中郡慈姑县。
汉属武陵郡零阳县。
三国吴永安六年改隶天门郡。
西晋属天门郡澧阳县(西北部曾置渠阳县)。
南北朝时天门郡治由今大庸县境下迁石门,陈武帝永安二年(公元558年),后梁肖察(即皇帝位于江陵之后)罢天门郡,更置石门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石门郡,建石门县,划归澧州管辖。此后,虽隶属有变,而县名未易。
石门人民有着纯朴、勤劳、刚正的品格,富有抗争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
自秦汉以来,境内农民起义达数千次之多。
汉代陈从、覃二健;唐代向瑰;宋代雷进德;元代向思永;明代夏德忠等,不满腐败朝政,屡举义旗,威震武陵。
1854年太平军破常德,县人陈正卯、陈廷杰、古之愚等组织忠义团,在燕子山一带举起反清义旗,震慑津澧。
辛亥革命时期,李执中、林德轩激流勇进,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
“五四”运动时期,就学北京、武汉、长沙的一批本籍进步分子伍经恕、盛联雄、王尔琢、袁东藩等,追随李大钊,全力支持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并成长为中国□□石门地方组织的开拓者、奠基人。
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元帅率领红军3次转战石门,扩军8000多人,经历大小战斗计200多次;抗日战争时期,全县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日,700多人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
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湘鄂边区武工队”、“民主联军陆军独立第一师”、“湖南人民解放总队第八突击大队”三军突起,为石门全境解放建树了不朽功勋。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玉  发表时间:2019-03-10 23:57:17
2石门县
①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置,为武都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西北四十里石门乡(水地坝)。
西魏改名安育县。
②北魏太和九年(485)置,属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南洮河东岸。
西魏废。
③北魏置,属武兴郡。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
西魏、北周间废。
④南朝宋代置,属宋国,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
隋废。
⑤南朝陈改澧阳县置,为石门郡治。治所即今湖南石门县。
隋属澧阳郡。
唐属澧州。
元属澧州路。
明属澧州。
民国初属湖南武陵道。
1916年属辰沅道。
1922年直属湖南省。
⑥唐武德元年(618)析云阳县置,属雍州。治所在今陕西淳化县北。因县北石门山得名。
唐武德三年为泉州治。
唐贞观元年(627)改名云阳县。
⑦唐贞观四年(630)置,为南通州治。治所在今云南盐津县西南二十六里豆沙关附近。
唐贞观八年(634)为贤州治,旋废入抚夷县。
⑧清康熙元年(1662)改崇德县置,属嘉兴府。治所在义和市(今浙江桐乡市西南三十二里崇福镇)。
《清一统地·嘉兴府一》:“改名石门,以县有石门镇故也。”
1914年因与湖南省石门县重名,复改崇德县。
(1)古县名。
北魏太和九年(485年)置,治今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洮河东岸。属洪和郡。西魏废。
(2)古地名。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长街村。武德三年起为泉州治。贞观元年(627年)废。
(2)古旧县名。
清康熙元年(1662年)避太宗崇德年号以崇德县改名,治今浙江省桐乡市西南崇福镇。因县有石门镇而名。属嘉兴府。1914年,因与湖南省石门县重名,复名崇德县。
(3)今县名。
在湖南省北部、澧水中游,邻湖北省。属常德市。面积 3970 平方千米。人口69万。辖10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楚江镇。汉为零阳县地。
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置天门郡。
西晋太康四年(283年)置澧阳县,为郡治。以治所濒澧水北岸(当今县城)得名。南朝梁末,改澧阳县为石门县,为石门郡治。
明朝隆庆《岳州府志》谓石门县“以天门山名”,又谓:“石门之山,有石门二:一县西十五里官道中,两崖壁立如门,高二丈;一江滨水道中。或曰县名取此,其实以天门郡改也。”
隋废石门郡存石门县,初属松州,继属澧州,后属澧阳郡。
唐属澧州或澧阳郡。
元属澧州路,元末朱元璋改属澧州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属澧州。
清属澧州直隶州。
1914年属武陵道。
1916年属辰沅道。
1922年直属省。
1949年属常澧专区。
1950年属常德专区,1968年属常德地区。
1988年属常德市。
地处湘西山地东北部,澧水及支流渫水、道水、黄水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农产有稻、玉米、棉花、甘薯、油菜籽等。林产有松、杉、樟、楠、梓、油桐、油茶、柑橘、生漆等。油桐产量居全省前列。
畜牧业发达,饲有牛、羊、猪、兔等,为省内山羊主要产区。
矿产有磷、铁、煤、矽砂、雄黄、铜、白云石、石膏、大理石、海泡石等30余种,其中雄黄储量居全国首位。
有电力、采矿、建材、化肥、酿酒、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等工业。焦柳、长石铁路交会于此。
公路有慈澧、石清等干线,澧水、渫水通航。
纪念地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王尔琢故里。
古迹有十家坪商代文化遗址和始建于唐的夹山寺。
名胜有壶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