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

妹妹向我推荐匪我思存的小说,用了四个字:很悲很悲,然后罗列了几个书名,其中“寂寞空庭春欲晚”给我印象最深——这首唐诗我刚刚会背。
一日闲来无事,从网上找了春晚来看,甫一开头,才看了几句话,红楼的气息就迎面扑来,书中的很多语言也是直接抄袭自前人处,如“那雪下得越发紧了”就是水浒里有名的句子。心中隐隐地想,这样的书不值得仔细看——其实这也不过是借口,我看书向来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只注重情节,不耐烦细节。书看了一大半,我向妹妹抱怨“这简直就是红楼别传嘛!作者的文笔也不过尔尔。”妹妹失望地啊了一声,表示不同意我的观点。
照我的速度,很快就翻到了结局那一页,也是一扫而过吧,然而最后两句话却犹如黑夜里的闪电划破长空,直直地射进人心底。又将那两句话仔细地看了一遍:“幼时读过那样多的诗词,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一生还这样漫长,可是已经结束了。”那样平淡的语句,那样辗转的语气,直令人愁肠百转,怅惘万分。这句话自此便如同在心底生了根一般,再也抹不去。巨大的无边的孤寂从心底升起,四下弥漫,将我包围,不是痛苦,不是悲伤,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冷清寂寞和无可奈何。至此方才感到作者果有一支如椽铁笔,其着力点却全在此处。原来,却原来,却原来作者用了如许的笔墨,前面那洋洋洒洒十几万字,只为了这两句做铺垫;初看分明就是红楼别传,太多的人物、情节似曾相识,琳琅明明就是钗黛合一,却不料是作者故意要引人入旁径,内里另有乾坤,竟是一段与红楼无关的伤心情事;原以为这书名不过是作者随手拣来冠上,却不料这一整本书竟只是为这句唐诗做了最确切的注释。背唐诗不知所云的我,久经沙场心如铁石的我,终忍不住潸然泪下!
接下来又忙忙看了碧甃沉、芙蓉簟、玉碎、佳期如梦。这些作品,前面与一般的言情小说似乎并无二致,却是越写越好,到了结尾,其惨烈绝决是任铁石心肠也会动容。佳期的结尾又让我泪如雨下,似乎比春晚还要悲,文笔也似更好,但也许是文体和时代背景的缘故;有看第二遍的冲动,于是将佳期和正东的剧情又翻了一遍。然而一个星期以后才发现,令我心心念念放不下的,不是佳期,而是春晚!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了第二遍,慢慢觉出它的好来,原来看的太粗心,很多细节都没注意,一些疑惑的地方如今才恍然大悟。若说无关红楼,却又处处可见红楼的影子,文风也象,连埋伏笔也学得了几分,闲闲的一笔,看似无意,却是暗藏玄机,参透明白就禁不住会心一笑。(题外话:由此想到若能参透红楼该是多么欣喜若狂,只是红楼太博大,伏笔太绵远,更可惜书未完,很多伏笔的末端又不知是什么,凭我是无法参透明白了,忽然想起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对这第三恨的认同此时又增加了一分。)春晚好就好在只写七分,剩下的让你去回味,去琢磨,而佳期却写满了,写全了,即使正东死了,也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遗憾和怅惘。
后来又看了短篇《殊途》,竟是得了张爱玲的真传;《佳期》则好像有点亦舒的味道。在我看的为数不多的晋江言情小说里,似乎都能看到曹雪芹、张爱玲、亦舒三个人的影响,这三座丰碑,最远的最高大,也最难逾越。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